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键

PS:感谢书友“请叫我c”投的月票。

钱财,特别是象这种白银硬通货,骤然之间涌入市场,对于经济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而不是救助。

市面上钱多了,物价就会飞升,这浅而易见的道理,吴争明白。

可问题是,象后世将钱投入基建,在这个时代显然达不到,你辛辛苦苦花了巨大资金和数年时间去搞建设,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就会将一切打回原形。

甚至于,万一打不过需要转进,到时是将这些成果留给鞑子呢还是坚壁清野,彻底毁坏掉?

所以,经过几天的考虑,吴争决定了这笔横财的运用方式。

用一半钱组建一支全新的水师,但吴争不通水军,只能仰仗王之仁。

所以,将水师置入王之仁手下,就成避不过去的坎。

吴争也有想过,要亲自掌控这支水师,可经过再三思忖,吴争觉得不现实。

就算自己派出中上层军官,去掌控水师,也无法去左右王之仁随后对水师军官层的变动。

反而因此引起自己与王之仁的不和,就得不偿失了。

不如大方点,直接将这支水师“送”给王之仁,那么反而能得到王之仁的感激,欠自己一份情。

而且,从上层去控制,反而容易些,毕竟这八百万需要从自己手中一笔笔地出去。

还有,以王之仁定海几县的实力,养活现在的定海水师没有问题,可骤然间要养活另外一支比原水师更庞大的新军,这份压力足以拖垮王之仁。

也就是说,只要朝廷还在自己的影响之下,王之仁对新军的补给,就不得不依靠自己。

所以,吴争就有了将水师置入王之仁麾下的打算,而且从二人谈判结果来看,效果不错。

王之仁显然是个聪明人,读懂了吴争的言下之意。

其实到了王之仁现在这身份,很多事都不需要说得太透。

傻子都能明白,八百万两不是八两,这不是说送人就送人的事嘛。

还有一半,吴争还是用在了军事上,如今杭州、嘉兴、松江、苏州、常州乃至应天府,纵横千里之地,需要的兵员,已经不是吴争仅剩的四、五万人可以应对的了。

征召新兵、组建新军已经迫在眉睫。

这也是吴争同意暂时与清廷停战谈判的主要原因,清廷要歇息,吴争更迫切。

王之仁说得没错,贪多嚼不烂,进展太快,根基不实,一旦有变,便是连锁反应。

将如此大笔财富全部用于军事,而不花费一文钱用于民生,就连吴争这个始作甬者,对自己的决定也有些瞠目。

但吴争知道,这个世道,只有军事才能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和事。

用于军事,才是真正用于民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长平监国元年(1646)五月初一,绍兴府与清廷展开了第一轮停战谈判。

说来也奇怪,这边双方已经停战七、八天了,而且焦点谈判已经选在镇江和应天府之间的龙潭进行。

可江北、江南两岸的扩军和调动却依旧在紧张地进行。

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奇怪,清廷虽然在杭州一线吃了瘪,可他们在西北、东南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孟乔芳所部清军已占领陕西大部。

吴三桂等人已经占领汉中。

智顺王尚可喜军自岳州、长沙、湘潭、衡州一路势如破竹。

恭顺王孔有德、勒克德浑也顺利攻克台州、温州,正向福建进军。

也就是说,除了应天府至杭州这个区域,清军几乎占领了大半南部。

应天府至杭州这个区域虽说不小,但放在整个华夏大地中,只是其中小小一部分而已。

可想而知,清廷又怎会善罢干休呢?

所以,停战,只是为了暴发更大、更凶狠的战争罢了。

而此时的隆武朝,形势已经危如累卵。

在这不得不说说隆武帝朱聿键此人。

朱聿键乃朱元璋九世孙,袭封唐王。

朱聿键的身世比较坎坷,相较于别的皇室,他算是从苦寒中经历过来的。

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朱硕熿迷恋小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朱聿键之父世子朱器墭。

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十二岁。

幸亏当时有个小官张书堂帮忙暗中送些糙米饭渡日。

就这样朱聿键父子在囚房中,苟活了十六年。

身处牢笼之时,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典籍,没有浪费光阴。

后来朱聿键的父亲生病气息奄奄,在快要熬出头时,却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崇祯二年毒死。

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还想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子地位。

结果,地方官员陈奇瑜吊唁唐世子时,暗中警告老唐王说,世子死因不明,贸然改变世袭人选,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

老唐王害怕明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

同年老唐王也去世,朱聿键这才袭了唐王之位。

所以,有了这样经历的朱聿键,与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有着天壤之别。

他有文化、懂廉耻、有上进心。

可惜,处于乱世,他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在去年初,弘光朝灭亡,潞王朱常淓献降杭州城,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随后登基称帝。

可看看这份拥立名单就能知道,隆武朝真正的权力掌握者,不是朱聿键,而是郑芝龙、郑鸿逵二人。

乱世有军才有权力,对于皇帝也是如此。

所以,不管朱聿键是不是锐意恢复江山、收复国土,是不是有中兴之主的气概,他都无法摆脱郑芝龙、郑鸿逵二人对朝政的操控。

朱聿键登基之初,也颇有建树,他确立了“驱虏”为主的主业,即位十天,就诛杀清廷派来招降的使者马得厂,敕谕文武臣民誓死抗清,并决定统率六师,准备御驾亲征。

这当然遭到了郑芝龙兄弟的阻挠,没有实现,这些海盗拥立朱聿键的目的是为了把其放在自己身边当个旗帜,怎么可能会让他真正掌兵而出走呢?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岛海战(七)第六百五十章 金声桓的小算盘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误国误君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汉人命贵第七十三章 咱干不出这种不要脸的事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敌第二百四十九章 吴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零八十章 吴争其实是个制服控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双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骑的首秀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桥之战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四章 小来思报国的思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第四十七章 他无德,我有德。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郑森的踯躅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阴两任典史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里长草第九百七十四章 绝不放过一个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诚,于小人以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晋爵令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一百四十章 方国安不声不响撤退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会第三百零一章 没完没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针锋相对(二)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点到即止第九章 两个方案,怎么选?第七百十六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第八百六十五章 吴争在不断地落棋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第三百七十四章 讲自己的道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复海州(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图穷匕现吗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战(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吴争是惠宗后裔?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三十一章 别忘记给吴家留个后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占第七十七章 不约而同的统一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迟暮?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铎竟带了红衣大炮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乱箭被射杀第二十六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军第五百七十七章 义兴朝第一次民乱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窝第八十九章 恶有恶报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飞云桥之战(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舰即将交付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四百二十一章 诱敌深入第四百十四章 收复绍兴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铡刀、糖果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见不统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四百九十七章 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债血偿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围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七百九十六章 与张煌言起了争执第八百三十七章 说得上话,便是自家人!第八十四章 亲疏有别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四百五十章 全歼清军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为何要战?!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堕落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劝降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错觉、美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归属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马士英的执着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三百三十八章 钱庄、汇兑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与盾第六十五章 鞑子来袭第五百七十九章 对和错,重要吗?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百八十章 逼宫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复盘第九百二十二章 蒋全义是个狠人第一百八十章 逼宫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庄与多尔衮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万年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