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颙舌战双儒(二)

(上接)“……先生方才所言正值天下大乱之际须有一明主统一发号施令,学生不以为然,先生之言前提是须有明主,可当今圣上当得起明主二字吗?”

“大胆!”

“放肆!”

黄宗羲终于怒了,和顾炎武同时喝斥道。

可这次李颙已经不再回头看吴争,他平静地道:“当今圣上拥二十一府之地,千万百姓,外不能震慑敌寇、号令北伐,内不能于民生计,先有钱庄、银号弊案,后有群臣叛逃……如今,天子坐拥二十余万大军囤兵南岸,却坐视北伐军被敌合围而不救,苍天在上,公道自在人心!如此君王,岂可称明主?”

黄宗羲面目激愤,可一时难以反驳。

顾炎武怒极反笑,带着一丝讥讽道:“小子可知,当今圣上乃吴王拥立?”

这话令李颙脸色大变,回头看向吴争,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语病了,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果然,吴争的脸色变了,他已经慢慢转身,正面对着众人。

吴争看着李颙,好一会道:“之前你问本王可是神仙、圣贤,本王回答,不是!既然本王不是神仙、圣贤,那岂能无过?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对吗?”

这话令李颙脸色一喜,他知道吴争没有因此怪他。

可这话听出黄宗羲、顾炎武的耳朵里,如同雷霆,二人冷汗淋漓。

什么叫知错能改?

这是改的事吗?

是不是发现拥立错了皇帝,就废了皇帝重立?亦或是自立?如同早年将朱以海从龙椅上一把拽下?

别人这么说,听听也就是了,没人当真,可这话出自吴争之口,那就没人敢不当真!

吴争兵力不多,二十万,相较清廷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相较西南、西北大顺、大西军,更是不及五成之数,哪怕相较义兴朝明军,也是少了三成以上,可举世无人敢轻视北伐军,因为这是打出来的威风!

能枭首多铎、枪杀多尔衮,至今还圈着博洛的人,谁敢轻视,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黄宗羲、顾炎武陷入了惊恐,他们不是惊恐于自身,而是惊恐于,这要是吴争真因此起意,废黜皇帝,那自己二人,就成了青史罪人了。

世人绝不会去理会此时发生了什么,只会记得,是黄宗羲、顾炎武在徐州城逼反了吴王。

然而,吴争却并不自知,或者说,这就非他本意。

“二位副使难道就不能容本王几天?”

听听,听听,这语气多谦逊?

这可是吴王殿下。

黄宗羲、顾炎武相视一眼,迅速明白了吴争的用意——威胁!

不着痕迹地威胁!

先展露出霸气,再予以和善,无往而不利!

简单、粗暴,但,有效。

黄宗羲、顾炎武不由得心里叹了口气,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犀利的嘴皮子,那也没处使啊。

顾炎武问道:“陛下已经明旨撤兵,臣等奉旨和谈,若吴王执意重启战端,臣等只能返回京城,向陛下禀明原委,由陛下定夺。”

吴争随手一挥,道:“时间不够,本王等不了这么久。这样,二位先生与秦王合拟一道折子,传于夏完淳、廖仲平二人,不用多,只须六天光景,接下来的事,由本王担责,绝不让二位先生为难……如何?”

顾炎武迟疑道:“吴王高抬臣等了,臣等有何权力去更改陛下的撤兵旨意。”

吴争见顾炎武推托,慢慢皱起眉头,“本王礼敬二位先生,那是认为二位一意为公,心怀社稷百姓……可二位千万别当本王傻。”

这话说得是有来由的,这支使团是用来和谈的,且有亲王带队,这不仅代表着朝廷,更代表着皇家,权力非同小可。

也就是说,除了持节之外,更有临时调度北岸大军的权力。

否则,谁能保证在和谈失败、大战再起时,明军如何组织抵抗?

吴争久掌军权,自然清楚其中细节,哪能信顾炎武推托之词。

气氛一凝,黄宗羲不得不开口了,“吴王真有把握,六天之内攻下沛县,且不引发两国重启战端?”

这语气,一听就知道是服软了,至少,是有条件的服软。

吴争缓缓舒展了刚刚皱起的眉头,刚要说话,不想被李颙抢了先。

“二位先生不用怀疑,学生用颈上人头担保,快则三天,慢则四天,便有捷报传来。”

这话不仅让黄宗羲、顾炎武惊愕,连吴争都震惊了。

吴争甚至怀疑,这厮是不是想出风头想疯了,这事连自己都不敢有些把握,他怎么敢?

“有何依据?”黄宗羲沉声问道。

吴争默不作声,倒不是不想维护李颙,只是吴争感觉到李颙太过狂妄,想借此给他个教训。

不想李颙从容道:“敌人内部已显分裂。”

这话很突兀,但在场之人都是局中人,都能听明白此中意思。

尤其是吴争,他更惊讶,吴争是在多尔衮临死前交谈过的,也与苏克萨哈、索尼私晤过,自然明白敌人内部已显分裂,可李颙一个落魄书生,连裹腹都够呛,从何得出此结论?

吴争也忍不住了,开口道,“李颙,不可信口雌黄。你有何凭据,说敌人内乱?”

李颙朝吴争躬身一礼,然后面朝黄宗羲、顾炎武,道:“以多尔衮手掌兵力,吴王北伐军再善战,怕也无法在短短几日内,攻破敌人吕梁山防线。就算攻破知吕梁山防线,也不可能轻易攻入徐州。”

“多尔衮选择将徐州主力撤向兖州,就说明他已经无意与北伐军争夺徐州,学生之前也不明白,因为这很荒唐,能守不守,自寻绝路,可学生得知多尔衮世子也在兖州,再结合坊间传闻多尔衮重病多年,此番又是抱病南下,便想通了。”

“多尔衮应该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故发动此战原意是想尽可能地削弱吴王麾下北伐军实力,从而使得在他死后,北伐军无力北上,为清廷赢得更多应对北伐军的时间……其实这策略是正确的,行之有效。事实也证明,我朝坐拥二十多万大军,囤于南岸,却迟迟不发兵增援,欲坐视吴王与北伐军饮恨江北。”

第七百五十九章 听者有意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济贫之说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二十一章 说好的把总、千总呢?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机甚深,不可不防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讲个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百二十七章 杀人?救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蒋全义是个狠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颠覆了自己的认知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聪明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强攻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灭之路第四百九十七章 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赋税才是导致明亡的主因?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第三百七十二章 装病还装出理了第一百八十章 逼宫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变数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二十二章 升百户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旧案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诱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开心结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尔博的迟疑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里面官大的说去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点到即止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长、族长的威严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个战场(三)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则扶,不可扶则废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双方有意识地相互试探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对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复杂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无禁止皆可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渐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第二百零六章 这老头还真有点童趣第一百零三章 赵史主动投效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识之感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游戏规则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五百七十七章 国策和国本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军兵临绍兴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尔衮在黄河边止步不前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随便问问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战术欺诈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国安欲归明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四百六十章 作战方略第五百十五章 兄长,保重!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郑森“病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兴化战役(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办大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与君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谁是后生?第七百三十章 来自商人的强烈抗议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七百十五章 一场不对称的对决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风云突变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约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杀了吧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三百三十二章 钱多也发愁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实本王也有女儿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战局有了转机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六百二十二章 绍兴城再度易手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挡的演变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战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谁的炮第一千零二章 烂摊子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许,那就改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七百十七章 汉人的血性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战!死战!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迁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乱第一百八十章 逼宫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八百十五章 郑有德被擒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将祖大弼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