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

敌人吕梁山防线一捅即穿,倒不是说守军没有抵抗,相反,抵抗非常猛烈。

此时吕梁山清军的组成非常杂乱,随着多尔衮将嫡系旗军和骑兵撤出,其中已少有真金白银,几乎都是之前各府的明军降军和前些年收降的各地贼寇,实际上就是一支混编军。

这就是世道现状,被官府通缉的盗贼们,换个主子,摇身一变,成了清朝官军。

这些军队的战力可想而知,平常就没有基本的训练,先不说人心不齐,就说各方利益也不同啊。

譬如被清廷收编的土匪们,他们不忠于任何一方,只在乎日子能不能过得更肆无忌惮,战败后会不会被接受反正,还有能不能重新获得官军的身份或维持目前担任的军职,他们属于一触即溃型,没有人愿意替清廷玩命。

而降清的明军则不同,他们先天和这些原本就是对头的贼匪对立,哪怕如今在一面旗下,也是面和心不和的。这些明军降军心中的顾虑是,先前降清,已被汉人主流所不容,此战与北伐军拼杀得太狠,如果降了,会不会遭来强烈的报复,与其两厢不讨好,不如执着于一方。

于是,这些降清明军的抵抗,反而非常坚决。

这象极了当时在淮安城坚阻二卫半个月之久的祖大弼,可恨但也可悲。

世道确实令人无奈,这些明军在鞑子南下时,不发一矢就降了,可王师北伐时,他们倒进行拼死抵抗了。

然而,各有山头的混编军,又怎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北伐军,北伐军一个前突,引来的反应就各不相同,一些守军转身逃跑,一些守军跪坐投降,虽然有一部分守军拼死抵抗,然而围着一看,左、右全是北伐军,这种情况下,就算想公平对决、战死沙场都不易啊,因为他们必定遭来北伐军士兵的围殴。

这就叫虽有心拼死,却无力回天。

也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整条横贯南北二十多里的防线,崩溃的方式,是一块块塌陷,十几个突出部,都是被三面,甚至四面合围之后,迅速覆灭的。

吴争当时下了一道令,缴械、没籍,送往吴淞港口、铁路工地服苦役,十年之内,不得获赦。

怒其不争啊。这就是吴争心里最无奈的,但凡在淮安府之战时,这些降军能稍稍作些配合,北伐军不可能苦战至今,生生在淮安激战一个月有余,各个战场的伤亡也不会高到让吴争揪心的地步,如果不是二卫的编制独特(二卫不设非战员额,即所有员额都是战斗人员),按如今二卫战损已经过四成的状况,怕是早已失去战斗力了。

但局势也有好的一面,宿迁、邳州收复之后,二城百姓对北伐军的欢迎程度,与淮安城那是天壤之别,虽不象收复泰兴、泰州时,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也是和善和亲切的。

这不完全是民众的觉悟,也不完全是城中百姓的组成成份,最主要的是,清军在直河西岸,令人发指的恶行,让民众再难有做个良民之心。

人善被人欺!

这就使得,北伐军可以迅速从民众中筹措早已见底的粮草,并得到民众的劳役支持,从而马不停蹄地迅速挥师徐州。

不然,北伐军挥师徐州的速度不会这么快,吴争总不至于下令劫掠二城,以获得补给。

从这一点上来说,鞑子为自己挖了个坑,埋了自个。

可惜的是,首恶呼尼牙罗和已经被多尔衮调往兖州,并不在吕梁山防线,这也造成了吴争失望之余,日后的狠绝。

从这一点上来说,呼尼牙罗和不禁坑了自己,也坑了上司,就是个十足的坑货、猪队友。

……。

第三天凌晨时,吴争率三千前锋,兵临徐州城下。

原本以为会有抵抗,行军的速度不快,是为了等主力前来会合。

可让所有人意外的人,此时的徐州城,竟不设防。

南城门外,一兵一骑,士兵甚至没有坐在马上,而是手牵着马上前,恭敬地行礼,以多尔衮的名义,邀约吴争入城一晤。

所有在场将领,包括张国维都坚决反对。也是,这个时候,胜局已经抵定,主帅何须冒险赴约?

可吴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尊重对手,等于尊重自己。

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适用。

换个逻辑,那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吴争自认非多尔衮的对手,从嘉定开始,吴争就视多尔衮为强大的对手,没有之一。

皇太极生生逼死了多尔衮的亲生母亲,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皇位,他能忍人所不能忍,直至爬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位置,还让皇帝喊他一声“皇父”。

仅凭这一点,吴争从不敢轻视多尔衮。

直至当下,多尔衮就在城内,已是“束手待毙”,可吴争依旧没有丝毫轻视之意。

张国维领兵驻守城外。

宋安领兵守住城门接应。

鲁进财、岳小林率三百随扈伴随左右。

这些人,足以让吴争从敌人的包围中,突出重围。

吴争知道,自己必须得去见见多尔衮,哪怕此时完全可以一声令下,大军入城,将多尔衮提溜到自己面前。

多尔衮尚可为崇祯发丧,自己为何不能见见多尔衮?

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都是人中翘楚,这样的人,千百年只出廖廖数个,可杀但不可轻辱。

……。

但事实打了吴争的脸,城中没有埋伏。

除了多尔衮已经走了大半的近卫,行辕中最多不超过二十人。

虽然这些人的眼神是凶狠、恶毒的,但这真没有埋伏。

这些人被吴争随扈迅速缴械,没有一丝反抗。

吴争咧了下嘴,带着一丝苦笑,在多尔衮那些近卫喷火的目光中,缓缓走了进去。

……。

“你来了?”这语气问得就象多年没见的朋友。

“来了。”答得一样没有一丝火气。

任何人看到,都不会以为这二人心里都一百分地希望对方死,甚至是,惨死。

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来砸场子的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点到即止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无形第七百九十六章 与张煌言起了争执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无良的赵史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强击强,最能摧毁敌人的意志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鸡蛋撞碎了石头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八十二章 你想谋反吗?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义结金兰?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临的小算盘第四百六十八章 战争尾声第九百八十七章 该死的忠臣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绝无贪过一文哪第八百七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完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吴争练兵(一)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蒋全义的战术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变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难啊!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鸿门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满着变数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滩浒山海战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为的沈致远第八百九十二章 祸水南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吗第八百八十五章 书生与和尚第四百四十六章 阴谋变成阳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争,还是不争?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会第三百八十四章 针锋相对(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铎死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谁做初一,谁又是十五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视父子如天敌的吴老爹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门前的血战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瘆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无情么?第四百六十四章 干掉了李国翰第九百五十四章 换你的人?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从是不从?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说说心里话吗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战,诸公就没有一个定议吗?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战(一)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连横合纵(二)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凤阳府第一战(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远如愿以偿第三章 二憨,杀了他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针锋相对(三)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战尽没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六十八章 卖天价地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六百五十八章 钱肃乐终于改变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选择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祸?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愠不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议第一千七百章 终有一失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战(二)第六十一章 瞒上不瞒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确实是个老实人第二百零一章 金华府沦陷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是我的意思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为友赴死的人,怎么可能投降敌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们得有过苦日子的觉悟第四百九十二章 荣来酒楼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无悔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顺流而下?第四百零八章 当救!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处处破绽,反而不是破绽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颙舌战双儒(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应天府之战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为何而打?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应吗?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无巧不成书第三百二十七章 劝进第九百八十三章 两难第三百四十六章 酝酿剧变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遗孤第六百二十五章 酝酿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赋税才是导致明亡的主因?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罚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万大军的伏击?第九百六十七章 与子同游,动辄覆舟第一百二十八章 红衣大炮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晓了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争斗无处不出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机反击第一千四百十八章 谈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