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

吴争想得很美。

可吴争没有听到陈胜应是。

听到的是,“大人,来了!”

吴争连忙回头,顺着陈胜的目光望去,平岗山的山梁上出现了一排黑影。

然后是两排、三排……直至数不清。

吴争大惊,三界已经是一千骑兵,这支敌军从哪来的?

难道敌军已经突破钱塘江防线?

难道方国安真的投敌了?

可战场不容吴争思考,平岗山不高,敌军从山梁冲下,最多是一柱香的时间。

吴争急速下令,全军按既定方案隐蔽。

明军埋伏之处,是平岗山山脚的一块农田。

空旷而平整。

农田后面是老槐村,这是个小村庄,二百多口人。

三天前,吴争率军到达时,已经疏散掉了。

村庄来回走动的十几个村姑、老汉,是吴争抽调了十几人假扮的。

可为何吴争不将埋伏点设在村庄,而非要设在空旷的农田呢?

那是吴争看到农田中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时,灵机一动决定的。

此时的稻草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

它可以生火。

炭,许多人家都用不起,就算用得起,那有不要钱的替代品,自然不会错过。

所以,当百姓割完稻,打下谷子,就会把稻草堆放在田里。

垒成一座圆柱型,顶端成塔形,如谷仓般的模样。

为得是将稻草晒干,再搬回家烧火用。

稻草垛约有二人高。

当吴争看到这些稻草垛时,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令明军士兵埋伏在每一个稻草垛背面。

就算敌人从山梁下望下来,也看不到稻草垛背面的埋伏。

其实明军的情报确实有误。

深入绍兴府的这股鞑子,原本就有三千人。

在到达诸暨时,诸暨县令率众投降。

于是,一千鞑子留了下来,一为接应,二为守住退路,三为搜刮民财。

可因为诸暨县令的投降,明军得到的消息,是从嵊县逃难百姓处传来的。

从诸暨窜入嵊县的鞑子确实是二千人,一路攻上虞,一路攻新昌,可明军并不知道诸暨还留有一千鞑子。

之前三界首战,鞑子无功而返,与留在诸暨的鞑子会合之后。

经向导的献策,定下了此策。

以一千骑兵再次进攻三界,而另一千骑兵弃马翻越平岗山,对明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此计不可谓不高明。

明军本来就是兵少将寡,无力在这种山间小村设防。

再加上鞑子一直以骑兵出现,谁会想到,他们会弃马翻山越岭而来?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鞑子们气喘吁吁地从山梁上直愣愣地冲下来。

他们丝毫没有防备这么一个小山村中,会有明军的埋伏。

甚至连该派的斥候都没有派出。

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他们狂妄,更因为他们自峙有向导。

他们在列队。

要说找死,这股鞑子当仁不让。

他们列队之处,与明军埋伏之地,不足百步。

他们的说话声,命令呼喝声,清晰可闻。

虽然吴争听不懂,吴争此时也不想说什么,让鞑子听懂。

因为有一种声音,吴争知道鞑子一定听得懂。

“啾”“啾”“啾”“啾”……。

象鸟叫,但绝不是鸟叫。

那是死神的招唤声音。

列队的鞑子,面对着突如其来,飞蝗般的箭矢。

脑子里甚至连躲避的意识都来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经来到他们的面前。

瞬间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军只来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为是面对面,鞑子的反应速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们依旧在第二波箭矢到来前,迅速散开。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远不如第一波那么收获巨大。

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这时,鞑子反击了。

当然,鞑子无法迅速组织起冲锋来反击。

没有哪只军队可能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组织起冲锋。

鞑子的反击手段是他们的强项——弓箭。

他们的从背后取弓、从箭壶抽箭,然后弯弓搭箭,开弦射出,如同行云流水,在吴争看来,就象是一种完美的艺术。

这就是差距,吴争此行,带来的都是最好的弓箭手,把所有的弩都留在了三界。

可就算是军中最好的弓箭手,对弓的把握,都不及对面鞑子那么……自然。

这弓就象长在鞑子身上一样,用一个如臂使指的成语,最合适不过了。

明军的第三波箭矢仅射倒了七人。

可鞑子仓促之下发起的反击,就射翻了数十个明军。

吴争一看不对,急忙大声喝道:“撤!”

于是,明军转身逃跑。

敢说逃就逃,不是明军想找死,实在是因为有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掩护。

这也是吴争选择在农田旷野埋伏的原因之一。

可就算如此,依旧有十几个明军,被鞑子的神射手射倒在地。

可也一样,鞑子已经无法再射轮了,因为明军已经跑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围。

吴争带着明军逃入村子。

占据了早已圈定的几个制高点。

鞑子也片刻之后,一支三百人的小队,便开始慢慢向前试探着前进。

刚越过农田,踏上田埂,便迎来了明军密集的箭矢。

鞑子在损失了十几个人之后,只能撤退,因为他们的箭矢很难找到目标。

有了民宅的掩护,明军在箭术上的不利被掩盖。

双方形成战术僵持,开始了长达半个时辰的零散对射。

说来好笑,这半个时辰,双方没有一个人被射中。

半个时辰之后,鞑子箭壶空了。

可明军带来的箭矢,那可是用车拉的,想射多少就多少,除非弓箭手疲惫,拉不动弓了。

可这现象不存在,每个明军开三弓之后,就轮换着休息,怎么可能累?

鞑子等不及了,他们明白不迅速击溃面前这支明军,那么明军的援兵就会赶到,这毕竟是敌人腹地嘛。

在这种心理下,鞑子开始组织全军冲锋。

他们带有盾,小圆盾,无法遮掩四肢,但可遮掩要害处。

鞑子主将已经判断出对面明军的人数不多,那么凭借己方的人数优势,以命换命,完全可以突破对方的阻击。

第二百五十章 战场瞬息万变第五百四十九章 应天府,一片详和!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机反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陈钱山水师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虚则实之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个战场(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马士英的选择第二百五十六章 长江水战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言的经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骑第四百十四章 收复绍兴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国事还是家事?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二百三十五章 绍兴府难得地形成统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第九百八十六章 两面受敌第四百六十八章 战争尾声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难之人多阴诡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将死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无形第八十一章 朝廷没钱第九百五十章 钱翘恭的失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国安突然发现他成了弃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二百十二章 与钱肃典、夏完淳会师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个疏忽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枪,还要人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后一战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吴争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战略互信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军校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蒋全义的战术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么?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群乡绅,前来劳军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七十七章 不约而同的统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换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侧!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桧被生擒第七百十三章 吴争想换回沈致远、钱翘恭二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谜之自信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误吗?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荡公子沈致远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谓的“追击”第二百七十九章 总有刁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无情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谜之自信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战争重启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实人沈廷扬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六百九十五章 这是晚辈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晓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应天府之变(五)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让条路?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顾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实则虚之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银子惹的祸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钱肃乐幸运逃脱第四百六十七章 拥立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贪得无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简单、不粗暴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试探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复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言的经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隐着一支军队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尔衮死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吴争练兵(六)第七百三十章 来自商人的强烈抗议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鞑子开始屠城第七百零四章 赐婚,是拢络最有效手段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风雷骑初试锋芒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举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杠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尔博不是刘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