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风雷骑

沈致远手中兵力虽有四、五万之众,可除了那支火器新军,剩下的是多尔衮的两黄旗,或许会暂时听从沈致远的号令,但绝非是一条心的。

时间一长,沈致远如果有自立之心,这两旗绝对会与他分道扬镳,站在多尔博这面。

吴争心里感觉舒服多了,拍拍钱翘恭的肩膀道:“头一次,觉得你也挺会……聊天的,也罢,那就等清廷使团再次到来吧……想想,还有什么需要向鞑子索要的,到谈判时,一并向他们要。”

钱翘恭脸色古怪地看着吴争,敢情,予取予求了?

吴争浑然不在意钱翘恭古怪的脸色,大咧咧地道:“没什么可奇怪的,从扬州到徐州,俘虏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千吧?此时扬州府还有一万多清军被第一军分割包围,清廷想平白要回去是不可能的,得赎!”

钱翘恭憋不住“噗嗤”一声笑道:“可要是清廷不肯给呢?”

吴争义正词严地道:“那就没得谈了,两大港口、军工坊、修铁路缺的劳力多了,正好便宜了莫老,替他省了一大笔报酬。”

“那成,就多要些战马呗。”钱翘恭老实得很。

吴争没好气地道:“你也真不客气……那是能换到的吗,数量少还成,多了肯定没有,鞑子不傻,给你战马,再反过头去打他们?”

钱翘恭有些失望地道:“要是能从沈致远把我那一千多枪骑兵要回来就好了。”

“别想那没用的。”吴争用力一挥手,象是要赶走这些烦人的东西。

wωω☢ tt kan☢ ¢ ○

钱翘恭此时情商还行,道:“那就请吴王殿下为新建骑兵营赐个名吧。”

吴争一愣,谁说正人没小心计,眼前这人不是两万的例子吗?这叫趁热打铁!

其实吴争还没到立即组建骑兵营的地步,他只是喜欢骑兵。

有时候喜欢,并不代表着要占有或者得到,不是吗?

但钱翘恭这么“步步紧逼”,吴争无奈地道:“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也就汉、唐、明三代有过精锐骑兵,然而大明朝的关宁铁骑如一江春水东逝去,咱们组建骑兵总不能拾人牙慧,再叫什么铁骑吧?”

钱翘恭微笑起来,“名字我无所谓,全由王爷定夺。”

吴争想了想道,“与多尔衮重甲骑兵不同的是,咱们要组建的是枪骑,虽然关宁铁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三眼铁铳可以为咱们所借鉴,先一轮射击,再拎起铁铳当锤使……让陈守节的军工坊为你打造一批改良的专用骑枪吧。”

“多谢王爷!”钱翘恭这次是不可抑止地激动起来。

吴争也渐渐投入,“枪骑不以重甲为优势,而以速度、火力克敌制胜……那就叫风雷骑吧。”

“风雷骑?”钱翘恭呐呐地重复了几遍,抬头道,“好,好名字,就按王爷意思,叫风雷骑!”

……。

有一点吴争说的没错。

大明的关宁铁骑有过辉煌的一幕。

它由孙承宗组建,归于袁崇焕领导,其最后一任领导人,自然就是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大汉奸吴三桂了。

但事实上,此中有一谬误,关宁铁骑其实沾了前身辽东铁骑的光。

许多耳熟能详的战绩,其实是辽东铁骑打的,并非是关宁铁骑。

譬如万历年间,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领导的六千辽东铁骑打出国门,碧蹄馆之战中横扫四万多倭军,打出了军威、国威,让倭军十数年缓不过劲来。

而关宁铁骑,事实上是继承了辽东铁骑的一部分人马。

为何会改编呢,那得归罪于朱棣的不肖子孙朱祁镇,他丢在了土木堡之后,终明一朝也再未能恢复当初“京师三大营”荣光。

朱棣组建的这京师三大营,也就是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乃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野战部队,说它是精锐中的精锐一点都不过分,足以横扫天下。

神机营就是专业的火铳部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纯火铳部队。

三千营其实是蒙古铁骑雇佣兵,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兵力不足,用原大宁卫的土地许诺给兀良哈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换成这支铁骑。说起来,也是朱棣自己作死,自己种下的因,结出了难以下咽的果,这兀良哈三卫,就是满蒙结盟进攻明朝的科尔沁部的前身。

而五军营也是由明人组建的步、骑、火器各兵种联合作战部队。

所以,吴争所说关宁铁骑的三眼火铳,虽然没错,但也不尽事实。

因为只有关宁铁骑的前身辽东铁骑,才全军装备了三眼火铳。

而关宁铁骑,只是装备了一些,大都是从关宁铁骑那继承来的,因为当时组建关宁铁骑时,大明已经衰落,内忧外患之际,根本置办不起昂贵的三眼火铳和置办后勤。

关宁铁骑只是一些关外流民组成,绝无法与当时辽东铁骑相比,辽东铁骑组建于大明最鼎盛时期,其兵员皆征募于民间良家子弟,单就从忠诚度、纪律性而言,就远远强于关宁铁骑。

但关宁铁骑也有不错的战绩,譬如在宁锦之战打哭了皇太极,没错,是真打哭了,无独有偶,之后又在四城之战第二次打哭了皇太极,所以,关宁铁骑才被后世所认可,毕竟真正的精锐,须外御强敌,而非内战。

另外有一点,吴争显然是错了,关宁铁骑此时还没尽没,残部正由大汉奸吴三桂领着在攻打西北。而说起渊源,其实此时已经归降吴争的祖大弼所部骑兵,也有一部分与关宁铁骑有关。

在崇祯以通敌的罪名拿袁崇焕下了大狱之后,顺天府城外的关宁铁骑被迫退往关外。

孙承宗以袁崇焕名义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这才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勤王。

同时将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自己指挥,一部分归了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随马科、周遇吉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而祖大弼是祖大寿的弟弟,一直在其麾下效力,此时率汉军正蓝旗南下淮安,所部骑兵中,有一部分就是原关宁铁骑,只是数量不多,兵员大多是后来重新征募的。

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诈降,是真降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蛮子,好大的口气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无悔第二百四十二章 吴老伯果然是忠义之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复海州(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临阵换将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标杭州府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临淮之战(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开心结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阳镇狙击战(二)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协,是为走得更远第六百五十八章 钱肃乐终于改变第七百二十三章 胜之、迫之、压服之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庄与多尔衮第三百零四章 赚取博洛第六百七十七章 义兴朝两国公战前会晤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阴百姓的大礼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谁敢?第三十九章 大厦倾,方见人心。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袭第三百五十八章 应天府之变(一)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陈永华的纠结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这辈子欠我的,没有机会还了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坏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围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传言不虚第三十九章 大厦倾,方见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场恶梦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难念的经第五百六十八章 吴老爷人老心不老第四百九十二章 荣来酒楼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诚不容亵渎第一千零十六章 强攻大胜关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旧县之战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给谁希望,又断谁希望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县之战(四)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风雷骑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该发生的,已经发生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陈钱山水师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诽谤本王?第九百八十三章 两难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驱虎吞狼?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四章 小来思报国的思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谁敢拦我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协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用命换尊严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难得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吴胜兆第七百章 沈致远破釜沉舟?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残活秦桧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谁的炮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辅人选第四十四章 我给你找了五千两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枪唇箭第五百十一章 火枪阵难敌骑兵冲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布局第七百零六章 这下好,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了第五百零一章 吴争被伏击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耻辱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来搅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乱箭被射杀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赋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职的“汉奸”第三百九十七章 镇国公闪亮登场第七十七章 不约而同的统一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张良计和过墙梯第六百六十五章 财政困局第六百七十五章 济尔哈朗的烦恼第二百三十五章 绍兴府难得地形成统一第七百零八章 蒋全义率军来归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挥有误第七百零七章 泰兴城,落。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马无夜草不肥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三百零二章 从海上突围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远如愿以偿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马士英的执着第七百六十九章 吴争练兵(八)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县之战(三)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烟散去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