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恩荣宴(第五更,为所有书友)

三月十九,御赐进士恩荣宴于礼部举行,恩荣宴由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主持。

恩荣宴仿照的是唐朝的曲江宴、宋朝的闻喜宴。

在恩荣宴上,所有与殿试相关人等,包括读卷官、銮仪卫使、礼部尚书和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都会出席,但这些人与宴时间不同。

殿试读卷官因有朝事在身,或不出席,或有出席只照面而回。至于其他人,则会一直到恩荣宴后,随与宴进士一同离开。

虽然恩荣宴要到中午方才开始,但沈溪还是得早早便去礼部等候。这是规矩,就算新科进士金贵,但到底还没有做官,没做官先摆架子自然是行不通的。

到了东、西江米巷交接处的大明门礼部衙门,宽大的院子里宴桌已经摆好,每个进士都是戴发冠而来,见面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恭贺,唯独沈溪没有戴帽子。因为以沈溪的年岁,尚未行冠礼,倒是与沈溪同榜为二甲第一名的孙绪出言提醒:“状元郎不着发冠不可行,否则金簪插于何处?”

大明朝的恩荣宴上,会行簪花礼,所有新科进士都会被赐簪花,插在帽子上,为显示喜庆。

而状元的簪花,更是金簪花,说是金的,但其实就是镀了层金粉,不过就算只是象征那也是足够长脸的,毕竟这年头但凡涉及到金黄颜色的装饰物,非帝王之家不可用。

快到午时,英国公张懋在礼部尚书徐琼的陪伴下一起出来,众进士连忙上前行礼。

作为新科状元,沈溪跟代表天子主持恩荣宴的张懋一样,有自己单独的一席,榜眼伦文叙、探花丰熙一席,二甲传胪孙绪、三甲传胪刘潮以下,则是每四人为一席,加上官员每二人一席,席桌将整个礼部衙门的院落摆得满满当当。

午时二刻,恩荣宴正式开始。

让满座新科进士失望的是,除了张懋和徐琼外,内阁大学士及七卿一个都没出席,殿试阅卷官也一个没来,甚至是礼部左侍郎傅瀚也未现身。

本来众新科进士最希望的是答谢恩师,并跟殿试阅卷官攀亲近,但或者这次殿试有不同寻常之处,毕竟会试牵涉了鬻题案,连殿试阅卷官也避忌出席这种场合。

张懋年近六十,不过精神很好,并无武人那种粗犷,勋贵世家出身的他有着很好的修养,看上去更似文臣,从外貌上看,怎么都不像年近花甲的老人,倒好似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脸上始终挂着和熙的笑容,却不是皮笑肉不笑那种笑面虎,让人看上去便觉得很舒服,有如沐春风之感。

这一届殿试的恩荣宴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簪花礼并未举行,孙绪算是白为沈溪担心了。随着宴席开席,张懋为在场众进士敬酒,进士们不敢托大,赶紧站起来回敬。

敬完酒后,张懋笑看着看向沈溪,道:“听闻己未科新科进士沈溪,年纪轻轻,十三岁便高中状元,于汀州府试时,曾以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府试案首,不知可有此事?”

沈溪没想到张懋居然会知晓此事,显然张懋在主持每届恩荣宴前,都会对与宴的新科进士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调节宴会的气氛,做到其乐融融。

沈溪赶紧起身行礼:“回老公爷的话,确有此事。”

张懋满意点头,笑道:“这两句诗做的好,老夫听闻之后,立即将其书写下来置于书房内,不时赏鉴,在此老夫也想将这两句诗送与天下士子。”

关于张懋是否真的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提写后置于书房,没人会求证,不过料想堂堂的公爵不至于在这种公开场合诓骗众人,眼下他似乎兴致颇高,居然要为众进士题字,所用正是沈溪的两句诗。

这充分显示了张懋对于本届新科进士的殷切期望,同时还有对天下士子的劝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对于沈溪来说,却荣幸之至。

张懋题字引用当今状元郎的诗句,不用说,这半句诗或者以前没人知晓,但经此一事后,必然传得家喻户晓,会被许多人拿来当作座右铭激励其奋发图强。

礼部尚书徐琼对张懋很是恭敬,老公爷要在礼部恩荣宴上题字,他赶紧让人备好笔墨纸砚。

只见张懋拿起粗豪的毛笔,蘸足了墨,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便将两句诗分别题于纸上,写完后好似对联一样,完全可以挂起来赏鉴。

徐琼看过后,拍手称赞:“老公爷的字可真不错。”

这种场合下,新科进士拍马屁容易拍到马蹄上,一般人哪儿敢随便乱说?众目睽睽也容易被人盯上!

可徐琼本身就是弘治皇帝的连襟,皇亲国戚,就算当众吹捧掌军勋臣的马屁,也没什么顾忌,而当下他所称赞的,仅仅只是张懋的字,而非这两句诗。

张懋看过自己提写的字,非常满意,轻叹道:“还是沈状元的这两句诗写的好。与君共勉。”

徐琼让人把张懋的字展现给所有与宴进士以及臣工一览,看过后,每个人都交口称赞,点头不迭,虽然沈溪这两句诗写得好,可要不是有张懋亲题亲赞,这些心高气傲的读书人也不太当回事。

恩荣宴由张懋开了个好头,而后席间气氛融洽之至,张懋甚至亲自拿着酒杯,一桌桌敬酒。

徐琼本不想多饮酒,但奈何张懋兴致高涨,他不得不作陪。好在每几桌才敬一杯,全数下来也喝不了太多。

沈溪这边则有些尴尬,以前他是不饮酒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小身板过早接触酒精有害无益。可在这种场合下,他总不能当着英国公张懋的面说什么“以茶代酒”,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喝下肚子。只几轮敬酒下来,沈溪便喝了六七杯,就算这个时代酒水的度数不高,也有种微醺的感觉。

另一边,张懋的敬酒还在进行,好在沈溪不时喝点儿茶水,再吃上几口菜,把酒劲儿往下压一压。

张懋并非文臣,但家学渊源,学问着实不错,再加上他主持恩荣宴并非一两次,在这种场合他应付得游刃有余。到了一桌,除了让新科进士自报家门,他还会说上两句,偶尔问一点学问上的事,诗词唱酬,倒也有几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洒脱。

张懋走到哪儿,全都是欢声笑语不断。

宴席持续了足足两个多时辰,到酉时才宣告结束。其实众进士在宴上没吃什么东西,主要是陪上官喝酒,这年头的读书人都自诩千杯不醉,把喝酒当作雅事,除了沈溪之外似乎个个都是酒坛子。

宴席结束时,这些个酒坛子有说有笑离开,但还没出礼部衙门院子,就有人开始冲到墙角呕吐,令沈溪看了直皱眉头。

沈溪正要出衙门口,侧面过来一人,向沈溪行礼道:“状元公,尚书大人特命在下前来吩咐一声,请您到内堂叙话。”

礼部尚书徐琼请自己叙话?

沈溪心里多了几分小心谨慎,这分明是来者不善啊!

散席之前,徐琼亲自送张懋离开,想来是要在回来后跟他说上两句,至于是关于朝廷公事还是私事,沈溪不太好判断,他心想,莫非徐琼也跟府库盗粮案有染?

沈溪带着些许惴然,跟着传话人到了礼部衙门后堂,不过他可没敢落座,只是站在一旁等候,毕竟这不是普通衙门,而是专管礼仪以及全国儒学事务、科举考试的最高权力机关,不能失礼。

过不多时,徐琼从外面进来,刚进门时还伸了个懒腰,似乎在放松身心……这个礼部尚书,在礼法上稍微有些“不拘小节”。

“学生见过徐尚书。”沈溪赶紧上前行礼。

“沈状元不用多礼,坐下说话。”徐琼说着,对身边人吩咐一声,“没本官吩咐,任何人不得入内。”

沈溪听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是要商量些不可对人言之事,他只能装作不知,慢慢走到客位上,拘谨地坐了下来,并膝时头微微低下,不正面跟徐琼对视。

徐琼坐好,先喝了杯茶,才以慢条斯理的口吻问道:“沈状元年少有为,如今为天下士子之楷模,不知准备高就于何处?”

嗯?

沈溪想了想,难道徐琼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就算在刚结束的殿试中高中状元,朝廷要放什么官,是自己能选择的吗?

更何况按照规矩,作为状元是要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至于在翰林院供职之后会被放什么官,全看朝廷哪里缺人。

沈溪恭谨回道:“学生初入仕,一切听凭朝廷任命。”

徐琼微笑着点头,笑道:“礼部近来人手紧缺,以后到礼部供职如何?”

这问题把沈溪问得一怔,他先仔细想了一下这番话的意思,“以后到礼部供职”算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也算是对他的信任,这可是来自于七卿之一的礼部尚书的邀请啊,到礼部供职那不等于是以后前途似锦?

可问题是,新科状元未来到哪儿供职,一个礼部尚书能做出决定,那还要六部之首的吏部干什么?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拉拢,沈溪心里盘算了一下,就算徐琼没涉及府库盗粮案,也很有可能是得到张氏两兄弟的吩咐,让他“格外关照”一下自己这个新科状元,或者是要把自己拉拢到外戚阵营听用。

张氏兄弟虽然清贵,但毕竟没在六部任职,要拉拢人手,必须要在六部找代言人,而徐琼是他们的姐夫,这种事让徐琼来做最合适。

“学生若有机会入礼部,必当尽心做事,为朝廷效死命。”沈溪就算知道这是一潭浑水,此时他也不能直言拒绝。

反正徐琼的话只是期票,无论如何他在翰林修撰这从六品的官缺上还要做上几年,至于在刘大夏查处盗粮案后,张氏兄弟和徐琼是否还想用他,两说之事。现在他要做的,仅仅是哪边都不得罪。

虽然从道理上说,刘大夏、马文升一头是历史公认的治世名臣,张氏兄弟一派乃是奸党,可问题是外戚这边的势力同样不可小觑,张皇后至少还有二三十年活头,正德、嘉靖两朝贵为太后,张氏外戚同样得罪不起。

不能狼狈为奸,但也不能公然得罪,当官首先要有这种为人处世的圆滑,不能全然以好恶行事。

*************

ps:第五更送上!

这一章特为所有书友加更,今天除了“澜兮”大大的飘红,还有几个10000点的,以及191张以及90多位书友的支持,天子在此衷心地说声谢谢!

天子保证,一定会尽心尽力码字,决不让大家失望!

最后继续求订阅、、和!还是那句话,成绩越好,更新越多哦!

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第二二六一章 飞不出鸟笼第四十六章 小买卖第一三六三章 斗法(求月票)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四二八章 开封见喜(第三更)第六二四章 视察王恭厂(第四更,谢盟主)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觉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第三更)第一五三二章 计较第二二二七章 新时代的开始第五三八章 有心无力(第三更,贺盟主)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一三七三章 同游第五〇四章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第四更)第二六五一章 弃车保帅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忧第一〇四六章 监军张永(第一更)第一四三〇章 邵阳巷战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条船(第一更)第二四一八章 峰回路转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七章 儿时玩伴第二一六七章 无题第八五二章 真假督抚(第一更)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七五六章 拨乱反正(第三更)第一三二三章 热脸贴上冷屁股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一一二章 技术决定一切第一三四三章 谢老儿不上朝第一四九〇章 强行留人第一一三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二二二〇章 听说打了胜仗第四六六章 观政进士(第二更)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二九五章 筑京观第九九五章 过泉州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一一五六章 态度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见佳人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无礼第七五七章 鹿鸣宴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〇九六章 战事趋缓第二二四六章 选择你的丈夫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语(第三更)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一九二章 悲喜两重天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五〇八章 外交纠纷(第二更)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二六五七章 无须避讳第一四六章 最强智计小诸葛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脸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贸易第一八六三章 对峙之局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二章 头悬梁,锥刺股第二二〇一章 群狼第一一五八章 来不及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据第一一二九章 暴风雨前奏(求月票)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图第一二七四章 找借口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药铺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八八九章 黄金万两第六八〇章 落难的凤凰第三九四章 诗画了得(四更贺盟主磊洋)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辩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举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八十五章 情怀如诗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嘱托(第一更)第一二〇七章 师兄,真是你啊?第一一五六章 态度第二一二四章 敢谏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营外第一九四九章 没了踪迹第二九一章 针灸麻醉(第十更)第二一〇八章 密请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