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五九章 倾向决定立场

沈溪送走王琼时,尚是中午,沈溪匆匆吃过午饭,然后回书房把成立战时衙门的事情写成奏疏,然后前往兵部。

因为朱厚照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沈溪没打算此时去面圣,至于当晚又或者是来日见朱厚照,沈溪并没有强求,毕竟事情不是很急,他要看看京城内各方反应。

他故意在跟王琼的对话中,把成立战时衙门的消息泄露出去,便在于他认定王琼会把消息散播出去,尤其是告知谢迁。

至于王琼是亲自拜访时说出来,还是通过旁人之口转达,沈溪不是很关心。

沈溪知道,王琼离开京师前一定会去拜见谢迁,此人能力出众,做事务求滴水不漏,谁都不得罪。

下午沈溪在兵部衙门查询河套地区的资料,消息传来,说是王琼亲自登门拜访了吏部尚书何鉴和户部尚书杨一清,但没见谢迁的消息。

沈溪放下手头的活计,心想:“难道王琼知道我跟谢老儿有矛盾,故意不去阁老府辞别,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让谢老儿知晓,以便让他保持中立?”

因为沈溪对王琼的行事风格完全不了解,没法断定王琼如何把消息传递出去的,最后甚至产生怀疑:“莫非王琼故意装作不知,抽身事外?”

等下午沈溪从兵部衙门出来,回到家中,才知道王琼并没有逃避问题,因为何鉴已到他府上拜访,似有要事相商,以沈溪敏锐的洞察力自然明白是为成立战时衙门而来。

“何尚书,久违了。”

沈溪年后跟朝中重臣少有会面,大年初一豹房的赐宴他没去,只有朱厚照遇刺时跟何鉴打过照面。

何鉴在沈溪陪同下,一起进到府中,来到书房。

何鉴道:“年后休沐,朝廷没多少事,天天待在家中,迎来客往,并未觉得轻松多少。好在衙门里对于官员的考核全都有了结果,近来天气晴朗冰雪消融,道路恢复通畅后滞留京城的官员终于可以返回任职之地……”

路上何鉴跟沈溪闲话家常,等到了书房,才开始逐步涉及公事。

沈溪点头:“吏部天官历来如此,访客多些可以理解,你看我这府上就无人问津。”

何鉴哈哈一笑:“还不是你闭门不见客,否则前来肯定送礼的人会把门槛踏破。”说到这里他幽幽一叹,“吏部尚书责任太过重大,老朽这把老骨头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年后便准备跟陛下辞呈。”

沈溪有些诧异地看着何鉴,见对方不像是在开玩笑,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何鉴是不想晚节不保,马上朝廷就要跟鞑靼人开战,有可能重演英宗土木堡之变一幕,在这种情况下,何鉴萌生退意,想置身事外。

何鉴道:“之厚,共事多年承蒙你照顾,这里我就不跟你见外了,有话直说……今日德华到府上拜会,提出一件事,说你想要在兵部外临时成立一个衙门,以应对今年战事,对此你有何深意?”

沈溪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想何鉴为何这么着急来询问,难道他提前把事情告知谢迁,现在是来探口风的?

何鉴见沈溪似乎是有回避话题的意思,又道:“既然之厚要在面圣时提出建议,那这件事便隐瞒不了多久,我便自作主张来问问。说起来你跟陛下提请设置临时衙门并无不可,但很多事需要朝议,但现在……唉,你也知道现在朝廷不成样子,事情一旦拿到内阁和司礼监进行批复,很多时候都会石沉大海!”

沈溪点头:“其实在下提出成立临时衙门,便是为方便协调统筹,简化流程,如果战时很小一件事还得要各衙门商议后才能决定,又或者要通过通政使司、内阁、司礼监等程序批阅执行,必然会耽误战事进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衙门进行处置!”

何鉴叹息道:“想法是好的,就怕很难得到于乔认同。”

沈溪当然明白何鉴的意思,摇摇头道:“谢阁老本就不支持这场战事,如果成立这样一个衙门,必然会在粮草和兵器调拨上占据主动,也就违背之前在下答应自行筹措作战物资的承诺,同时他还担心我利用这个衙门获得更多资源,趁机扩大势力。”

何鉴微笑着看向沈溪,大概意思是……你明白就好。

沈溪再道:“这样一个衙门,不是为了跟朝廷要钱要粮,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度指挥,如果战时一切要等京城回复的话,前线战事又如何进行下去?”

何鉴想了下,未置可否,但他眉头紧皱,似乎是在告知沈溪,要成立这样的衙门实在太过困难,最后他劝解道:“之厚,你还是多跟谢尚书商议,若能说服他的话,相信朝中不会再有人反对,这件事……老朽没法帮到你。”

沈溪微笑以对,他知道就算何鉴是个中立派,但涉及表决等议程时还是会站在谢迁一边,只是何鉴会在他和谢迁间进行调解罢了。

因为何鉴完全没表达看法,沈溪大概明白,现在所有的阻力都来自于谢迁,当即道:“这件事,在下不会独断专行,贸然去面圣跟陛下议定,会先征求朝中人的意见……何尚书认为如何?”

“哈哈,这就好,这就好。”

何鉴欣慰地笑道,“就怕你跟陛下直接把事情定下来,这会让你跟谢阁老那边矛盾更加激化……你知道谢阁老这个人,脾气太倔,你跟他为了开春后对鞑靼一战闹得很不愉快,是时候缓和一下了……”

“既然你不肯放弃出塞作战的计划,谢阁老也坚持己见拒不配合,作为晚辈你就该想办法缓和矛盾,不要轻启争端……咱们大明不能因为一场战争伤了内部和气,对外夷开战,首先要保证上下一心。”

虽然何鉴话说得漂亮,但归根到底就是此人是个老奸巨猾的中庸派,但沈溪还是领情了,点点头道:“最重要的还是得到谢阁老同意,在下明白。”

……

……

何鉴没多少主见,基本处于与世无争的状态。

他得到消息,都会原封不动告知谢迁,只是觉得见谢迁前有必要先跟沈溪商议,把沈溪的目的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

等他从沈溪这里得到先征得谢迁同意才会成立新衙门的承诺,便迫不及待去了谢府。

结果谢迁听到后没说当即火冒三丈,破口大骂,而只是带着些许不屑,用嘲讽的语气道:“他倒是能耐了,要在六部外成立新衙门,他把自己当成什么了?这朝廷的条条框框就拴不住他?”

院子里摆放着个火盆,炭火烧得旺旺的,上置烤架,谢迁兴致很高,不时地翻滚搁置在上面的鹿肉……这是在辽东任职的门生拜访时送来的礼物,寒冬腊月鹿肉冻得硬邦邦的,从长白山运到京城来也不会变质,到屋子里热和的地方放置一晚便解冻,此时烤起来鹿肉发出“兹拉”“兹拉”的声音,异香扑鼻。

不过何鉴没什么食欲,他年老体迈,除了牙齿几乎掉光外,五感也有退化,并不觉得黑乎乎的烤鹿肉有什么特别。

何鉴道:“于乔,凡事都有两面性,之厚虽然说要新成立个衙门统筹战事有些不靠谱,但想他成立军事学堂,并未影响到大明朝廷正常运转,反倒培养了些军事方面的人才……有何不可?”

谢迁黑着脸问道:“你要替他说话?”

何鉴赶紧解释:“老朽可没这层意思,这些不过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觉得不妥,大可反对……这次老朽先去见过之厚,他说得很明白,如果这次于乔你不同意,他开设新衙门的事情便会作罢。”

“算他识相!”谢迁带着极大的怨怼说了一句,等他说完后,心里又有些空落落的。

他有些纳闷儿:“这小子不跟我争,为何我心里会失落?难道非要争得头破血流,把他打压得体无完肤,我才觉得这胜利有价值?他先服软,我反而不能接受?这是什么心理?”

何鉴见谢迁沉思不语,好奇地问道:“于乔,你有何看法,难道单纯就是反对?”

谢迁抬头瞥了何鉴一眼:“我做事素来讲究公事公办,既然他提出新设衙门,那就一切按照流程办理,上疏后由内阁和司礼监做出批复,再由六部和各寺司衙门给出意见,总归一切务求合情合理……他有本事的话,还可以请陛下开朝会,若朝议上他能说服满朝大臣,我还能反对什么?”

何鉴摇头苦笑:“你倒是会给他出难题!”

谢迁道:“你我在朝摸爬滚打多年,朝中哪件事可以轻易为之?这对他来说能算作困难吗?既然要新设衙门,就应该通过朝廷公议,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要怪我在后面扯他后腿。”

“其实当初朝廷开设军事学堂我便觉得有失体统,但大明素来以文制武,那些武夫就算在学堂学到点儿什么,也不会有多大影响,才没有反对。但这次他居然想增设衙门,而且听你的意思还想从六部拿权,如此必须得到朝臣认同,最好的方式便是在朝会上定夺,而不是他跟陛下闭门商议后便把事情定下来!”

何鉴苦笑连连,打量谢迁,心想:“谢于乔嘴上说支持,但其实是变相利用沈之厚,让他劝陛下将朝会变成常态……这谢于乔真是太狡猾了。”

谢迁把烤架上的烧鹿肉取下,招呼道:“世光来一块?”

“不必了!”

何鉴摆摆手,“这么油腻的东西,还是留给你自个儿享用吧,老朽一大把年纪实在没那牙口……年后老朽便要跟朝廷提请致仕,这里先跟于乔打一声招呼。”

谢迁瞬间紧张起来,问道:“你要退下去?”

何鉴捻着胡须道:“人老了,做什么都力不从心,不退下来难道要赖在吏部尚书位子上?说起来,你该好好想一下,谁人来接替老朽……以老朽看来,之厚便不错,不过他要兼顾兵部的事情,陛下未必愿意,但让旁人来,怕是没人合适……马上就要启程去三边履职的德华回朝担任部堂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谢迁黑着脸道:“不会是我说你几句,你便萌生退意吧?”

何鉴笑容灿烂:“你当老朽这么脆弱?当初刘瑾擅时,当面叱骂老朽都坚持下来了,你这点儿算什么?实在是力不能支啊!老朽当官这些年,什么事都看清楚了,何必再眷恋权位?于乔,老朽跟你不同,实在太累了,你就让老朽安享晚年吧!”

谢迁本来已开吃,听到何鉴的话后,却好像比沈溪新设衙门还要在意,连手中的烤肉都放了下来,整个人显得意志消沉。

半晌后,谢迁才道:“最起码,你要再坚持一年,把今年熬过去,现在临时换谁来执领吏部都不合适……若沈之厚凯旋,回朝必然会接替你的位置,难道让他一直留在兵部,穷兵黩武不成?”

何鉴皱眉:“于乔,你不再反对之厚打这场仗了?”

谢迁恼火地道:“反对有用吗?陛下下定决心要打,臭小子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让我说什么好?朝中始终要有人安定民心,换作旁人来当吏部尚书,怕是朝臣和百姓都会无所适从,唯有你何世光能镇得住场面。”

何鉴苦笑道:“也就于乔你这么看重老朽,若真论能力,朝中许多人都远在老朽之上。”

谢迁用热切的目光望着何鉴:“谁不信服你何世光?之厚这小子总归要去边关打仗,那就由得他去闯,若打赢了就回朝当吏部尚书,就算不想,老朽也会推着他去做,这样他就不用再惦记军旅之事,若失败了……他自己怕是也没脸回来,到时候他卸职闲居,你我也能放心退下来,安享晚年。”

何鉴皱眉道:“听你这话的意思,是防着之厚?”

“这满朝上下,谁都没他有能耐,不防他防谁?”谢迁又叹了口气道,“近来司礼监张公公也开始咄咄逼人,看来他当上司礼监掌印后,从无到有逐步培养起了依附于他的势力,想干涉朝政了。”

何鉴道:“看看,谁都惦记着权柄……你以为换旁人掌司礼监,就完全听我们这些文臣的?”

谢迁叹息道:“始终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张公公到底是内臣,只要没有外面的人跟他里应外合,他便当不了刘瑾……这个时候更需要你来帮我,绝对不能轻言乞老!”

何鉴想了下,再次摇头苦笑:“有些事,实属人力不可为,既然老朽身体不能支撑,又何必苦苦强求呢?”

谢迁打量着何鉴,鼓励道:“世光,你还没到走不动道的地步,有余热就要尽力散发光辉,朝廷有多少比你更年老体迈的大臣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远的不说,马负图年七十收复哈密,便是你我学习的榜样!”

“世光兄,这朝中老朽能倚重之人,除了你之外,实在没旁人了!”

第九一七章 税赋(第二更,求订阅)第四三四章 恩荣宴(第五更,为所有书友)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条狗第二二六九章 马蹄急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围第五三一章 衙内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浑水第九十章 未雨绸缪第六五四章 预兆第一三一九章 新阁臣人选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二四一章 求胜心切(第五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台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计(第四更)第七八六章 订婚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总督?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三三三章 大权在握第四一二章 南宫第一(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家书值万金第二二五〇章 又见刺客第二三五〇章 法办第二〇七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辩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二六四一章 案归原主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图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贿赂第一二三八章 疲于应付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第一更)第二〇六七章 宫灾第一一四四章 栋梁之才第八八九章 黄金万两第一七四六章 雨点小第一六〇〇章 说项第九三三章 审结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三八五章 太学入学(第三更)第二一四六章 送礼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七一九章 门庭若市(第八更)第二十八章 考校学问第一八四〇章 得偿所愿第二六一〇章 舆论中心第二一三二章 总归一家人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云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四一章请个女大夫第一九一七章 乱象第一〇八章 大脚丫鬟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盘棋第一五四章 投桃报李(求订阅和月票)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与偏见第一六七一章 无心应酬第一八一四章 见风使舵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一〇五〇章 龙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一二四章 敢谏第五〇五章 再访谢府(第五更)第一八二六章 临阵叛逃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七八三章 是刘瑾,还是张苑第七〇〇章 你计划,我拆台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四六〇章 御赐墨宝(第一更)第一一六五章 血战(下)第一八一八章 争权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三六八章 伟大的女人第六十二章 新铺子的选择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一三七章实验室第一四七章 以诈制恶第一七六四章 实权在手第三十章 卖画租屋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赖活(第三更)第二三八四章 移驾审案第一九二章 悲喜两重天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体现方式第六八五章 谢迁送厚礼(第二更)第二一七三章 没那么简单第一九二〇章 麻烦第二一三八章 敢于纳谏第三九七章 拜访(第七更,贺磊洋盟主)第一九八〇章 习惯性放鸽子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难移第二六四九章 上门拿人第二三六八章 伟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