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岖

太阳东升西落,古人早已知晓,若是遇到迷路情况,都会用这简便却有实效的法子来寻到方向,现在伏泉也就是靠这法子来辨别方向。

那年轻的将领自然是伏泉本人,自他率领麾下兵卒偷袭叛军存粮之地,因为走得多是崎岖险峻的山路,自然不会带指南车这种辨别方向的器械。毕竟这类器械没有马匹运输,就显得繁重不易携带,而伏泉这次偷袭胜在迅速,因此肯定不会带这类器械,甚至于如果不是盔甲弓弩这些是汉军战胜叛军的利器,伏泉都打算让各部兵马只带短兵,穿单衣行军,就是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

“君侯,如今何往?”黄忠穿着身上染血的甲胄,一路走来,行礼问道,此时大军身后已无叛军追赶,黄忠也是想问明伏泉意图后,看看能不能适时进言,让大军回身直接绕回舒县,毕竟那里才是汉军与叛军的主战场。

看着南方,伏泉并未立即回答黄忠的话,反而是对身边兵卒道:“向导何在?”

那兵卒行礼之后,连忙跑去别处,去寻他们夜里从山包处撤退后,路上遇到几名山间樵夫。一番问询知道他们是附近之人,因汉蛮叛乱,家中不安,便躲于山林避难,此番是山中无食物,想出来打猎找到一些食物给家中亲属食用的,没想到却在此刻被汉军撞见。

对于那几人,伏泉当然是知道几人身份后,毫不犹豫的征入军中了,毕竟大军一番逃离,也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即使军中的那些叛军降卒,也多是江夏人,其他的庐江人也都对庐江郡南处不太熟悉,想让他们带路无疑有些勉强。

想想也是,汉代对于百姓出行,户籍管理十分严格,想要出郡出县,都要当地官署认证的“传”才行。伏泉手下的那些叛军降卒,本来就是家境穷困之人,能在家乡周围几县转悠都不错了,让他们出郡,显然有些不切实际,因此现在有了这几个樵夫,伏泉自然只能指望他们作为自己大军行进的向导了。

很快,便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循声望去,便见那兵卒带着几个穿着普通麻布衣服的青壮男子而来。因为这几个樵夫常年行走于山间,经常受伤,多为自己治理,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外伤还是有办法治疗的。伏泉此番行军,军中并无医匠,所以他们除了当向导以外,还得做点医匠该干的事情,刚才他们就是被派去治理军中的一些伤兵的。

“见过将军!”几名樵夫显然是乡野粗鄙之人,有些不知礼数,礼都行的不伦不类,甚至也不知如何称呼伏泉,直接把他这个太守当成将军了。

伏泉颔首,并未责怪他们,反而指南方问道:“南方可是枞阳?”

“正是!”那几人相互忘了一眼,最终由一个相对年长,头发上有些许银丝的男人出列回道。

“孤欲率军入枞阳,可有捷径?”

“回禀将军,路倒是有,然而需经过大别山余脉,山路险峻,非常年行走之人,多有生命之忧……”

“停!”听到要走不少山路,伏泉果断叫停了几人,他可不想再走山路了,自己麾下兵卒刚刚浴血奋战多时,气力早就不济,再走一番来时的山路,还不知道最终能有多少人脱离险境呢?想了想,伏泉对左右喊道:“去地图来。”

“诺!”

身边兵卒行礼后,赶来从身边取来一份羊皮卷,打开之后便见上面画着一些简明的线条,不时掺加着一些地名字迹,羊皮卷上面写着六个大字,为“大汉庐江郡图”字样。

古代对地理舆图其实十分重视,朝廷一般多数都严禁民间私藏,除了官府以外,一般人很难看到地理方面的书籍和图册。某种程度上,和地理有关的书籍和地图,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可不下于军国重器。想想看,历代农民起义之所以大多失败,除了组织力度和装备士气问题,缺少地图,对地理地形无知,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部署,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

历朝历代,大多数叛军起事之后不能持久,多数都是因为不知道占领要隘,军事交通要地,从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反而他们只知道攻打毫无防备的州县,劫掠各处,以求心安。这样做的话,初时成果看似是大,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被知道地理的军队庞大的官军,设计重重围困,让他们无处可逃,届时插翅难飞,自是失败。

当然,像是编写例如《汉书》这类的史书时,中间会掺加一些地理志,但却是不多,这类书籍民间却是可以拥有,因为那东西对于私人用处却是不大。毕竟只是大致说明各地有那些山川,大致方位,却没有画成图册,一般人看到,除非是天才,否则很难将那些资料归纳为有用的军事信息的。

因此,换句话说,没有地图,不通地理,人便如瞎子一般乱窜,不说军队行军,就是普通人远行也只有问明当地向导,才好行走。

伏泉这地图也是离开江夏时,特地寻来的,来时偷袭,因为有秦川和他献出的叛军驻防的地图,所以一时并未用得上。现在烧毁叛军粮草成功,他并没有直接往北面的舒县方向走,而是一路南下,向着庐江郡旁边的丹阳郡走,就是为了避免和赶来的叛军相遇,从而遭遇围攻才这么走的。

不过,这样走安全是安全,可是毕竟道路不熟,只能靠地图引路,也让伏泉头疼。因为,庐江不似别处,郡内多数东南部多处都处在大别山的余脉处,那群山环绕的崎岖道路,你就是有地图也没法第一时间行军。幸好路上伏泉遇到了这几个樵夫,不然的话,估计他得摸索好久,才能按照自己心中事先想好的退路离开。

拿着地图,伏泉随后又招来关羽、徐晃等军中心腹将领,随后和这几个樵夫细细问询,最终一番讨论,伏泉下令继续南往,由樵夫带路,走大道直接去枞阳。

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残杀为撞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观胡儿惧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四十三章 培养外戚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八十一章 请兵击鲜卑第两百章 平蛮夷计策初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听墙角第四百九十章 火马之下同归于尽第十七章 捐钱百万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马脚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战将至血腥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内院暗潮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变命运的董卓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七十四章 再议太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张燕之谋第五百七十章 五将用命 尚有忧患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一百零二章 武圣归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陈留壮士黑汉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简单的障眼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报传京第四百六十九章 马腾胡封第一百四十章 可愿通汉第一百一十三章 汉军威武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观胡儿惧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归第五百零七章 万户阳都侯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别山下突遇伏第六百二十五章 抢先决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赐之李陵五百一十章 自己来做第二百七十三章 刘宏与刘彻第二百零二章 施计诱蛮伏杀之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门投止思张俭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贼子如蚁附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舍昼夜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汉 以造盛世第六百零二章 韩遂疑窦变兵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吕布百骑冲胡阵第二百三十九章 万军校阅蛮惊恐第二百三十章 蛮人营地真死地乎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舍昼夜第十章 佳儿早慧第六十三章 大汉名将自此不存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惊变 帝心何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第六百三十五章 张燕之谋第六百一十五章 断粮道者却中伏第四百四十章 张奂终应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汉孝廉之法 必无存也第二百三十章 蛮人营地真死地乎第四百零四章 与庸人不识马骨有何异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军功第四百二十一章 恶狼养于宅笼只为忠犬也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谥号为果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赵凯退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儿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宫门第三百六十四章 简单的障眼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乱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挟风雷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变命运的董卓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岁无战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发兵 头鬓为白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战而定贼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竖子戾龙也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陈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盐铁之利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为汉兴第一百四十章 可愿通汉第两百章 平蛮夷计策初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应对世家豪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独不复燃乎第八十四章 对峙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钓维何第八十九章 杨县良将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蛮何去何从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九十章 卧虎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凉州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七十三章 刘宏与刘彻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装远遁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进窦武两相比第四十二章 江东生乱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第五百七十四章 凉州第四次汉羌大战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五百零九章 最软蛋的绿帽男第四百六十四章 汉人杀向弹汗山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类似官渡第一百三十八章 汉末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