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谈

正因为这样,多尔衮堂堂拥有正白、镶白(旗主是他亲兄弟)两旗的摄政王,也就只训练五百铁甲重骑,可在近十年的战争中,已经折损到只有三百人,这还是经过不断补充的情况下。

所以,入关之后,多尔衮已经不使用这支重骑了,因为,他舍不得。

此时,多尔衮带来这支重骑,目的倒不真完全是为了吴争,而是震慑这十五万新兵。

拜音图所率的一千八百镶黄旗军,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这场仗到底没有真打起来。

绝对不是因为清廷和义兴朝先后做出和谈的决议。

也不是多尔衮雄心不再,他此时还只有三十七岁。

无论多尔衮还是吴争,都还真不是严谨遵旨办事的主。

打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是,多尔衮发现吴争已经做好了交战准备,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打起来势必形成又一个僵局。

而吴争,确实力有不逮,杭州卫已经伤亡过两千,算上火枪营,总兵力也就一万出头。

面对着多尔衮这个强劲的对手,吴争同样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于是,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间隔三十里,居然相安无事。

这方面来说,也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间的和平,绝对不是仁义或者信誉能产生和持久的,真正的和平,只有相互的力量对比达成一个奥妙的平衡才能到来。

……。

和谈是在三天后的清晨。

从应天府而来的钱谦益、陈子龙、王翊等共计十个义兴朝重臣加上吴争,以吴争为主使,钱谦益、王翊为副使,组成了和谈使团。

这倒不是义兴朝突然改了性子了,而是吴争以镇国公、大将军(庆泰朝所授,义兴朝不认)的身份,钱谦益还真不敢称自己为主使。

另外,如今吴争兵锋以抵淮安,朱慈烺身为义兴朝天子,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以此向吴争示好。

让人无语的是,济尔哈朗和谭泰,竟是与钱谦益等人一齐来的。

两军打得如火如荼,超过二万人死了,两国使团竟结伴而来,令人想笑却笑不出来。

谈判的地点选在了两军之间的一处丘陵。

地点不是吴争选的,是义兴朝与济尔哈朗商定的,但吴争也没有提出异议。

因为按照惯例,双方和谈,地点的选择,需要尊重位高者的选择。

吴争虽说是镇国公,但由于大将军的尊号毕竟没有得到义兴朝的承认,所以,与多尔衮的摄政王、大将军相比,还是弱了不少。

那对于选址,也就没有什么可反对的了。

清廷的使团,阵容也够大,从京城赶来的洪承畴、范文程、刚林三名大学士、奉恩镇国公岳乐等七人,加上多尔衮、济尔哈朗、谭泰、拜音图,也是共计十一人,以多尔衮为主使,范文程、洪承畴同为副使。

谈判之地由清军搭建。

或许是为了衬托多尔衮的显贵,清军搭出了一里见方的木高台。

双方各带一百随扈入场。

不过,多尔衮珊珊来迟,或许是位高者永远是晚到的那个吧。

当吴争看到多尔衮,这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气氛随即紧张起来,说剑拔弩张,一点都不过分。

当多尔衮径直走向吴争的时候,不论是清臣还是明臣,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捏了把汗。

这二人可都是谈判主使,一旦闹僵,那就是大战的重启,这肯定与双方朝廷的意愿背道而驰。

“你就是吴争?”多尔衮不怒自威,这是久居上位者的气息,扑面压向吴争。

可吴争却很平静,他甚至在微笑,“正是。”

这就象一阵和风拂面,化去了多尔衮刻意而为的煞气。

多尔衮真不明白他与吴争一旦闹僵的后果吗?

绝不可能!

象他这种已经当浸淫朝堂二十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

多尔衮无非是想给吴争来个下马威罢了,只是吴争不上套。

“正是。口气如同在路上遇见熟人,熟人问,吃了吗?吴争随口答,吃了。

就这么平和。

多尔衮的眼神缩成一丝,他沉默地盯着吴争的眼睛。

他身后洪承畴心中暗暗一叹,这小子比两年前,沉稳了许多。

那时,这小子气焰嚣张,而现在,吐出两个字,就让人心中一定,瞬间化解了多尔衮刻意营造出来的戾气。

确实,这二字有些讲究。

如果吴争刻意与多尔衮争一时长短,反诘一声,你就是多尔衮?

这样就落入了下乘,因为这是跟着多尔衮的气势在走,而且虽说双方是敌对,但今日是和谈,所谓长幼尊卑,这在双方都是遵循的礼仪。

不管如何,多尔衮的岁数放在那,几乎是吴争的一倍,官爵摆在那,也在吴争之上。

吴争一旦反诘,那么至少在人眼中,就是不识礼数。

而吴争以“正是”二字坦然面对,就算是多尔衮想发作,也一时被生生噎住了。

“是你下令杀了本王十五弟?”多尔衮的眼神变得阴冷。

“没错。”

“本王十五弟已经被你所俘,你却执意杀了他,还砍下他的头悬挂于城头羞辱他……这是汉人先贤所传的仁义之道?”

这是个坑,多尔衮指责得没错,不说多铎的身份,单就杀俘,就已经违背了圣贤的教化。

如果吴争应下,那等于自己跳进坑里。

可吴争显然不在意这点,他回道:“吴争十三岁中秀才,原本是想着读书明礼,受圣贤教化。可惜家国来了强盗,不得已,投笔从戎,自嘉定始,手上粘的血多了,自觉无颜再承圣贤衣钵。至于令弟,嘉定三屠,杀我亲叔,为人子侄,当为叔父报仇,此乃常情。所以,杀多铎,与圣贤之道无关。”

这话让双方汉人官员脸色一变,吴争虽说是武臣,但终究是读书人出身,也中过秀才,将他列入文人,也不是不可以,可如今,吴争公然将自己划出读书人行列。

要知道,这时的社会风气,重文轻武,哪怕是个大字不识的武臣,也拼命想往文人中挤。

就算是满人,那也是如此,毕竟与明为邻数十年,自后金努尔哈赤开始,无不以延揽汉文人为国策。

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吴、晋联姻?第一千零八章 撕裂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顾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强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将计就计(一)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无形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没了,那只剩下狰狞第九章 两个方案,怎么选?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为何要战?!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吴争很忙第二章 与鞑子争,其乐无穷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战金川门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误国误君第一千六百十章 筹银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九百五十九章 难成气候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吗第五百十章 反击!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这一头的白发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术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规矩来第四百十五章 整编舟山水师第八百零七章 哪个马大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无良的赵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谋划政变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脸还是红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胜怡情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舰即将交付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第七百五十二章 决定研发新火器第九百五十四章 换你的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谁入了谁的坑?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吗?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桩民事案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报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岛海战(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子龙欲弹劾钱谦益第二百十二章 与钱肃典、夏完淳会师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轮回,躲不过的!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吗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骑第八百九十二章 祸水南引?第五百三十五章 种子终于发芽第五百七十九章 对和错,重要吗?第一百六十章 大败多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顾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来砸场子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见缝插针的本事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军工坊遭受炮击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愿者上钩第六十二章 不丢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九百六十七章 与子同游,动辄覆舟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还敢躲?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决矛盾的同时,必产生另一种矛盾第十二章 还能再巧点吗?第四百零九章 决定出兵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协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亲审宋征舆第一百十五章 山贼都配军师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吗?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犊情深第四百三十六章 鞑子将帅之间的龌龊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苏州城,但这就是个泥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两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种瓜得瓜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实和龌龊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乱箭被射杀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赵史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义,我是才德兼备。第三百九十章 这转折来得太突然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说到底还是缺钱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诤搏名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夺志第九百五十四章 换你的人?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难念的经第三十九章 大厦倾,方见人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马瑶草,你得表态第二百一十章 吴胜兆服软,松江府光复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无新意的劝进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阳镇狙击战(五)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抢吗?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缉凶手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个疏忽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战海州(一)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战飞云桥第一千四百十章 钱翘恭要劝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这不是前朝宝钞吗?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