第一六七七章 乐得清静

沈溪暂时驻兵镇羌所与柏林堡之间的野外,实属不得已之举。因大雪封冻,就算距离榆林卫不过两天路程,也只能等雪停路况好转后再上路。

这回沈溪倒不是很担心鞑靼人来袭的问题,鞑靼骑兵又不是能上天入地的天兵天将,西北之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长城内外白茫茫一片,草原上同样也不例外,鞑靼人绝对不会顶风冒雪出击。

云柳和马九对此倒是有些担心,尤其是云柳,为了确保营地安全,主张把斥候派出外长城一线。

沈溪摇头:“……这会儿派斥候出边,只会打草惊蛇。若被鞑靼斥候发觉,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鞑靼人以为我会走相对安全的阳曲、汾州、绥德一线赶赴榆林卫,同时认定大明军队驻扎于城塞和关卡中不敢擅离,没人想到大雪天还会有兵马行路。只要坚持一两日,等大雪停下便可重新上路,料想不会出什么问题。至于刺探塞北的情报,先放到一边吧。”

有沈溪吩咐,云柳没有再做安排。

若真如沈溪所言,因她派出斥候而被鞑靼人发觉长城内有大批明朝兵马调动,或许会主动出击。沈溪麾下这批官兵不适应北方天气,加上大雪天火器使用不利,一旦开战将会处于极大的劣势。

挨着长城就地驻扎后,沈溪连去榆林卫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派,严令大雪停下来之前,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全体官兵都躲在营帐里御寒。

结果次日一早醒来,营地已被大雪覆盖,积雪齐腰,而且风雪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云柳在沈溪寝帐中过夜,第二天醒来见到外面的状况,不得不承认沈溪决定的英明,在这种天气下,没有任何兵马能行进,就连鞑靼人也不例外。

士兵们起来扫雪,无论营地外如何,军营内总归要扫出空地,然后再考虑营地周围,就算大雪还下个不停,也必须进行清扫,免得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掩埋在积雪中。

马九从雪堆里走出来,满脸为难道:“大人,这雪真大,该如何是好?”

沈溪神色轻松:“该扫雪的扫雪,该操练的操练,清扫出空地来后便进行雪战训练,跟士兵们说,中午有肉汤喝,还有酒水暖胃,上午不用计较体力,都出来活动,若躲在营帐里,反倒有可能会冻僵……”

马九领命而去,沈溪心情没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出帐门看着自天空密密麻麻挥洒而下的鹅毛大雪,连连摇头,感慨这鬼天气实在太难熬了。

……

……

西北大雪连绵,令延绥镇周边战事全面停滞。

鞑靼人选择北撤,大明将士也无出征打算,弘治十八年的战事似乎画上句号,这会儿沈溪是否如期履任三边总督,似乎已无关紧要。

这场雪延伸到了宣府、京城一代,只是雪没有西北之地那么大罢了。

京城接连下了几天雪,百姓基本躲在家中不出门,而谢迁作为内阁首辅,称病几日后,终归要入朝办差。

如同刘大夏提醒的一样,谢迁不想将权力放给阉党的代表人物焦芳。

王鏊跟谢迁政治主张相似,但由于所作票拟不得刘瑾心意,基本上交到司礼监后会被打回来重拟,以至于内阁中大多事只要谢迁不在就由焦芳做主,而焦芳基本上每件事都会询问刘瑾的意见,使得谢迁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该死的鬼天气,西北消息全断了,也不知之厚最近情况如何。”谢迁这天在前往文渊阁的路上,嘴里念叨个不停。

到了宫门口,只见宫中的侍卫和太监、宫女都在扫雪,谢迁施施然走了过去,所有人都向谢迁行礼。

谢迁作为内阁首辅,就算文臣们不给他好脸色,但御林军校尉和宫内太监、宫女却没那么势力,依然是恭敬有加。

刚进午门,没走几步路,谢迁见戴义匆忙而来。

戴义见到谢迁,神色有些惊惶不定,匆忙将头侧到一边,想直接往宫外去,谢迁抬手招呼一声:“戴公公?”

内阁首辅召唤,戴义不得不正视谢迁,慢腾腾走过来问候:“原来是谢阁老。”

虽然戴义在司礼监中地位不如刘瑾,但到底是首席秉笔太监,谢迁没有表现出倨傲的姿态,也用恭敬的语气问道:“雪下得如此大,戴公公急着出宫作何?莫非皇命在身?”

戴义看了看周边,确定无人留意,这才凑到谢迁身前,小声道:“刘公公有事,要找礼部孙郎中……”

谢迁听到这话,不由皱眉。

戴义口中的礼部孙郎中,却是新近才被拔擢为礼部司务厅郎中的孙聪,此人是刘瑾干妹妹的丈夫,乃朝中籍籍无名之辈,结果刘瑾得势后,一跃成为礼部郎中。

谢迁听闻,刘瑾经常跟这个孙聪商议奏本,甚至很多奏本的批阅都不是刘瑾决策,而是由孙聪在背后出谋划策。

说起来,孙聪便是刘瑾的“智囊”。

谢迁问道:“朝中没什么大事,为何要找孙郎中进宫?”

戴义道:“谢阁老误会了,刘公公不是让孙郎中进宫,而是让孙郎中去办一件差事……哎呀,谢阁老,咱家有要事急着办,您先进宫,咱家告辞……”

戴义似乎不肯明言,拔腿便走,谢迁想阻拦已经来不及,只能目送戴义急促离去。

谢迁往文渊阁去的路上小声嘀咕:“如此着急找一个宫外人,刘瑾搞什么鬼名堂?”

到了内阁,王鏊不在,焦芳值守。

正在票拟的焦芳见到谢迁,赶紧站起来行礼:“谢阁老。”

谢迁虽然明知道焦芳是刘瑾的人,但他不想跟焦芳撕破脸皮,微微点头:“昨日我走得匆忙,朝中可有什么重要奏疏进呈?”

虽然谢迁是首辅,但以岁数来说,焦芳比起谢迁还要年长十六岁。正是因为焦芳一直不得入阁机会,这才剑走偏锋,投靠刘瑾。

焦芳一脸不解,摇头道:“谢阁老请放宽心,朝中相安无事。”

谢迁一直在思索刘瑾找孙聪的事情,没有再追问,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顺带将桌上的奏本拿起来看。

“莫非没什么大事,只是我多虑了?现在已进入腊月,各地少有人入京,西北局势也没那么紧张,能有什么大事?也罢,就当不知晓。等回头找戴公公问个明白。”

谢迁没整理出个头绪,也就不再纠结,开始埋头批阅奏本进行票拟。

……

……

乾清宫内,朱厚照正在睡觉。

昨日忙活到后半夜,直到天明才入睡,这会儿朱厚照不可能醒过来。

大雪弥漫,朱厚照不参加午朝的话,将会一直睡到黄昏才会起床。

张苑无事可做,便回房写了份信函,准备找人送出宫交到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手中……他有事求助张氏外戚。

张苑前往御用监找人的时候,恰好跟刘瑾迎面碰上。

“张公公不在乾清宫伴驾,到此处来作何?难道有什么事隐瞒陛下?”

刘瑾行事从来都很小心,他知道自己在宫里的主要对手是谁……张苑在东宫日久,就算朱厚照对张苑有所嫌弃,但毕竟张苑了解皇帝的生活起居习惯,尚能勉强保持个天子近臣的身份。

张苑面色拘谨:“过来找熟人叙话,刘公公无须多问……”

刘瑾笑道:“张公公最近风光得很,如此不将咱家放在眼里?也罢,要找什么人请自便,之后陛下若有传召,咱家先给你顶着……”

说完,刘瑾不再理会张苑,直接往乾清宫去了。

张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里直嘀咕:“真倒霉,怎么处处都能碰上他?”

刘瑾刚到乾清宫,得知朱厚照醒过来了,赶紧入寝殿服侍皇帝起居。朱厚照穿戴整齐,看着窗外的大雪,捂着嘴打着哈欠问道:“怎么,今天没午朝?”

“陛下如此辛劳还关心朝事,实乃明君典范,老奴甚是佩服。不过今日天气不太好,朝会已取消。”

刘瑾恭恭敬敬地说道,“若陛下有什么事想对大臣吩咐,老奴去为陛下传达一声便可。”

朱厚照摆了摆手:“算了,算了,没朝会才好呢……最好是什么事都没有,天下太平,朕乐得清静。”

第一三五章商会的力量第一二四六章 极大的讽刺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一六三五章 贼喊捉贼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二三一章 狮子大开口第二四八三章 反对和支持第一三八二章 给你个任务第一九一一章 时间差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责任(第二更)第二四一二章 悔过自新第一八五七章 护送潜逃第二七五章 坏胚子第一三八二章 给你个任务第三九四章 诗画了得(四更贺盟主磊洋)第二五九九章 预谋刺杀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萝莉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二七七章 选拔第一四四九章 官场一家人第一〇〇九章 不后悔第一八二二章 视察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第四更)第一二五一章 你领兵,我善后第二五五九章 谁吃亏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样的宫市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三三八章 再闹失踪(第三更)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二四四章 香闺独处(第八更)第二四七章 勾心斗角(第十一更)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刘府第二四一八章 峰回路转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一七九一章 谢铎来访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二〇五章 末日来临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边站(下)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二〇四五章 太监之争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户纸第八八七章 风林火山第一〇八六章 杀夫仇,丢刀恨(第二更)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盘第一六九八章 会面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劳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九十五章 新鲜出炉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挂帅第一九五五章 血书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订单第八六六章 皮扒两层(第三更)第二四四六章 无须理由第六十章 买丫鬟第五二四章 以后讲“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一六三六章 换个总制第二二六六章 你来当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第一四六五章 封号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三四二章 价高者得第七九九章 召对(第一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一六八三章 迎来送往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协第六五二章 危机重重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难当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寻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尔(第五更)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四八八章 乐不思蜀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谢书友)第三五五章 翻脸如翻书第二〇〇三章 决战朝堂第二八七章 大有来头(第六更)第三三九章 卖了还是害了?(第四更)第四九三章 三堂会审(第六更)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态第三四九章 有力无脑(第六更)第一四五三章 回光返照第二四九六章 押宝第一〇八四章 进退善恶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二四〇〇章 无能为力第一〇二四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