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爱拼才会赢

多尔衮以三千铁骑加上原凤阳府驻防骑兵,合成万骑大军(实际是九千骑),向东攻击江都、泰州、如皋一线,用意到了此时,其实已经很清楚。

那就是截断攻扬州的北伐军退路,然后南北围歼。

淮安城祖大弼、盐城岳乐二部,只有一个目的,牢牢吸引、牵制北伐军的兵力,然后由骑兵横向切割,一战毕其功!

盛名之下无虚士。

在多尔衮发现阴谋对吴争无用,几乎是免疫的情况下,他幡然醒悟到自己错了,于是改变策略,设下这一个局。

这是阳谋,不管你避不避,它都在那,除非你不想北伐,打算苟安一隅,否则,怎么也逃不过去。

多尔衮算准了,一旦战争暴发,以长江这道天险,北伐军无法迅速运送重炮过江,那么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趁这个时间差,打一场局部优势战,绝对能让吴争损兵折将,喝上一壶。那时,北伐军是想撤撤不了,想进无法突破,被困于扬州北部,动弹不得。

最多是退守高邮、兴化一线,可这些城的城防,对清军攻城根本起不了太大的阻碍。

这道题很难解,增兵,一旦敌人骑兵击破江都、泰州、如皋一线,那么,所有增援部队都会面临长江天险的困扰,就算水师可以控制江面,但如今的火炮最远射程才十多里,根本无法控制岸上纵深,援兵一旦登陆北上,就会处于敌骑的突击威胁之中,没有城防、没有纵深,仅靠满面上的战船,向北最多突击三十里,然后就是任敌骑宰割。

但有一个是多尔衮也没有预料到的变数,那就是吴争居然亲至宝应,指挥泰州卫攻淮安。

多尔衮不想吴争死,他这局设下时,就没有想过要让吴争立马死。

不是多尔衮不想报多铎之仇,如果他身子骨硬朗,那就没什么了。

可眼下他自己朝不保夕,在安排身后事,如果吴争死了,朝廷就会了却了一块最大的心病,那自己有一日突然病亡,朝廷卸磨杀驴,吞并眼下自己三种的三旗人马,哪还会有半点顾忌?

江南与西南、西北不同,它与顺天府离得近,关键吴争手中还有三支水师,随时可以对大沽口进行袭扰,清廷不得不如履薄冰。

吴争如果死了,那义兴朝就是个空架子,随时会倾覆,扫除了江南这块心病,清廷就安稳了,这与多尔衮的利益不符。

多尔衮既要削弱吴争的势力,使其无力北进,只能困于长江以南,又不能使吴争的势力一撅不振,威胁不到清廷。

所以,多尔衮布下的局,仅仅只限于长江之北。他的目标是,收复江北泰州、泰兴、如皋三府,如果能染指靖江,当然更好,同时,歼灭北伐军至少三成以上的有生力量,并对己方三万新军的实际战斗力,进行一次实战评估,由此来判定沈、钱二人真正的练兵能力和忠诚度。

但多尔衮没想到的是,吴争居然亲自到了宝应,这怕是这个预设的局中,最大的变数了,多尔衮此时还不知道,如果知道,他会作出极大的战略调整,因为,吴争不是个承袭祖荫的主帅,而是一个从战乱中崛起的主帅,这,便是最大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

许多时候,一个主帅,足以影响和扭转一场战事的结局。对此,多尔衮自己是深有体会的。

可惜的是,正象吴争不知道多尔衮亲自来了兖州一样,多尔衮也同样不知道,吴争在宝应。

这便是双方最大的变数!

……。

吴争得到陈胜急报时,已经在第二天的傍晚。

这是吴争五年以来,遇到最为棘手、最凶险的时刻了。

吴争有过那一阵的慌张,他打算迅速撤兵,令陈胜部硬顶从凤阳府来的敌骑,不用多,只要一天,泰州卫就可以越到宝应,撤向兴化。

然后令方国安的军校兵团,死守江都,同样争取一天时间,以求泰州卫与吴淞卫在泰州会师,如此,手中就有了不下三万人的兵力。

这样的兵力,无论是固守还是撤退,将立于不败之地。

唯一的代价就是陈胜的五千金华卫和方国安的一万军校兵团,这两部担当阻击敌骑的任务,就不可能安然脱身。

但相对于六万北伐军全部被拖在江北,还是值得的。

吴争与蒋全义等商议了一个晚上。

但蒋全义坚决反对以这种方式撤兵,他认为,淮安城中守军也是人,只要全力攻破淮安城,那么这个局便会烟消云散,到时,掌控战争主动权的,就是咱们。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前提是,淮安城能在两日之内被攻破,否则,敌骑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后路就会被截断,到时想退也没法退了。

而蒋全义辩论道,如果以一万五千人的牺牲,来换取咱们三万人的活命,我宁可死在淮安城下,这四年中,我败过、逃过,甚至被俘虏过,但从没有一次,主动让弟兄们为我去死,此例,此生不敢开!

吴争闻之动容,他心里也不忍心,陈胜、方国安部所处的位置,是可以迅速向江边撤退的,有张名振水师在,撤后南岸或者前往靖江固守,是完全有可能的。

让他们为自己而死,吴争确实有些不忍心,特别是军校的那批生员,那是培养了三年的北伐军日后的骨干啊。

吴争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

眼见着天色渐渐亮起,时间紧迫,吴争终于做出决定,他连下四道令,传令陈胜、方国安部迅速南撤,由张名振水师接应至靖江固守。

令鲁之域部继续强攻盐城,力求在两日内有所进展。

令正在奉令北上的北伐第一军一营,渡江后暂时驻囤泰兴,协防泰州,等候下一步命令。

令杭州北伐第一军再调万人至吴淞待命。

这四道令,让蒋全义骇然色,他急问道:“王爷,您这是要与敌人拼死一战?”

吴争沉默了一会道:“许多时候,爱拼才会赢!”

第五百三十五章 种子终于发芽第六百六十三章 断其一指,以示薄惩第四百六十七章 拥立第三百零一章 没完没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杀鸡儆猴的戏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协,是为走得更远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局发生转变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滩浒山海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东藩海战第五百十八章 再杀一个固山额真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讲给人听的,畜生不配!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是我的意思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吴小妹第五百二十七章 没有交易便没有伤害第五十章 有难同当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汉人第三章 二憨,杀了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么选?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风欲来风满楼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终将汇流成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罢免吴争第二百零八章 兵临松江城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来如此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叹奈何第八百二十八章 还能再杀个来回第六百十七章 机会来了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无悔第四百零八章 当救!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庐州、安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国之将亡,必生妖孽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墙行不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脸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错了吗?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无形第十二章 还能再巧点吗?第六百二十八章 吴争去哪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执念主动投效第四百六十章 作战方略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游戏规则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讲道理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为犄角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须慈悲,更须雷霆第二百三十四章 为得何尝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零七章 是为不臣!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遗孤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胜利来得让人意外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忧天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亲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报还一报第六百九十五章 这是晚辈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换钱呗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军万岁第七百七十五章 虚与委蛇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军是纸老虎第五百三十章 还能见到哥哥……真好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兴化战役(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来越难骗了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贼吗?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从是不从?第五十三章 给朱以海点了十个赞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六十六章 此请,孤不允。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讲道理的吴老爹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贷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三百十七章 救厉如海的老僧竟是马士英第七百六十四章 吴争练兵(三)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决策发生改变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误吗?第一百六十章 大败多铎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坏人OR好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换第四十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六百零七章 阴谋才露尖尖角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争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蒋全义脱险第五百三十五章 种子终于发芽第一百十三章 时局有变第七章 首战告捷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鸡肋吗?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郑成功第六百二十八章 吴争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