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遭遇包围网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聪明人,所以投靠刘铭的武宗和道宗弟子其实只占据了两宗的1%左右,而且一个内门弟子都没有。

不过既然看得见刘铭的发展趋势,那么自然都是一群聪明人。

前来投靠的武宗弟子,或许不是最勇猛的,但排兵布阵,操练士卒却是非常拿手。军略方面也不算太差,勉强达到三流谋士级别。他们的资质在武宗不是特别好,故而只能适当涉猎其他领域。

前来投靠的道宗弟子,基本上都是宗内最聪明的存在。不过其中有三个间谍,他们的忠诚度一直没有超过30点。不过为了其他的目的,这部分人暂时没有动,不过他们只能从邺城周边地区的县令开始做起,不管他们多么聪明。

“这是一个好现象,不过同样也意味着我们麻烦大了。”程昱仔细评估了这些弟子的能力,随即作出了结论。

“道宗和武宗,甚至还有一直不来投靠我们的自然宗,日后和我们必然有一战,早来晚来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再说,就算他们过来邺城,也奈何不了我们什么。”刘铭无所谓的说道。

“真正的麻烦并非在于他们,而是南方的那些诸侯。我们的势力越大,他们就越自危。如今我们又有了一部分道宗和武宗的弟子前来投靠,说不得已经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

期间,若武宗和道宗弟子再进行煽动,说不得……还是及早做好准备好一些,我们的领地太大,这意味着我们的防线也越长。若是诸侯集中兵力从某一点突入,说不得我们会吃很大的亏!”程昱认真的给刘铭分析道。

他的话并不是玩笑,比如如今的汉中郡,完全就在上庸和梓潼的攻击范围内;洛阳和长安则在南阳和兖州攻击范围,青州则是在徐州、兖州和豫州的攻击范围内,冀州尤其是邺城更是在兖州的攻击范围。

刘铭麾下有五万王牌军,更有十万铳武士和手炮军。不考虑西边和北边的战斗因素,就算集中分布在邺城周围的几个紧要关口,每个地方也仅仅能够放下三万左右的兵力。

若对方不计成本的,从某一点进行突破,集合十万甚至是三十万大军直接杀过来,说不得就有可能突破某一点防线,然后直接朝着邺城杀来,最终在其他路大军汇合之前,攻入邺城……若是逃走不及时,那后果可想而知。

“不过现阶段而言,我们也没办法再把那些道宗和武宗的弟子赶走了吧?”刘铭笑吟吟的问道。

“刚把别人招募进来,如今又把别人推出去,总是会给人一种背信弃义的印象。再说若是因为害怕别人,就直接把自己的属下推出去,日后还有谁愿意投靠我们?再说就算我们推走了他们,难道武宗和道宗就不恨我们了,那些南方的诸侯们,就不会攻打我们了?”程昱认真的回答道。

“所以说,看样子又得扩军了!今年的库银还充沛不?”刘铭看向了荀彧。

“还有一百万贯库银,很大一部分来自丝路。不得不说,主公打通丝路果然是一手好棋。凭着我汉朝的物资,居然在那什么欧罗巴那边,换回了不少的珍贵货物和银钱。”张血无比佩服的说道,多少有那么点拍马屁的嫌疑。

“拿出三十万贯,我有用!”刘铭想了想说道。

“没问题,只需要保留二十万贯左右备警,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直接使用。”荀彧很豪爽,实际上今年度的开销已经基本上落实,银库里面的一百万贯是纯利润。

一般情况下,银钱堆满仓库,那才的这个时代人的通病。不过若是用在正事上,尤其还是用纯利润,那么再苛刻的户部官都不会有意见。 щшш▪ тTk án▪ ¢○

三十万贯的去向,荀彧还是猜得到的。

以前就是这样,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把钱用掉,然后领地里面莫名其妙的就多出了一大堆的流民。说是在南方逃难来的,不过一调查却完全没有入境记录,纯粹就是在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

几次之后荀彧算出来了,大概花费一贯钱,就会多出一个流民。不过最近这个数字提升了,五贯钱才能买到一个。

刘铭是怎么买的,在哪里买的,荀彧就不过问了,就算是在仙界那边买来的也无所谓。这些流民都很勤劳,资质也很好,不少他都想要想办法弄到荀家当家丁,少数甚至还想通过联姻的手段拉上荀家的战车。

只是他悲催的发现,这些流民是绝对忠诚于流民的,只怕不仅是他,那些有这个意图的人也发现了这点。所以,这些人的未来,要么只能是一方官吏,要么就是战阵上的士卒。用在农工商三个职业上面,显得非常的lang费。

刘铭在银库拿走了三十万贯,回到家中,有在刘氏商会那里支取了二十万贯的银钱。如今商会里面有赵家的一份,所以他也拿不了太多的钱了,二十万贯是每年的支取最大限度。剩下的,要拿出来就不太容易了。

又是十万个流民出现,每一个五贯的价格让他心痛不已。只是他也知道,这十万个流民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宝贝,其中不乏资质不错,或者有一门特长的高级人才。

这些年他建设了不少的书院,好歹让治下主要的州郡,每年都能够招收一批寒门士子进行教育。日后再稍微把科举制度完善一下,基本上自己需要用到的主要官吏人才,就可以在这里获得了。

世家大族的垄断,最终还是要被破坏掉的。造纸术已经再次改良,纸张如今是南方利润最高的商品之一;活字印刷术已经开始改良,到了第四阶段改良完毕,或许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书院那边也在不断研究数算和格物理论,华夏本土的学问也在努力编撰。未来领地会变得不中不西的玩意,姑且称之为中西结合,也不知道会不会显得不伦不类。

所幸,华夏的的理论和知识占据主体部分,不会让人忘记自己的民族,忘记自己的荣耀,忘记自己的习俗。

又是三万新兵开始招募,荀彧预留二十万贯算是留对了。

随即五万新兵出炉,他们都在三年前进入军营的年轻人,十七岁进入军营,三年的训练出来,已经二十岁。他们会迅速投入到二线防线进行守卫,少部分投入到最前线进行戒备,他们将是刘军的新血。

时间转眼来到199年,距离系统升级还有五个月。

刘备被吕布从徐州赶走,随即在沛郡安了家。吕布则连同曹操南下攻打淮南之地,把袁术的地盘给瓜分了。袁术死在了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妻子冯氏(冯家嫡次女,至少冯家是那么说的。)被曹操收入后.宫,儿子袁耀被处死。

孙权完成了对江东诸郡的掌控,至少世家大族已经认可了他的统治。然而山越显然却不认同他的存在,多次组成联盟反抗孙权的统治。或者说,只要是汉人,他们都反抗。

山越不简单,他们组成联盟之后,居然把交州给打了下来,士家被灭交州汉人几乎被杀光,少数逃出来向北逃窜。

越人在交州和扬州南部组建了越国,选出了越人黄乱为国主。

同一时间,南中蛮和五溪蛮在云南一带建国,其实说穿了更像是一个简陋的部落联盟。国号为‘周’,国主为孟获。

这是在南中的汉人,在华夏历史里面找了半天才决定的国号。

说是孟获乃孟姓,据考证应该是河南或山东一带的孟姓遗族。当年孟氏一族举族南迁,其中有一支就来到了这里。而进一步考证的结果,孟姓源自姬姓,乃是周朝的国姓,故而可以用‘周’为国号。

这些和刘铭都没什么关系,要头痛的仅仅是刘璋和刘表,当然还有孙权。可以说无论是巴蜀之地,还是荆南、扬州都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中。

不过有一件事,刘铭必须头痛。

也不知道这时代是不是就有‘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恶习。明明南方有越国和周国虎视眈眈,诸侯们却不仅不小心应对这些蛮夷国家,反而把目光都投向了北方。

就和程昱预料的一样,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刘备、曹操、吕布、刘璋、刘表和孙策等六个势力,组成攻守同盟,成立对刘铭的包围网。说穿了,就是类似当年诸侯讨董的阵仗。

有趣的是,并没有断绝和北方的贸易,商队依然南来北往的做着生意。

第十三章 赵云投袁绍第五十九章 第一次科举(九)第三十五章 设计赚冀州第十一章 道军VS帝国第七十章 文明构筑成第六十四章 张宁的决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全线收网(二)第二十九章 夺回族长位第二十一章 刘铭的封锁第十五章 董卓收吕布第十七章 晋封建时代第九十九章 攻击再攻击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科举(十五)第六章 袁绍耍阴招第五十四章 第一次科举(四)第一百零八章 他们不是人第十六章 新的投资者第十三章 董肥肥杀到第八章 刘备始扬名第九十六章 订禁刺条约第十一章 浑水好摸鱼第八十九章 驯服冰美人 下第十七章 新华夏时代第九章 有流民来投第七十八章 关羽vs黄忠(下)第五十九章 第一次科举(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深冬来决战第七十七章 万马踏连营第十三章 武道有人投第九十二章 关门好打狗(上)第三十六章 擒张郃高览第十二章 施恩终有报第七十五章 战前大斗将第八十五章 初步的动作第三章 五阶的狂想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科举(十四)第十五章 董卓收吕布第二十七章 刘安的厚颜第一百二十八章 全线收网(三)第八十六章 庞统的手段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科举(三)第八章 先破而后立第二章 那岛那野人第三十六章 二贤携手来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羽投降录(下)第一百章 攘外先安内第九章 董卓要迁都第二十五章 匈奴的怨念第二十八章 轻兵袭粮道第十三章 武道有人投第二十九章 夺回族长位第七十四章 黄忠成箭神第九章 董卓要迁都第三十五章 刘铭再拜师第五章 孙刘齐讨董第一章 少村长刘铭第四章 屠户张翼德第二十二章 刘铭的意第十七章 系统又升级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宗的谋算第六章 势力线开启第一百一十五章 监狱欢迎你第二十三章 先诛三千敌第十五章 使者见闻录(完)第三十三章 少女走太急第七十二章 求援卑弥呼第七十七章 关羽vs黄忠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科举(十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深冬来决战第六章 势力线开启第一百零六章 华雄真烈士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科举(十三)第二十章 艰难的攻坚第一百章 攘外先安内第七十九章 武尊与忠义第三十四章 战后的时光第八十八章 要主动出击第三十九章 曹刘的现状第四十四章 与羌人决战(上)第三十四章 大汉新变动第七章 何后的交易第八十八章 驯服冰美人 上第五十八章 告急书信到第二十一章 曹操的报复第十七章 晋封建时代第二十章 刘家乡见闻第一百二十九章 群臣劝称帝第三十一章 小航海时代第十六章 火器被封印第十八章 诸侯的好处第十章 战神吕奉先第三章 卿乃大忠臣第四十四章 人至阴无敌第十章 诡异黄巾军第二章 晋级唐宋期第七十五章 五年的约定第二十二章 霍峻守上庸(下)第七十一章 开挂的军队第十七章 晋封建时代第三十五章 银行与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