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

鞑子的图谋得逞了。

落在撤退后面,殿后的北伐军士兵及给他们留下的十来条渡船,来不及驶至安全区域,由此被蜂涌而来的铁骑和游骑淹没。

刚至河心的北伐军将士,目睹着这一切惨象,睚眦欲裂,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的!

这种恨,怕是恨到了骨子里了。

这是一场悲剧。

鲁之域说得没错。

在吴争率部泅渡撤至东岸后,尝到胜利美妙滋味的鞑子骑兵,迅速挥师南下。

次日,宿迁失守,八百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尽没!

……。

兵败如山倒。

无论哪一方都是这样。

要么撑住,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

唯一的例外,就是适时有外力进行介入。

被困在直河以东的吴争所部,其实已经陷入了相当大的被动,根本没有动弹的可能性,当然,并非绝境,因为只要横渡骆马湖,就可以与沭阳守军会合,并据沭阳而守,与之前淮安城的凶险,不可同日而语。

但吴争此时身边兵力仅不足五千之数,弹药匮乏,加上行军不如敌骑速度快,这限制了吴争向南增援的可能性,只能“坐视”宿迁的失守而焦急如焚。

但很多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败,不完全取决于主帅的统筹,各路被派出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占据着非常大的变数和效果。

清军不知道,吴争同样也不知道,一个强大的“外力”适时出现了。

宋安极力鼓动“失意”留守清河的钱翘恭,西渡洪泽湖闪击泗州,是有深意的,这不仅仅是为排解钱翘恭的郁闷和抢泗州战马,宋安有着一番不可描绘地谋划。

都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会咬人的狗不叫,这话虽然不中听,但宋安属于这样一种心性。

随着淮安以南敌人骑兵活动范围的不断压缩,各地潜伏的长林卫开始活动,越来越多的情报开始汇聚。

多尔衮在徐州!

这个可有可无、似真还假的情报,让宋安动起了心思。

这就是一闪念之间的想法,或者是没有可行性的绮念,有些人会一笑了之,可有些人会当真,并为之付出一切。宋安,属于后者。

他要下一盘大棋!

淮安府与徐州府接壤,宿迁与徐州府边界仅三、四百里,这对于发动一次突袭,是完全可能的,但,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是突然性和多尔衮在徐州这个情报的准确性。

按道理,这个情报是宋安必须要上报给吴争的,但宋安掌控长林卫,手中有着极大的权限,这种尚未得到验证的情报,可报可不报。

同时,宋安太了解吴争的个性了,在吴争看来,一个多尔衮,特别是一个已经时日无多的多尔衮,不值得去消耗数百甚至数千个士兵的性命去交换。

也就是说,吴争会熟视无睹多尔衮在徐州的存在。

这不是宋安的胡乱猜测,因为之前多尔衮在沛县的消息,是得到印证并上报给吴争了的,但吴争直至出兵海州、宿迁,也没有提到有“斩首”多尔衮的想法。

但宋安却不同,他此时做为一个情报主官,对此次战争中,长林卫几乎没有出色的表现,由此连累自家少爷被困淮安城半月有余,是极度自责和郁闷的。

宋安想自赎,准确地说,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向自家少爷证明,他要下一盘大棋!

这时一个来自凤阳的情报,更刺激和坚定了宋安的想法,那就是阿济格所部原徐州大军滞留怀远,迟迟没有北上返回徐州。

这让宋安更坚信,徐州兵力的空虚。

可宋安手中兵力不足,淮安、扬州可用长林卫拢共才六、七百人,而且他们不适合战场厮杀,而吴争留给宋安淮安城守军仅三千之数,且也不得擅离淮安城。

就算宋安胆大妄为,手中可用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可能对徐州来一次有胜算可能的突袭。

同时,吴争此时正率部进攻邳州,宋安想突袭徐州,是铁定绕不过吴争的。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矛与盾之间虽然是对立的,但很多时候它们可以共存,并在巧妙地部署下,变成互补。

宋安在得知敌军为抵挡北伐军逼近徐州,在邳州、吕梁山设下三道防线后,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徐州原本兵力就空虚,在向外设下三道防线之力,兵力就会更加捉襟见肘。

正好钱翘恭在“自怨自艾”,宋安就给他出了个“馊点子”,去泗州抢战马。

泗州有战马、守军兵力不多,这情报是真的,但宋安宁肯替钱翘恭担责,也要鼓励钱翘恭西攻泗州的真正用意却不在此。

宋安是想让钱翘恭吸引怀远阿济格部大军,为自己闪击徐州争取到三天的时间。

在宋字的筹谋中,不但钱翘恭是吸引敌军的棋子,甚至连吴争也是吸引敌军的棋子,因为正是由于吴争所部在攻打邳州,徐州敌军主力才能被吸引在三道防线。

事实上,宋安没有想错,徐州城中,多尔衮身边仅三百近卫,其中有六十是随扈骑兵,几乎可以说,偌大的徐州城,在此时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当然,一旦有事,从最后一道防线赶回徐州,也仅要不足一天的功夫,这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在多尔衮看来,没有人可以在半天时间内歼灭他的三百近卫,除非是一支大军,但这不可能,没有一支数量较大的军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闯入徐州城。

Www ▲ttκan ▲C 〇

但多尔衮并不知道,宋安有他不同于正规军行军的手段。

徐州也有长林卫,人数还不少,有三百多人,同时,在北伐军攻克清河北上之后,清军对运河水道的封锁,已经远不及之前了,甚至因为陈锦的溃败,而几乎丧失了对水道的控制。

但运河是南北商贸的大动脉,就算国战之际,南北过往的商船船队依旧络绎不绝。

要输送一支大军从水道向北,确实不容易,就算敌人已经无力封锁,可眼睛总能看见,一旦得知有敌从运河而来,直接在码头布下伏兵就是,保准一打一个准。

所以,突袭的人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少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第三百十九章 吴争欲救奸倿第八章 胜利,是种毒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对称的战斗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谈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难辨识的就是人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战(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卖天价地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岛海战(六)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谈风波(一)第七百十六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声夺人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窝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为胜利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罚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气?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对南面动手?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许,那就改法!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选择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乱世造英雄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乱的,就是规矩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义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无良的赵史第二百十五章 吴胜兆在犹豫第四百七十一章 继续和谈第八百十六章 黄驼子出狱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仪真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来之笔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变数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编北伐第三军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复海州(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今日不妨再辞官一回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坚固的堡垒第十二章 还能再巧点吗?第九百四十三章 沥海卫赶到京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劝降为逼降第四十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谁赞同谁反对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五百二十五章 钢铁化为绕指柔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颗见风就长的种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军议第三百六十三章 应天府之变(六)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变数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钱肃乐被追杀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决矛盾的同时,必产生另一种矛盾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错觉、美梦第七十章 首战告捷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三百八十九章 图穷匕现吗第三百五十八章 应天府之变(一)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亲审宋征舆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五百六十八章 吴老爷人老心不老第八百零一章 张苍水,你不如你儿子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难辩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长第二百四十二章 吴老伯果然是忠义之人!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吴争第二十一章 说好的把总、千总呢?第二百三十五章 绍兴府难得地形成统一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请自重!第七百六十九章 吴争练兵(八)第九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误会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梁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将计就计(二)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谁的炮第三百三十九章 卫匡国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诞而令人唏嘘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场政变?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连横合纵(二)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戏真做?!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汉室是哪室?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枪唇箭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历经磨难的东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会盟(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声桓狮子大开口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汉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遗孤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标杭州府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战争威胁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键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争第九百六十九章 帐务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