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

,最快更新汉末皇戚最新章节!

出了百味坊,坐上马车缓缓回府,刚刚见识过汉末两个大军阀的伏泉,现在很是平静,他们未来是枭雄又如何,现在只不过是一帮怀才不遇的有官方背景的黑社会团伙而已。至于他们的拉拢,伏泉真的对此不屑一顾。

自入太学以来,伏泉所交朋友寥寥无几,倒不是因为他在太学时间少,而是因为他那外戚身份。随着认识的士人越来越多,伏泉发现与外戚以及宦官沾上了一点边,你就休想能混入士人的群体中间。

就像刚才所见的曹操一样,其为何年少就跟在袁本初后面,为利?为权?都不会,而是为名而已。曹操养祖父曹腾是有名的大宦官,奉事四帝,受封亭爵,其父曹嵩现在又官拜大司农,父祖两辈钱财积攒甚多,可以说既有钱又有背景,他会需要利与权?

盖因东汉后期,士人与宦官清浊难容,中朝与外朝泾渭分明,外戚和宦官都被士人仇视。只要你和阉人沾边,你在士人眼里就是臭狗屎一堆,曹操用了一生也没有甩掉“赘阉遗丑”的名头,纵使他未来以“五色棒”表明其与宦官决裂,也难以消除士人眼中成见,你说他现在巴结袁绍是为何?还不是希望借袁绍之名改变士人对自己的看法?

外戚的话,若是如窦武、何进那样拼命巴结士人,还会受些拥戴,否则也就比宦官稍好,而自己,伏泉相信若不是自己家族乃是大儒世家,恐怕今日袁绍爱惜羽毛也不会与自己约见结交,就好比这几日太学之中,除徐州乡党稍加热情外,他州之人也只是寥寥结识。因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在地方豪强势力的拥戴之下建立政权的,对于士人豪强,他一方面尊重其政治地位,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又加强外戚与宦官权利,借此对抗外朝,牢牢把住权利,这也是赵翼所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的原因,毕竟东汉开国功臣多出自世家豪族,家学极深。

窦武则算是外戚里的异类,因为他是党人领袖,“三君”之一,至于为何如此,一方面乃名望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士人的阴谋。为何?因为严格地讲,外戚和宦官都属于中朝集团,他们之间的斗争属于内讧,外朝官员虽然鄙视外戚和宦官,但既然可以削弱中朝,当然支持外戚,乐于外戚与宦官相斗,在其中不断推波助澜。后来的何进即使拼命拉拢士人,结果士人群体最终还是卖了他就是如此,因为自始至终外戚中,除了窦武这异类因为还有些名望外,其他外戚士人心底就不懈结交。

回到侯府,将袁绍所给书信交予伯父伯母,二人大喜,邀来韩靖一观,其亦大惊,忙问曰:“郎君此信何来?”

“袁本初所予。”

话音刚落,几人尽皆吃惊不已,眼露难以置信神色,毕竟谁也想不通这袁家子为何与家族作对。

刘华谨慎稳妥起见,招来了府里一名老婢,其年过四十,是桓帝时刘华与伏完成亲,从宫中带来的宫女,后来嫁了侯府家仆。她于宫中与王甫较熟,晓其笔迹。老婢行礼后,听明来意,便拿起书信查看,未几,便确认书信确是王甫本人所写。

“信乃袁赦真迹无疑,大王之命无碍矣。”韩靖长长舒了一口气,毕竟他此番进京奔走,所为何求?不就是救自己主君一命?此时得到关键之信,怎能不喜?

这时伏完道:“既有此信,吾明日上呈陛下,晓说内幕,吾观陛下聪慧异常,知晓私人所为,必将震怒,到时定会疏远王甫一党,甚至将其下狱。”伏完捋了胡须,无比自信的说道,透露出一种成竹在胸、胜券在握的感觉,令人侧目。

伏泉不知伏完哪来如此自信,他未说话,有人先说了,只听韩靖道:“君侯莫急,宦官掌控宫中,君侯过早前往,恐为其知。若其有所防备,设计摆脱,此事反而不美。”

“先生所说有理,不知先生有何妙计?”

“大王进京,此案由太尉李公审理,必是公允,陛下亦会从旁关注,到时君侯献于李公面前,由其转赠诉说,陛下必怨宦官,所获必多。前番窦后合葬先帝一事,便知李公不容宦官,若得此信,其必谏之。”

窦后,便是前番被软禁,因其母卒于比景,思念过度,伤心而逝世的窦太后,桓帝大将军窦武长女窦妙。当时因为宦官因窦武所为,积怨窦氏,窦太后死后便只用衣车运载其尸体,而后更是扣押尸体,不肯发丧,放置城南市舍数日不问。后来中常侍曹节、王甫奏求用普通嫔妃的殡葬仪式下葬窦太后,只是刘宏曰:“太后亲立朕躬,统承大业。《诗》云:‘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岂宜以贵人终乎?”于是发丧成礼,但到将要下葬的时候,曹节等人又反悔不下葬窦太后,而是用桓帝另一位妃子冯贵人与桓帝合葬,李咸当时生病,扶舆而起,捣椒自随,谓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还矣。”后来李咸诣阙上疏,与宦官作对,奏求窦太后与桓帝合葬,最终刘宏用一句“窦氏虽为不道,而太后有德于朕,不宜降黜”,封住了宦官的嘴,以行动报窦太后策立之恩。

几人听后连连点头,韩靖之言的确最为稳妥,伏完虽说近日得刘宏赏识,但真要以此信弹劾王甫等人,政治实力还是不够,而若是由此案主审者太尉李咸弹劾,反而把握更大。

伏完随即道:“吾这便送与李太尉。”

“且慢?”韩靖阻止道。

“先生还有何事?”

“君侯送之反而不美,吾看此信应有泉郎君送之。”

“吾?”伏泉惊问。

“然也。”

“为何?”

“君侯乃大王侄婿,送之则恐李太尉生疑,问君侯此信何来,君侯作何解释?郎君送之,不言其他,只说袁本初相予,太尉纵使生疑,派人查之,亦无他果。”

——————————————————————————————————————————————————

衣车: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可以卧睡休息,又可以载衣服。

【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伟第六十四章 黄汉升抱子求医第五十六章 枉为名门之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势应对第三百七十三章 围魏救赵救危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钓维何第二百一十六章 荐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凿破汉阵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潜行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权必须要争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儿曹乃有大意哉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儿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杀伐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马分尸以祭旗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马脚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战伊始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灭贼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别山下突遇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岂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汉骑冲阵败贼援第四百七十章 张绣杨阿若第二百六十章 为了黄巾而上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报传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将是宝贝第三百二十五章 断柱破城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潜行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三十章 从祖以下皆得解释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为粮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处投奔第三百七十三章 围魏救赵救危城第九十七章 关羽杀人第六百八十章 征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岂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为妻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四十四章 宋酆与蔡邕第五十一章 段纪明欲挖墙脚第四十四章 宋酆与蔡邕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无犬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汉骑冲阵败贼援第二百四十章 蛮人不复反矣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军中侯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第四十三章 培养外戚第五百八十一章 内举不避子第两百章 平蛮夷计策初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还第二十九章 帮助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四十九章 苏不韦第五百三十二章 单家子中出徐福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蛮兵刘坚至江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决战已先发六百二十三章 张玄被劫 黄忠再战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蛮兵刘坚至江州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装远遁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丰收和大婚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来贺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四百八十一章 杀机隐现汉寨后第三十九章 诏狱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十三章 无妄之灾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子刘崇莫名出第四百九十五章 辕门射戟为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杀胡俘第二十二章 太学第六百三十七章 献关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谥号为果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声 尔不知乎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六百八十章 征西域第五十六章 枉为名门之后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气第八章 献策防治第五百零二章 大战之下真情义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汉四百年之期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县听瓮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云第四百三十四章 仆不如也第一百一十章 悬素利之头于北门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请封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汉四百年之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岂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刘宏与刘彻第六百十六章 卢水胡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为也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