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三章 东南未平,西北又起

沈溪的车驾离开海丰县城,士绅却突然有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错觉,来的时候不觉得有多欢迎,可走的时候却感觉这位督抚大人非常“亲切”。

最好督抚大人能留在海丰不走了,管他闽粤一代的海盗和倭寇,最重要的是保住我们海丰一县之地的安宁就好。

相聚总是短暂的,沈溪虽然叫人把城中所有告示都收了回来,但他没准备再回海丰,就算将来要回广州府,也是乘船南下。

在别人念着他的好的时候,沈溪正悠然躺在马车上睡大觉,为了跟任文献要钱粮,他又折腾了一宿没睡。

离开海丰县境,三军沿着官道北上,过碣石卫往惠来县方向而去,在惠来县他会再跟地方讨要一笔军资,随即就要在海门所与船队会合,看情况是否再进一次潮阳县城,之后便全力准备攻打南澳岛。

如今南澳岛被标注为“南澳山”,因大明在海岸附近施行禁海,使得南澳岛一直都荒无人烟,成为海盗和倭寇盘踞的乐园。

岛上有数百盗匪,具体势力不详,俨然一个独立的小国,而这些海盗平日里主要差事就是劫掠商船,又或者是上岸与走私商人接洽和交易,买卖人口和货物,甚至上岸劫掠地方百姓。

东南沿海一代,大多数村寨都得修筑防御设施,一个小村寨就是一个小城,必须要保证城寨内居民的安全,指望官军平寇等于是送死,因为地方卫所官兵大多数时候都会当缩头乌龟。

世袭的军户,对于征战沙场赢得荣誉无感,没物质上的刺激根本就没人愿意拼命,所以宁可放任海盗和倭寇发展。

许多百姓不堪被盗匪袭扰,到天灾年景,他们可能会直接落草为寇,与朝廷作对。

白天沈溪躲在马车里休息,晚上到了驿馆或者是营地,很晚才休息,沈溪发觉自己仿佛成了夜猫子,日夜颠倒的结果就是晚上做事更有精力。

这个坏习惯一方面是白天在马车上确实干不了什么事情,索性睡觉,另一方面就是前世带来的陋习,作为一个后现代人类,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非常不适应,不熬到三更半夜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粤省河流众多,要说陆路行军最麻烦的就要数渡河,需要临时寻找渡轮,粮食和人要分批运,过河后需要修筑一定的防御工事防止遭到偷袭,斥候更是要先行出发二三十里探查周围的环境。

后半段路程,因为随军的民夫和运送的物资多了,再加上这么舟车换乘折腾,一天行军四十多里都很困难,沈溪算了算日子,想在三月十六之前抵达海门所不太可能,只能把时间推迟到三月十八。

从海丰出发四天后,三月十六,大军抵达惠来县城,因为走的是沿海官道,沈溪没有去跟内陆府县伸手要钱粮,进城后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找到惠来知县简芳,把自己索要钱粮的数目报了过去。

简芳对此态度很直接,来日清早便将钱粮筹措完毕。

跟海丰县上下不情不愿不同,惠来县如今正在遭受匪寇袭击,地方卫所官军不作为,巡检司又派不上大用场,地方乡绅已开始自发训练乡勇保卫家园,沈溪领兵到来,对惠来县上下来说简直是大救星。

把钱粮交给沈溪统帅的官军,让官军来平盗匪,总比养活那些习惯拿锄头的乡勇更加务实。

沈溪开口索要三百石粮食,纹银一千两,在简芳看来沈溪这是看不起惠来县的乡绅,简芳直接表示,会筹备一千六百石粮食以及五千两白银,以及衣物、军服、兵器等等,而且还是现成的,地方士绅很快就会把东西送来。

就算来不及在一日之内送到,也会之后补运到海门所,甚至惠来县还能筹备一定的攻城器械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南澳岛上盘踞的海盗和倭寇众多,可能有难以攻陷的山寨,需要用到。

回到驿馆,县衙那边已经派人送了些必要物资过来,甚至有地方士绅向沈溪孝敬,都被沈溪直接列在清单上,充作军需用度。

荆越高兴地说:“大人,看起来还是惠来县这地方好,再看看海丰县,啧啧……不能比哪。”

沈溪心想,如果让海丰县天天遭受海盗袭击,有了切肤之痛,相信海丰县上下对平匪的热情会比惠来县更加高涨。

整理清单的事会有人来做,沈溪才进去洗了把脸的工夫,出来后,却是县衙又派人送了鸡鸭鱼肉和蔬菜来,还送了一大批去城外军营,说是犒劳三军将士。

仗没开打,就先用好吃好喝供着,这也是得知沈溪领兵南下平了广东南部不少盗匪城寨,现在是把沈溪和他的官兵当祖宗一样供着,过几天,这些大头兵就要去战场上与匪寇拼命,可能真的就要去见祖宗,先送点好吃好喝的也当是送断头酒。

惠来县衙虽然没开席,但县衙的人接连不断往驿馆这边送东西,让沈溪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他本来是来伸手要钱要粮的,现在人家主动把钱粮送来,突然觉得缺少点儿什么。不过士兵们很高兴,走了十多天,又是打象头山的山贼,又是一路辛苦赶路,现在终于稍作安顿,还有肉吃,正好大快朵颐打打牙祭。

士兵们兴高采烈,丝毫未预料几天后的危险,而玉娘则不知从何得到京城传来的最新消息,过来向沈溪奏禀。

玉娘与沈溪单独在官驿客厅会面,她带来的消息很简单,朝廷有意趁着草原内乱,达延部和火筛部打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向草原进兵,一举收获河套平原,以前套、后套、磴口和贺兰山为战略支撑点,再把整个北部防线推进到明初时的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这一线,这样大明的北部态势即可得到彻底改观。

目前朝廷正商议领兵人选。

以方方面面的情况看,弘治皇帝对沈溪青睐有加,就算不让他领兵,也很可能让他做后勤补给的军需官,又或者是陕西巡抚等官。从三省督抚调任陕西巡抚,算不得高升,大致是平级调用。

沈溪道:“平匪尚未完成,陛下怎会突然派本官前去三边?”

玉娘摇头:“沈大人,奴家只是将得到的消息说与您知晓,您或许要有心理准备,三边虽然清苦,但却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所,沈大人难道不觉得留在三边更有机会?”

有机会不假,但却是更有葬送小命的机会。

我在东南打的是一群流寇。这群流寇见到官军的第一反应不是开战,而是撒腿开溜,或者龟缩在城寨不出,我基本要做的就是开船开炮去轰,要么就是追击,主动权在我。而去了西北,情况恰好掉了个头,大明官兵遇到鞑靼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开战,而是逃跑,找到有城寨堡垒的地方躲进去当缩头乌龟,主动权在鞑靼人手上。

虽说西北打仗更有机会晋升,但话说上次我立下的功劳也不小,请问封赏在哪里?

沈溪一摆手:“道听途说之事,不足为信,就算如今调令前来,本官也要等先将盗匪平息后再说。”

这会儿沈溪秉承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都把我调遣到东南沿海来打匪寇了,你又想一纸调令让我去西北,门都没有。

回绝的理由很简单,这边平匪之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陛下您也不想看到我亲率平匪的兵马就此葬送吧?

玉娘对沈溪这种态度无可奈何,但她也知道调令的事不是由她能决定的。

如今西北并不缺人,杨一清、王琼这些人,历史上都算是有名的能臣,即便出击不成,要固守城防还是绰绰有余的,退一步讲,不是还有朝廷新铸的几百门佛郎机炮?

沈溪带着十门炮就把鞑靼人轰的找不到北,你们几百门炮架在城头上,如果这样还要输的话,实在说不过去。

沈溪问道:“以玉当家所知悉,朝中是哪位大员属意让本官前去西北?”他想把举荐他到西北的“罪魁元凶”找出来,是谢迁,又或者是刘大夏、马文升?

这三人估计是看中沈溪的能力,想“委以重任”,其中刘大夏最有可能,毕竟是兵部尚书,还亲自见过沈溪在榆溪河一战的表现,沈溪来广东也是刘大夏举荐的。

马文升不太可能,因为马文升这会儿已不太管事,主要事情基本都交给左右侍郎,在吏部尚书任上养老。至于谢迁,虽然在沈溪眼里阴险诡诈,但绝对不愿意看到宝贝孙女当寡妇。

如果不是这三个人举荐,那沈溪觉得自己要小心了,因为有很大可能是一些看不得他快速晋升的人所为。

西北是个相对容易建功立业的地方,但也是非常容易丧命和挨罚的苦寒之地,沈溪在东南沿海可以自如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以后晋升朝堂也有了基本盘,毕竟三省的官兵汇聚起来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有些人要防着他,故意把他调去西北。

西北就算权柄再重,可毕竟勋贵云集,新人过去是无法建立起自己势力的,而且西北压功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了大功劳,首先要给那些勋贵分润,最后才轮到沈溪这样的“后起之秀”。

玉娘迟疑地说道:“这……奴家并不知晓,若沈大人想得悉,恐怕只能去信跟朝中相识之人问询。”

*************

ps:第二更到!

今天可以三更,看到天子如此努力的份儿上,大家来一波订阅和鼓励如何?谢谢啦!

最后天子再隆重推一本与本书相似的历史小说《寒门首辅》(书号1003760475):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内阁,做首辅,饮美酒,拥佳人。

链接:

第三四一章 论资排辈(第六更)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第二三七九章 压不住第五一六章 让功(第四更)第二十八章 考校学问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战第二二四〇章 丧家之犬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处第一〇七九章 进兵,撤兵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难做第一一三六章 临战的一天(第二更)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九二四章 困难第一九二〇章 麻烦第二五七一章 贞女第八九六章 左拥右抱第六三七章 如此长夜,竟有佳人?第二四二五章 大势所趋第一〇〇三章 终须一别第六九三章 太子出宫计划(第二更)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二三〇九章 处处碰壁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一六一〇章 自寻出路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专家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第一九〇三章 狼来了第一三〇一章 虚位以待第一四〇六章 白捡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七二九章 私欲和大义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二一七〇章 对策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一六七九章 弹劾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一二八六章 献俘第四四六章 谢韵儿的心病(第三更)第一七二章 负心人(求订阅和月票)第二一二四章 敢谏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六七二章 周姥姥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二六四五章 总有人当炮灰第三十八章 衙门有人好办事第二四六二章 大胜第六一〇章 皇宫考核(上)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议第五二一章 未来探花郎(第九更)第八〇六章 老爷回府了(第四更)第六五五章 一条不好赶的路第五九二章 户部可是苦衙门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动第六二七章 两家人一起走第四三四章 恩荣宴(第五更,为所有书友)第三五〇章 捷报(第七更)第一四三七章 风光与落寞(第四更!)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线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三五九章 入太学读书(第六更)第一四二七章 伯乐第九八〇章 压抑后的爆发第二三三四章 直谏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八三七章 大人听岔了第二一二六章 不乐观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时难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计划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诱第四七〇章 抄来的祝酒诗(第四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气第二五二〇章 误会加深第一〇二〇章 老怀安慰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三六六章 按图索骥第二一二六章 不乐观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一一九三章 说服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八〇二章 临行前的难题(第四更)第二〇七〇章 大问题第一八一一章 异党第二四五二章 权力之争第九四三章 东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五十章 为钦差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