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各方反应

高顺率领部队出发之后,整个楼烦县的人都得知桃源堡出了三位太守级的高官。

最后悔的莫过于西乡三老楼伟,他与高顺等人接触的时间很早,也很看好这群年轻人,只是由于个人的偏见,没有像杜边一样积极的靠上去,而错失了一次良机;当得知杜边被任命为马邑县县丞的时候,更是羡慕、嫉妒。

与三老楼伟有差不多心思的还有高健,他当初就很看好高顺,否则的话也不会厚着脸皮把高强塞进护村队,让他后悔的是他自己没有参加护村队,否则的话现在他至少也是一都伯了,要是外放,肯定能担任一县尉,不管怎么说都比在家种地强多了。他决定,等高顺再次返回桃源堡后,一定要舍弃脸皮,恳求高顺,他要参加骑兵。

就连老村长也没有想到,护村队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出了一位县长,三位太守级的人物,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势力;且他们认为更加厉害的李强和马贵都没有出马,肯定是嫌弃太守地位低;这个势力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连老村长都看不透了。

在乡下,别说太守了,县长就是他们能见到的最大官员了;连三老等人在他们面前都是庞然大物。

他不禁暗自庆幸,上次听从高健的建议,派儿子参加了护村队,虽说目前只是一位普通的骑兵,但是只要高顺势力不断发展,高顺肯定不会让高羽做一辈子小兵。

县长王轩送走高顺等人之后心情大好,立即给京城的族叔写了一封信,向其叙述了交好高顺的事情,其次讲述了一下高顺军队的强大,数量虽不多,但是每位士兵皆为强壮之士,兵甲齐备,战马强壮。

上次族叔来信说,高顺送的百匹战马非常好,不管是耐力还是速度,都比京城普通战马强很多,希望王轩从高顺手里再买一些战马。

今天王轩发现,高顺等人配备的战马更加高大强壮,即便他不懂马,也能看出比当初送他们的百匹战马好了不是一点半点,看来以前王家还是低估了高顺等人的能力。

而且他在观察高顺诸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高顺等人武将颇多,文人不足;这个年代的读书之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人,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便建议王允,派出一些有文化的家族子弟去辅佐高顺等人。

很遗憾,王允最终拒绝了王轩的建议;他虽看好高顺等人,不过他京城,看的更清楚,高顺等人得罪了士族后的下场肯定会很惨,能交好他们便可,为家族多一条路,但不能陷进去,否则便是与整个士族为敌。

郭缊回到府衙后心中感慨良多,在他的印象中,高顺等人确有治军之才,只看那两千骑兵便能窥其一斑;以前招收的骑兵数量少,一是受招兵地域限制,范围窄,二是以前没有好的平台,不敢多招,否则有叛乱嫌疑;此后这些问题全部迎刃而解,高顺等人的势力必将获得飞速的发展。

上次鲜卑来袭,他没有派出援兵,正好借此交好高顺等人;让他震惊的是这股势力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三个太守级别的位子,目前交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且他从家族传来的消息得知,高顺等人可以在幽、并、冀三州招兵,且不限制部队规模,此乃天大的荣恩,高顺等人凭借优厚的待遇,肯定能将这三州的精壮之士一网打尽,建立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郭缊非常清楚当时社会的弊端,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选士任官的时候往往相互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等的官僚门阀集团;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身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幽、并、冀三州自古民风彪悍,勇武者众;而他们在当时的察举制度下并无出头之日,那怕皇帝实行卖官,那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高顺等人本身就是良家子或者草莽出身,与这些人有天然的认同感,只要高顺等人振臂一呼,且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上升空间,肯定应者云集,高顺的势力便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郭缊作为太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看的极为清楚,边境年年告急,内地土地高度集中,民不聊生,社会动乱便在眼前;这个时候文臣便失去了往日的显赫地位,代之的则是能领兵打仗、稳定地方的武将,类似高顺等人。

当时的世家大族都有分家的习惯,不希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郭缊如此交好高顺等人,便是希望能派家族子弟到高顺手下为官,为家族留一条后路,多一条选择。

郡丞对郭缊如此交好高顺非常不理解,即便高顺等人获得了3个太守级别的位子,却得罪了世家大族,未来处境不得而知。

郭缊解释道:“其军马强壮,动作整齐划一,可见其有治军之才,只要他们有了发挥的平台,未来成就不可限量。且代郡与雁门郡为邻居,相互交好,可守望相助,有这么一位强邻,即便不能融洽相处,也不能有所得罪。”

郡丞提醒道:“袁司徒派家臣来传消息,希望太守能限制高顺等人的发展,给其制造一些祸端。”

郭缊作为大家族出身的人,对高顺等人了解的比较透彻了,他可不想因袁家而得罪高顺,且袁家与高顺有矛盾,他郭家可与高顺没有矛盾,犯不着为了袁家而影响郭家的自身利益。于是挥挥手,示意郡丞退出。

郭缊随即给家族写信一封,言辞激烈的要求家族中选拔出一些勇武的后辈,下月去桃源堡参加挑战;他知道,若非如此,家中小辈肯定会看不起高顺的出身而拒绝前往。

随后又写信给远在幽州任刺史的族叔郭勋,建议其务必交好高顺等人。

而并州其它家族,虽派人获得了高顺等人的情报,不过这还远远没有引起他们重视的程度,还达不到派人前去投靠的实力。

并州刺史张懿,同时接到朝廷和袁家的通知,朝廷要求其协助高顺等人征兵,袁家希望张懿给高顺等人制造祸端,限制其发展;两边都不好得罪,他决定装做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

第198章田丰拜主第206章乱点鸳鸯第646章大获全胜(下)第79章薛银归心第528章曹操的决定第198章田丰拜主第150章甄家资敌第468章袁术出兵第480章鲁肃出兵第619章和谈第582章武举考试第55章立足县城第461章高顺的腹黑第531章配合默契第439章大长公主第492章江南陷阱第254章战后奖赏第35章匈奴情报第146章人员分工第385章狡猾的陶谦第291章周飞新政第475章董卓出兵第353章袁隗之策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第288章强攻县城(上)第589章南下航海第419章精明的鲁肃第158章张角出逃(三更)第546章孙权软禁刘备第435章高傲的关羽第342章何进毙命第648章胜利回归第298章文丑出兵第456章痛击韩遂第22章高手在民间第280章高度酒精第374章兖州之争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76章刘岱殉国第311章鲜卑南下第413章鲁肃拜主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国第542章南部局势第341章谋诛宦官第285章强势吕布(五)第599章众人反应第413章鲁肃拜主第138章幽州出兵第42章县长心思第41章杜边出使第424章接管广陵郡(上)第196章高顺辞官第455章麹义出击第407章招安黑山军(终)第170章强势黄巾第19章训练护村队第11章初次升级第636章危险的美洲之行第272章刘宏狂喜第40章轻松获胜第254章战后奖赏第296章房良改革第541章刘备之衣带诏第161章张角后事(上)第236章强硬态度第115章关羽参军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13章张飞心动第647章灭亡鲜卑第339章两人拜主第219章狠辣徐荣第29章匈奴来袭第632章欧洲联军第146章人员分工第571章西域大都护府第404章招安黑山军(上)第359章华雄发威(上)第557章收复酒泉郡(上)第651章支持道教第299章以退为进第89章高顺归来第130章凶猛文丑第288章强攻县城(上)第486章黄巾再起第422章接收五县第449章马超拜师第428章李儒的规划(上)第445章赵云施政(上)第27章悠闲生活第110章军户编制第484章袁术南渡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42章何进毙命第224章朝廷封赏第56章接风洗尘第363章联盟解散第142章来势凶猛(二更)第388章贪心的曹豹第366章郭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