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三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唐寅暂且不知,他千里迢迢来青阳县城帮魏国公徐俌跟宁王作战,却被徐俌当成替罪羔羊,随时都准备将他大卸八块。

翌日一早,城内便派出兵马从城东出城,唐寅前一日晚上一夜没睡,早早便到城门口去查看出兵情况。

徐俌没有亲自出来监督出兵之事,倒是徐程在,听说唐寅在城门口,赶紧过来问候。

“唐大人,这么早便起来了?昨夜休息得可好……”徐程满脸堆笑地问道。

唐寅从踏雪出城的官兵队伍中收回目光,望着徐程:“在下进城后还没有合过眼。”

“啊!?”

徐程稍微有些惊讶,“一定是因为招待不周……回去在下就着人为唐大人准备好一些的住所,绝不能亏待唐大人。”

唐寅摇头道:“在下差事在身,因惦记事情而无法安然入眠,今日若可的话,在下甚至希望能随兵马一同出征。”

徐程笑了笑:“不必了,有沈大人和您制定的计划,此战获胜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不过这战场瞬息万变,谁能在战前就敢确定一定能得胜呢?唐大人,咱先回衙门,相信公爷已在等候您了……要不咱移步?”

“嗯。”

唐寅点点头,其实他一点儿也不想见徐俌,但对方是军中主帅,他非见不可。

徐程笑着在前引路,好像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唐寅心中则有些悲哀:“明明我是沈之厚派来的使者,应该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但朝中这帮掌权的都在防着沈之厚,进而对我这个代表也防备有加。”

……

……

当天青阳县出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很早便从城北出发,去截断宁王兵马粮道。

另外一路则直接出西门,骚扰敌营。

两批兵马前后脚出城,唐寅只是去城西走了一圈,随后便被徐程带去见徐俌,到了地方才知道徐俌不在,然后被引到后院花厅等候。

下人送上茶水,唐寅喝了几口就发现徐程不见了,他打量一下四周,门口有人看守,便知道自己被软禁了。

唐寅明白徐俌对他的态度,因为沈溪的关系,徐俌对他存在诸多疑虑,不能给予充分信任。

唐寅坐在县衙后院花厅喝茶等候,不知不觉有些困倦,便靠着椅背小寐。

此时城西城头上,徐俌一身厚重的冬装,监督西面正在进行的骚扰战,城中兵马兵分两路出击后,徐俌身体一直都在颤抖,也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紧张。

“公爷,人已带到县衙……若北路兵马出了事,定不会叫他跑了。”徐程上了城头,对徐俌道。

徐俌回头看了徐程一眼,神色稍微有些凝重。

“就算出击的兵马出了事,老夫也不能杀了他……唐伯虎是沈之厚派来的人,就算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都道沈之厚用兵神乎其神,真有那么不可思议?临阵指挥他是有本事,但问题是现在他是在千里之外干预战事,还想一战而胜,实在太扯淡了。”

徐程道:“派出去的兵马回报说,城北河岸边的确没发现宁王的兵马踪迹,青阳县周围地形复杂,连续下了几天雪,宁王兵马确实收缩了……综合昨日唐寅所说情报,宁王在青阳县周边布置的人马不多,真有可能赢得一场胜……”

徐程正要帮沈溪和唐寅说两句好话,顺带振奋一下徐俌的精气神,却被徐俌伸手打断。

徐俌摇头道:“沈之厚到底不在此处,老夫听从他的建议用兵,其实是在玩火,此战得胜还好,若是失败了,老夫定将此事上报陛下,让陛下知道是沈之厚左右老夫用兵。”

徐程苦笑道:“公爷,出了事,咱恐怕没法跟陛下申辩。若说明……陛下只会更生气。”

徐俌闻言脸色漆黑,最后沉默不言。

……

……

唐寅昨夜睡不着,但在被软禁后却放下所有包袱,好好地休息了小半天。

等醒来时,唐寅脸上带着些许无奈,喃喃自语:“昨日没来由竟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今天得知战场上的事跟我无关,甚至可能被徐老头迁怒,也就不再想胜负如何……早知如此,应该找一处高床软枕之所好好休息才是。”

就在唐寅伸了个懒腰,站起来准备问门口的侍卫是否有房间供休息时,徐程兴奋地跑来,刚到门口便招呼开了:“得胜了,真的得胜了。”

唐寅听了这话,不由微微松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冷厉,到底唐寅还是有脾气的。

唐寅没有挪步,徐程快步来到他跟前,气喘吁吁道:“唐大人,派去截宁王兵马粮道的骑兵队回来了,成功截获四五千石粮食,杀死和俘虏敌寇六百余人……”

唐寅问道:“徐老公爷呢?”

徐程先是一怔,随即笑道:“公爷正在迎接兵马回城,同时关注城西宁王兵马动向……今天城西用兵没什么战果,双方没打起来,不过出击兵马顺利撤回来了,相信稍后陈列于西边的宁王所部便会因缺衣少粮而撤兵……唐大人居功至伟啊。”

唐寅一脸冷漠,没把眼前的功劳当回事,一摆手:“就算是有功,那也是沈尚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之功,在下不过是传话罢了。若是徐老公爷回来的话,在下会去拜访,但现在只希望尽快用餐,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你看是否可以安排一下?”

徐程笑道:“那是自然……你们这些人就这么怠慢唐大人?赶紧准备上好的酒菜,再为唐大人准备厢房休息。”

徐程对唐寅的态度明显跟之前不同,用喝斥下人的方式化解尴尬。唐寅对此完全不在意,在侍卫的引路下出了门口。

徐程则匆忙去给徐俌汇报。

……

……

此时徐俌志得意满,昨天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现在却春风满面,人好像年轻了十几岁。

“公爷,已经去跟唐寅打过招呼,他暂时不过来。”徐程见到徐俌后笑眯眯地道,“恭喜公爷,这回可真是旗开得胜啊。”

徐俌笑道:“这算什么旗开得胜,之前那场惨败难道不算事么?”

徐程道:“暂时失利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看谁笑到最后……现在城外宁王兵马没了粮草,看他们怎么跟我们斗……若是趁着他们撤兵时,主动出击一战的话,我们或许可以获得更大的战果。”

徐俌脸上的笑容淡去,开始认真琢磨这件事,最后面带疑惑之色问道:“这个……到底是现在出击好,还是等他们主动撤兵时再追击好?宁王是否会再次派人来送粮食?这次咱带回的粮食不多,其余都就地焚毁了……对面宁王兵马的营地内或许还有存粮,他们真的只有六七千人?”

这一系列问题真把徐程问住了,虽然徐程平时看起来足智多谋,但毕竟从未有过实战经验,很难把握战争细节。

徐俌见徐程脸上露出难色,不由道:“如此说来,不能就此把唐伯虎给丢到一边置之不理,还是得用他,听取他的意见。他就算再不行,背后有沈之厚的力量,沈之厚人远在千里,却对这边的情况了如指掌,看来是派有大批斥候在青阳县城左右。”

徐程道:“那公爷的意思,现在去把唐寅给请来?”

徐俌摆摆手:“如此有能耐之人,不能太过轻慢……之前老夫对他态度不善,他也不主动前来拜访,可能是想完成沈之厚的交托后便回去,老夫偏偏不能让他如愿。老夫亲自去见他。”

“公爷,您……”

徐程对徐俌突然表现出的热情感到无所适从。

徐俌问道:“怎么,你觉得老夫主动去见他不合适?”

徐程摇头道:“公爷给他面子,就当是收买人心,但现在是否跟陛下上奏报捷更为重要些?若是可以跟陛下的人马协同作战,或许宁王只能仓促撤兵,此番平定叛乱也就轻而易举……”

徐俌一拍脑门儿:“嗨,你看老夫居然忘记早些跟陛下奏捷……赶紧拿笔来,老夫要亲自写奏捷书文。”

……

……

徐俌赶紧向朱厚照奏报自己的功劳,浑然不顾这场仗其实没真正开打,不过是截断宁王兵马的粮道罢了。

徐俌没马上求见唐寅,而是等黄昏时分,知道唐寅起床后,才亲自去见。

县衙后堂,徐俌一脸笑呵呵的模样,给足唐寅面子,先是嘘寒问暖一番,后来又过问家事,让唐寅觉得很假。

徐俌最后直入正题:“伯虎,这次幸亏有你在,有些情报老夫此前根本就不知晓……你是如何得悉宁王军中情形?”

唐寅实话实说道:“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沈尚书派人前来知会……”

徐俌眼前一亮:“可否将此等能人异士为老夫引荐?”

唐寅听了不由皱眉,心道:“徐老头好不要脸,沈之厚的情报系统会给你用?你是想直接把人收编窃为己有,绕过沈之厚当朝中顶梁柱?”

唐寅道:“在下没资格调遣这批人马,他们分散各处,只听从沈尚书命令,请恕无法为徐老公爷引荐。”

徐俌脸上露出遗憾之色:“那真是可惜,这些能人异士应该好好利用才对……伯虎啊,你看现在对方粮道也截断了,城外兵马缺少粮食和补给,士气大跌,军心必乱,下一步是否应该派兵出城跟他们交战?你有何好建议?”

唐寅摇头道:“截断粮道后,宁王必会有所防备,下一步宁王可能会将战略重点由安庆府城转移到青阳县城来,所以不适合主动出击,而要等宁王兵马前来……现在关键是要跟陛下取得联系,协同作战。”

徐俌本来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因为这次小胜不足以弥补之前的过失,徐俌急于为自己正名,以防被正德皇帝清算。

但唐寅的话,让他对出兵之举产生疑虑,而对方那言之凿凿的模样,徐俌根本就没法进行反驳。

徐程倒是在旁质疑:“就算宁王主力集中到青阳县城来,我们也可以提前出兵将外面敌军营地扫荡一番……他们刚刚遭遇一场失败,且粮草物资补给不足,不趁机打掉他们锐气,等敌寇主力到来,那时陷入苦战的就是我们了。”

唐寅反问:“不知徐老公爷有几分把握能将城西贼寇营地一举荡平?”

徐俌和徐程对视一眼,随后默默摇头,显然二人都没多少信心。

现在敌人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都只是来自于唐寅提供的情报,而无法求证,只知道宁王驻扎在青阳县城外的兵马暂时没有攻城的能力,但要守住营地应该绰绰有余。

唐寅再道:“宁王麾下兵马,有部分是百战精锐,此前曾追随沈尚书平息西南民乱……虽然城外这六七千人未必就是精锐的全部,但其中包括有神机营和骑兵营,野外作战能力不弱于如今沈尚书麾下兵马,只是因为他们是被迫投靠宁王,不能完全得到信任……对付他们,我看不如派出使节前去劝降,哪怕他们不从,也可以扰乱宁王视线,让宁王心生疑虑,进而起到分化瓦解的效果。”

徐俌对于阵前实行反间计不太赞同,嘴角发出不屑的声音,未予评价。

徐程则道:“现在马上就要爆发大战,这会儿派谁去都等于是送死吧?”

徐俌道:“难道伯虎你想去敌军营地?”

唐寅稍微有些惊讶,显然没料到徐俌居然想派他这个局外人当使者,而唐寅不想去趟浑水,当即回绝:“在下没能力去做此事。”

徐俌脸上带着奚落的笑容:“伯虎不去也罢,你是之厚派来的,你不愿意没人能勉强……既然你觉得这两天出兵不合适,那就先稳固城防,若城外有何消息务必第一时间通知老夫。”

“在下明白。”唐寅起身行礼。

徐俌客气两句,带着徐程离开,对唐寅再没了尊敬,更像是利用完后弃如敝履。

……

……

二人回到营中,徐俌脸色阴沉。

徐程道:“公爷,就算他不支持咱出兵,咱还是可以出兵去跟宁王兵马交锋……胜算很大啊。”

徐俌没好气地道:“你没听他分析吗?城外这路兵马可是宁王麾下精锐,神机营和骑兵营可以跟沈之厚统领的精兵正面抗衡……本身他们就是沈之厚栽培出来的……当初沈之厚人在江西和湖广当了两年督抚,统领两地兵马平乱有功……这倒好,给朝廷栽培出强大的敌人来!真是可笑。”

徐程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徐俌再道:“既然他说咱要稳固城防,那就继续稳固城防,老夫正好可以好好休整一番。之前陛下派人来督促出兵,本来就是给我们压力,现在我们都已成功化解,莫非还要给自己找麻烦不成?”

“公爷英明,现在赶紧跟陛下那边去信,让陛下派兵前来接应方为正途。”徐程顺着徐俌的话意道。

徐俌点了点头:“有道理,现在看陛下反应如何,若陛下让我们固守,那我们就固守到底,若陛下让我们出兵……到时候再说吧。”

本来徐俌有意派兵出城作战,但听了唐寅的话后,不知不觉改变初衷。

徐程非常纳闷,心想:“公爷也是,明明想出兵,也对唐伯虎的话不屑一顾,但为何如此快便改变想法?这说明公爷潜意识里还是信服沈国公和这个唐伯虎的分析。”

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后?第六四七章 我的队伍我做主第一八〇二章 给脸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条狗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势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礼时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过第三三九章 卖了还是害了?(第四更)第一八一一章 异党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三七五章 帮忙(求推荐票)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个问题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将至第一一五二章 临战第四三八章 两位尚书赏识(第四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踪了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当男人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会(上)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七二四章 谣言第一三一六章 提携第一三〇五章 料于朝廷先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传来第三十五章 凡事皆找老先生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当初第一五四六章 大战爆发第三四三章 向盗匪问路(第八更)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九〇〇章 是战是和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计划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嘱托(第一更)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尔(第五更)第九二〇章 酒色财气不可少(第一更)第二四四八章 同为状元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第一〇七二章 进兵余波第一〇〇一章 风尘之殇第五五一章 让她有个着落(第二更)第一六六八章 当首辅了第四〇一章 礼部会试(第十一更)第三九〇章 武举人(第三更)第一一三〇章 钢铁防线(第二更)第一五五章 筹措银号(求订阅和月票)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二〇〇三章 决战朝堂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变凤凰第一三五七章 总督府是阎王殿?第一七六四章 实权在手第一二〇六章 银甲大将第四二九章 降还是不降,这是个问题第二二六章 求画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一〇七八章 激将第三二九章 连环计(中)第一〇二四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第六六六章 逆转(第一更)第二五四五章 游说第一三三一章 得尝所愿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一九二〇章 麻烦第一三三一章 得尝所愿第二三五六章 问案第二四四八章 同为状元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别第二五四七章 进发第一五三章 金钱帝国(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三九四章 习惯就好第三二一章 家教问题(求月票)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一八一八章 争权第一五六章 开业事前忙第三十九章 失而复得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忧第二三六六章 按图索骥第二四一五章 国富民强第四六〇章 御赐墨宝(第一更)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二〇六七章 宫灾第二十五章 报仇了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战(上)第二五一八章 无果而终第二四六九章 争权夺利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难逃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与失望第八二〇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一更)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场第一七三九章 国策第一八六九章 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