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王允之计

从三月到五月,王允接连收到其在雁门郡楼烦县任县长的族侄来信。

他对这位靠关系上位的族侄很不待见,感觉其办事能力太差,年纪轻轻,不注重学习,心思都放在钻营上。

第一封新仅仅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这位族侄可从没直接联系过他,打开信件,粗略读了一遍,其文字表达能力太差,他只能看懂大体意思。

不过其中一句话让他非常震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需要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吟出如此佳句?唯一的点睛之句还不是他侄子的原话,而是转述他人的,让他对族侄更加失望。

只是解救回来几百匈奴奴隶,又没有首级,怎么算作他的战功?想把他调离的难度太大,而且他还想推荐这位侠士做县长,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四月的来信更是毫无新意,连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信件被他随手抛在一边。

五月中旬来信,叙述侠士组建的护村队全歼一个匈奴百人队,现在大汉与匈奴名义上的关系很好,私底下的小动作不断,但是这种事情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的,又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五月下旬,紧接着又是一封来信,这次竟然全歼一个匈奴千人队,这让王允有些吃惊,这哪是侠士,这比地方士族厉害多了,王家属于太原郡的大士族,实力雄厚,也无力全歼一个匈奴千人队,而且还是零伤亡,让他有些动容。

这次虽然还是文墨不通,不过写的却很长,把事情介绍的很啰嗦,很详细,让他对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且其族侄还下定决心,哪怕他不做官了,也要推荐这位侠士做官,如果家族不出钱,便把对方送的百匹战马卖掉支付,若还不够,其愿意倾其所有来支付。

对草包族侄的决心,王允有些想不通,对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他下这么大的决心,宁愿自毁前程来支持对方。

百匹好战马,在中原地区至少能卖几千万钱,且有价无市,有钱难求,从皇帝手中买下楼烦县长之位仅花百万钱,雁门郡的郡守仅五百万钱,而平城、马邑等县甚至不要钱都没人愿意去任县长。

他王家不是没有这个钱,而是他王允最反感这这种行径,最痛恨与宦官打交道。

更让他为难的是这次推荐之人换了,原来推荐的人不愿意做县长;王允估计,其肯定是嫌县长之位太低,以他的才能,做郡守都绰绰有余。

思前想后,他决定不能按照族侄的意思给其买官,而是正大光明的为其申请一官。用什么办法打动陛下呢?这可难不住王允这种老狐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这两句话和“闲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分别被仔细的写在3张绢上,装裱整齐,准备趁上朝之际,献给陛下。

五月二十五日,早朝时间。

黄帝刘宏姗姗来迟,步履蹒跚,面色苍白,神情疲倦,萎靡不振。

奏事完毕,王允喊道:“陛下,臣有礼物送给陛下!”

“呈上来!”听到有礼物,皇帝很高兴,立即精神了很多。

王允把预备好的三幅绢轴交给小黄门,其先打开检查无误后转呈皇帝刘宏。

“这是王御史所书?”

“回陛下,此乃臣所书,却非臣之言。”

“哈哈,好句,好诗,好气魄!”刘宏看后精神大振。

皇帝接连用3个好,引起在场朝廷官员们的好奇心。

“朕读给大家听听,朕与诸位一起分享。第一幅,“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大家感觉如何?”刘宏一边念,一边想,要是真有此将才,边郡何愁不靖?

张让首先发话:“陛下,好句啊!”

太尉杨赐说道:“陛下,此句有高祖遗风!非常难得。”

皇帝刘宏继续说道:“第二幅,听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如何?”

“好句!”

“吾不如也!”

“孔孟之德!”

朝堂一片赞叹之声。

刘宏说道:“第三幅,闲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次,连司徒袁隗都忍不住赞叹道:“陛下,此诗不仅意境深远,且显示其品德高尚;只是听字面意思就有金戈铁马之音,萧杀之气迎面扑来,令人热血沸腾。”

皇帝问:“王御史,此诗乃何人所做?”

众人都看着王允,非常好奇,都想知道答案。

“陛下,说来话长!”

“那你就慢慢道来!”

“是,陛下。雁门良家子,未至弱冠,父亡于胡,其志不堕,上孝慈母,下顾幼妹,品德高尚,传于四方;智谋双全,体格强健,孤身一人,杀向域外;先杀几千蛮夷,后救几百汉奴,凭一己之力,建护村之队;先灭劫掠之匈奴百人,后歼来袭之蛮夷千人,保护乡里,免遭屠戮;散尽家财,廉价售米,建立城堡,庇护乡民;此句此诗,乃其所言。”

张让讽激道:“堪比孔孟之德,卫霍之功,汝信否?”

王允肯定的说道:“吾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有很多事例,臣未言尽,比如,修筑乡里大道,宽近三丈,石板铺就,直达县城,雨水不积,雪天不滑,方便乡里之民;修筑房屋,安置无房之户;开垦荒地,分给无田之人;解救蛮夷奴役之人,独家供养,收养鳏寡妇幼,颐养天年;其智,其勇,其德,其才,谁能可比?吾皆不如也。”

张让又问:“如此栋梁之才,何不招之入京?”

“其言,立足边疆,保护乡里!我感其言,感其德,感其行,才把其句其诗,奉于陛下。”

在座之人,与其相比,皆感觉羞愧。

皇帝刘宏问:“王御史,汝此为何也?”

“陛下,臣保举其为雁门郡守!”

张让喊道:“大胆,国家重器,岂能轻易授人?”

“陛下,边郡之地,已败坏若此,何不信臣言,或许其有力挽狂澜之功,则大汉之幸,边民之幸!”

太尉杨赐说道:“陛下,臣亦接到雁门郡太守报告,言其辖域内有人低价售粮,优质粟米仅300钱一石,比以前降低近一半,活人无数;且护村队连续狙击匈奴犯边,边境安静,似有流民回迁之势,并保举其为郡都尉,估计与王御史所言为一人。”

刘宏心想,并州仅剩太原郡和上党郡两郡,雁门郡只剩半郡之地,幽州的上谷郡、代郡皆为胡尘之地,就是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

张让察言观色的本领颇高,见皇帝有意动,忙上前建议道:“陛下,其未至弱冠,便高居郡守都尉之位,于其成长不利,臣建议暂定为县长,待其有功之时提拔,则彰显君恩浩荡。”

刘宏一想,对,这样安排更好,更能彰显皇恩,令其忠心耿耿,于是问道:“以何县为宜?”

“陛下,雁门郡多县已失,马邑县无县长日久,何不令其为马邑县长;外御蛮夷,收复失地,内掌民政,泽被苍生;其德其才,年后便知;如其才德兼备,乃为陛下识人善用之功;若其徒有其表,则不堕陛下威名。”

刘宏心想,这样做确实进退自如,便说道:“说的好,就任命其为马邑县县长,县内之事其可全权做主,州郡不得干涉。”

王允言道:“陛下,当初臣邀请其至朝廷,其言要立足边疆,保卫乡里;臣后言推荐其为边地县长,更好的为朝廷出力,其以未及弱冠而坚辞不受,其推荐护村队队长为县长人选,其可协助,这样便不与朝廷律法相悖。”

刘宏赞道:“真乃大忠大义之人,朕甚喜!准!”

王允非常高兴,这样既达到草包族侄的意图,还向朝廷推荐了栋梁之才,彰显其个人品德,不与宦官同流合污,更重要的是王家可得战马百匹,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对张让来说,边郡之小小县长,还不入其法眼,不过其决定,等传达任命之时,一定要小黄门代为考察。

第285章强势吕布(五)第604章离开前的准备(上)第286章强势吕布(六)第647章灭亡鲜卑第499章剑门天下险第274章华佗到来第582章武举考试第102章代郡局势第576章李儒被杀第220章见公孙瓒第113章张飞心动第166章卜己败逃第40章轻松获胜第488章上虞朱家第459章中原巨变第112章张飞醉酒第651章支持道教第6章葫芦谷第357章戏志才之谋(下)第586章高顺论天下(上)第105章整顿军队第638章盛大聚会第24章系统升级第173章皇帝封赏第258章王越到来第549章统一江北第83章王允筹划第51章高顺赐字第425章矛盾加剧第31章战后总结第276章得胜归来第250章大兵压境第233章蔡邕来访第175章高顺封侯第566章结亲孔融602章平定益州第631章匈奴现身第150章甄家资敌第411章赵雄的建议第99章杜边归来第201章系统升级第39章巴豆立功第563章刘备的归宿第462章高顺的计划第484章袁术南渡第111章初到幽州第594章施压高顺第642章正面对决第212章偷袭鲜卑(上)第140章首战大捷(下)第622章进军埃及第173章皇帝封赏第352章袁绍谋划第559章经营敦煌郡第303章商业调整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23章诸人婚事第373章两郡来投第556章羌汉谈判(下)第6章葫芦谷第646章大获全胜(下)第538章刘备崛起第3章悲惨的村民第421章精明的审配第11章初次升级第88章张让发威第567章班超后人第289章强攻县城(下)第351章强势袁术第199章田丰之计第580章众人的心态第223章诸人婚事第636章危险的美洲之行第400章陈国独立第18章县长来访第48章匈奴赎人第447章为难的马腾第273章何进思变第449章马超拜师第507章豫州之战第549章统一江北第99章杜边归来第378章合纵连横第574章王允的策划第632章欧洲联军第141章收服两将第481章新设三郡第144章驻兵辽西第440章赵云选兵第383章联姻诸葛家第315章联合吕布(下)第154章张牛角降第586章高顺论天下(上)第162章张角后事(下)第40章轻松获胜第110章军户编制第308章一网打尽第288章强攻县城(上)第382章诸人论政第259章低调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