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寒冬对峙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在决定种族命运的时候,草原各游牧民族抛弃前嫌,逐渐团结起来。

这不能怪他们,是因为高顺要消灭所有的游牧民族,他们已被吓怕了,不得不如此。

高顺等人虽说放慢了进攻的脚步,但是杀戮还在继续,那些没来得及与大部队会和的部落,皆被轻松灭除;所有人被杀掉,所有的牛羊也被杀掉,带不走的物资皆被烧掉。

西域诸国得到高伟传递的消息,立即备战;他们没想出击,只想自保,不被草原游牧民族突袭已是侥幸。

北方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在相互联合之后,竟然组成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实力最大的是匈奴人,西迁的北匈奴人返回,与北匈奴本部会和,兵力超过二十万人;鲜卑人被汉人击败之后,原归服鲜卑人的部分匈奴部落西迁,重归北匈奴统治,且有大量丁零人和西逃的南匈奴人加入,使得北匈奴的实力比历史上要强大很多,在阿尔泰山东部放牧,并逐渐向西扩张地盘。

其次是鲜卑人,在吸收了丁零人的部落后,也组织了十多万的军队。鲜卑最大的部落当属拓跋部落,他们没有南下而躲过了汉人的杀戮,保存了实力,阴差阳错,一直到汉人退去之后,他们才从鲜卑山中走出来,不断收留零散的鲜卑人、弱小的鲜卑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首领为拓跋力微,等他们占据了漠北的空白地区,他一改以往草原部落南下劫掠的传统,曾派人向魏国朝贡,希望开展贸易,被拒绝了,但是魏国也没有发兵消灭他们,让他们获得了几十年的发展之机,逐渐强盛起来。

还有坚昆人,组织了三万多的军队;坚昆的牧地已相当辽阔,已经占有了叶尼塞河流域十分广袤的草场,过着游牧兼营狩猎的生活;亦有一定的农业与手工业,手工艺品制作精巧;与邻族有经济、文化联系,汉族的经济、文化对坚昆有明显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坚昆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铁器、木器、陶器以及皮制品;除生活用品外,还有农具、兵器等,特别是从器物上精美的工艺美术图案不仅可以看出当时坚昆人已经有较高的工艺技巧。

汉朝李陵长期在坚昆地区任右贤王,他的子孙后代均融入坚昆人之中;另外汉人王昭君的后代也融入了坚昆人之中。

贵霜帝国的剩下的兵马不少,也有超过八万人的军队,但是国王卡普纳达已被汉人吓怕了胆。

再加上其它大小部落,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共集结了近五十万人的军队。

当然了,其中不乏心向汉人的部落,比如丁零人。丁零人没有遭到汉人的大规模屠杀,后来一直给汉人上贡,与汉人进行有限的贸易,对汉人的印象不坏。

现在汉人来草原消灭游牧民族,在他们看来是个好机会,第一,可以借助汉人的力量,消灭匈奴、鲜卑等实力比他们强大的民族,让他们免除被奴役的命运;其次,交好汉人,在灭除诸多部落之后,丁零人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在他们被鲜卑人奴役,所以不敢直接投靠汉人,只能另想其它办法。

待高顺等人越过哈萨克大草原,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后,便遭到游牧民族骑兵的节节阻击,他们希望拖延时间,只需冬季来临,这些汉人军队必被困死在大草原上。

而他们的部民,则转移到南部山区内,并沿河谷布防,只坚守,不出战,希望汉人的军队来攻,他们好凭借优势地形给予打击。

鉴于这种情况,高顺不想进攻山区,那将遭受严重的伤亡,于是,派出李强、赵雄和周飞,从哈萨克草原南下,穿过乌孙国,到达东且弥,也就是后世乌鲁木齐所在地,魏国已在那里建设了大汉城,以及东部的伊吾城,在此两地屯垦、驻守,便堵住了游牧民族向西南逃跑的路线,且有大军驻扎,也能稳定西域诸国的信心,避免他们与游牧民族联合,或者暗中给予支援。

李强等人一共带走了三万大军,三人的戒指内装满了足够大军消耗两年的物资。

果不其然,乌孙国见汉人兵强马壮,在这个时候了还敢分兵,说明实力更加强大,坚定了他们跟随汉人的想法。

西域大都护府的大都护,得知汉人骑兵到达,心中大喜,这坚定了他抵抗的决心,于是积极联络天山南北的各国,在各险要之地防守。

南疆的重兵集结在铁门关,避免敌人南下;东疆之兵沿天山各关隘、城池布防。

高顺等表面上只有不足两万的骑兵;不到决战时刻,他不想放出太多的骑兵,以迷惑游牧民族的联军,也是为了减少消耗。

西伯利亚平原此前是坚昆人的牧区,萨彦岭是丁零人的牧区,现在他们的地盘要么受汉人威胁,要么成为游牧民族联军的驻地,他们的子民、牲畜和牧场被抢夺抢占,内心更加不喜。

到冬季来临,游牧民族的日子更加难熬,别说拖垮汉人,他们自己都将要被拖垮,这么多人集中到几条河谷内,物资极度缺乏。

于是,丁零人的部民和军队首先向东北方向的坚昆人的牧场靠近,希望与坚昆人在一起;为增强实力,坚昆人没有拒绝。

匈奴人和鲜卑人见丁零人主动让出牧场,且依然在东部布防,没有投降汉人的倾向,便默认了他们的迁移。

坚昆人与丁零人与汉人都有好感,在他们联合之后,相互试探,最终达成共识,便派出人员与汉人军队联系,欲投靠汉人。

坚昆人和丁零人都是白色人种,他们之间有天然的亲近感,比与匈奴人和鲜卑人更容易联合。

冬季到来,西伯利亚平原非常寒冷,达到零下几十度。

游牧民族选择的对峙,正合高顺等人之意,他们便就地驻扎,建设了高大的城池,建设了房屋和马棚,全部用大石块建造,上边覆以茅草,再泼上水,形成一层冰,密不透风;房屋之地下设置了火道,地上建造了火炕,连马棚内都有一道火道。

这里不缺的是高大的树木,砍伐来烧火炕非常方便。

此前所宰杀的大月氏人的牛羊,成了官兵们冬季补充体能的良好食物。

冬季来临前,乌孙人专门前来犒军,交好汉人;当他们看到汉人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高大建筑,无比震撼。

高顺赠送了他们一万枚金币,令他们回去整军备战,绝不能让匈奴人和鲜卑人从他们的地盘上逃逸。

乌孙使者欣然应允。

高顺感觉将要到来的寒冬对峙对他非常有利,他估计,经过寒冷的冬季,游牧民族的大军和部民最多能剩余一半人。

对于坚昆人和丁零人,高顺承诺他们只要他们不参战,战后便允许他们继续在该地区放牧;丁零人与高顺打过交代,对高顺的承诺深信不疑。

这时,高伟率领的军队已到达洛阳,传达了高顺的旨意,只需边境防守,避免蛮夷劫掠便可,不需要他们出战。

皇帝高弘焘立即传令边境诸州郡整军备战,做好防守。

第155章斩杀张宝(三更)第297章北疆异动第271章鲜卑动态第604章离开前的准备(上)第26章商业发展第506章秘密协议第489章刘繇的抵抗第376章刘岱殉国第143章皇帝决定(三更)第378章袁术的选择第386章高顺阳谋第225章李肃来投第540章高顺的愤怒第576章李儒被杀第99章杜边归来第128章精明苏双第365章诸人心态第291章周飞新政第433章公孙家族第85章皇帝心思第237章刘宏怒火第223章诸人婚事第257章人才辈出第431章赵云新婚(下)第296章房良改革第483章黄祖投降第95章众人认主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64章抵达青州第117章河东徐晃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04章搬迁郡治第129章铁匠郑财第576章李儒被杀第216章相互算计第358章讨要贾诩第55章立足县城第92章扩编骑兵(中)第476章孙坚战死(上)第117章河东徐晃第618章战争再起第63章万事俱备第642章正面对决第233章蔡邕来访第163章孤立广宗第450章黄衍之策第162章张角后事(下)第78章边郡现状第24章系统升级第522章占领豫章郡第519章孙策以退为进第645章大获全胜(上)第511章公孙瓒来投第238章收复定襄郡第556章羌汉谈判(下)第34章愤怒的匈奴第648章胜利回归第35章匈奴情报第456章痛击韩遂第132章稳定后方第205章超级忽悠第512章接收豫州第514章世人的选择(中)第260章黄忠到来第359章魏续的选择第566章结亲孔融第525章高顺新计划第419章精明的鲁肃第100章出发赴任第529章大战将起第188章高顺进京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乱第310章混乱局势第243章狠辣程立第201章系统升级第375章昌邑之战第24章系统升级第645章大获全胜(上)195高顺面圣第160章惊喜连连第630章征伐欧洲第484章袁术南渡第615章贵霜帝国的使者第344袁家谋划第390章袁术的决定第7章初次杀戮第208章连建五城第52章马邑县长第468章袁术出兵第99章杜边归来第13章回村第201章系统升级第375章昌邑之战第64章敌人到来第187章收服典韦第122章大将云集第177章平定冀州第424章接管广陵郡(上)第358章讨要贾诩第378章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