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公孙瓒的崛起(下)

袁绍接任州牧以后,密令高干圈禁曹家和夏侯家,以此要挟曹操。

曹操虽说发展良好,抵御住了董卓势力的进攻,不过颖川郡却被破坏的非常厉害,人口减少巨多,很多当地大族已搬迁去了荆州,经济和民生受到非常大的打击,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陈宫和张邈等人劝谏曹操,暂时以隐忍为重,暂时接受袁绍的节制,可让其安心对付公孙瓒,为发展争取时间;同时派人联络公孙瓒,陈述被逼无奈的事实,希望得到公孙瓒的谅解。

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曹操只得采纳这个建议。

公孙瓒现在与曹操势力并不接壤,能交好便交好,曹操有此态度,已让公孙瓒非常满意,岂能拒绝他的好意?

曹操服软,袁绍也没有余力将其消灭,便形成了暂时的稳定局面。

袁绍积极组织防御公孙瓒,采纳的是逢纪的建议,以稳定为主,暂时避免与公孙瓒硬碰硬,公孙瓒的骑兵不是袁绍现有骑兵能对抗的。

失去山桑县后,袁绍便命逢纪组织以涡水河为防线的防御,高干的主要力量撤退到涡水以南的谯县。

许攸建议撤离沛国涡水以北以及梁国的家族和百姓,战争年代人口是最大的资源,不过被袁绍以引起骚乱为由拒绝了。

公孙瓒的策反活动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沛国剩余几县的大族暗中联络公孙瓒,希望公孙瓒尽快接管西北几县,他们也能享受到公孙瓒的仁慈政策。

梁国的国王和相国,在公孙瓒从成廉手中接管三县后,地界接壤了,便派人积极的同公孙瓒联络;由于有此前有沛国的先例,他们也希望摆脱袁绍和袁遗的控制,加入公孙瓒的势力。

不过公孙瓒不敢过于深入,怕被袁绍势力包围,便让梁国诸人安心等待,他想先夺取涡水以北的沛国地盘,然后再里应外合,夺取梁国。

公孙康对公孙瓒的计划非常支持。

初平二年春,公孙瓒和公孙康感觉形势对他们非常有利,必须尽快扩大地盘面积,于是主动发动战争,准备夺取沛国西北几县和梁国。

公孙瓒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快速包围袁绍的军队。

战争首先在沛国打响。

阳仪留守蕲县,防止袁绍的反攻。

公孙康率领一万骑兵,沿涡水河北岸,从山桑县出发,直奔谯县对岸,将高干的势力分割为两半。

谯县位于涡水南岸,是高干的统治中心和屯兵重地。

柳毅率领一万步兵,诸县接受高干控制的几县,由于高干在此驻扎的官兵较少,且有当地大族的支持,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

公孙瓒在相同的时间,亲率一万骑兵,从横县出发,突袭睢阳县;城内的梁国国相率兵打开城门,迎接公孙瓒进城。

袁遗驻扎在睢水南岸的谷熟县,心里庆幸不已,幸亏没有驻扎在睢阳县县;暗道,这是大族太不可靠了。

六日过后,刘毅接收沛国建平、太丘等五县,随后,公孙康派出五千骑兵,抢占陈国拓县,他本人亲率五千骑兵进驻建平县,此举切断了袁遗的退路。

袁遗被困在谷熟县,他的士兵虽多,但是以步兵为主,绝不敢出城,否则被骑兵追击,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袁绍非常矛盾,是否该去救援谷熟城的袁遗呢?要是不去救,那可是两万步兵,要是让公孙瓒获得,则会大大加强公孙瓒的实力;若是不去救援,让他们全部战死,则会大大打击现有官兵的士气;要是去救援,很容易被公孙瓒的骑兵追击,他现有的骑兵可不是公孙瓒骑兵的对手。

让他庆幸的是逢纪主持的涡水河防线非常稳固,没有受到公孙瓒的攻击,不过涡水对岸地盘尽失。

不过更让袁绍难看的是梁国国王刘弥,宣布支持朝廷任命的州牧公孙瓒,斥责袁绍和袁遗自私自利,盘剥百姓,打击士族,发动战争是为私利,自称州牧乃是造反。

袁绍愤怒之下,也顾不得面子了,命人将陈国国王和国相以及他们的家人押回汝南郡,严加看管,就怕梁国和沛国的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此举却惹来朝廷、董卓、公孙瓒以及皇室宗亲等对袁绍连续声讨,令袁绍颜面尽失。

董卓对豫州的局势非常满意,对公孙瓒大加赞赏,宣布免除豫州公孙瓒控制的地盘三年税赋,恢复民生;并令牛辅给予公孙瓒必要的支援。

此举更令公孙瓒信心大增,官兵士气更加高涨。

只留下五千骑兵驻守谷熟县城西侧,便令袁遗无法出城。公孙瓒坚信,继续围城,不出两月,城内必然因粮食耗尽而大乱;其他骑兵布置在梁国南部,准备应对袁绍的援兵。

逢纪、许攸等人出谋划策,想了很多办法,皆被袁绍拒绝;特别是许攸建议与公孙瓒和谈,救出被围困的两万士兵,与公孙瓒以涡水为界,保持和平稳定,被袁绍痛斥一番;袁绍明白,他与公孙瓒的战争是生死之战,失败就意味着死亡,直到一方出局为止,公孙瓒现在占据上风,绝对不会与他和谈。

袁绍想集中兵力与公孙瓒决战,被逢纪等人阻止了,若是决战失败,则再无翻身的机会。

谷熟县的战争,吸引了中原人的目光,让袁绍救也不是,放弃也不是,非常难受。

三月,城内粮食基本耗尽,袁遗心急如焚,若是不再拿出方案,别说那是士兵,就是城内的大族也会造反,无奈之下,求助城内县长,让其出城与公孙瓒谈判,愿意向公孙瓒投降,换取官兵们一条活路,这样的话,至少还能为袁家挽回一点面子。

公孙瓒爽快的同意袁遗的请降,宣布不杀一人,并善待投降的官兵和百姓,就是袁遗他也不会杀,会放其南下。

公孙康建议送袁遗到洛阳,由朝廷处理比较好,不过被公孙瓒直接拒绝了。

成长于边郡的公孙瓒,更看重实际利益,对那些虚名并不看重,袁遗军事、政治才能平平,就是放归袁绍,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杀之还影响了他在士族中的威望,得不偿失。

根据公孙康的建议,公孙瓒从谷熟县投降的两万人中选拔了一万步兵,剩余步兵,有家口的回归家庭,没有家口的被集中起来实行军屯;这是公孙康在辽东的时候看孙成组织过军屯,故此学以致用,借鉴而来。

公孙瓒对公孙度的建议大家赞赏,战乱以来,梁国人口流失严重,特别是横县、下邑等三县,人口基本被吕布和成廉劫掠干净了,土地全部荒芜,有了这些退伍的军人耕种,明年至少能提供四万官兵的军粮,将大大减轻他的财政压力。

至于袁遗,公孙瓒则是从袁绍处索取了千匹战马,然后才放其单身渡过涡水河;袁家总算保住了一丝面子。

公孙瓒在豫州站稳了脚跟,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不过暂时他无力继续进攻,必须好好的消化现在占有的地盘;而袁绍也无力反攻,他需要的也是稳定发展;曹操名义上接受袁绍的管理,不过独占颖川郡,自成一股势力;至此豫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谁都奈何不得谁。

第8章巨大的收获第264章闪击鲜卑第605章离开前的准备(中)第27章悠闲生活第276章得胜归来第609章再次升级第18章县长来访第181章张让献策第606章离开前的准备(下)第570章系统再次升级第359章华雄发威(上)第543章刘备逃跑第421章精明的审配第415章并州大族第547章徐盛无奈投降602章平定益州第555章羌汉谈判(上)第358章讨要贾诩第164章抵达青州第95章众人认主第397章韩馥让豫州第290章李肃建议第279章兵进荆州第66章夜袭敌营第203章联姻郭家第186章程立拜主第582章武举考试第406章招安黑山军(下)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653章再次出海第495章接收徐州第530章成廉投降第308章一网打尽第37章再战匈奴第424章接管广陵郡(上)第470章孙坚出击第613章建设晋国第383章联姻诸葛家第82章张让心思第62章战前安排第215章徐荣拜主第650章建设第296章房良改革第326章沮授出兵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59章中原巨变第411章赵雄的建议第17章县长的心思第214章布局辽西第169章历城对峙第43章匈奴和谈第356章戏志才之谋(上)第159章意外之喜第293章卜己投降第57章张辽现身第360章华雄发威(下)第81章栽赃嫁祸第28章感情风波429李儒的规划(下)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104章搬迁郡治第563章刘备的归宿第192章卢植做媒第365章诸人心态第230皇帝谋划第26章商业发展第126章异族之战第79章薛银归心第527章吕布出马第262章董卓崛起第80章完全归心第262章董卓崛起第285章强势吕布(五)第281章强势吕布(一)第401章中原局势第631章匈奴现身第350章酸枣会盟第440章赵云选兵第565章出征前的准备第332章大获全胜第224章朝廷封赏第2章喜获系统第517章兵围袁术第546章孙权软禁刘备第504章朝廷南迁第461章高顺的腹黑第17章县长的心思第166章卜己败逃第238章收复定襄郡第27章悠闲生活第473章刘表援兵第636章危险的美洲之行第287章强势吕布(七)第343章吕布杀丁原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第224章朝廷封赏第537章马日磾反叛第388章贪心的曹豹第475章董卓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