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二章 千钧一发

没过一会儿,朱厚照一脸好奇地走了进来,他进坤宁宫之前,张皇后已经对他有交待:“无论你父皇对你说了什么,你都要老实应着,绝不可有丝毫顶撞,更不能对你父皇有何不敬。”

朱厚照本以为老爹没事只是叫他过来训斥一番,等进到寝宫内,借着烛火看着暗处的龙榻,他却不知该不该走过去,毕竟他还在生老爹的气。

朱祐樘道:“太子,是你来了吗?”

“是孩儿。”朱厚照机械地躬身行礼,然后走到床前,往里面看了看,烛光摇曳,仍旧看不清老爹的样子。

朱厚照心中纳闷儿,忍不住问道:“这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父皇待在里面不觉得闷得慌吗?”

朱祐樘并未责骂儿子,只是语重心长地道:“以后要细心听从几位先生教诲,不得任用奸佞小人,不得违背祖训,勤恳学业,做一个圣君明主。”

朱厚照心想,我倒是想当贤名的皇帝,可我哪里有机会啊?

嘴上无精打采地应承着:“知道了,父皇。要不要叫母后进来?”

朱祐樘好似听不到儿子的言语,继续道:“勤勉克己,戒骄戒躁,勤能修身,切不可沉迷逸乐……”

朱厚照又在想,这都哪儿跟哪儿的事情,我什么时候沉迷逸乐了?

等等,如果看武侠小说算是的话,那还真有点儿沉迷了,可小说都被你没收了,我上哪儿沉迷去?

萧敬赶紧道:“陛下,您可有交待?”

朱厚照迷惑地眨眨眼,交待什么?

谢迁明白萧敬的用意,这是萧敬怕皇帝说驾崩就驾崩,所以要先赶紧问明遗诏的内容。

皇位传给太子,这是毫无争议的,问题只是该由谁来做顾命大臣?

现在只有谢迁一个人在身旁,总不能委任谢迁一人来辅佐太子,那将首辅刘健和掌兵的英国公张懋,四朝元老马文升等人置于何地?

按照萧敬的想法,顾命大臣至少该有六七位,这是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至于司礼监,目前是他和掌印太监王岳,按照身份来说,王岳地位在他之上,但近来皇帝更相信他一些。

WWW⊙T Tκan⊙c○

至于太子登基之后,或许会调东宫常侍张苑、张永、高凤等人进司礼监和掌握东厂,萧敬并无恋占权位之心,该让位的时候他自然会退让。

外臣中除了三位内阁大学士,还可能会有马文升、刘大夏、张懋等人,都是朝中名臣。

如果不将这些以遗诏的方式记录下来,很难服众,若弘治皇帝实在无心留下遗诏,可将众大臣召集而来,当着众大臣的面宣布托孤之事,效果大致相当,但可能会出现口说无凭的状况。

萧敬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在众太监中资历最老,他很希望能让朱祐樘在弥留之时留下遗诏,可当萧敬问完这问题之后,朱祐樘喘息的声音异常厚重,喉咙间咕咕作响,似乎已到无力回天之时,有心而无力。

“陛下……陛下……”

萧敬问了两句,见朱祐樘连咳嗽的力气都没了,赶紧高声呼唤,“快传御医,快传御医过来为陛下诊病!”

随着声音传出坤宁宫,张皇后快速进到寝宫内,花容失色,口中叫着“皇上”冲到床榻前,扶着丈夫的身体想帮丈夫理顺气息,却不见效。

谢迁此时有些紧张,上前看了看,又为皇帝诊脉,谢迁自问对医术稍微有些涉猎,可皇帝的这脉象他丝毫无法判断症状,脉象杂乱,可他依然凭借经验道:“皇后娘娘,陛下可能是有痰堵住喉咙,或许……”

“或许怎样?”张皇后紧张道。

谢迁苦着脸道:“或许要想办法为陛下化痰……”

他就没敢说应该找人上去为弘治皇帝吸出堵在喉咙间的浓痰,这种事如果皇后不做,那就只能由他或者是太监来,而此事是他提出来的,相比之下他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那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没想到张皇后与朱祐樘感情甚笃,此时已明白是怎么回事,直接抱住自己的丈夫,凑到弘治的脸前,口对口地向外吸气。

谢迁幽幽一叹,张皇后能做到这一步,足以见证她对弘治皇帝是真心的,当下过去拉着朱厚照的手,道:

“太子殿下,请随老臣到外庑说话。”

“父皇到底怎么了?母后,父皇怎么了?”

朱厚照平日里老在心里诅咒老爹,而且对他的老娘,还有老娘肚子里的孩子也不怀好意,但那只是熊孩子一时赌气,此时当他真正遇上老爹病入膏肓随时可能驾崩之时,他也不由紧张起来。

朱厚照心想:“这怎么了?不是好端端的吗?父皇身体是不好,可也不至于驾崩啊?如果父皇死了,那我就要当皇帝,可我不会当皇帝啊……那么多大臣,皇宫里那么多人,我怎么管得过来?不行,父皇你不能出事啊!”

就在熊孩子着急得满头大汗时,太医匆匆赶来帮助张皇后对弘治皇帝实施抢救。

谢迁拉着朱厚照到了殿外,里面一片忙碌,在谢迁看来皇帝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毕竟血痰已经塞住了气管,现在呼吸异常困难,就算能解一时的淤痰,未来谁也无法保证能时刻盯着不出意外。

“呜呜呜……父皇怎么了?谢先生,您说啊?”朱厚照这会儿已经哭泣不止,彻底乱了方寸。

其实此时谢迁的情况也不比熊孩子好到哪儿去,谢迁也无比着急,为什么刘健和李东阳等人还不来?

这么关键的时刻,就只有他一个大臣在,若皇帝真出了事情,后事该如何料理?

仔细一想,谢迁就没那么担心了。

皇帝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但皇帝的身边人好端端的,太子已经临近成年,并非是襁褓之中,况且大明幼帝登基并非没有先例,英宗虚岁九岁登基,当时有太皇太后张氏总揽朝政,三杨辅政,英宗形同傀儡,后英宗宠信奸佞太监王振,终酿成土木堡之变,但那段波折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皇位以回归正统告终。

但谢迁心里始终在打鼓,历史是否会重演?

皇帝驾崩,张皇后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秉笔太监萧敬、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等人里应外合,把持朝政,再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架空,直接对六部下达命令当如何?

以谢迁对六部堂官的了解,虽然马文升和刘大夏在六部尚书中算是比较强势的,但弘治一朝,朝中大臣更偏向于妥协和服从。

张氏兄弟在朝中为非作歹多年,那些正直的大臣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他谢迁对此也采取了默认和容忍的态度,哪里还敢奢求那些更懂得中庸之道的儒臣进行抗争?

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二〇三五章 高风亮节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诣考题(第十二更)第一六六三章 历史轨迹第一四四九章 官场一家人第二〇八九章 画虎不成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四三四章 恩荣宴(第五更,为所有书友)第四二八章 开封见喜(第三更)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敌袭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三七一章 这个真没有(第四更)第二六八章 拜访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认知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八六二章 私盐也是盐(第二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诱第一七五五章 并无隔夜仇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宝贝第一四九九章 过城不入第七五六章 拨乱反正(第三更)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四七三章 明朝历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八三六章 韶华易逝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宁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一〇〇三章 终须一别第六十五章 老娘的闺名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灾,小病是福第四五三章 前后之别(第二更)第一八九七章 狡辩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简出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第四更)第二一九二章 命贵第四三九章 侯府送礼(第一更)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难逃第二六三一章 战争赔偿第三八五章 太学入学(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衙门有人好办事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二四〇五章 算计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二〇二四章 自导自演第七五〇章 贡院出题(第一更)第二六四章 私会败露第一九六六章 让他入阁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圣意第一五一三章 宁化沈家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八七三章 帮唐寅提亲第二五七五章 爱情观第一八二二章 视察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与偏见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四十四章 女神医第一三八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七九九章 杀鸡焉用牛刀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这一战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为进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尽(第一更)第二二六一章 飞不出鸟笼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四五二章 两个沈家第一九〇九章 时间差第二〇七章 府试(第八更)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六七四章 外室变内眷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侠热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〇六五章 做买卖第九八二章 最后的钉子(第二更)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试探第二一一九章 无助第七四一章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拟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一三九八章 固执的女人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八五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七七〇章 娇妻,外宅第一七五一章 各怀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