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吴伯昌的疑惑

一家人开心地吃了顿饭,席间洋溢着并不常见的笑声。

酒足饭饱之后,三女心灵相通地一起退去,留下吴伯昌父子俩抱着一杯清茶闲谈着。

“爹,孩儿有一事,想听听爹的意思。”

“唔,说吧。”

“孩儿在想,莫家女许于孩儿,也有年头了,这些年,莫家对孩儿助益良多,特别是莫老,可谓鞠躬尽瘁……所以,孩儿想着,是不是把莫家女迎娶回来,也算是对莫家的回报?”

吴伯昌沉默了一会,问道:“之前,你为了什么不迎娶?”

吴争抿嘴答道:“之前,孩儿想着,要依重莫老,可若是莫家女进门,就会使得莫老手中权过重,所以,一直拖着不迎娶,就是想给下面一种暗示。”

“那么,你觉得现在这种担心不存在了吗?”吴伯昌脸色平静地问道。

吴争想了想,答道:“担心犹在,但今时不同往日,孩儿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去应对任何事情。”

吴伯昌笑了,“那还说什么?娶呗!爹瞧着莫氏人美,心地还好,关键是她够聪慧……爹不反对,儿媳妇多多益善……哈哈,咱吴家这下总算可以开枝散叶了。”

吴争哭笑不得,“那孩儿就迎娶了?”

“娶吧娶吧,益早不益迟。”吴伯昌大手一挥,“对了,爹心里也有事,想要和你讲讲。”

“哦……爹尽管讲就是了。”

“争儿啊,这几年的教学,爹是感觉到了,你所提倡的虚君强国的理念,是正确的,也是能被士子所接受的,而且让士子反过头去影响家中亲人、朋友,效果斐然,但不可否认,此倡议也有不妥之处。”

“请爹赐教。”

“无所谓赐教……在这方面爹还不如你,算是探讨吧。”吴伯昌深深地看了吴争一眼。

“是。”

“虚君强国的理念,解放了黎民百姓的思想,这不容否定,可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君王的号召力大减,如果仅仅是和平时期,那也就罢了,可在战乱时期,或者象如今社稷危亡之时,何人还能登高一呼,从者云集?君王威严的下降,将会使得在国家重新处于各地诸侯分治的境况下,这对国家弊大于利。所谓的无为之治,那已经有了数千年传说,可现实行不通,为何?因为天下百姓还达不到可以令君王无为之治的觉悟……争儿啊,民众是愚钝的,你不能寄希望于民众自发地去抗击敌人,同样也不能寄希望于官员自发的廉洁奉公,人治,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达到为官者个个是圣贤的程度。”

吴争回答道:“爹所说的都在理,也正中人治的本质,其关键之处,爹也说到了,在于人。这就象在咱吴庄家中时,乡亲们平常遇到红白事时,所请的琐呐乐班一样,一个好的乐班,不在乎领头人,哪怕是个外行,指挥这支乐班,一样游刃有余。可反之,一个再好的指挥者,也会对一个烂草台班子束手无策。如果把君王比做乐班指挥者,道理也是一样,其实国家的强弱、兴衰,与君王清明、昏馈与否关系并不大,这也是为何崇祯帝勤政,大明朝依旧亡国的原因所在。”

吴伯昌喟叹道:“既然你知道,可想好如何去应对?”

吴争微笑道:“爹不就在做这事吗?”

吴伯昌一愣,哑然看着吴争。

吴争解释道:“在江北,无数的汉人百姓,恶明军残暴、无良已久,见清军攻城,竟夹道欢迎之,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以为换个新皇帝,日子就会好一点,所以,无所谓什么抗争,也只有江南一带,读书人多了,明白事理了,才知道抗争,才知道可以为信念去死,虽然有不少读书人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读书明是非、辩黑白,不可否定。如今的形势,其实不是业已灭亡的明与入关的满清相争,而是汉人读书人的南北对立,不,准确地说,是投降派与坚守派的对立。”

吴伯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吴争道:“满人拢共就百万人口,怎么可能统治华夏万万人?其实无非是一批读书人借助满清之军力,对付另一群读书人罢了。”

吴伯昌蹩眉摇头道:“这话不对。满人还是想灭我汉族的。”

吴争笑道:“对。可他们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彻底消灭传承了数千年的大汉族,匈奴人做不到,他们自己先亡了。蒙古人做不到,他们被太祖赶回了大漠吃沙。如今的满人自然也不可能做到。”

吴伯昌听了,也笑了起来,“这话说的,倒是贴切。”

“所以嘛,大明亡在了立国近三百年中,缺失了足够的自我反省,对外丧失了进取之心,坐视满清的壮大,在内缺失了除尘涤垢的清洗机制,任凭贪腐横行、官宦勾连,再加上后期皇帝换得实在太勤,皇帝甚至没有足够的威信去推行他的新政,旨意被堵在紫禁城墙之内,特别是东林党掌权之后,阉党一朝土崩瓦解,东林党从此高枕无忧,缺少了制约,更不把皇帝当回事……如此内外交困,恰逢满清崛起,岂能不亡?但若说清亡了明,这我肯定不认同,就凭鞑子入关区区十三万人,就算兵临顺天府城下,怕也攻不进,没有明人的投降,就没有如今的清廷。”

吴伯昌长叹一声道:“是这么个理,泱泱华夏竟沦丧于一个百万人口的异族手中,我汉人的大辱啊!”

“所以,爹现在正在做的,正是重塑汉人脊梁的伟业。引导、教化一代人,让他们重新明白,无国无家,以民族利益为先的观念,让每个民众都明白,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到时,再有异族入侵,无须君王征兵发诏,每个人都会挺身抗击,……如此的大汉民族,就再无可战胜之可能。爹啊,您也将由此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种腐朽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阳镇狙击战(六)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举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杀陈锦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监国?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个奇女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败,就是杀人最好的理由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劝捐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变局第七百五十九章 听者有意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岗山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复海州(五)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决定命运第十八章 各怀鬼胎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钱家不成?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湾水战第九百八十章 禁军搜山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谊还是公义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阳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帐!第五百三十九章 温文尔雅的君子吗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办大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愿者上钩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吗?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窝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担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与张煌言起了争执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谁苟延残喘?谁休养生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来之笔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战争威胁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阳镇狙击战(一)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讲给人听的,畜生不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子龙欲弹劾钱谦益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黄泉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万敌军逼近嘉兴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子龙欲弹劾钱谦益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杀李成栋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战海州(一)第九百六十二章 阁下是官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八十四章 亲疏有别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赋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辅太小看他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义兴朝第一次民乱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雾第八百七十三章 猪队友古来有之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确实是个老实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实和龌龊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县之战(一)第一千五百十章 谁合适?第九百七十四章 绝不放过一个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诳我?第八百七十七章 恼羞成怒?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来如此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罚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击战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军炮击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难辩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会没有内斗?第七百八十七章 军改第九百八十章 禁军搜山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围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郑森来援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军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两清,互不相欠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选择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梦,绚丽而短暂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吴小妹第二十六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九百十九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堕落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尔衮死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拿”钱的法子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愿者上钩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