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促成大会

张平当真是为各家出了一个难题,一时间各家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过张平显然能够想得到各家的顾虑,于是派出了使者出使各家,将自己心的想法传达给各家。 此次武道会为保证公平公正,也为保证各家参与人员的安全,将会选取在长安、弘农、雒阳三者心的一块开阔位置进行,为保证各方利益和安全,各家可在这块划定区域无例外驻军以进行保护,由新朝、伪朝、假朝三家相互监督。而各家参加大会的将领不得携带任何兵马。此次武道会为期一月,在武期间,各家只见不得攻伐,若有任意一家违背,则其余各家共讨伐之。当然这些都是各家最为关心的,为了保证各家都愿意参加,张平制定了一系列的条款,要求各家相互遵守,以保证此次武道会的顺利召开。

有了这一番保证,曹操第一个举手赞同,一来他本被太平道所包夹,无法与外界联系,所以如此一个能够联络外界的机会,曹操又怎么可能会放弃。二来曹操光脚不怕穿鞋的,他本被太平道包裹着,如在太平道手的鱼肉,既然太平道都没对他动手,那难道还怕太平道在这次武道大会让对他动手吗?那岂不是太平道自取灭亡?三来曹操手下这些武将对这风云榜可是颇为不服的,想要借此机会证明自己,尤其是夏侯渊、曹洪、曹仁几人,即便是一向憨厚的许褚也对自己才排第五表示了不满。

有了曹操的示例,刘备也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关羽和张飞对自己排名第六七名自然是不服气的,张飞为此没少在刘备面前呱噪,关羽虽然一句也没有说,保持了沉默,但是刘备从其动作和眼神也看的出关羽欲求一战的渴盼,还有那些刘备麾下新招纳的将领,因为没有在战场显过本事,所以一个个都觉得自己被严重的低估了,也都是想要为自己正名出头。刘备见士气如此,有听说曹操已经答应了,他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在见识了麾下诸将领的本时候,他对自己麾下颇有信心,因此都是觉得此去也正好乘次机会崭露头角。

长安张温这边倒是对这天下第一武道会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毕竟他这边已经有天下第一的吕布坐阵了。不过通玄却觉得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对外展示的机会,所以催促着张温答应下来,张温想了想倒也是无所谓,所应便答应了下来。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弘农的董卓这边,董卓虽然对着排行榜万分不满,可是他也知道手下人的本事,却是没有特别出挑的,原本还有个吕布华雄,可是一个叛逃,一个战死,他麾下剩下的将领都是跟随他的老人,他自然心有数。所以虽然心不满,但是却并不想参加,省的去了丢脸。

可是居然没想到其他几家居然都已经答应了,这让他有些骑虎难下,若是不去,显得自己害怕怯懦,不敢出战,可是若是去,他手确实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如此一来,他只得再次向贾诩、李儒问计,李儒、贾诩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想了想最终的建议是不妨调蜀将前往,毕竟蜀将算不得嫡系,赢了自然更好,算是输了也无所谓。同时也可以借此将这些蜀将调离益州,再派人手接管益州之地,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董卓想了想便点了点头,传令张济,命其挑选人马参与。

如此一来,在解除了安全问题之后,各家都算是同意了参与此次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不过能够参加此次会议的将领毕竟是少数,各家自然是不可能将自家全部的将领都派出去,自然还是需要有人留下来守御领地的。为此刘备甚至还在其麾下先行展开了一场武大会,选出其精锐参加武道会。而其他几家也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筛选。

而在武道大会的举办地,张平早早的便命人开始布置,平整土地,架设观察、休息之所。而随着武道大会时间的临近,雒阳、弘农、长安也都在这块地方周围布置了防御的兵马。

一九三年七月,正是七月流火之时,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终于拉开了帷幕。大会开始前几天,各家参会人手便已经都来到了大会的举办地。

雒阳新朝自然是有张平亲自率领,这本是张平自己鼓捣出来想要满足他自己的私念的大会,他又如何会缺席。此次太平道参加武道大会的有赵云、典韦、张一、徐晃、周仓、管亥以及其他一些低级将领。作为被称为最大黑幕的赵云,有如何能逃的过这么一战?而且张平更是钦点赵云务必参加,这让原本不想理会此事的赵云只能无奈的苦笑着前来参加。而黄忠、张燕、张牛角都因为要镇守一方而无法脱身,只能无奈的缺席了此次武道大会。至于党,因为赵云和张一都来了,只能留下了老实的张郃驻守。

长安伪朝这边则是通玄亲自带队,为首的大将便是吕布,以及其麾下的张辽、曹性、成廉和侯成,还有马腾麾下大将庞德,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将领。通玄的亲自到来着实让张平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个隐隐算的是自己宿敌的人居然会亲自前来,看来此次武道大会会更有意思了。张平一下次对此次大会更加期待了起来。

弘农假朝董卓派出来的却是张济带队,麾下出了其侄子张绣外,一水的蜀将,严颜、张任、吴懿等人赫然在列。张平从董卓这边派来的人便可以看出董卓对此次武道大会毫无诚意,看起来是不打算在此次大会有所建树的了。

倒是刘备和曹操这边派来的人都颇让张平欣喜。刘备此番派来的自然是有关羽和张飞领队,其所率的凌操、陈武、周泰、贺锋等人,以及一些扬州军的低级将领。

第一百一十章 埋伏袁军第六十九章 温酒斩雄第四十九章 神力无惧第二百五十章 司马仲达第一百一十五章 恍然大悟第五十二章 祭天大典(七)第八十三章 暗自谋划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镜书院第二百一十一章 巡访名医第一百零三章 操练兵马第七十四章 说服单于第一百三十七章 情势反转第二百三十三章 边韩请贤第四十八章 祭天大典(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雷显威第八十七章 冲突暴起第一百零七章 谋逆事毕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水之围第六章 家眷为质第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六十二章 颍川会友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下对峙第三章 武道大会第一百四十四章 钜鹿见闻(三)第九十三章 缓缓图之第一百零四章 围营逼宫(下)第二十七章 杨赐教子(上)第二十八章 吕布vs典韦第一百六十六章 城头反思第一百八十六章 汝母可治第一百六十九章 半夜劫人第七十一章 幽州嫌隙第一百零一章 出巡河间第二百零七章 蔡瑁蒯良第二百零二章 反目成仇第三十九章 犯上逼宫(四)第十七章 袁术来袭第一百七十八章 赶出门去第二十九章 徐州校尉第七十八章 西苑买官第三十七章 犯上逼宫(二)第六十一章 驰援上党第三十章 幽州告落第十九章 十大开战第十三章 招安不从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议事第五十二章 祭天大典(七)第七十三章 坐而论道第七十一章 要战便战第一章 天师托孤第二十二章 再议立储第六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二十七章 杨赐教子(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史子义第一百六十四章 顺江而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四十七章 秋后算账(上)第二十四章 吕赵争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钜鹿见闻(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镜入雒第四十四章 新年伊始(八)第九十八章 别无选择第八十六章 益州事毕第六十章 檄文讨董第二百三十五章 临眺急报第六十一章 刘辩之死第十三章 难以置信第三十三章 大闹何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通玄传承第一百三十二章 质询大会第一百八十六章 汝母可治第二十二章 朝会之议(五)第一百五十章 四小入瓮第二百二十六章 奉命征讨第一章 各谋心思第三十九章 犯上逼宫(四)第二章 十大高手第三十一章 祭天准备(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难民袭营第五十六章 伯长武贵第二十三章 双戟相争第六十八章 袁术抢功第六十七章 再试孩童第六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三十九章 犯上逼宫(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败亏输第二十四章 吕赵争雄第一百七十章 目眦欲裂第一百二十三章 袁军攻城第一百章 荆州事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赐字奉孝第二百四十八章 掷履相迎第二十四章 奸淫掳掠第二百三十九章 强势逆袭第七十六章 把酒话别第七十一章 幽州嫌隙第十三章 紧急军情第五十八章 拿下上党第七十二章 司马德操第二百一十五章 反受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