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

上元节很快到来,沈溪留在镇羌堡过节,王守仁在榆林卫城找不到突破方向,调查陷入僵局。

“……大人,兵部王大人天天到总督府询问您的去向,您……真的避而不见么?”

这天下午云柳将江栎唯在榆林卫城一举一动如实奏禀后,顺带说及王守仁之事。

王守仁到西北来,雷声大雨点小,主要是因为他这个钦差官位不高,资历不足,如今朝中为王守仁撑腰的人已相继倒台,沈溪这个三边总督拒不配合,以至于差事举步维艰。

沈溪道:“见是要见的,但不是现在……哦对了,他可有投递拜帖见朱晖?”

云柳想了想,确定地道:“未曾。”

沈溪点头:“算是个聪明人,三边钱粮出现巨额亏空之根源,在于官员上下勾连,朱晖正是其中罪魁祸首,若他去见朱晖,等于跟豺狼共舞。王守仁明白个中诀窍,想借助我的力量查清账目,顺利完成差事。”

“但是,我若主动配合,等于落人口实,届时大批文武官员落罪,形成大范围动荡,对我接下来差事不利。”

沈溪的意思很简单,就算三边之地有很多贪官污吏,但这些人是沈溪维持边境安定的主要力量,若一网打尽,他便成了光杆司令,那时政令不出总督府衙门,因为没人会相信一个连手下都保不住的上司,沈溪在朝中的话语权也会随之降低。

若碰巧发生战事,沈溪手下缺兵少将,指挥不灵,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仔细斟酌一下个中利害得失,沈溪道:“回头派人将三边历年钱粮账册送给王伯安,就当是我配合他的差事,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若他想查出个子丑寅卯,只能从这些账目上查,若堂堂钦差一个贪官污吏都查不出来,他无法跟朝廷交代不说,也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现在只能选择几个罪大恶极且执迷不悟之人杀一儆百,至少在我当政这几年,三边官员必须得收敛一下,把心思放到军政事务上,促进三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同时辅佐我训练出一支精兵来!”

云柳恭敬行礼:“是,大人。”

……

……

京城。

刘瑾品尝到大权独揽高高在上的美妙滋味后,又开始筹划对文官集团进行新一轮打压。

现在还是正德元年春节期间,官员依然在休沐,刘瑾便找科道官员上书,提请朱厚照对朝中主要衙门进行清理,名义上是清除冗官,其实是打压异己,顺带提拔一些亲信之人到这些衙门任职。

朱厚照什么事都不管,每天就吃喝玩乐,在他看来最好朝事都由谢迁和刘瑾等人处理,不用麻烦他。

在刘瑾奏请下,朱厚照没怎么思考便表示同意。

其实就算刘瑾不出手,如今朝中文官集团也已式微,尤其是在九卿位子上,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左都御史相继致仕,如今只剩下一个工部尚书曾鉴。

而且以现在情况看,曾鉴的官位很难保全,而继任工部尚书人选中呼声最高的是督造泰陵的工部左侍郎李鐩。

但很多人将李鐩当作阉党一员,因为之前杨子器事件,李鐩对太监李兴作出妥协,这让朝中文官对他的人品产生极大疑问。

好在六部侍郎、寺卿和少卿位子上,老臣倒有不少,可惜这些人不算朝中最顶级的文臣,对朝局影响不大。

如此一来,谢迁地位愈发突显,因为他是弘治朝元老,原本地位就很尊崇,如今身为首辅,朝中那些原本站在刘健和李东阳立场上排斥甚至看不起谢迁之人,现在只能将谢迁看作文官集团的基石,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征询谢迁意见。

刘瑾以皇帝名义下发圣旨,开年后要对朝中主要衙门进行审查,那些不肯依附刘瑾的文官知道这下有麻烦了。

谢迁再次成为众臣求助的对象,年初到上元节这段时间,谢迁收到到的私人信函就有几十封,朝臣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谢迁跟皇帝说项,阻止刘瑾对朝中主要衙门进行清洗。

“……这不是逼老夫跟刘瑾正面冲突吗?刘瑾这厮做事狠辣至极,他最想铲除之人就是老夫。老夫现在虽位列首辅,但行事处处受到钳制,他要清洗什么衙门,老夫能说上话?无论怎么样,也得先见到陛下再说!”

自从和王鏊一起前往乾清宫求见朱厚照未果,谢迁就知道问题棘手,毕竟内阁有焦芳与刘瑾配合,一个负责票拟一个进行朱批,他这个首辅越来越有边缘化的趋势。

不过,谢迁还是在心底安慰自己。

“过了上元节,朝廷各衙门才会开,那时谁要退下来,谁要增补上去,不是刘瑾一人能决定,现如今吏部尚书是许季升,刘瑾能扳倒一个铁骨铮铮的文臣,但却还是要以文臣来执掌六部。”

“老夫就不信了,刘瑾能够拉拢多少连脸皮都不要的读书人,听从他一个权阉的号令!”

……

……

年初这段时间,钱宁在东安门外澄清坊将豹房建了起来。

在原来刘瑾购置的三进院子基础上,钱宁又在左右添置了四个院子,将阻隔的院墙掀倒,添置秋千、滑梯、跷跷板等娱乐设施,然后将京师伶人搜罗一空,再从各秦楼楚馆挑选才色俱佳的风月女子,穿上各民族服装搔首弄姿,逐渐吸引喜欢新鲜刺激的朱厚照的目光。

钱宁在诱惑朱厚照两次出宫留宿后,立即去找刘瑾,将最新进展告知,刘瑾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钱千户做事果然符合陛下心意,看来距离你高升之日已为期不远。”刘瑾笑着称赞,随即话锋一转,“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应以开拓财源为第一要务,否则这边规模越大,咱们亏空越甚。你尽快带人出城一趟,将那些不听话的劣绅纠治一番,咱家等候你的好消息。”

对钱宁来说,吃拿卡要甚至巧取豪夺,这种事非常拿手,作为锦衣卫别的不会,以权压人那是必修课,包括刑讯逼供在内都很在行。

城外那些不肯交出土地的人家,基本都有官府背景,不是自己当官就是祖上当过官,几个村子的土地通常都属于一户人家所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发民变,用一般的手段根本就行不通。

要对这些人动手,只能动用厂卫的力量,刘瑾知道张苑不可能配合自己的差事,便指使钱宁出面。

Wωω¤тt kan¤co

锦衣卫中,真正听命于刘瑾的就是钱宁。因钱宁是朱厚照跟前红人,张苑根本无从调遣,很快便成为锦衣卫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钱宁心里有些发虚,硬着头皮道:“公公请放心,小的一定将事情办妥,不过东厂那边……似乎没人肯一同前往,是否跟张公公打声招呼?”

刘瑾冷笑不已:“跟他打招呼有何用?他能配合你我行动?哼哼,咱家这边内行厂已建得差不多了,就算不动用内行厂,还有西厂可用,作何一定要从东厂调人?”

“你只管放心,明日带人去通州、顺义、怀柔等地逛一圈,若有那不识相的守财奴不肯交出土地,你只管将人拿下,生死勿论。”

钱宁打了个寒颤,对刘瑾这样的司礼监掌印而言,杀个人不算什么,但钱宁到底只是锦衣卫千户,是被士绅鄙视的武夫。刑讯逼供可以,但杀士绅这种事钱宁可不敢做,这年头士绅操控着舆论,一旦千夫所指,钱宁自认扛不住。

刘瑾见钱宁惧怕,以嘲弄的语气道:“以你现在的身份地位,只有别人怕你,哪里有你怕别人的道理?别窝窝囊囊的,咱家是为你着想,若事情办不好,无法在陛下面前邀宠,损害的可是你的利益。”

“这件事咱家就交给你办理了,月底前,你若不能将田宅收上来,咱家便去跟陛下说,换个人当差!”

钱宁张了张嘴,没料到刘瑾对自己如此苛刻,随即他意识到,如今自己得到皇帝宠信,已经引起刘瑾的警惕和疑虑。

想到刘瑾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无人取代,钱宁暗自庆幸:“幸亏我一直对刘公公卑躬屈膝,若对他的态度稍微怠慢,指不定会如何打压我。以后可要小心些,若被他算计,我怕是连小命都没了。”

钱宁一向对刘瑾言听计从,不过现在发现刘瑾似乎只是把他当做予取予夺的奴才,也就打定主意事事都要留后手,他是聪明人,知道大丈夫能伸能缩,表面上唯唯诺诺,但实则已经有自立之心。

……

……

正月十二,钱宁出京大肆抄没田宅。

京城周边的地主,只要没有交税且无大的背景,一律被钱宁查扣,在有内行厂、西厂和锦衣卫支持下,再有顺天府为虎作伥,十二团营出兵助阵,钱宁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收上来一千多顷土地。

相比于京城周边田亩数量,这一千多顷土地其实算不得什么,但造成的恐慌却迅速蔓延,导致京师士绅人人自危,随时可能引发民变。

户部发现事情不妥后,马上上奏,六科和都察院的御史言官纷纷上书,谢迁原本不打算管,但听说朝中群情激奋,民间怨声载道,再加上谢迁已经知道刘瑾彻查京城周边税亩的目的是为谋私利,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上元节后的第一次朝议,也就是正月十七午朝,谢迁开始向刘瑾发难。

新年期间朱厚照可说醉生梦死,今天头脑刚刚清醒些上朝,并没打算在奉天殿停留太久,就在他打着哈欠草草应对群臣奏禀时,谢迁出列,把问题提出来。

朱厚照压根儿就不记得刘瑾跟自己说过清查京城周边土地税亩之事,他好奇看着侍立一旁的刘瑾,问道:

“刘公公,到底怎么回事?谢阁老说朝中有人借着清查京城税亩一事中饱私囊,不会就是你吧?”

刘瑾心中破口大骂谢迁老匹夫,但他早就想好对策,恭敬地道:“陛下,老奴所查,京师周边田地十之五六不交税,以至于近年来国库空虚。而且照目前的趋势,京师周边税亩数量正在逐年减少,一旦土地完全落入士绅之手,则国库再无收入,国将不国……”

朱厚照喜欢思考问题,听到刘瑾奏禀,不由皱眉:“那是为何?”

刘瑾看着谢迁,道:“陛下不妨问问谢阁老是怎么回事……”

朱厚照抬头看着谢迁,好奇地问道:“谢阁老,刘公公所言是否属实?”

这问题真把谢迁给难住了。

以谢迁所知,士绅为避税可说无所不用其极。

此时不管是地主还是自耕农,在没有一条鞭法的情况下,田赋、徭役和其他杂征繁多,负担极重。

士绅阶层可以免税,那些跟士绅攀上关系之人,可以通过依附士绅名下而不用交税,这使得税收重担主要落在少数地主和自耕农身上。一旦作为压榨对象的地主和自耕农名下的土地为士绅兼并,国库自然再也收不到税,因为士绅是免税的。

谢迁无奈地回答:“确实如此。”

朱厚照瞪大了眼睛:“那就稀奇了,土地明明就在那儿,为何交税的土地会逐年减少?刘公公,你说到底是何原因?”

刘瑾义正词严道:“此事根由,在于地方士绅借助朝廷税亩制度漏洞大肆渔利。一些地主家中无人考取功名,却将土地寄放在有功名人家名下,由此规避缴纳税赋和服徭役,原本交给朝廷的税赋,却落入那些有功名的人家腰包。”

“而每个县的税收是固定的,如此少数地主和农民,便要承担巨额税负,致百姓怨声载道却无人敢查。”

“混账!”

朱厚照年轻气盛,拍案而起。

在场那些之前上疏弹劾刘瑾的大臣战战兢兢,他们也是士绅的一员,自己名下不用交税的土地不少,庇护的地主也有很多。

此次事件虽然看起来刘瑾中饱私囊,但他伤害的却不是普通百姓的利益,普通百姓都要交税,在这件事上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免税的士绅以及依附于他们名下的地主,才会对刘瑾彻查税亩的事情深恶痛绝,伤害的也是这些人的利益。

刘瑾做的事情劫富但不济贫,只是将劫富所得银钱归自己调用,或者说是为皇室增收,以皇庄的形势为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满足朱厚照的私欲。

在这点上,刘瑾是在帮朱厚照敛财,因而朱厚照听完事情始末后,便义不容辞地站在刘瑾一边,怒气冲冲地道:“这些家伙活腻了,居然敢瞒报税亩,刘公公,你派人清查,结果如何啊?”

刘瑾带着痛心疾首的姿态道:“陛下,老奴彻查后,发现京师周边土地多半非免税士绅所有,只是挂在他们名下,便可以堂而皇之不交税,以老奴之见,让厂卫彻查此事,将那些瞒报土地一概收入皇庄,并催促其缴纳之前几年田税欠款。好在地方士绅已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几日来主动认罪者甚众……”

谢迁听到这里,发现皇帝的思想已经被刘瑾带偏,想出言纠正,于是出列奏禀:“陛下……”

没等谢迁开口,朱厚照抬手打断谢迁的话,厉声道:“谢阁老不必说了,在朕看来,刘公公没有做错,京畿之地乃我大明国祚之根本,若京畿之地税亩都有如此多弊端,那天下人必会群起仿效,只有先把京师税亩梳理一遍,再将全国各地税亩查清楚,才能让大明国库充盈……”

“朕不是要损害士绅利益,只是让他们恪守本分,不要利用大明律法漏洞来中饱私囊。在朕看来,刘公公这件事做得很好,朕特许他继续清查,把那些蠹虫都抓出来,以儆效尤。”

谢迁很无奈。

若是换作刘健当政,朱厚照没多少话语权,刘瑾更不值一提,这事儿就算朱厚照盖棺定论,也能被驳斥回去。

但现在情况不同,刘瑾权倾朝野,手里有厂卫和十二团营为虎作伥,就算府县官员不配合,他们也可自行其是。

现在就算是正直的官员也需仰刘瑾鼻息过活,谢迁清楚自己不宜再出来说话,因为再反对就是跟皇帝过不去。

谢迁心中一片悲凉:“能跟刘瑾分庭抗礼之人已经很少,我必须守住最后的阵地。我跟这个阉人交恶倒没什么,若跟陛下也交恶,等于说将陛下推到刘瑾这厮的阵营,那才是不智之举。”

朱厚照拍板后,刘瑾非常得意,他打量退入朝班中的谢迁,好似在说:“你不是想弹劾咱家吗?有本事继续啊!”

谢迁脑袋转到一边,全当没看到刘瑾的挑衅。

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二六六七章 演一场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问题第四九二章 这位是贱内(第五更)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七八三章 无人替代第七二〇章 大人请自重第一七三章 画娘第四九九章 师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一五八五章 定夺第二〇六五章 做买卖第六五二章 危机重重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五十一章 生意经第六〇二章 守节(第一更)第一三八一章 群龙无首第九一四章 请个先生不容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问题(第六更)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对手了第三四五章 入伙(求订阅)第二二五二章 你们效忠谁?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内行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转变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八四六章 谈合作第一七二章 负心人(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〇三五章 高风亮节第一九〇二章 敛财方法第二〇九四章 体制内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二一八五章 内讧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来(第一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云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三五四章 分忧(求月票)第一一二七章 及时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与质疑第二三八一章 回头的倔驴第五一〇章 撞破“奸情”(第四更)第一一二章 技术决定一切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一四三六章 朝变伊始(第三更!)第七六二章 我不杀伯仁第四一五章 殿试读卷官(第五更)第一八九七章 狡辩第六一七章 校场演炮(第四更)第一八四六章 谈合作第二三五九章 不能不防第六九五章 终场换人(第四更)第三二〇章 没钱装大爷(第七更)第六五一章 急与不急(第三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踪了第二二〇一章 群狼第三四六章 没见过世面(第三更)第二〇一九章 刺杀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谋士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一八五八章 谁之过?第五章 选人第五七三章 林黛进门(第九更)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一〇五〇章 龙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两家赚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楼台第七四一章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二〇〇三章 决战朝堂第二四一二章 悔过自新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战第五七三章 林黛进门(第九更)第一七三章 画娘第九八〇章 压抑后的爆发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旧气象第二二五二章 你们效忠谁?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监国(上)第二四〇六章 所谓的坚持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九二章 悲喜两重天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二六五七章 无须避讳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七九八章 朝议(第八更)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弹劾第二八二章 院试第二第一八五八章 谁之过?第二三四八章 出将入相第四三二章 侯府请柬(第三更)第二〇七七章 沟通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