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军中侯

对于张则,伏泉还是感觉良好,毕竟两人也算是在同一战场共过事情,有的东西伏泉还是能感受出来。

虽然张则在当初平定板楯蛮乱时,只是拜降集校尉,镇守汉中而已,但是其人能不让巴郡板楯蛮兵,数败板楯蛮,不让板楯蛮乱兵危害汉中,也是足见其能。他不似许多地方名士一般不知兵事,相反士人出身的他文事并非不佳,却和其他文士不同,以武事见长,从他丰富的履历便可看出。

而且这张则又忠心皇帝,深得皇帝信任,此番能调任北军中侯一职,除了是他长于武事以外,也与他得刘宏信任有关,毕竟北军是京师雒阳的最重要的禁军,非皇帝信任之人,根本掌握不了,这么说来,他也算是现在大汉朝文官里一种异类。

当然,伏泉不知道的是,若非他当初平定板楯蛮乱太快,抢了张则的不少功劳,不然现在的张则已经凭着平定板楯蛮乱的功绩,成为凉州刺史了。要知道凉州可是大汉西北方的最重要边疆,其为刺史,可见其位尊贵,不过和执掌京师北军的北军中侯比起,这么说来现在张则与历史相比也算是混得不相上下。

与张则攀谈完,伏完便依次引介张则身后雒阳其他诸将,越骑校尉段颎、屯骑校尉何进等人伏泉自然是认识,其他之人多数也只听闻其名,今日也才得缘一见而已,不过很显然,都不是后世有名之人,因为倒是没有出现什么让伏泉新奇的人物。

至于为何张则能在段颎、何进这两个人前被介绍,却是因为张则是他们的上司,所以才有这份礼遇。毕竟,段颎说到底也是大汉朝廷内部在职的“凉州三明”里唯一的老资格名将,还曾两度出任三公里的太尉一职,这资历显然不是张则能比的。而何进,更加不用说了,无论其他,仅凭他妹妹贵妃何氏生下皇长子“史侯”刘辩,就不是张则可以比拟的。

汉制,北军中候一人,官秩六百石,其监管北军五营,防卫京师重地。所谓北军五营,其实为屯骑营、越骑营、步兵营、长水营、射声营,分别由各自所在的校尉掌管。北军中候手下除了北军五营外,还有七名属吏可以差遣,这些属吏由北军中候自行征辟,而北军中侯征辟属吏的时候只用知会一下大鸿胪即可,至于属吏的俸禄却为一斗粮食。

前汉武帝时设置了中垒、屯兵、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统领北军,其中中垒校尉就是北军中候的前身,中垒校尉负责北军营垒之事,营垒即军营和军营四周围墙、鹿角之类的防御设施。当时汉朝曾设置监军御史监护北军八校尉,又曾设卫将军以统领南北军,这两职皆不常置。不过直到本朝光武复国之后,不止是罢免天下材官,缩减地方兵力那么简单,为了加强中央对军队管制的效率,其精简八校尉为五校尉,撤去了中垒校尉,以北军中侯领北军五营,胡骑营并入长水营,虎贲营并入射声营。

这也就造成今天的北军中侯监管北军五校尉的局面,当然,五校尉虽受北军中候监管,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属,其职位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监军,品秩低权利重,毕竟北军中侯才秩六百石,而其他五校尉都是大汉秩比两千石的高官。

不过,莫看北军中候虽然官秩不高,仅仅秩六百石,却掌控着大半禁军,对京师重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就任此职,不仅代表其人能在皇帝心中留下瞩目印象,就是日后外放,也绝对不是一般位置可以打发,比如历史上后来“八俊”之一的刘表,也是在就任北军中侯后有了带兵资历,才能顺势代王睿被委任荆州刺史一职。

离开雒阳一别经年,朝内诸多人物皆有所变化,伏泉在伏完一番介绍下,和各式人物都打了招呼,这才率领麾下兵马和在场北军诸军一起入得雒阳城中。

此时雒阳城中的皇宫里,百官也是齐聚朝堂,和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宏一起,等待车骑将军宋酆带人迎接得胜凯旋之师入宫。皇帝本人自然不会说亲自出迎臣子了,伏泉毕竟只是按照旨意,快速平定江夏蛮乱而已,这点功绩如果都要皇帝亲自出迎,明显是绝对不符合他的身份的。

“让父,宫外可有消息?”殿内,刘宏又一次着急的问了一遍张让道,他十分喜欢享受那种打了胜仗,受众臣膜拜的感觉。

在位已经多年的刘宏,十分喜欢前汉武帝那种坐于深宫享乐,还能运筹天下的一生,并一直以此学习,不过显然享乐他是更甚一筹,而军事就差了些,若不是出了伏泉这个和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一样的怪胎外戚将军,恐怕他根本不可能一次次享受到胜利的感觉。

因此,为了再次享受被群臣朝贺武事,受天下追捧膜拜的感觉,刘宏这几日连西邸都很少去,就一直在等伏泉回京,将叛贼贼首黄穰献出,授首京师。

今日,更是知道伏泉要到达,直接急不可耐的让车骑将军宋酆带来一众北军去迎接,这架势不可谓不大,当然,以伏泉的功绩和他外戚的身份来说,倒也是无法让人非议许多。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注汉官曰:‘员吏七人,候自得辟召,通大鸿胪一人,斗食。’”

摘选自《后汉书·百官志四》

“右属北军中候。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声。”(这个虎贲营并不是虎贲中郎将所统领的虎贲军)摘选自《后汉书·百官志四》

“上计吏辟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丘,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睿为荆州刺史。”摘选自《三国志·魏书六》

“上计吏辟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丘,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钓维何第五百三十二章 单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六十六章 汉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十一章 上巳节第六章 瘟疫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农张氏第四百五十八章 万艾可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决战已先发第六百七十四章 监者渎职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头势力自古有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调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机阴谋事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机阴谋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礼成第十二章 隐忧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头颅有妙用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来抢劫的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计宋伏第四百六十八章 张然明起复凉州第五百五十六章 邺城宦者已愈制第八十九章 杨县良将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机阴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五百二十五章 汉骑应从天上来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问对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二百九十章 张鲁来捉包第五百七十二章 阎忠诫劝清君侧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还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第三百五十四章 诈门前夕第一百七十九章 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难第八十四章 对峙第一百八十八章 来捞军功镀金的第八十七章 武圣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传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进只为白鹿第八十三章 斩袁赦 天下乃安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丰收和大婚第一百四十六章 汉室三兴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伪君入雒阳第七十四章 再议太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势又失控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第四十一章 伏诛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乱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汉骑冲阵败贼援第二百二十章 锦衣贼盗少有胆色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乱事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两面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五百八十六章 联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于车轮者皆杀之第两百零一章 直捣阆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仆不如也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蛮为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丧师取死之道第三百三十章 南阳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县听瓮第六百零二章 韩遂疑窦变兵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怀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二百三十章 蛮人营地真死地乎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与同朝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将的休止符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贼首甘宁行踪者 赏万钱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贼首甘宁行踪者 赏万钱第六百六十二章 尔等尚为汉臣乎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说何有之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晓第一百五十九章 枭雄雄杰最大敌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长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从此无羌唯有汉第五百四十八章 关云长可排第几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断案第八十八章 战毕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百二十五章 断柱破城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杀服人第二百二十章 锦衣贼盗少有胆色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战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强根基第三百一十六章 岂曰无衣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阳第五百五十五章 凉州 风乍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战伊始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儿 休得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