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

面对沈溪的解释,谢迁实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沈溪见谢迁无言以对,又接着道:“出了这种事,明摆着陛下要收权,身为臣子不过是尽力帮陛下做一些事,谢阁老完全没必要将怨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这是当今朝廷面临的困局,若有人能解开的话,也不会如同现在这般……束手无策!”

谢迁微微摇头:“那你就准备继续这么推诿和敷衍下去?把事情做了一半,就跟陛下请辞,不再肩负责任?”

沈溪叹息道:“很多事不是在下能左右,陛下性格乖张,身为天子之师,其实在下跟谢阁老的想法是一样的,希望陛下能回归正途,做一些于朝政有利的事情……难道在下不一直是这么做的吗?”

又是一个让谢迁无法反驳的理由。

沈溪心想:“你谢老儿不是从来都把我当成善于逢迎、事事都算无遗策的佞臣吗?难道你就看不到,我一直在暗中帮你?之前主张让朱厚照恢复朝议,哪怕是一旬举行一次,至少让朝政回归正轨,如今更是惩戒张氏兄弟……无论你跟张氏一门关系有多亲密,也该认识到张家人的确乱了大明纲纪!”

谢迁不再吭声,凝眉思索,该怎么反驳沈溪的话。

不过最后,谢迁也没有继续拿出强硬的态度来,只是皱眉道,“这案子如此悬着,总归不是办法,张家两兄弟卸职算是好事吧……关于更多的情况,你可知晓?”

沈溪道:“驸马都尉崔元马上就要接替张氏兄弟的职务,至于京营人员调动,怕是要陛下自行揣摩,若是陛下不能亲力亲为,权力可能就要落到司礼监掌印之手……又或者,谢阁老应该去跟五军都督府的人沟通一下,兵部在这件事上很难插话。”

谢迁想了想,最后满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正如沈溪所说,统领京营对于兵部来说绝对是个禁忌,本来兵部就已拥有调兵权,旁人都可以对京营的事情说三道四,唯独沈溪这个兵部尚书说什么都会被人攻讦,所有人都怕沈溪将军权揽在手中,只要有丁点儿苗头都要扼杀于摇篮中。

至于沈溪推举崔元,在于朱厚照的本意是要让沈溪这个“亲信”执掌京师兵权,沈溪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下,才另外推举人出来充任。

沈溪再道:“既然先皇这一脉人丁单薄,只好从宪宗的子女中择优取用,也算是对皇族势力的一次平衡……谢阁老以为呢?”

谢迁黑着脸道:“你倒是比陛下更为深谋远虑!”

沈溪自然能听出来,谢迁这话根本不是在赞扬他,更像是讽刺。

沈溪丝毫也不介意,道:“若谢阁老不满意,那不妨按照您的想法行事,在下绝不干涉。这两天吏部事务繁忙,若有需要在下帮忙的地方,谢阁老派人来知会一声便可……”

沈溪这么说,更像是提醒谢迁,他的责任已完成,后面的事就交由谢迁来善后。

你谢迁不是总觉得自己作为首辅,在朝中却被人轻视么?现在就给你个表现的机会,让你动用你的人脉和个人魅力去解决这问题,反正我有吏部考核的公务作借口,有事你可以知会,但我是否会出手相帮那又另当别论了。

……

……

沈溪往豹房递交逆党案暂时审结的上奏,以证据尚不充分为由,请求朱厚照将案子搁置。

关于如何处理张氏兄弟,沈溪没有在奏疏中提及,因为这奏疏是直接上奏皇帝,属于密折,沈溪不需要给通政司留底,也不会通过内阁或者司礼监衙门,跟谢迁打了个招呼,便让人送到豹房,他都没想过面圣。

当天朱厚照可说非常惬意,一早就让张苑去传旨,安排驸马都尉崔元进五军都督府接掌京营。

永康公主乃宪宗皇帝次女,弘治六年十五岁时下嫁崔元,驸马府在皇宫东安门外的十王府附近。

明朝有公主下嫁民间才学品德兼优的年轻人的传统,崔元本为国子监监生崔儒之子,不但才学不错,更是相貌堂堂,这才为皇室选中。

不过崔元乃一介读书人,根本就不懂练兵之事。

历史上此人结交广泛,因弘治帝这一脉人丁单薄,再加上朱厚照一直没有子嗣,弘治帝的姐妹夫家开始为皇室倚重,而崔元在历史上不曾参与太多朝事,最大的成就便是在朱厚照死后,由张太后委命前往湖广迎接嘉靖入朝,因此而以驸马之身受封京山侯。

不过对于朝中人来说,大概能理解朱厚照如此安排人事的用意。

既然张氏一门执领京营出了偏差,朕也不能说随便就安排个亲信去接管,先派姑父去,让人意识到在这件事上朕是秉公处理的……

当然这也是朱厚照在沈溪提醒下做出的选择。

若是让朱厚照自己做决定的话,要么是沈溪,要么直接让江彬或者许泰这些亲信统率京营,他才不管什么资历和能力不足,做事一向随心所欲惯了。

现在沈溪推荐启用崔元,朱厚照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把崔元推到前台来,也能堵上张太后的嘴。

本来当天崔元要到皇宫谢恩,却知皇帝隐居豹房不出,不会回宫,去了也属于白去,再加上他知道他抢的是张太后两个弟弟的职位,为了防止被张太后碰到逮住教训,干脆跑到豹房去等候面圣。

因朱厚照白天睡觉,根本没时间赐见,小拧子出来跟崔元说了两句:“……驸马大人,您无需多礼,只要好好处理公事,便是不负陛下信任。若真要感谢,你就去谢兵部沈尚书,是他推荐的你……”

崔元政治觉悟不高,作为读书人连功名都没考取,好在当上了驸马,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却也被公主管束着,说不上幸运或者不幸。

在得到小拧子提醒后,他明白一件事——与其谢君恩,不如去谢沈溪。

大明那么多皇亲贵胄,要不是沈溪推举,这差事怎么都轮不到他来出任,他瞬间便打定主意,以后遇到事情最好是去求教沈溪而不是旁人。

“多谢公公提醒。”

崔元非常悲催,明明眼前只是个小太监,但看起来却威风凛凛,不管是侍卫还是太监都毕恭毕敬,可惜他却不认识,只好恭恭敬敬行礼后离开。

小拧子挥手道:“驸马大人,慢走啊!”

崔元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又行了一礼,这才在仆人和侍卫簇拥下,上马车离开。

等人走后,小拧子不由皱眉嘀咕:“大公主家的驸马,一看脑子就稀里糊涂的,听说此人交游广阔,不过做事能力嘛……怕是差劲得很。沈大人为何要举荐这种草包?难道说……沈大人是为了方便日后控制他?”

送走崔元,小拧子赶紧回豹房,跑去见丽妃。

这会儿丽妃也很疲乏,毕竟昨夜都是她在给朱厚照安排“节目”,几乎陪正德皇帝折腾到天亮,正准备睡下,不过小拧子这个政治上的盟友前来求见,她还是打起精神出了卧房。

小拧子先将昨夜的事大致说过,再将豹房门口见崔元的情形说出,最后问道:“……那位驸马爷,一点儿派头都没有,看上去就跟个文弱书生无异,您说沈大人为何要提携他?”

丽妃眯着眼问道:“你觉得呢?”

小拧子道:“以奴婢想来,沈大人估摸是想控制此人……这位驸马爷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在朝中也没有什么根基,总不至于跟两位国舅一样乱来吧?”

说到这里,小拧子期待地注视丽妃,等待答案。

丽妃冷笑道:“沈之厚向陛下举荐驸马都尉,乃是为了求得平衡,让太后不至于太过记恨陛下身边的亲信……沈之厚本可自己来担当这职位,但又怕被朝中人参奏,干脆找个软柿子顶上……当然,若一切都这么简单的话,那本宫和你都可以比沈之厚更有谋略……”

“呃……娘娘是说,沈大人的用意并不单纯于此?”小拧子愣了愣,问道。

丽妃道:“沈之厚做事老谋深算,朝中那么多老家伙,没一个有他会算计,他可不会遵循什么平衡或者中庸之道,把一个驸马都尉推出来,更像是在收拢皇室中人的心,或许他知道没法拉拢那些文官,干脆另辟蹊径……一个普普通通的驸马都可以上位,那其他人会怎么想?”

小拧子咋舌:“这倒是,说不定那些皇亲国戚都会争先恐后拉拢沈大人,沈大人就不会跟现在这般处处受敌。”

“也许吧。”丽妃漫不经心地呷了口茶,道,“都说沈之厚做事老谋深算,本宫现在也不过是在揣摩他的用意。或许这也是他多方考量后做出的决定……那位大公主到底是何来头?”

小拧子疑惑地皱起了眉头:“娘娘为何要问大公主之事……”

丽妃道:“驸马平庸,他背后的公主可未必平庸,若公主能独当一面,等于说未来京营可能会掌控在皇室旁支手中,沈之厚提议前一定考量过永康公主的能力,他清楚的事情,你却不知道,不就落后于人了吗?”

小拧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奴婢这就去打听……以前几乎从来没有公主的事传出来,奴婢只能找人问问……”

……

……

关于永康公主的事,朝中所知者甚少,有明一朝公主并不参与政治活动,大概只有皇室中人才对公主和驸马有一定了解。

不过这位到底不是弘治皇帝的亲生女儿,加上弘治帝这一脉人丁单薄,之前朱祐樘对他的弟弟妹妹防备很深,并不允许他们接触到实质的权力,再加之朱祐樘夫妻俩不热衷于去跟弟妹拉拢关系,弘治帝这些弟妹非常低调,用不显山不露水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小拧子派人去打听,却发现能获悉的消息很少。

不得已,他只好去求助张永,到底张永在宫中算是老人,他希望张永能给他一些有用的信息。

“……永康公主?拧公公这可就难为人了,鄙人这几年从未曾见过什么公主、驸马,怎知他们的情况?倒是听外边的人说,这位驸马爷很善于交际,天南海北的朋友都有,朝中也有一些官员跟他关系不错,拧公公要不问问他们?”张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小拧子的问题只是随口敷衍和推诿。

小拧子道:“那这位驸马爷的朋友都有谁?”

张永一怔,道:“这个……恐怕要先去打探一下,不管怎么说他们也归内府管理,想必会有专人与之接洽,外人很难知晓……”

小拧子有些生气了:“咱家要是知道调查方向,早就知道结果了,问题是现在找了一圈人问,谁都说不了解,没想到你这里居然也是这样!”

张永心想:“现在永康公主和驸马突然进入朝堂,很多人没看清楚形势,只能含糊其辞……你小拧子代表的可是皇帝,你派人去打听,谁敢跟你说实话?”

张永道:“要不,回头鄙人去问问……拧公公切莫着急,这大过年的,咱俩先喝几杯……你也该累了吧?下午可在鄙人这里休息,鄙人这就抽调人手。”

……

……

当天崔元很受关注。

他前往五军都督府履职,但到了地方才发现官衙没开,无人接待,要顺利接管京营还有些困难。

崔元对于自己的差事不是很了解,本来从豹房离开后,他听从小拧子的建议赶去沈府拜谢,却被告知沈溪不在,苦苦等候一个多时辰,直到临近午时才去了五军都督府,结果同样碰壁,只好怏怏不乐回家。

这让那些等消息的人非常失望。

谁都觉得崔元新官上任会闹出点什么名堂,却未料一片风平浪静,无论是皇宫还是豹房,对崔元都未有任何表示。

倒是下午时,驸马府那边有送礼的迹象。

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驶出驸马府,去向不明。

很快便有人将消息传开,因为礼物不知是送给谁的,那些趁着年初一在外拜年联谊的大臣都在暗中猜测。

谢府内,中午有很多人留下来吃饭。

这其中,并不包括谢迁在内阁的同僚杨廷和、梁储和靳贵三人,基本是六部和寺、司官员。

这其中以礼部尚书费宏、户部尚书杨一清和吏部侍郎王敞官职最高,共开了三桌酒席,还没吃完谢迁便借口离席。

午饭后,除了杨一清和王敞外,其余人都离开,连费宏都没留下。

在费宏看来,昨日的案子跟他无关,礼部并不牵扯到如今朝廷的纷争,关于谢迁和沈溪间选边站队的问题也跟他无关,他作为刚获得提拔的礼部尚书,当发现自己没有话语权时,便识相地便离开谢府。

等谢迁再出来时已过正午,杨一清和王敞二人都百无聊赖。

见谢迁出来,二人站起来相迎,谢迁环视一圈,煞有介事地问道:“怎都离去了?”

杨一清道:“都忙着走亲访友,眼见谢老事务繁忙,便不敢多打扰,不过都拜托在下跟王侍郎转告谢老并致歉。”

“嗯。”

谢迁释然点头,又是一摆手,“坐下说话吧。”

三人于正堂落座,过了正午府上暂时不会有人前来拜访,要等黄昏时才又有人登门,如此也是希望能被主人挽留,留下来吃个晚饭,跟谢迁攀上关系。

谢迁道:“听说驸马到了都督府,却没人为他办理交接手续,只能先回府?”

王敞笑了笑,对这消息并不太感兴趣。

杨一清分析道:“本就是年初,衙门都没开,再者涉及外戚,这会儿除非有陛下御旨,否则都督府的人不会上心……”

“嗯。”

谢迁又点头,“老夫也有这方面的担心,如今京营无人掌控,京畿之地防备空虚,若这时候出乱子当如何?毕竟中原地区尚有盗乱未被平息。”

杨一清用请示的目光望向谢迁:“谢阁老的意思,是派人去说说?”

谢迁看着二人,道:“老夫是有此意,不知你们如何看?”

杨一清一时间没回话,而王敞则显得老谋深算:“我们……怕是管不着,就算于乔你出马,也凭空变不出人来,难道直接去那些勋贵府上求助?”

谢迁没回话,似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王敞又道:“为今之计,倒不如派人知会之厚一声,他如今兼着兵部尚书,由他出面接洽最为合适。再者,他能进豹房,跟圣上直接对话。”

谢迁气息粗重,显然不太甘心,思索半晌后才道:“那就由汉英去一趟沈府,不知意下如何?”

“啊!?不可不可!”

王敞连忙摆手,笑着推辞,“我这把老骨头,不过是来跟谢老一起喝喝酒说说家事,怎不知不觉聊到公事上去了?你们的休沐期很长,吏部却不同……再过两日我便要回衙当差,必须得养精蓄锐,时候不早,先告辞了。”

面对谢迁的请求,王敞用了最直接的方法,回绝后借故离开。

管你谢于乔跟沈之厚闹什么,总归不是我的事,一概不予理会,我走了不还有个杨应宁?

杨一清本要出门相送,却被谢迁拦下来。

谢迁道:“他既不想去,不用勉强。应宁,你去跟之厚打声招呼如何?今日老夫已见过他,再去见他怕是不太合适。”

这会儿谢迁并不想见沈溪,也是早上沈溪在他面前表露“你有事别来烦我”的态度,不过沈溪说过允许他找人通知,谢迁便想让杨一清去,只要杨一清不说是他的意思,沈溪也不会公然拒绝。

杨一清有点骑虎难下,但到底他不能跟王敞那样打个哈哈便拒绝,只好应道:“好吧,那在下这便去通知之厚,告辞。谢老请留步。”

……

……

沈溪并没在府上,以至于杨一清只能是在留下口信后扫兴而归。

杨一清本有跟沈溪商谈朝中事务的打算,但在发现沈溪有意在大年初一这天避开人情往来后,也就不再主动惹人嫌。

但其实沈溪并非是有意躲避谁,此时他不过是趁着年初去跟惠娘相聚,碰巧不在家罢了。

惠娘年底将儿子沈泓送去沈家后,便郁郁寡欢,而沈溪也好像故意给她难堪,卡着不来相见,让她感觉到种极大的失落。

这次沈溪前来,惠娘脸上多少有了些神采,眼睛里充满期望,不过在对话后,沈溪发现惠娘根本没有后悔的意思。

“……泓儿在沈家平安无事,妾身便放心了。”惠娘长长地松了口气。

她一直等的就是沈溪那句报平安的话,毕竟她要想知道沈家内部的事情太过困难,儿子走了后就完全失去音信。

沈溪道:“这几天他的病情好转了些,开始读书写字,但没有正式开蒙拜先生,因为府上先生教授的都非开蒙的知识,回头还要单独为他请个先生。”

“嗯。”

惠娘点了点头,有些心不在焉。

沈溪看了旁边眼巴巴望着他的李衿一眼,问道:“怎么,不打算让泓儿回来了?”

惠娘摇头:“妾身已经不配再当他的娘亲,沈家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妾身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这种话被惠娘说出来似乎多天经地义一样。

换作以前,沈溪或许会怒火攻心,但此时却波澜不惊,习惯惠娘古怪的心思,他也不会再勉强。

沈溪心想:“既然选择将她留在身边,就不能对她的性格多加苛责,正是因为她的固执和坚强,还有她身上特有的女强人气质才让我着迷,如若她改了,或许那就不再是她……沦为一个平庸的女人有什么好?”

沈溪再道:“年初这段时间,我都会比较忙,过来的次数也会少一些,如果有事的话可以派人到街口那个茶楼联系,自会有人将消息带给我。衿儿,你记住便可。”

因为察觉到惠娘完全心不在焉,沈溪就单独对李衿嘱咐一句。

李衿点了点头,问道:“老爷,今日你会留在这边过夜吗?”

沈溪叹道:“今天的事太多太杂,我只是过来看看,坐一会儿就走。”

“老爷还是留下来,陪陪妹妹。”

惠娘忽然抬起头,好像想起很着紧的事情,出言劝说。

沈溪微微摇头:“没时间,真的没时间,而且……也没心情。”

本来沈溪对惠娘和李衿还有一种眷恋,可当见到惠娘,沈溪发现自己的心境有所变化,而他也知道当天找他的人不会少,下午有可能还有人到府上拜访,于是简单交待几句后,起身便走。

“老爷几时再来?”

惠娘相送时问道。

沈溪道:“看情况吧,年后吏部考核,大概要到初十左右才会结束。这几天你也冷静想想,别再固执了,我还是希望你把泓儿接过来,让他可以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第二五一一章 割舍第六二四章 视察王恭厂(第四更,谢盟主)第四八五章 劳有所偿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二八九章 受伤的女贼(第八更)第九二五章 谢谢老爷第二一二六章 不乐观第二一六三章 牵挂第一六八〇章 人选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赖脸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静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四六四章 大获全胜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门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一四三六章 朝变伊始(第三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二三〇章 文会(第五更)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区别第二〇八一章 进谏是门学问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订阅和月票)第一八九〇章 背对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读物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三〇二章 一点愚见第一三九二章 无君无父第一〇九三章 狭路相逢第一八六章 临别送画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诚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一四〇二章 顾问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绸缪(第二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计划第一四六九章 待遇不同第七〇四章 出宫容易回宫难(第二更)第一七五六章 挂牌开张第一一三四章 开脱免罪(第三更)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三七四章 要钱第一七八三章 无人替代第一一五三章 战起第二三八一章 回头的倔驴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专家第一一五〇章 兵临第四八四章 恩将仇报(第三更)第二五七四章 借口第一六〇章 一无是处的男人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四一二章 悔过自新第八〇五章 阁老嫁孙女(第三更)第二五五四章 时机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一二二三章 急个甚?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四二九章 降还是不降,这是个问题第二三六章 天不从人愿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二五二章 你们效忠谁?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六二章 大获全胜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五三五章 强势第四八三章 数米法第七二六章 绑一送一第二三〇一章 闺中事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认知第二五二五章 无可避免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碍纳妾(求推荐票)第三四九章 有力无脑(第六更)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一八四章 美轮美奂的银票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二五二三章 责任第五十八章 家书值万金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踪了第一〇四章 姐妹齐心,其利断金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三七八章 相见不见(第四更)第一〇二二章 止战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六五四章 知难而退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四二九章 沈国公第二一八三章 结盟谈判第六五五章 一条不好赶的路第一三五四章 分忧(求月票)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坚持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红楼梦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当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