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河东徐晃

事情已定,关羽顾不上吃喝,立即让人预备笔墨,书信两封,分别给父母妻子,以及徐晃徐公明,邀请其到边军任骑兵军候。

高顺安排一初级武将解元,字子文,带领一个什的初级骑兵,快马加鞭,前往河东郡。高顺估计黄巾起义马上要爆发了,所以特别嘱咐,返程的时候务必从太原郡到雁门郡、代郡,然后到到上谷郡的居庸关等候;若是可能的话,连徐晃的家人一起接来,若是其家人不能离开故土,便留下百金。

关羽着重嘱咐,一定要先找到徐晃徐公明,然后由其带着去接父母妻子;他还是担心当地的恶霸寻解元等人的麻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由当地人带领,事情会更加顺利。

从涿县到河东郡安邑城,近两千里路(八百多公里,东汉的里为400米左右),来回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高顺反复交代,返程的时候务必从并州雁门郡到代郡、上谷郡,否则从冀州返回,万一遇到黄巾军,那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由于有上谷郡都尉的关防文件,一路畅通无阻,从涿县出发,经中山郡、常山国,过井径关到达太原郡,然后南下到河东郡。

由于骑的都是上等马,一路的速度很快;不过在寒冬腊月行军,风餐露宿,地冻天寒,非常不容易,经过二十多天的奔波,到腊月二十二中午,众人在解元的带领下终于到达河东郡安邑城。

众人饱餐一顿之后,先寻得传舍(秦汉时期的官营旅舍)入住歇息,然后前往太守府衙寻找徐晃。

徐晃算是郡中名人,虽说在郡中担任文吏,不过其以勇武闻名于河东。

由于有上谷郡都尉关防,太守府衙的门人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寻徐晃。

不一会,徐晃走出府衙,喊道:“是谁寻徐某?”

解元一看,暗道,好家伙,又是一壮汉,他们这些初级士兵和初级武官等人的身高都在175以上,徐晃直接比他高半个头,虽然是文士打扮,却一点都不像文人,身材高大,臂长腰圆,面色黝黑,五官粗犷,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显得孔武有力、威风凛凛。

解元忙按照关羽的交代,把其约到传舍;徐晃见其为官兵,也不担心,跟随而来。

在房间中坐定之后,解元介绍道:“某乃解元解子文,上谷郡骑兵屯长,受郡都尉之命,前来寻足下。”

“见过解屯长!”徐晃一礼后不解的问道:“某乃徐晃徐公明,寻某何事?”

“关羽关云长乃上谷郡的边军骑兵军候,都尉派某欲接军候家人去上谷郡与军候相见,军候怕当地恶霸多生事端,交代某先来寻得足下。”解元解释道。

“关羽?有何为凭?”徐晃急切的问道。

“以此为凭,不知可也?”说着,解元把关羽的信交给徐晃。

徐晃急忙打开锦帛,一眼便认出是关羽的字迹。

读完关羽的信,徐晃心情非常激动,终于知道关羽的下落了,这些年一直让他担心、挂念,现在他担任军候了,有一个不错的出身了,且在边郡,容易立功,以关羽的身手,以后定会前途无量。

对于信中邀请他去上谷郡任骑兵军候的事情,让他非常向往,不过这件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必须回家与父母等人商量。

徐晃说道:“子文,请喊某的表字公明便可,请给某讲讲关军候的事情。”

解元把他了解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徐晃听明白了,这关羽也是刚刚参军,且得到都尉赏识,立刻就被任命为骑兵军候,运气真不错,不过他相信,以关羽的水平,做一军候绰绰有余,绝对能胜任。

徐晃又问道:“子文,你们一个曲有多少人?”

“公明,每屯下辖两队,每队51人,一屯103人,每曲根据驻扎地点的不同和任务的不同,一般下辖3到5屯。”

“子文,那军候有何任职条件或要求吗?”

解元解释道:“公明,没啥要求,从伍长到军候,都是凭本事打出来的,要是有人挑战你,你输了,那你就失去军候的位置,然后只能去挑战其他军候;军候以上的军官才看战功,当然了,如果很能打,但是指挥能力不强,也不会让其担任军候,不过却可以享受军候的待遇。”

徐晃心想,这种制度好,有才能者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不会被埋没,不像其它地方,要排资历、要凭关系才能升官,他又问道:“那你们的骑兵是什么待遇呢?”

“公明,骑兵每月6石粟米,600钱,6升盐,什长翻倍,都伯年俸为180石,屯长年俸为240石,军候年俸420石;都伯以及以上级别的军官还会有其它福利,比如分配住房、土地等。”

徐晃心中大为震惊,对方只是一个骑兵什长的待遇就远超他这郡吏了。

“薪俸能按时发放吗?军官会克扣吗?”

“哈哈,公明,你把我们看成什么人了?我们每月初一发放俸禄,没有克扣,一文都不会少,由军师派专人发放,不经过军官之手。”

“你们对骑兵有何要求?”

“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能打败我带的骑兵就行。”

“我们村的人能不能参加你们的队伍?”徐晃心想,要是从本地带领一些人一起从军,肯定能成为他的帮手。

解元考虑了一下说道:“皇帝陛下规定我们的招兵范围仅限于并州、冀州和幽州,若是你的乡亲想参军的话,可以直接去雁门郡楼烦县桃源堡报名参军,那里是军师的基地,离这里也近一些,也可以到马邑县参军,都是军师的兵,待遇、要求等都是一样的标准。”

“军师?何为军师?与上谷郡什么关系?”

解元知道高顺的知名度低,所以耐心的给徐晃解释一番,徐晃恍然大悟,心中对高顺佩服有加,现在这个势力已经不算小了,要加入的话就要趁早,否则战功就要比别的军官落后了,且到时候有关羽在,他们两人联手,肯定能打出一番天地来。

另外,他是感觉自身是武将,应该到战场上去搏杀,而不是做憋屈的小郡吏,决定立即辞职,北上参军,等北上路过家中的时候,说服父母和妻子,并动员族中的青壮跟随他一起去参军。

于是,徐晃说道:“子文,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暂且在此等候、歇息一晚,明天一早咱们前往关军候家接人。”

“好,那我们就在传舍等候公明。”

第31章战后总结第468章袁术出兵第86章刘宏决定第58章马邑征兵第369章董卓遇刺第514章世人的选择(中)第457章一战成名第10章疯狂杀戮(下)第308章一网打尽第349章公孙瓒的烦恼第157章巨鹿对峙第544章射杀黄盖第361章潘凤阵斩华雄第551章西北攻略第182章三郡乌桓第540章高顺的愤怒第395章狡猾的公孙瓒第447章为难的马腾第154章张牛角降第471章刘表的反击第43章匈奴和谈第446章赵云施政(下)第526章占领洛阳429李儒的规划(下)第365章诸人心态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595章高顺妥协第422章接收五县第223章诸人婚事第208章连建五城第66章夜袭敌营第536章张绣投降第63章万事俱备第474章孙坚的应对第219章狠辣徐荣第599章众人反应第50章左丰到来第495章接收徐州第634章分封诸国第192章卢植做媒第580章众人的心态第351章强势袁术第434章狡诈的昌豨第566章结亲孔融第600章益州暴乱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94章潜伏三年第650章建设第28章感情风波第261章低调结婚第359章魏续的选择第348章马贵的建议第421章精明的审配第230皇帝谋划第559章经营敦煌郡第50章左丰到来第226章收复定襄第172章周仓出使第615章贵霜帝国的使者第296章房良改革第333章智擒魁头第467章陶谦心思第651章支持道教第616章残酷杀戮第240章高顺心思第378章合纵连横第18章县长来访第414章鲁肃之谋第581章高顺的决定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59章意外之喜第45章战后安排第109章难楼狂喜第38章游击战术第308章一网打尽第320章西园八校第345章政治交易第123章积极备战第620章萨珊王朝覆灭第175章高顺封侯第68章围敌练兵第409章结亲赵云第317章震惊帝都第406章招安黑山军(下)第552章灭亡匈奴第201章系统升级第569章马踏西域(下)第356章戏志才之谋(上)第454章憋屈的韩遂第422章接收五县第595章高顺妥协第234章高顺惊惧第191章张让诡计第221章程立之功第351章强势袁术第440章赵云选兵第643章佯装被围第308章一网打尽第581章高顺的决定第505章李儒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