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宫变乎?

问明太学生住舍地址,出了太学署地,知晓为何太学人烟稀少后,伏泉并未离去,而是向太学生的住舍而去,此时太学诸生皆不在外面,只能是在里面了。

果然,刚到一处住舍,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争吵之声,声音吵杂,院内必有多人无疑。

“段颎可诛,依附阉宦,抓捕吾等圣人子弟,真乃吾凉州之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只听一人刚说完,后面之人都跟着附和。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不断有人呼喊这诗经里的八字,伏泉听后冷汗连连,暗道或许东汉覆灭,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执政者掀起党锢,禁锢士人,引起士人反弹,最终炮制了一场灭亡闹剧。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是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意思是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这些太学生此时大喊此句,意思十分明显,暗指他们这些贤人忠臣,士人学子都跑光了,国家肯定将要困顿灭亡了。

走进一看,一处宽大别院里,不少统一穿着玄色方领长裾衣袍的学子正愤恨呐喊。他们中间既有总角、束发童子,又有弱冠、而立成年之人,还有天命、花甲老者,无论年龄若何,此时言语里皆充满一种为国为民的豪气,亦或者是朝气。

无论他们话语如何激烈,但他们之中大多以天下为己任,满怀理想,不避利害,不畏公开反对朝政,敢于直面天子,上书献言。

此时在场之人多数有若癫狂,伏泉小心进入,但门口有放哨之人,他应已成年,中等个头,体貌消瘦,面相有些阴柔,留着一撇短须,看到伏泉将要入门上前拦住问道:“不知郎君前来所为何事?”

“足下打扰,余乃新入太学诸生,今日初来,闻听此处甚是热闹,特来相看。”诸生即是太学生,常用于太学生自称。

“郎君不知太学规矩乎?”

伏泉闻之眼露迷茫,不解其意。

好在那人随即道:“太学门口无人乎?”

“余前来并未见有他人。”

“那便是了,郎君不知前番段颎抓捕太学诸生,吾辈为防不测,是以聚会皆分乡党,以便出事时有所防备,逃散飞快。”

伏泉点头,自古同乡同地之间,乡党默契非常,且能同心,真要出事,逃走有序,的确会加快不少速度,随后行礼道:“原来如此。琅琊伏流川,见过足下。”

那人亦还礼道:“武威贾文和见过郎君,郎君既是徐州人,应当走南方,若见前方有一排青竹,青竹之后便是徐州诸生住舍。”

他就是乱国毒士贾诩!!!

伏泉并未牢记贾诩之话,知道面前之人姓名。伏泉眼露惊恐紧盯贾诩,想要看破此人内心,不过对面之人亦有所感,只见他突然眯眼与伏泉对望。

此刻贾诩双目细长,看着宛若一潭死水,不泛一丝涟漪,他仿若看待死人一样看着伏泉,下意识便让伏泉心里不自然的感觉到一丝冷意。

稍后,贾诩面色如常道:“郎君既知同乡乡友所在,不速去?还有何事?”

此言乃是逐客令也。

“谢过贾兄,泉他日再来拜访。”说完,伏泉离去。

贾诩看着伏泉远去背影,心中思索这小郎君为何初次见面,那般扫视自己,但却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院中又是一阵高喊,他立即侧入门内,不断观察门外左右,其实他内衣里尚穿着白色儒服,外面套着太学生衣袍。若门外稍有异常,他必脱了太学生衣袍,当先逃走,不过想到段颎同为凉州人,要找麻烦当不会先找同乡,心才稍安。

其实按他本意,若不是此次乃凉州同乡私会,其中多为熟人,他是不想趟这浑水,即使太学生不断集会言论反抗又如何,凭着口中口号,清谈议论,根本改变不了朝中局势。

辞别贾诩,伏泉心中寒意未减,并未按他所指路线前去,去又如何?难道和其他太学生一样,示威吗?他如果傻了,或许真会如此做,而且现在风声未过,段颎只是因为刘悝一事分散精力,自己外戚身份敏感,这类事情还是莫要掺和为宜。

左右今日已熟识了太学之路,便出了门,打道回府。到了府邸,下了马车,得了苍头报信,言道其舅父宋奇来了。

宋奇是皇后宋氏的兄长,爵封濦强侯,说是舅父也欠妥当,毕竟自己母亲只是他的族妹而已。想到这个名义的舅父,伏泉哑然失笑,盖因这个皇后的兄长,应是现在最尊贵的外戚之一,可是他就和自己伯父一样,没有一点政治斗争经验,不过伏完比他稍好,起码有些政治警觉,加之自己伯母刘华,自小便在深宫长大,还是有些政治自保能力的。

舅父人既然来了,伏泉必需拜见才行。入府后,急往前堂赶去,刚到堂口,便听到里面谈论之声。原是伯父伏完正与宋奇谈话,话题自然便是刘悝一事,两人都是皇亲,按照刘悝和伏泉的联系,还是有一些拐弯亲的,所以屏蔽了下人,谈话也无顾忌。

“王甫可恨,贪财成性,邪恶狡猾,恣意妄为,其罪足可灭族,子全兄,今番吾已请示皇后,欲联络外朝士人,必先逐之而后快。”子全,乃是伯父伏完表字。

话音刚落,伏完尚未回答,便听堂外一声大喊,“舅父切不可如此。”

未几,伏泉跑来,以父子之礼叩拜道:“檀奴见过伯父、舅父。”

伏完“嗯”了一声,宋奇则眼露不喜,右手虚扶,语音沉重道:“汝这几日奔走也是劳累,起来吧。”

稍后,只听宋奇道:“刚才孤于汝伯父商讨诛灭王甫一事,汝为何阻止?”孤者,《礼记·曲礼》谓:远方小侯自称为孤,宋奇爵?a css="__cf_email__"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data-cfemail="804b1ec0473f">【emailprotected】侯,按礼已有称孤权利,同理伏完也可称孤,只是一方面其多在家中,家有刘华这个桓帝长公主,母老虎一个未敢放肆,另一方面此乃京都,他多为散官,入朝时多有上司,在上司面前称孤多有不便。而宋奇不然,他乃皇后兄弟,又未做官,称孤无任何制衡。

“回舅父,檀奴并未阻止,只是舅父所言,联合外朝,铲除王甫一党,欠缺妥当。窦公之事尚在眼前,舅父欲重演宫变乎?”

宋奇听后脸露吃惊,目瞪口呆,呐呐不言道:“这……”

第六百章 伏泉小儿必败也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杨璇谁人也第四百零六章 敢问交好几世第三百九十五章 唤贾文和来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枞阳小城第十章 佳儿早慧第四百五十八章 万艾可第七十五章 征拜议郎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绝后的舞蹈战术第四十五章 长者之计第八十二章 皆为汉军埋骨之地第五百零七章 万户阳都侯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难成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并军争谁人胜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误朕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两面第四百章 明里缓和汉与鲜卑之关系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纪明为辅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难有再复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迟第三十三章 杀人第四百零四章 与庸人不识马骨有何异第四百八十一章 杀机隐现汉寨后第五百零九章 最软蛋的绿帽男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后必大贵之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纷乱又多事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六十章 揭过第二百三十八章 蛮度康负荆请罪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风汉军急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岗鸦渡来第五百五十三章 陈留壮士黑汉者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汉孝廉之法 必无存也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祸已有先因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迟第六百十六章 卢水胡第六百章 伏泉小儿必败也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潜行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五百零八章 为君寻觅佳人来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将如命的性格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为汉兴第三百二十五章 断柱破城法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难成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处投奔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阳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杨璇谁人也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扬名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动乱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百六十四章 将此獠拉出去斩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党锢解袁绍出第二十五章 索贿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汉军至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关云长可排第几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谋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十七章 捐钱百万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乐事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四百六十六章 汉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十章 佳儿早慧第六十章 揭过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传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当为韩将军第三百九十九章 朕欲灭鲜卑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第四百章 明里缓和汉与鲜卑之关系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一百三十一章 溃败亡命第二百二十五章 蛮人争议第三百六十四章 简单的障眼法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四十四章 怀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灭贼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线第五十三章 无妄之灾第八十三章 斩袁赦 天下乃安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贼军势云泥别第三百零七章 宁拜见明公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来捞军功镀金的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劲舞震群贼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将如命的性格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谋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时有变第四百零四章 与庸人不识马骨有何异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帅射艺第四百九十章 火马之下同归于尽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现约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