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局势诡异

这个时候,周思敏匆匆入宫,向朱媺娖禀报吴小妹已经随同宋安出了正阳门。

张国维等人目瞪口呆,宋安率部出城营救吴争,这可以理解,而且也不是他们能阻拦得了的,毕竟吴争麾下大军,从杭州府起就已经对朝廷号令“阳奉阴违”。

何况按律,朝廷也确实不能去调动这支只听将军军令的亲卫营。

可吴小妹一个女子居然也掺和其中,确实让二人意外。

但张国维、张煌言也仅仅是吃惊、意外罢了,可朱媺娖不一样,她是知道吴小妹身世的,得知吴小妹涉险,那是芳容惨淡。

她尖声责骂周思敏道:“你为何不阻拦?”

张国维、张煌言不明白朱媺娖为何如此在意吴小妹的安危,非常惊讶,二人出言相劝。

可朱媺娖不理会二人,遂下令,再次抽调北城廖仲平之有力一部,增援宋安,务必将吴小妹安全带回京城。

张国维二人惊愕,清军来犯,虽然未及应天府,可如今镇江、丹徒已然失守,若清军从陆路来攻,距应天府不过数百里地。

二人有心相劝,奈何朱媺娖执意派兵。

张国维二人有心不从,但最后终究顾及监国颜面,还是出了个折中之法,那就是由张国维晢时接替廖仲平北城主将之职,令廖仲平率三千人去增援宋安。

可这么一来,事有轻重缓急,缉捕钱谦益之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

王一林看似莽夫,可心中城府还是不缺的。

长时间待在王之仁身边耳闻目染,只要不是块木疙瘩,总也能沾点“仙气”不是?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看见登陆出乎意料的顺利之后,王一林并没有下令全军直击仪真。

而是将水师一分为二,一路进攻北面六合,另一路攻仪真解救受困明军。

王一林的想法很简单,趁它病要它命,有好处就得占,既然清军被吴争吸引去了丹徒,那么势必防务空虚,占领六合,一是为了水师能有一处周旋的“根据地”,等攻下仪真之后,可与仪真依为犄角,二来,也可以为自己的军功,再增添上浓重的一笔,解救友军和收复失地,那是截然不同的功劳。

王一林不在乎之后守不守得住,只要攻下六合,劫掠一番军功、财物到手,之后会怎样,关他屁事?

当然,前提也是有的,战损不能太高,否则回去,屁股肯定得挨叔叔踹。

其实,这样的分兵不能算对,也不能算错。

如果从完成任务而言,那自然是错的,本就是孤军深入,再分兵是为大忌。

可就象王一林所思,此时江北清军主力已经调往丹徒方向,临时打个劫,肥下自己的腰包,也未尝不可。

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兵贵神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王一林的这一记乱拳,着实打乱了洪承畴的用兵节奏,也由此加重了洪承畴与吴三桂之间的猜忌。

吴三桂的行辕设在扬州江都。

他心里是赞同洪承畴的议和战略的,对他而言,南明能不亡,反而与他有利。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嘛,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吴三桂这数十年的沉浮就白瞎了。

可吴三桂是不赞成洪承畴这次动用主力进攻镇江、丹徒的。

江北清军是之前一战中已有不小的损失,十万大军,仅剩六万多,这样的兵力听起来高于庆泰朝,可实际上,损失掉的可是精锐,留下的大多是辅兵、明军降兵。

这样的兵力自保有余,进攻就显不足了。

当然,徐州有八万清军,可吴三桂是知道的,那八万清军真正的目标是西安,那是调往陕甘战场剿灭大西军残部和镇压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

丁国栋原为明朝驻防甘州军队主官,弘光元年(1645)六月清军攻陷甘州,遂投降。

他性格耿直,清朝命令军中剃发,激起了军中降清各族将士的不满。

时任甘肃巡抚张文衡标下副将米喇印,跑来与丁国栋商议,与其拖着猪尾巴,不如鸿飞远走。丁国栋同意,他回答米喇印道,南京、福州相继而立,大明不亡,这是天数,既然你也有志反复,那尽杀清朝官员以占据河西,这是很简单的事情。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助周武王全歼了敌军。狄仁杰帮助庐陵王李显恢复为太子,使得唐朝得以延续。

于是两人遂密谋起事。

年初二人率各自麾下军队举旗易帜,诱杀甘肃巡抚张文衡等,占据甘州,正式起义。

之后率军东进攻克凉州,进据兰州,起义声势进一步扩大,响应人数增至十万,以外号称百万。

义军迅速占领狄道,令满清朝廷剧烈动荡。

这就是清廷根本不具备对庆泰朝全力进攻的根本原因,他们此时自顾不懈,哪有余力将军队拖在长江沿岸?

所以,坐冷板凳一年多的吴三桂,被多尔衮启用,派向陕甘。

只是江南战事突发,局势变得不可控,在朝中多尔衮又遭受来自洪承畴釜底抽薪和小皇帝对他的压制。

不得不临时调吴三桂、李国翰来江北收拾烂摊子。

原本多尔衮确实是想集中力量给予庆泰朝全力一击的,就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要打出数年平稳的,这样不但解决了朝廷的后顾之忧,同时也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可借此功将洪承畴一干贰臣清出权力中枢,可谓一举三得之策。

可多尔衮没有想到,区区庆泰朝,地不过十府,兵不过六、七万,竟会如此难啃。

不但伤亡惨重,还葬送了一个固山额真李国翰。

这个结果让多尔衮改变了想法,也想和议了,他派人传令吴三桂,以适合的条件、足够的体面,谈妥与庆泰朝的停战协议。

事情就变得古怪了。

原本是多尔衮言战,洪承畴言和。

一战之后,多尔衮言和,洪承畴却是发动了这场迅猛地反击战,不仞如此,洪承畴还收买应天府明臣,要将吴争置于死地而后快。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赢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讲对错,只有利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赢的,其实不算赌第二百十五章 吴胜兆在犹豫第二百五十章 战场瞬息万变第六十二章 不丢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误判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只小狐狸第三百二十五章 党争泥沼中爬出来的小人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举兵反攻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阳镇狙击战(二)第一百十八章 山贼比朝廷有钱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训令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这监国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铎死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马士英的执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疯了吧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怀鬼胎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阳镇狙击战(四)第三百零二章 从海上突围第四百六十三章 歼灭清骑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放下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马想当汉奸?第三百二十七章 劝进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郑森“病了”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饭碗讨饭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侧,诛奸倿!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陈子龙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三百九十四章 传国玉玺第一千五百十章 谁合适?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锁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间暗流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郑森“病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么做?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畴吃瘪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谁苟延残喘?谁休养生息?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成栋向隆武乞降保命第六百五十八章 钱肃乐终于改变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侧!第五百七十七章 义兴朝第一次民乱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办大事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临淮之战(二)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复杂第八百章 这是命令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庄与多尔衮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为的沈致远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须欺之以方第六百七十章 该不该建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势急转第三百七十七章 后生可畏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无情么?第二百九十四章 监守自盗?!第二百五十四章 粮食大战第七百零三章 福临要建火枪新军第六十一章 瞒上不瞒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蒋全义要的典范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一千零六章 绝命书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杠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监国?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实人的疯狂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庄与多尔衮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马士英的执着第六百三十六章 难以承受的代价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饭碗讨饭第八十二章 你想谋反吗?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最难做到第七十章 首战告捷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统战,其实也是武器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围城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须报,债得还!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阳遭袭第八百六十章 张煌言上门兴师问罪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复海州(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四百八十八章 与士大夫共天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聪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