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时彼一时

沈溪于三月十七抵达宣府城。

高大巍峨的城池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中,仿佛镀上一层金粉。

赶了一天路,沈溪又累又乏,正想叫人快马加鞭紧赶一程进城,远处城门洞开,一队快马疾驰而来。

马车继续前行,近了沈溪一看,马队当前者正是王守仁。

出迎的基本是沈溪安排到西北来任职的人,尤其是王守仁,沈溪力荐他领兵,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个苦差事,但对于王守仁这样有抱负又有能力的人来说,等于是沈溪给了他绝佳的表现机会,可以建功立业。

王守仁回京,不出意外的话会被重用,以沈溪估量,就算做不成侍郎,至少是以正四品或者是从四品叙用。

如果王守仁选择外放的话,基本能做到一省按察使。

出城迎接的人不多,因为沈溪只通知了王守仁,地方官员和军将一无所知。王守仁为人低调,毕竟他在宣府时间不长,虽代理军务但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整合宣大之地官场和军队,交游不深,并不希望把事情传扬开。

“……之厚,一起进城吧。”

简单寒暄后,王守仁做了个请的手势。此番他跟沈溪乃是以平辈论交,不算是正式迎接,更好像私下会面,没有以下级身份觐见。

王守仁行将卸任,新职务却迟迟没有消息,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沈溪的官阶,却也不算是沈溪属下。

二人同年考取进士,在学问方面见解又相似,相处上比之昔日在兵部时更为从容。

沈溪下了马车,跟王守仁一起骑马并行进城,路上未过多交流。

战争虽然过去快半年了,但宣府城的城墙还在修补中,因寒冬腊月施工条件太过艰苦,很多地方都是修到一半便停工,一眼看过去非常碍眼。

对处于小冰河期的宣府来说,这里至少要到三月中旬天气才暖和些,此时城垛、屋檐和街道上,到处都可看到积雪。

一路行来,沈溪看着这些修到半截的工程,连连摇头。

王守仁在一旁解释道:“年前大地封冻后城墙修复工作便停止了,当时正值铨叙军功,很多事情都耽搁下来,且朝廷一直未将款项批下,就算是年前施工都很艰难,基本是断断续续,今年开春后怕还得筹措银两才能复工。”

“唉……”

沈溪叹了口气,随即问道:“朝廷要在宣府修建行宫的恩旨已经传达下来了吗?”

“嗯。”

王守仁听到沈溪的话,先是点头,随即脸上露出愤愤之色,虽然他没说明,但情绪已然为沈溪准确把握。

王守仁到底有政治抱负,他很清楚现在朝局如何,如今朝廷连修宣府城墙的钱都没有,却要筹措银两修建行宫,让人心中不爽。

当然,行在修在宣府,只为安全考虑,城墙也迟早要修复,只是早晚而已,但如此轻重缓急不分,还是让王守仁感到不爽。

二人没有深入交流下去,沈溪不会跟王守仁要银子,或者追究其办事不力,也不会大加指责阉党擅权,民不聊生,因为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一抖马缰,沈溪和王守仁加快速度往宣大总督府而去。

……

……

宣大总督府在孙秀成逃跑不知所踪后,便成为王守仁临时衙所。

王守仁对外打的是总理宣府、大同军务的名头,所做跟宣大总督无太大区别,以王守仁的能力甚至有大材小用之嫌。

进入总督府,天色已暗了下来,华灯初上。

王守仁公事公办,早已让人把宗卷整理好,只剩下跟沈溪完成交接。

本来沈溪不着急,但既然王守仁已安排妥当,他也不好拂王守仁的面子。

王守仁让人把半年来宣大之地军务、政务卷宗通通进行整理,抬了几大口箱子过来,最为重要的便是各种账目。

面对这些名目繁多的账本,王守仁有些遗憾,道:“自打战事结束,朝廷便一直未调拨足够的钱粮过来,就连犒赏到现在都未实发下去,很多将士都等着朝廷允诺的犒赏钱粮到位……”

沈溪了然地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刘瑾看起来管账管得好,但其实对大明财政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一切都建立在大肆抽调其他资金供朱厚照挥霍上。

如今户部和内库基本为刘瑾控制,朝廷的财政状况正在持续恶化。

朱厚照是个极度爱面子的人,之前他允诺的赏赐,名义上一文不少地发了下来,但其实到处都是窟窿。

光是空口白牙许下承诺,莫说户部未有真正调拨钱粮的打算,就算是日常开支都需要宣府地方自行筹措。

沈溪叹息道:“九边之地各顾各的,本来可以靠屯田养活士兵,实现自给自足,但宣府、大同一线因去年战乱而令屯田荒弛,现在就指望朝廷能按时调拨钱粮……但如今朝中户部衙门为阉党控制,账目混乱,专款多有挪用,恐怕短时间内钱粮难以到位……”

“伯安兄可有预测过,到今年夏粮收上来之前,钱粮方面有多大的缺口?”

王守仁摇摇头,叹口气道:“实在难以核算,以我知道的情况,宣府周边驻兵已要靠变卖武器装备来养活妻儿,更有甚者许多士卒将朝廷封赏的田地变卖……这些田地只是记录在朝廷封赏的宗卷上,做不得准,也一并拿来变卖,价格低得可怜。”

面对这么个烂摊子,别说王守仁为难,连沈溪这样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之人,也不由感慨连连。

沈溪心道:“朱厚照光顾着吃喝玩乐,维持朝廷表面上的风光,地方上不知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这里还是大明九边重地,内地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更不知因贪官污吏横行而变成何等光景!”

就在沈溪和王守仁商议事情时,王守仁的属下进来通禀:“两位大人,巡抚衙门的人过来,说是恭贺沈大人到任……人已到了门口,是否予以放行?”

王守仁问道:“巡抚衙门派了那些人过来?有没有重量级的官员现身?”

侍卫想了下,回报道:“乃是巡抚衙门的小吏,没有高官前来。”

王守仁看着沈溪,摇头道:“看来杨巡抚不会来了……今日之厚派人进城传信,我未向他人通禀,估摸巡抚衙门那边刚得到消息,来不及作准备!”

沈溪很想说,这些人不是没准备,而是准备得太充分了,轻易不会露面。当然他不会当着王守仁说一些不和谐的话,笑了笑,道:“走,一起出去看看,巡抚衙门是如何欢迎我这个上司到任的!”

……

……

沈溪和王守仁到了总督府前院。

巡抚衙门派来的人,将大箱小箱的东西送进院子里。

负责过来送东西的是巡抚衙门的一名经历,三十多岁,四方脸,粗眉毛,看起来憨厚老实。

“我家大人知道沈尚书到任,特地派小的送来日常用度,预祝大人能在宣府城早点儿安顿下来。”

那人说话非常客气,言语中对沈溪极为恭谨,显然知道沈溪是什么来头。

堂堂兵部尚书,朱厚照两年平草原国策的执行者,却在执行到一半时被贬谪到宣府,而朱厚照的国策却没有改变,那是否意味着朝廷仍旧会在大约一年后对草原各部族发起攻击?届时不消说,要以宣府和大同一线作为前进基地。

正可谓沈溪在哪儿,麻烦就在哪儿!

沈溪却没有自己是灾星的自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代本官谢过杨抚台好意,有时间本官会亲自登门拜访。”

那经历诚惶诚恐道:“大人言重了,这些都是我家大人应该做的,至于登门拜访……万万不敢!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我家大人前来拜访才是正理……今天时间已晚,我家大人未及准备,明日定会登门。”

沈溪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没有跟这些下层官员一般见识。

旁人以好脸色对他,他也不会报以恶意。

王守仁看过箱子里的东西,发现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没有什么太贵重的东西,再加上沈溪的意思是收下,便没有拘泥,吩咐下人把箱子合上,抬到后院安放。

见东西送到,那巡抚衙门经历便带着人告退。

等人走后,王守仁安排人准备晚饭,虽说只是家常便饭,但这里到底是总督府,还是沈溪的接风宴,王守仁交待做得丰盛些。

在等候饭菜上桌时,王守仁道:“之厚在宣府切记要防备巡抚衙门和总兵府那帮人,这些人都是这几个月突击提拔起来的,跟朝中某人关系密切,到任前后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唉!”

最后王守仁长长一叹,显然是有心无力。

就算王守仁清楚地知道地方有弊政,但奈何他不是正式的三边总督,既无人事权又无处置事情的决断权,面对一群豺狼虎豹无可奈何。

沈溪微微颔首:“伯安兄提醒的是,我在朝中就跟某人斗得难解难分,到了宣府,还是走不出那人的影子,实在让人无奈啊。”

说完沈溪笑了笑,显然心态很放松。

王守仁察觉沈溪似乎并未因为贬谪之事而懊恼,虽不知是否是强颜欢笑,不过以他的睿智,大抵已意识到沈溪被发配到宣府来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王守仁有个差一点做到内阁大学士的爹进行言传身教,自己又为官多年,所以说话非常懂得分寸,点到即止。

随即王守仁请沈溪到了饭桌,六菜一汤,熏肉、烧口蘑、炒核桃仁、炸莜面等,全都是宣府这边的特产,还特意准备了酒水,但沈溪以身体不适为由让人把酒水撤下去。

沈溪笑道:“今日我便以茶代酒敬伯安兄一杯,吃过晚饭便去将地方上卷宗仔细看过,若伯安兄急着回京城复命,明日一大早便可出发。”

王守仁拿起茶杯,站起身来:“请!”

……

……

跟王守仁吃过晚饭,沈溪留在总督衙门正堂,争取尽快把王守仁送来的这些宗卷翻阅一遍。

这跟当初王守仁到三边查弊政的情况刚好相反,当时沈溪给了王守仁一堆卷宗让他自己去查,现在却是沈溪要连夜来审阅。

沈溪知道,王守仁会在这一两天内离开宣府,因此他只能争分夺秒抢在王守仁返京前把所有交接工作完成,以便对宣府局势做到心中有数。

沈溪带来的人中,王陵之、朱起、朱山和马九算是嫡系,但这几人明显都不擅长文职工作,而沈溪又没从京城带幕僚来,只能请云柳帮忙。

云柳在军中不算是新人,王陵之和马九对她都不陌生。

当天云柳陪着沈溪一起工作到深夜,等沈溪起身伸懒腰时,听到外面传来三更鼓的敲打声。

“大人,这一路旅途劳顿,你应该早点儿休息。”

云柳对沈溪很关心,这不单纯是下级对上级的关心,更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男人的体贴。

沈溪笑了笑,道:“其实早在半道我就想起初到宣府,或许会忙活一两日,所以特意攒了点儿精神,不过到了后才知道需要查阅的书卷这么多,倒是辛苦你跟着我一道做事。”

云柳态度谦卑,她知道自己能帮到沈溪的地方不多,查阅卷宗主要还是沈溪亲自审阅,沈溪看过后,会让她代为记录。

沈溪让她留哪些,记录哪些,她会一一照做,至于旁的事情就跟她没多大关系了。

“大人为何不找本地书吏来做这些事呢?”云柳发现沈溪自己也要做记录,不由好奇问道。

沈溪道:“我可不能让旁人知道我下一步计划……现在刘瑾一定很关心我到了宣府后会怎么做,这会儿总督衙门内外刘瑾安插的眼线恐怕是数不胜数,毕竟现在宣大之地已经是刘瑾的势力范围。”

“哦。”

云柳这才知道沈溪为何要亲力亲为。

二人继续忙碌,等到后半夜,沈溪坚持让云柳去休息。

云柳拗不过,只得退下,但她立即前往厨房,为沈溪准备夜宵。

过了差不多一刻钟,云柳折返回来时,手里不仅端着一晚热腾腾的面条,还带来最新情报。

“……大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刘瑾派了亲信张文冕来宣府,说是暗中行事,想来他已经跟宣府和大同地方官员、将领打好招呼,欲对大人不利……”

云柳得知这消息后,神色紧张,毕竟刘瑾要刺杀沈溪,而且这次明显是在其独掌大权后后有备而来。

沈溪神色淡然:“这事儿不早就料到了么?除了派人刺杀,刘瑾还有什么对付我的办法?或许当初在他往宣府任监军时,我应该跟他学一学。”

云柳气恼地道:“是啊,当时我就这么建议的,可大人不允,还特别交代,莫要刺杀刘瑾。”

“呵呵。”

沈溪笑道,“当初我还叫你保护他呢……此一时彼一时也,很多时候朝局的形势变化,不是由一两个人能决定,到现在我都觉得那时的刘瑾罪不至死,他的命运应该是注定的,而不是由我篡改。”

说完,沈溪从云柳手中接过碗,拿着筷子呼呼吃起面条来。

第三四三章 向盗匪问路(第八更)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五〇二章 粮食危机第三五五章 翻脸如翻书第一〇六章 小财迷第九〇五章 去琼州(求月票)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一七六六章 虚报第一九八〇章 习惯性放鸽子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一三七章实验室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四四四章 说书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七五七章 鹿鸣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圣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二五一三章 见利忘义第一六四三章 愁绪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第一六二三章 安排第七八一章 摊派和转嫁第一七三三章 比窦娥还冤第一九一八章 该信谁?第二五五九章 谁吃亏第七二五章 蜡枪头第二六〇九章 无心风景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杀戮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二四八〇章 尔虞我诈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一五〇章 别有用心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四二六章 稳坐钓鱼台第七七九章 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第一七五四章 双簧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二六九章 马蹄急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六〇〇章 说项第六二〇章 有后(第七更,谢书友)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九六八章 实战考核第五八九章 一年两升官(第二更)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计第二三六三章 谋逆案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五三八章 有心无力(第三更,贺盟主)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没道理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简政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远第六五二章 危机重重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二二九七章 通风报信第一〇一六章 无处安置(第二更)第一三六三章 斗法(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会疼人的小姐姐第五十五章 不顾家的老爹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儿泼出的水第一〇七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更)第九三二章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户纸第七〇〇章 你计划,我拆台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并非薄情人第五七〇章 从来没有开始(第六更)第一〇九二章 并非只有火炮第二一五章 还有一个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当前第一五五九章 当皇帝没劲第九〇〇章 是战是和第二〇九二章 危险关系第二〇五八章 战时衙门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规战役(第三更)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六五六章 晚来一步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无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一四九章 浓浓年味第一〇三六章 回绝(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九六章 献不完的首级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一五六三章 顺应潮流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战(中)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碍纳妾(求推荐票)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五十三章 死而复活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四三七章 张氏外戚(第三更)第一八八六章 参观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内阁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报第二〇六五章 做买卖第一二二三章 急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