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枪唇箭

江北大战时,在仪真防御战最危险之际,陈胜为了保住所率金华卫一点骨血,“哄骗”史坤率部突围、转进。

而史坤在撤离仪真之后,突闻背后“隆隆”重炮声,方明白陈胜用意,于是他毫不犹豫,毅然率部返回仪真,回到仪真城外后,从东城绕至北门,对正在休息的敌军骑兵,发动了突袭,猝不及防的清骑被打了一记闷棍,溃不成军,史坤由此一战成名,此时的史坤已经晋升为指挥使。

需要说明的是,北伐军军衔中的指挥使,已经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种军衔,相当于少将。

指挥使前面虽然冠名,方才成为职务,譬如吴淞卫左营指挥使。

而都指挥使,既是军衔,又是职务,这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它的下面就是二至三营指挥使。

也就是说,卫,常在,而将领不常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

这就是吴争结合这个时代,对军队的整改。

此举的最大用处,就是将军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杜绝兵随将走的传统弊端。

当然,此时的史坤,已经有了另外一个称号——冶山护国军司令。

天晓得,吴争为这个不在北伐军编制之内的“称号”,费了多少脑筋。

好在这名号算是喊出去了,史坤手下也有了五千人马,台子搭起来了,至于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恐怕只有上天知道。

吴争自认不是孙武再世,他所用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广撒网,方可多捞鱼。

通俗地说,就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

李过确实是不太了解吴争,在李过心里,吴争令他率广信卫北上充当诱饵,等于是将广信卫当作了炮灰,能活着完成任务最好,全军覆没也是得其所哉。

所以,李过虽有北伐之心,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自保,也对,当阿济格率军增援凤阳城,凤阳府周边的局势瞬间扭转,加上原三万清军守军,敌我的兵力对比,已经成了五万对三万多,而且,随着阿济格的到来,清军的兵力一直在扩大。

这样的情况下,李过自然没有与阿济格决战的心思,那么,钱谦益的到来,让李过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拖着不打,这才是李过真正的想法。

所以,一旦阿济格派人邀请李过会晤时,李过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了。

……。

“你若归顺本王,本王可以授你巡抚一职,或者领凤阳将军衔,保留广信卫的建制,只须改个名称……另外,本王可替朝廷应允,赐你旗籍,永享受宝贵。如何?”

阿济格的延揽水平确实不咋样,但他直接了当,反而干脆,让人相信。

李过相信了,因为他知道,阿济格其实日子不比他好过多少。

兵权是有了,可难在补给,想想,近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每天都能逼疯人。

一旦阿济格失去清廷的财力支持,说瞬间崩溃是夸张了,但,绝对能让阿济格吃不了兜着走。

阿济格与多尔博不一样,多尔衮早就为嗣子铺好了路,以当时摄政王的权力,截留了上半年五成的漕粮于徐州、兖州,也就是说,就算兖州被南北双方完全孤立起来,也可以撑上三年。

可阿济格呢,完全不同,他只在乎兵权,甚至不与朝中文臣接近,更视汉臣为刍狗,这样一来,勇则勇矣,难以为继。

阿济格急须壮大实力,可在北直隶,朝廷囊括了北边,多尔博霸占了中部,他只有凤阳、庐州、安庆三府,关键是庐州还好些,安庆却早已被建新朝侵蚀了大半。

这样的局势,阿济格根本无法对广信卫动兵,真要打起来,拼个两败俱伤,那么,多尔衮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阿济格鲁莽,可他不傻,福临打什么主意,其实阿济格心里跟明镜似的。

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京城内,馅饼已经分割完毕,些许利益的争夺,已经与事无补,那么阿济格继续滞留京城,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都道树挪死人挪活与其不断遭人弹劾,不如借此出京,另谋它途。

延揽李过,就成了阿济格不二之选。

“多谢英亲王青睐。”李过客气地回答道,“只是……广信卫有三万余众。”

这话让阿济格面色一沉,听起来,李过是在讨价还价,争取更多的利益,但在阿济格听来,却是在威胁自己。

阿济格收敛起脸上笑意,沉声道:“李过,本王麾下可是有十万大军。”

李过一愣,遂哂然道:“凤阳周边各镇,最多五万人马,其余皆在赶往凤阳途中……英亲王可能不知道,吴争虽说害死了我儿子,可对广信卫出手并不吝啬,譬如我手上三万多兵马中,有新式火枪一万多杆,经军工坊改良的虎蹲炮六百门,弹药无数……不是李某贪婪,而是李某不能置将士们于不顾,贱卖了它们。英亲王以为如何?”

阿济格眼神一缩,他听出来了,李过这是想坐地起价。

可阿济格还真没办法,确实,按清廷通过南怀仁向“红毛”(其实购入的都是北伐军换装下来的旧火器)购置的火器价格,单就一万多杆燧火枪,价值就已经不菲。一杆六、七十两,总计就达百万两。

况且,真要打起来,自己要损失多少兵力,还是未知之数,一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岂不平白便宜了小福临?

但阿济格不服输,他瞪眼道:“定远只是个小城,本王铁骑甚至不需要登城,就可以破城。”

李过笑了起来,毫不示弱地道:“英亲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广信卫手中尚有数千颗手雷……英亲王就算没见过,也该听说过这种火器。”

阿济格脸色一变,他自然听说过,也见过,这种火器太过“阴毒”,能征善战的铁骑兵,在这种火器面前束手无策,愣是让那些“弱不经风”南蛮子同归于尽。

天晓得,这是多不划算的买卖,在阿济格看来,就象是拿一头牛的命换一只鸡的命。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谊还是公义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赋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变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桥之战第一百零三章 赵史主动投效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于把握机会的方国安第二百五十四章 粮食大战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尔衮在黄河边止步不前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居然是我错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请降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见的酷刑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长的烦恼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谁的炮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岛海战(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变第八百二十三章 敌人不上当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杀鸡儆猴的戏码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滩浒山海战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见证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舍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澜第三十三章 爱死不死第七百七十六章 尔虞我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隐果然名不虚传第七百七十章 方国安未比试就认输第一千零四章 夫复何求啊?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战略迷惑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两清,互不相欠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远要降清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最难做到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实都不想打了第三百六十章 应天府之变(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个条件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五百七十三章 张名振投入麾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吴争在哪?第一百六十章 大败多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诸事不宜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战(一)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无良的赵史第五百八十章 最难消受美人恩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权力污染了的亲情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为怪第九百九十二章 吴争到得正是时候第二百三十五章 绍兴府难得地形成统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成栋向隆武乞降保命第四百六十四章 干掉了李国翰第一千三百章 妥协第七百零三章 福临要建火枪新军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换钱呗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争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赶上,就没退路可言第七百八十七章 军改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骑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万敌军逼近嘉兴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无良的赵史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关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风欲来风满楼第四百六十四章 干掉了李国翰第四十六章 尔虞我诈第十二章 还能再巧点吗?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试用施琅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实话最能动人心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无悔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会没有内斗?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乱第九百十八章 感觉有些不对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实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鹰、鸽两派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吴小妹第二十四章 坐而论道(一)第七百六十二章 吴争练兵(一)第七百七十六章 尔虞我诈第九百零四章 事关生死,不可大意第一百十六章 刘老三的噩梦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郑森“病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吴争去哪了?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动织造司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聪明之人第四百零四章 你们爱咋咋滴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马想当汉奸?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谁才是真正心中恐惧之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传国玉玺第六百十一章 一个如曹操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