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尔衮在黄河边止步不前

就象钱肃乐去杭州见吴争时说的,这个群体,他们忠的不是国家、民族,也不是君,而是他们自身和整个阶层的利益。

就象后世建国伟人评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时调整思路,恐怕得不到天下。

陈子龙、钱肃乐甚至象张煌言等人,其实都属于这个阶层。

只是张煌言等人想挣扎出来,并付诸了行动。

钱肃乐醒悟到人的一生,只需要做成一件事,足矣。

而陈子龙却依旧效忠于他的阶层。

这个阶层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士子菁英和无数的巨贾显贵。

就算有几个有识之士,发觉不对,也无法从这样一个庞大而富有粘着力的阶层中脱身而出。

这样的阶层,几乎占据了天下财富和人才。

它有着不死之躯,朝代的更替,对它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件新衣。

这就是他们可以掌握着海一般的实力,而明末朝廷却无法支付抗击鞑子的大军军饷。

这就是大明亡,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这个群体而继续高居庙堂。

这就是满清坐拥三百年江山,到多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真正原因。

哪怕后世,这股力量依旧存在,只是被压缩了许多,压缩到几乎不被世人所留意。

而压缩它的力量,来自于觉醒的民众。

可眼下,它却是无敌的存在。

人挡,人死!

国挡,国亡!

好在,朱慈烺仅仅是初次得罪。

好在,它也懂得牺牲,它绝对不会为了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伪代言人去与一个真代言人对抗。

它还懂得,分寸。

……。

济尔哈朗也犯了个错误。

他不该动用手中这最后一万机动兵力。

要知道,此时的江北清军号称十万,但真正能调动参战的不超过六万人。

突破王之仁水师江防,已经折操作损了近一万。

正在进攻神策、太平二门的兵力已经达到二万人。

还有一万被王之仁部署在镇江府方向的水师牵制着。

谭泰那支进攻钟阜、金川二门的偏师分走了八千人。

手中仅存的一万机动兵力一旦调动,那么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非胜即败。

济尔哈朗难道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

当然不会!

戎马生涯数十载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个错误?

可他还是毅然调动了这一万人,增援神策、太平二门。

因为济尔哈朗没有时间了,粮草、军械补给跟不上,火炮无法短时间运过河。

而应天府城墙上的火炮却正在向清军猛烈地开火。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了。

咦,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济尔哈朗会为了与多尔衮的私怨,置国战成败而不顾?

当然不是!

那贯着爱新觉罗的姓氏,济尔哈朗还分得清轻重。

让他不得不动用机动兵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而是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至徐州以北(黄河入海口在明朝改道,明弘治八年,为保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筑断黄陵冈,以淮河受全河之水。所以,当时的黄河河道在徐州附近入海),还没过黄河就停滞不前了。

为啥?

难道是多尔衮想借明军之手,彻底铲除济尔哈朗?

当然不是!

连济尔哈朗都分得清轻重,摄政王多尔衮又怎会让数万清军为济尔哈朗陪葬?

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这十五万大军身上。

这十五万大军是新征的,几乎九成半是汉人。

虽说此时的汉人还不足以拥有后世百姓觉醒的民族大义,但至少还没有铁了心为清廷拼死搏杀的勇气。

刚征的兵,加上是为异族打仗,可想而知,这支军队的战力能到何种程度。

多尔衮也是没有办法。

京城确实还有近三万八旗兵,可敢动吗?

在入关时,多尔衮所率十二万八旗军,这四年来,已经折损近半,特别是灭弘光朝之战,八旗兵就减员近二万人,这是多铎做下扬州十日惨剧的真正起因。

史可法虽说在皇位继承人之事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且军事能力确实堪忧,但他在抵抗清军之事上,足以掩盖他的任何缺失。

扬州一战打痛了鞑子,打得让多铎失去了理性,也打出了汉人的铮铮铁骨。

八旗兵的迅速减员,导致了清廷在使用八旗兵上有了畏缩。

这没办法,满人人口太少,死一个就得十几年才能成人。

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中,八旗兵主要用来驻囤,这是后人称驻京八旗、协防八旗的由来。

譬如,在吴争收复杭州府时,清军之中,隶属杭州将军麾下的八旗兵仅四千人,其余都是明军降兵或者招安的盗贼。

再譬如,光复应天府时,江宁将军麾下八旗兵不中七千人,其余也是明军降兵。

所以说,明朝,特别是南明,不是灭亡鞑子手里,而是亡人明人手里,这话,绝对是没错的。

清军入关仅一年,就招降了四十多万各路明军。

这些军队主要被投入西北、西南方向,围剿大顺、大西义军残部。

而弘光朝灭亡之后,清廷招降的明军高达二十多万。

这些军队被投入南下福建和广州。

令人齿冷的是,这些投降的明军,十有七八铁了心追随鞑子,杀起自己同胞来,甚至比鞑子还狠,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干的。

吴争原本有机会杀了李成栋,但出于让隆武朝存在牵制多铎的目的,没有下手。

明末的明军将领,已经有了军阀的雏形。

他们大多数心中没有了忠诚二字,只想着地盘和银子。

而屁股决定立场,上面说的那个阶层,才是左右南明灭亡的最大根源。

试想,假如这个阶层以财力供养南明大军和江南各地义军,那么恐怕福临和多尔衮会主动和谈,划江而治,这还是清廷最理想的情况了。

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滞留黄河岸边,不肯越雷池一步,实在是多尔衮也没有把握,一旦渡河,这支大军会不会一哄而散。

这在原本清军一路高歌猛进时还好,这些大都因为被官府所迫或被生计所迫的汉人,或许还真就为鞑子上战场了。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喽?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县之战(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过于仁慈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应吗?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该有自然有,命中无时莫强求!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妇,自己看着办!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五百零七章 这叫什么事儿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和谈风波(三)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专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误会第六百十章 因为怕他,所以要灭了他第三百九十七章 镇国公闪亮登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产之争,也无骨肉之情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畴吃瘪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个条件第三百五十九章 应天府之变(二)第七十七章 不约而同的统一第九百六十二章 阁下是官吧?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窝第八百六十章 张煌言上门兴师问罪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圣旨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无悔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反转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三百八十二章 国之将亡,必生妖孽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无骨,黑白颠倒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风雷骑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风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盘第六百三十五章 吴争就是他们的信仰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叶不沾身?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胜利来得让人意外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十三章 你才颇有童稚呢。第一百七十六章 拥立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战尽没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了解自己的真是敌人?第七百十五章 一场不对称的对决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妇,自己看着办!第四百零四章 你们爱咋咋滴第六百七十七章 义兴朝两国公战前会晤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长之失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临的小算盘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凤阳府第一战(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击柯永盛第二百九十三章 吴老爹身体有了起色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举世伐清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长之失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圣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劝进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无巧不成书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县之战(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鸡肋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四百十五章 整编舟山水师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处处破绽,反而不是破绽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颙舌战双儒(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贷第八百六十章 张煌言上门兴师问罪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让将士流了血再流泪!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来越难骗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声夺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与虎谋皮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战!死战!第七百五十三章 黄道周的责问第三百六十五章 应天府之变(八)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乐而不为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胆!第三百三十八章 钱庄、汇兑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马士英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对称的战斗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坏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归属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简单、不粗暴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讲个数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钱肃乐的刚直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义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权争第二百七十六章 论功封候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枪唇箭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罢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满着变数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郑森的抉择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顺手了,胜利拈手即来第一百二十八章 红衣大炮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种瓜真能得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