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当封侯也

雒阳,皇宫,西邸里,此时笙歌漫漫,一片靡靡之色。

大汉皇帝刘宏身处美轮美奂的御花园里,看着刚刚从西域选来的胡姬表演胡舞,耳边听着异域风情的胡舞,再有秀丽可人的宫女一旁服侍,身边一众中常侍宦官陪笑随从,端得是好不惬意。

“陛下,萧瑗等欲赎为庶人,允乎?”张让在一旁恭敬问道。

“恩?”刘宏脸色不佳,这些罔顾自己信任,平乱不利的家伙,还想赎罪?刚想拒绝,不过想到自己今年用钱的地方非常多,脸色稍缓,转头对张让道:“多加一百万钱,准!”

张让脸色一怔,原本陪笑的神情稍显不安,他以为皇帝看出来自己在皇帝允许的赎罪价格上又加了一层手脚,恨他贪财想要他吐出一些来。连忙抬头看了一眼刘宏,却发现皇帝是神色如常,这才心安,看来是他多想了,皇帝只是单纯的要钱而已,这倒没事,大不了自己再加价一番便好,反正除非那几人不怕遭罪,不然肯定会给自己的,只见张让笑着道:“诺!”

在伏泉之前被朝廷派去益州平定蛮乱的御史中丞萧瑗,以及他所监督的益州刺史等人,因为平蛮无果,被槛车征诣廷尉治罪,前几日结果已经出来了,判他们流放辽东,如今被关押在狱中,只等日子一到便流放。

不过汉代一直便有赎罪的政治规则,汉初的时候,当时的刑罚制度便按官员的俸禄规定: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相当于一种合法的保护官员性命和政治利益的手段。当然了,这一切有个前提,就是要皇帝允许才行,皇帝不允许,你就是想赎罪也没人搭理你,封建王朝里,皇帝掌权中央政府,他想让一个人死,那个人就很难活下来。

著名的就有司马迁当时因为声援李陵一事而被汉武帝治诬罔之罪,诬罔之罪属于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当时得到汉武帝允许,司马迁完全可以用钱来赎罪,但是司马公可没那么多赎罪的钱,最终他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史记》一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而后,在汉代这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从而忍辱负重,完成那本流传千古的绝唱。

所谓“腐刑”,又叫宫刑。宫者,淫刑也,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次死之刑,其实说起来,男女都有惩罚宫刑,女性暂且不提,其实施方法,众说纷纭,较为复杂,而对男人则不需多言,就是阉割成太监。当然,若是当时司马迁有钱的话,完全可以用钱赎罪,根本不用受这种奇耻大辱,但他没钱,也只能如此“苟活”了。

至于其他的,像当时带兵救援李广的张骞由于失期,依罪当斩,他便是靠钱财爵位来赎罪,贬为庶人才免死的。而后来李广不欲被刀笔吏所辱而引刀自刭时,和他一起被治罪的右将军赵食其,也是被朝廷判为死罪,最后也是靠着以钱赎罪,贬为庶人才挽回一条性命的。

如今,数百年过去了,东汉立国以来,汉朝的这项赎罪制度依旧没变,不过因为现在不比汉初,向朝廷赎罪的钱财数额却是一再增加,就连赎死罪的方式也是增加不少。著名的便是汉和帝时,窦宪为赎死,出击北匈奴,燕然勒石,以功赎罪。而这次被治罪的萧瑗等人显然只是选择了以钱赎罪,毕竟被治罪的几人除了萧瑗,都是益州的封疆大吏,要说他们没和益州地方官吏合谋,苛政蛮人,谋取私利,能引起蛮乱吗?

即使是萧瑗,他也是大汉秩千石的御史中丞,手上也拥有一定钱财的,现在为了保命,谁还在乎需要花多少钱,先保命要紧,大不了以后起复,做官后再找其他法子弥补。因此,这才有赵忠向皇帝禀报赎罪一说。

御花园外,突然有了动静,只见一个急急忙忙的小寺人跑来求见,凌乱的脚步声一下子打破在这悠扬音乐飘扬的西邸,令闻声抬头看向那寺人的刘宏皱眉不已。

皇帝的神色当然逃不过他身边的宦官观察,这边张让还在思考如何和那几个赎罪官员加码加价,一旁的郭胜便跳了出来,对那小寺人大喊道:“竖子,岂可惊扰陛下!”

郭胜自从皇后宋氏突然诞下皇子后,心情一直忧虑,在他原本计划里,是想靠着自己和何家的关系,把“史侯”扶上皇位,可是没想到此刻出了这乱子。他们这伙宦官支持“史侯”上位的目标一直没有变过,现在皇后要截胡怎么能让她得逞,所以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讨皇帝开心,就像今日这西邸里表演的胡姬,就是他们在了解皇帝喜爱胡人舞乐后,特地从西域派人选购的胡姬以及乐师,为的就是讨皇帝开心,这时候见刘宏面色不好,当然要喝斥那令皇帝不喜的小寺人了。

那小寺人看到郭胜喝斥自己,心中顿时一惊,他们这些人哪能和郭胜这种大宦官比,连忙道:“益州捷报!益州捷报!”

郭胜此时嘴里刚要再喝骂这寺人,听了他的话硬生生的咽了下去,连忙回头望向皇帝,他深知皇帝这几日一直对益州的蛮乱念念不忘。果然,只见原本心思都在胡人舞姬身上的皇帝,目光灼灼的望向那小宦官道:“快!快!速与朕览之!”说完,也不要其他人传递了,径直走了过来,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那小寺人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将手中捷报送到走近的皇帝刘宏身边,然后悄悄退到一边。

刘宏一脸喜色的将捷报匆匆浏览一遍,然后又看了那封伏泉代汉朝和蛮人立誓的盟书,手舞足蹈的大喊道:“善!善!当封侯也!”

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两面第四百一十章 党人何谋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异动已先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蛮乱惊蛰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纷乱又多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与同朝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蛮乱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九十七章 关羽杀人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岁无战第四百六十八章 张然明起复凉州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农张氏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厉害不如军事牛逼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携长刀为君死第四百七十四章 马寿成偏师往援第六百一十七章 当往西域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岗鸦渡来第一百四十六章 汉室三兴第四百九十章 火马之下同归于尽第四百五十一章 鲜卑俘虏做炮灰第六百五十七章 没有下限第一百七十三章 阉人不除 国无宁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俘不详第五百零五章 袭扰后方逼决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十三章 无妄之灾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蕲春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蛮何去何从第一百四十二章 竖子戾龙也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头势力自古有第四百五十一章 鲜卑俘虏做炮灰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余乌合之众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孙也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终始说第三百九十章 卧虎第三百一十章 顿兵蕲春将何如第四百一十七章 时不待本初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帐第六十八章 党锢寒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贼首甘宁行踪者 赏万钱第十章 佳儿早慧第六百十六章 卢水胡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九十章 张鲁来捉包第两百零一章 直捣阆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马可识途 牛亦识群第三百五十五章 类似官渡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别山下突遇伏第六百一十八章 岂有汝之妄负国恩之辈哉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乱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丢卒保车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戏码第一百六十章 双管齐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祸已有先因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纷乱又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蛮兵刘坚至江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乡隐居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处投奔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一百一十章 悬素利之头于北门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来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报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复陇西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将的休止符第四百九十二章 鲜卑思变何惶惶第四百九十章 火马之下同归于尽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乡隐居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为汉兴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驾崩第二百一十章 卞萦悲歌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与祀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负隅顽抗第三百八十三章 哗变伊始只为粮第五百章 大鲜卑山行军进行时第六百三十七章 献关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蕲春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战将至血腥起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蛮乱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宁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五百一十章 自己来做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胜域外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难有再复始第五百九十八章 终至汉阳第四百八十二章 进则事成 走必尽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刘张公孙何突骑第三百九十二章 国之肱骨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将军第六百一十三章 从此无羌唯有汉第二百零七章 终平乱第四百五十四章 鲜卑汉奸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