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鸣?

PS:感谢书友“张启峰”、“梁孟昌”投的月票。

宋应星虽然之前官品不低,但这已经是弘光年间的事了,在崇祯十七年时,宋应星不过是个正五品知州。

这对普通人也是个高位,但对于如今权倾一方的吴王而言,恐怕不低头,就很难看得到。

可吴争此时所表现出的熟络,倒象是骤遇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岂能不令人惊愕?

“殿下……知道臣?”

吴争愣了愣,搪塞道:“先生提出,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地的观念,让我深以为然……。”

有道是不说不错,多说多错。

若吴争只是个中年干吏,这话还真恰如其份,可吴争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地位又极其显赫,这样的人,说出这样“专业”的话来,岂不让宋应星惊愕?

“王爷……也懂农事?”

吴争尴尬起来。

马士安看些了一些异状,忙转圆道:“我王心系辖下子民,事无巨细,皆有过问之……想来宋大人的观点,王爷有过耳闻。”

吴争趁坡下驴,呵呵一笑,化解尴尬道:“对……对极,本王也只是听了那么一耳。”

宋应星将信将疑地点点头道:“农事乃国之大事,王爷若对此感兴趣,臣绝不藏私、弊帚自珍……。”

吴争心中讪笑,自己感兴趣的不是农事,而是军事工业。

要知道,面前的宋应星除了农业、水利等擅长,他对机械、冶炼,甚至是火器军械,皆有过人之处。

所以,吴争在听到宋应星和开工开物之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得到宝了。

如果说李颙是个宝,那宋应星对于吴争而言,便是宝中宝。

是,吴争有后世军工的认知和见识,可有句话说得好,眼高手低啊。

吴争或许见过后世的科技,却无法将脑子里的后世科技转化为制造工艺,在许多领域,实际上只是个设计者,成不了一个奠基者和实现者。

但宋应星不同,他有着这个时代常人无法比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譬如,在《天工开物》之中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机械工具的图纸和制造流程。

譬如,宋应星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使大明乃至满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再譬如,宋应星对水稻、大麦等农作物品种的研发,明确指出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等因素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

可以说,这是个几乎全能的实干官员,可惜的是,他所处的乱世限制了他有更好的发展,否则,他的成就未必逊于“牛顿”、“爱因斯坦”或者“诺贝尔”。

但有一点是吴争绝对尊敬的,那就是在明亡之后,宋应星兄弟无一人降清,宋应升服毒殉国,而宋应该星回归故里,宁愿贫困地过着隐居生活,也不仕为清廷效力。

此时随马士英、李颙前来投效,岂能让吴争不激动?

吴争激动地拉着宋应星的手,这神情令宋应星有些惶恐不安。

他额角渗汗,口中呐呐道:“老臣……汗颜,不敢当王爷如此……垂青。”

这哪跟哪啊?

吴争突然大声呼道:“小安子……快,好生护送宋先生回杭州,若有一丝一毫差池,唯你是问……不,不成,我该亲自送先生去杭州府才是……传本王令,应天府不去了,打道回府。”

宋应星显然不解于为何如此热情,也只能往“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方向上去猜。

他连忙劝阻道:“臣听说殿下是奉旨进京议功领封,为区区在下耽搁了面圣,这……微臣担当不起,请王爷收回成命。”

吴争大手一挥,“本王从来不缺封赏,缺得,就是象先生这样的实干之人,先生于吴争而言,便如……真正的琴瑟和鸣。”

听听,听听,什么叫激动地口不择言,这货就是了。

吴争的本意是说,他的理论加上宋应星的实干,确实可以创造出本不该在这时代出现的伟大科技,但话似乎不该这么……赤果果的不是?

瞧把宋应星先生吓的,他奋力挣脱了吴争紧拽的手,赤红着老脸道:“老朽万不敢当,请王爷……自重!”

吴争傻眼了,自重?为何自重?自己说错话了?

马士英机灵,忙上前道:“王爷且平心静气,宋大人感佩王爷驱逐鞑虏、收复失地的丰功伟绩,这才毅然出山助我王一臂之力,自然不会半途而废,王爷尽可继续奉旨入京……想来宋大人定会追随王爷入京,有什么事,不妨在路上慢慢说。”

宋应星连忙点头道:“马大人所言极是,微臣愿随王爷进京。”

好在吴争并无什么不良嗜好,脸长得还算周正,加上数年从戎,自带一股英气。

很容易消除了误会。

但宋应星依然不肯听吴争的邀请,上吴争马车与之独对。

他宁可以年老之身与宋安这等小伙并驾齐驱。

吴争无奈之下,只能随了他,心想既然已经投效,想来跑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于是召李颙、马士英上车,询问二人此次凤阳府招揽的详情、细节。

……。

其实招揽颖川、武平二卫,比想象的简单。

这二卫的兵力和战斗力在经过明末卫所制度崩塌之后,早已折损大半。

由于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在役者,多半是年过四十之人,可谓老弱病残占了一半。

清廷掌控凤阳府之后,对于这二卫也是薄待甚多,不少时候,甚至克扣粮饷,将士们敢怒不敢言。

其实,这事想来也属正常,当时清军兵势最盛之时,已经抵达绍兴府,凤阳府其实已经位处后方,而凤阳府治凤阳城,又有汉旗军驻守,清廷自然就不想将本就拮据的财力用到这两支弱兵之上。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将计就计(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吴争练兵(四)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晋王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贵,老兵不死!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实人沈廷扬第三百九十八章 权臣OR忠臣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干了大事情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无情么?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占第七十二章 说不通,便用强。第二百九十四章 监守自盗?!第三百十八章 被所有人唾弃的马士英第一百三十六章 吴小妹有性格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军的声威第三百八十四章 针锋相对(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吗第五百三十九章 温文尔雅的君子吗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为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说客第七百十五章 一场不对称的对决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击第九百零六章 尽杀之,可惜了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才是战斗力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来路的援军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才是战斗力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银子惹的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遗策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会是水师?第八百九十五章 胜负取决于谁犯的错少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夺志第七百八十九章 军旗第四百二十七章 “拿”钱的法子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点点滴滴第九百四十章 会晤朱媺娖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枪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还是人治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气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第八百十三章 潜入县衙第二百八十八章 吴老爹是个明白人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杀鸡儆猴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处被发现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战,诸公就没有一个定议吗?第七百五十二章 决定研发新火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变第二百四十五章 诀别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讲道理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债血偿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乱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凑份子原来是这意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经略杭州府?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声桓狮子大开口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凤阳府第一战(一)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胜怡情第七百零八章 蒋全义率军来归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难辩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兴化战役(二)第五十八章 读书人之气节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断失误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阳镇狙击战(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吴争练兵(一)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风第三百二十五章 党争泥沼中爬出来的小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这样的人只会阵亡,不会降敌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钱肃乐幸运逃脱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粮食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杀李成栋第九百十五章 风满楼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软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问出处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远交近攻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战之罪!第二十章 世上焉有不吃腥的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吓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八百七十五章 败,就是杀人最好的理由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乱的,就是规矩第二百章 大明绝非想象中那样不堪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谁更小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胜利来得让人意外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须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镇大捷(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岛海战(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干掉了李国翰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