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

此前陈家和荀家之所以没有投靠高顺势力,是因为他们看不起高顺的出身;他们认为,高顺若想有所作为就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可是他们想错了,现在高顺统一北方,依然没有求助士族出仕的行动,且高顺根本不缺乏治理地方的优秀文官,让他们非常失望,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问题。

陈家思想比较简单,决定由陈群出仕,不能让家族失去机会而被其他家族超越。

现在后起的家族,对陈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比如郭家,很早便与高顺建立了亲密关系,并与高顺手下有联姻,家族中已有几人担任太守之职,成为大汉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程立家、贾诩家、沮授家,甚至公孙家,皆是陈家的竞争对手。

且投靠高顺的寒门或者土豪,通过联姻,也有日渐成为大豪族的趋势,比如张飞和褚燕家,诸葛家、赵云家、许林家、甄家等,发展非常迅速。

比如诸葛家族,与高顺的水军大都督高伟结亲之后,诸葛瑾的官职迅速提升,如今已成太守之尊;诸葛瑾先为县吏,后为县长,现在已担任县令,提升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且诸葛家族的多位后辈在历山大学学习,待他们学成之后,定会得到重用,家族潜力巨大。

陈家可不关心谁为皇帝,但是陈家的利益以及士族的利益他们必须要站出来维护。

历史上,就是由陈群搞出的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在军政中的地位,使得士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启门阀政治先河,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陈群没有通过州郡县推荐,而是直接前往邺城将军府自荐。

高顺对陈群的印象深刻,破格任命其为县令,去并州任职。并州是高顺起家的地方,也是他的家乡,在那里的统治非常稳固,不担心士族之人搞小动作。

陈群欣然领命,前往并州任职。

此时,荀家成为大汉最有影响力的士族,家族人员较多,优秀者更多,英才遍出心思反而不齐;以家族和士族利益为重者赞同支持高顺,想法与陈家类似;以朝廷为重者希望利用高顺,借助高顺的实力,击败董卓,挽救衰败的朝廷,恢复汉室荣光;希望为汉守节者反对出仕高顺,他们认为只要荀家存在,任何时候出仕都不晚,荀家的声誉不容有污。

若不能先在家族内部达成统一意见,必将祸及家族。

最终,荀家决定先派一人去试探高顺的态度,被选中者为荀攸,也是采用自荐的方式。

高顺非常高兴,在审查其属性后暗喜,任命为参军,前往程立处任职。

荀家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们感觉高顺确实有识人之能,陈群擅长政务,被安排为县令,荀攸擅长谋略,被任命为参军,皆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且参军也是不低的官职了。

有了陈家和荀家的带头作用,其他士族立即效仿,纷纷出仕。

陈琳在袁绍自杀之时隐匿起来,待事情平稳之后,又急急的到达青州,寻孔融在历山大学觅得一职位,并希望借此接近征东将军房良,获得上位的机会。

祢衡,当时名士,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在历山大学指点江山,针砭时弊,对学子造成很坏的影响,高顺便派其前往襄阳城,作为与董卓势力联络的从事。

按照儒家传统思想,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出仕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们必须有一位效忠的人。

士族大量出仕,土豪们也感觉到了压力,于是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从政机会,大部分人皆能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了郡县的一致好评。

当然,也有人不甘寂寞,想靠奉承、巴结或者特殊手段上位,比如满宠,担任县令之后立即在公开场合声明,应支持高顺接受朝廷封王,并积极联络其他人,形成一个小圈子,并迅速壮大,华歆、毛阶、董昭等人加入;他们认为,只要高顺敢称王,便有可能会称帝,他们这些人便有从龙之功,就有迅速上位的机会;甚至有人支持高顺直接称帝,一步到位。

高顺头脑清明,认为这都是他们的私心在作怪,对类似的事情一笑置之,不过高顺深深明白士族的危害,必须打压,时刻不能放松,稍有不慎,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田庄,最终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世家大族,渐成割据之势。

特别是现行的推荐制度,若是把握不好,便又会形成汉末那种门生故吏相互依存的庞大政治集团。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舆论掌握在士族手中,若是不加限制,将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这时,周飞汇报,汉中郡杨家利用手中权力和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在修整故道的时候克扣百姓粮食,数量之大,令人咋舌。

本来由张鲁的弟弟张卫负责修筑故道,张鲁等人奉高顺之命前去冀州,被接见之后,允许他们在泰山修筑道观,这令他们喜出望外,便不再担任官职,全力从事道教事务。

张卫离开后,杨松接任功曹从事之职,负责继续修复故道;杨松大权在握,便有贪污之机会,加上其贪婪的性格,最终为自身和家族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等于是让高顺抓住了修理士族和土豪的把柄,最先的目的是杀鸡儆猴,下令将杨松以及参与人员全部捉拿归案,上下两代之内的人皆受牵连,包括家人全部被杀,家族资财全部归公,并将此事公布天下。

杨松、杨柏一家被灭族,令天下震动,这是高顺崛起后第一次对土豪光明正大的动手,不仅令士族紧张,那些出仕的土豪也都非常紧张,先例一开,不知此后会有多少人倒霉。

杨松一家被杀,不仅是因为他贪污巨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汉中郡地缘位置太过重要,高顺不希望在汉中郡有实力过于强大的士族或者土豪存在,必须完全掌握在手中,避免发生变故;而且这也是敲打士族和土豪的一次机会,他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当然,也有平民愤,树立高顺权威的意图;可谓是一举多得,杨松死得其所。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士族皆有出仕的打算,他们自恃清高,不与寒门为伍,及其看不清形势,看不起高顺这群草莽之人。

他们不出仕也就罢了,高顺绝不强求,但是他们在乡野影响一方,造成很坏的影响。

高顺不可能采取历史上曹操的手段,将他们斩杀,导致后来的陈宫等人的背叛,而是利用经济手段对他们进行打压。

有了土豪和百姓的支持,有了部分士族的支持,高顺便无后顾之忧,全力发展军事,为打击董卓做准备。

第367章洛阳局势第435章高傲的关羽第295章臧霸请降第562章孙权投降第446章赵云施政(下)第355章李儒之谋第553章处置匈奴人第642章正面对决第39章巴豆立功第170章强势黄巾第126章异族之战第261章低调结婚第73章建攻坚营第635章疯狂建设第285章强势吕布(五)第508章大败高干第145章喜获两郡第48章匈奴赎人第259章低调过年第525章高顺新计划第415章并州大族第65章关门打狗第491章新收四将第416章再见老村长第144章驻兵辽西第273章何进思变第577章吕布逃跑第457章一战成名第279章边让到来第107章乌桓使者第283章强势吕布(三)第179章寻贤遭拒第473章刘表援兵第145章喜获两郡第217章围困柳城第324章政治斗争第44章匈奴反应第313章鲜卑内乱第547章徐盛无奈投降第469章荆扬水战第482章鲁肃的强势第506章秘密协议第84章朝堂争议第71章铁血军师第102章代郡局势第46章曹性到来第468章收复金城郡第280章高度酒精第313章鲜卑内乱第148章苏双拜主第85章皇帝心思195高顺面圣第72章战后奖励第352章袁绍谋划第482章鲁肃的强势第610章国内情况第116章关羽认主第298章文丑出兵第474章孙坚的应对第411章赵雄的建议第487章占领会稽郡第8章巨大的收获第67章骑兵出战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91章周飞新政第46章曹性到来第565章出征前的准备第124章匈奴备战第565章出征前的准备第149章张宝之忧(三更)第397章韩馥让豫州第412章再见万年公主第245章周飞定计第340章志才之谋第239章鲜卑内乱第82章张让心思第647章灭亡鲜卑第289章强攻县城(下)第61章抓捕内奸第428章李儒的规划(上)第52章马邑县长第422章接收五县第545章徐盛斩乐就第617章贵霜帝国降服第68章围敌练兵第231章高顺卖马第417章再见王越第273章何进思变第382章诸人论政第140章首战大捷(下)第74章处理内奸第87章士族发难第466章挺进中原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国第111章初到幽州第255章安置奴隶第164章抵达青州第270章阙居请降第512章接收豫州第16章技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