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广 张伯路

如果说此刻有人能猜出太平道四处传道,张角三兄弟心怀叵测的话,也不足为奇,毕竟一方面不说太平道早有叛乱前科,另一方面太平道能传道如此迅速,与其背后那些支持的世家豪族不无关系,恐怕也就是不知内情的人才猜不出而已。

但是,如今却有人能猜出五斗米教有为祸大汉之心,这却是令人出乎意料,毕竟除了益州巴蜀之地外,恐怕其他地方对张道陵留下的这一脉道教支脉可能根本不会在意。伏泉却是没想到甘宁竟然能看出五斗米教“用心传道”的深意,真是令人吃惊,害得他都以为自己是不是又遇到一个穿越在甘宁身上的穿越者一样。

而徐晃、史阿、于忠三人惊讶却不是如此,他们惊讶的是怎么会把这五斗米贼,例如张修等人,比喻为李广、张伯路那样的人,毕竟那两人虽然也是巫妖贼之流,但是与五斗米贼却是应该相差甚远才是。

当然了,甘宁所言李广者,却不是那“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此李广非彼李广,彼李广乃是西汉名将飞将军,而此李广则是光武帝时在皖地作乱的一个“妖巫”。建武十七年,此李广自称“南岳太师”,聚会党徒,造反作乱,他死后,他的弟子接着作乱,直到建武十九年才被彻底平定。

至于张伯路,却是安帝年间的一个“海贼”,在永初三年寇略沿海诸郡,后被法雄击破,张伯路投降,次年,他与三百余人又自称“使者”,降而复叛,再次作乱,直到永初五年才被彻底平定。

换句话说,李广、张伯路这两人都是以迷信之名,蛊惑愚民百姓犯上作乱的大妖道、大贼人,在徐晃、史阿、于忠三人眼里如何能与这五斗米教扯上牵连?

甘宁目光在徐晃几人脸上流转,他似乎也有所预见,应是猜出几人想法,不过在他眼光观察伏泉时,却是脸色一变,一脸怪异起来,因为伏泉连连点头,对他所言好像是赞许异常,这不由得不让他奇怪,莫非这巴郡太守比他还有眼光远见吗?竟然也能猜出这五斗米贼的深意不成?

不过,见徐晃几人目光也在注视自己,来不及多想,对于他们的疑惑,甘宁也要解释一番才行,只听他拿起案几上的药酒饮完一杯后,才正声道:“诸位并非蜀人,不知五斗米贼其中深浅,宁为蜀人,闯荡荆、益数年,自是晓得米贼虚实。宁适才所言并非妄语,敢问诸君,若宁言道李广、张伯路与张修一脉相承,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细细思索,很快徐晃、史阿面露恍然之色,他们久历官场,有些事情已经点播,便可以举一反三了。而伏泉此时也已明了这甘宁如何会说五斗米贼他日必会生祸事作乱的原因。随后伏泉对甘宁拍手大赞道:“未想汝年小小年纪,胆大有谋略也就罢了,竟还看得这般透彻,李广、张伯路、张修三人却真是一脉相承,孤断言数年之内五斗米贼必生祸端。”

有人能快速明白甘宁之言,有人却不能,比如那沉迷医术一道的于忠,虽然厌恶五斗米教,却是想不明白伏泉和甘宁为何会有此言。他越想就越不明白,越想就越发不解,随即疑惑文道:“李广、张伯路、张修,一人为妖巫,一人为海贼,而另一人却为五斗米教之首领。三人各不同属,怎可有言一脉相承?若说李广、张修一脉相承倒也罢了,然那张伯路却为海贼,如何会与李广、张修一脉相承呢?”

李广是妖巫,张修号为“五斗米师”,也算是妖巫一流了,说这两人有渊源,倒也有些历史缘故,可是那张伯路却是个海贼,如何和李广、张修扯上关系?

其实这里面也是有缘由的,其实妖巫就是巫,巫在先秦时地位很高,此后逐渐下降,到了汉朝,已与百工、商贾一起被排除出了“良家”之列,沦为不齿於“齐民”的卑贱之人。虽然如此,巫在民间的影响仍然很大,就说这益州,伏泉一路从巴郡到蜀郡的路上,沿路行经之诸郡县,所见之淫祠也不少,即使当年张道陵入蜀驱除了不少为害的淫祠,让正一威盟道,即所谓的天使道在蜀地生根,之后以交五斗米而广纳信徒,可是依旧有不少当时为害少或者没有过分迫害百姓的淫祠留下或者躲避了五斗米教的驱除,在一些郡县的小地方苟延残存。

这些淫祠便都是由巫在主持的,所以身为大巫师的李广能“妖言惑众”,聚集党徒,反叛朝廷,作乱地方,并且能和中央朝廷对抗数年,才最终被平定。

而既然李广是正正经经的蛊惑愚民的妖巫之流,但为什么说张修这个“五斗米师”也算是妖巫一流呢?这里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关键就在于五斗米教身为道教一支,一直在进行所谓的“广为传道”,招收信徒,扩充实力。

所谓“广为传道”,可以这样说,两汉之时的巫其实就是道教的源起,这个时候的巫和原始的道徒是很难区分的。比如那位“五斗米师”张修,传的是道教之经典老子《五千文》,然而他拜的却是“中黄太一”。

老子《五千文》即是后世所称的《道德经》,当年张道陵背井离乡,来到了民风纯厚、山川秀丽的蜀地,入居鹤鸣山修炼,以求长生之道。张道陵本博通五经,又熟知盛行于世的黄老之学、谶纬思想与神仙方术,乃据此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创立了天师道他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均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后来又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后期道教发展下了基础。

张修身为张道陵后人,传道自然要继承张道陵的衣钵,因此其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传道典籍,辅之张道陵所写《老子想尔注》传道,不过他既然是传道,拜得却是巫师信奉的神“中黄太一”,这可就不寻常了。

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灭贼第一百零九章 诸君有何话说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五百三十章 从祖以下皆得解释第六百六十二章 尔等尚为汉臣乎第三百八十八章 荆扬大乱解第四百六十六章 汉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断案第四百三十章 冠礼伊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难第四十五章 长者之计第三百九十五章 唤贾文和来第五百四十章 满屋脏乱不得坐第八十章 夭儿多娇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听墙角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这么无耻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来抢劫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厉害不如军事牛逼第五百二十七章 汉骑冲阵败贼援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进窦武两相比第四十七章 月儿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乱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杨甘将相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岁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丰收和大婚第二十二章 太学第四百二十章 雒阳之兵尚弱也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黄太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余后手第五百八十一章 内举不避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观异象第五百七十七章 叶落归根当青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从此无羌唯有汉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战伊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识得皖县乔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韩家老贼显影踪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戮征服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虫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一十八章 岂有汝之妄负国恩之辈哉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第三百九十三章 鲜卑内乱第一百九十三章 汉末最被忽视的部队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观胡儿惧第一百八十九章 谶纬之学迷信也第四百六十三章 马踏弹汗山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时有变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百零七章 万户阳都侯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难有再复始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儿有大略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让胡笳十八拍再现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第三百五十五章 类似官渡第五百四十六章 颍阴荀氏才俊多第六百八十二章 为将者 只有忠第三十三章 杀人第三百六十章 士为知己者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为利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三百六十八章 终是屠城显本心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哗变伊始只为粮第一百零二章 武圣归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刘张公孙何突骑第六百一十五章 断粮道者却中伏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弩在手何惧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战伊始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战南匈奴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二百八十章 张鲁 休得呱噪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误朕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楼危如卵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仪式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楼危如卵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这就随仙姑成仙得道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第四百三十章 冠礼伊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俘不详第七十九章 差点把持不住第六百一十七章 当往西域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伪君入雒阳第六百一十五章 断粮道者却中伏第二百零六章 入阆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谋第七十一章 灭蝗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为汉疆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将究何为第一百二十七章 凿破汉阵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第三十六章 臣不讨贼非臣 子不复仇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