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揭过

阿瞒,乃曹操小名也,曹操因“五色棒”一事早已京师闻名,其小名亦随之传播。酒肆众人见许攸如此亲切称呼,暗道此人果真与曹操相交莫逆,纷纷退避,不复先前助人之热情。

曹操此刻前来,乃是得到报案,言酒肆有人闹事,对于自己新管理的辖区,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下,已是显现其才能,惊闻有人竟还敢于此时闹事,哪能容忍,便率人而来。见闹事之人乃是好友许攸,而其竟直言自己小名,生怕别人不知道,心里真是气极,却无法应对,因他知道自己这少小好友性情,生活不治行检,饮酒后又喜胡言。

“阿瞒,阿瞒,快速助吾。”许攸似乎浑然不知此时情景,依旧大喊。

曹操一言不发,与左右打了眼色,其下属差役怎能不知上官心意,上前架走许攸离去,任凭他如何叫喊阻止也不理会。未几,便听曹操言道:“诸位,吾那友人醉酒胡言,行为不检,让各位见笑了。‘雒阳双琴’乃琴艺大家,今日被其打扰多有得罪,余代其向两位请罪了。”言罢,向着“雒阳双琴”那两女行礼赔罪。

两女相互对视一眼,然后其中一人言道:“部尉勿需如此,吾姐妹无事,想来是汝那友人醉酒乱了神志。”曹操之名此时雒阳尽知,其给了面子给两人,两人当然不会不识趣,此言一出,算是揭过此事。

曹操闻言心里也是一松,虽然自己上任号称是秉公执法,然而这也是对人而已。想起曹家父祖三代人,努力三世,为的不就是融入士人团体中而已?

其祖父曹腾,其实也说不上是真正的祖父,曹腾是宦官,自不会生孩子,只是抱养了曹嵩。曹腾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老狐狸,堪比官场不倒翁胡广,政治敏觉和手腕极高,他在宫禁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而且和别的宦官不同的是,他不敌视士人,反而向朝廷推荐了很多人才,最出名的便是桓帝时尚未升任三公司徒之位的种暠弹劾他,他却不怒,反而称种暠为能吏,从而一举为种暠扬名。当然姑且不论这是其本意还是为了给自己留身后之路而为之,反正其在士人中口碑尚好。但也是相对其他阉人而言,在士人心底,照样也瞧不上他,毕竟士人与宦官之间仅为愤懑,说到底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

到了其父曹嵩深明阉人之后无有能善终保全者,因此长大后极于向士人靠拢。他二十二岁时被敦煌太守赵咨举为孝廉,任荥阳令。赵咨后官拜东海相,从敦煌赴任东海时途径荥阳,曹嵩为谢其举荐之恩夹道相迎,赵咨视而不见。面对恩公的冷遇,他并不羞恼,反而说:“赵东海海内人望,今过吾界却避而不见,外人若知吾未拜谒,定会耻笑吾怠慢恩人。”后他为了拜谢举主,丢印弃官,孤身一人追到东海地界,赵咨深为感动,这才停车相见。直到拜见赵咨之后,曹嵩才回到家乡,其一生向士人靠拢不可谓不努力,可惜最终就像杨赐与其共同赈灾对其不冷不热一样,还是因阉人之后不被士人所重。

至三代,曹操少小也深受身份之苦,他上太学期间正值党锢爆发之时。太学乃是士人的大本营,他身为“赘阉遗丑”自然受到众太学生孤立,根本交不上一个朋友,这种局面直到桥玄的出现。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当时已为三公,是朝野重臣,他非常看重曹操,认为他有命世之才,言道“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然桥玄因“性刚急无大体”,历来素誉不高,他的话对曹操的帮助不大,便建议曹操望见许劭许子将。许劭出自汝南大族,以品评人物闻名,据传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曹操“卑辞厚礼”求见,许劭却看不上他,屡次将他拒之门外,曹操怒极“伺隙胁”,许劭惧而给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

姑且不论这是好话还是坏评,反正曹操从此算是出名了,他终于可以以此为凭接近一个人,那就是非“海内闻名”不得相见的袁绍。当然接近是一回事,如何进入甚至融入袁本初圈子,他也是煞费苦心,经历了重重考验。

先是袁绍为了考验其武艺与胆识,派刺客夜入曹家,用剑掷向曹操,第一剑过低,未中,第二剑曹操估计下一剑肯定会高,于是低头趴在床上,又躲了过去;后来袁绍为了考察其忠心,私闯民宅的本事,和曹操在街上看到有人成亲,就秘密躲进那家的花园内,半夜里溜出来,武力劫走新娘,但很快袁绍故意迷路,自己掉进灌木丛中无法脱身,眼看就要被抓住了。曹操见之大喊:“偷儿在此!”袁绍这才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脱身而去。诸如其他考验一一经历,曹操这才彻底进入了袁绍的党人圈子中。

虽然考验重重,其中多是惊险异常,但这些也是值得的,不说其名声渐长,此后他更是靠袁绍拥有了难以想象的人际资源。当然,进入圈子不等于融入圈子,融入圈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他很清楚袁绍之所以如此考验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用其宦官之后的身份前去刺杀宦官,毕竟袁绍圈养许多死士的目的可谓是众人皆知。

因此,他不等袁绍命令,自己选择了当时宦官里权势地位中等的中常侍张让,其背着手戟大闹张府,以此表明决心,之所以选择张让也是有所考虑的,若是选择当时最具权柄的王甫、曹节、袁赦三人之一,三人作为曾和其祖父曹腾共事的大宦官,若其大闹三人中任何一人,成与不成之后他定无生路可言。而张让不然,其权势尚低,不成多半会因其祖父曹腾之面,罢手不再追究此事,事实证明他赌赢了,从而也算是在士人之中声名鹊起。

但这些对曹操来说。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需求,今年他上任北部尉后,棒杀小黄门蹇硕叔父也是他又一次向士人靠拢的投名状,虽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触及宦官底线,可能会毁了他的仕途甚至性命,但也是值得的。一方面彻底告诉士人他与宦官决裂,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扬名。

因此许攸一事他不能让许攸被抓,许攸不仅是他好友,更是袁绍圈子里的重要之人,但同时也不能让许攸判定有罪,毁其上任之后所建立的名声,是以才会与“雒阳双琴”请罪,为的就是让这两位当事人主动揭过此事,这样便无需治罪许攸,毕竟熟人之间口角争执再平常不过,不然治许攸一个“闹事”之罪,“五色棒”下,其岂有活路?

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诚 人必待己以忠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墙崩塌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夺权的刘宏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体柔易推倒第四百七十章 张绣杨阿若第五百九十七章 时候未到 尚需从长计议第五百八十三章 谁谓我无忧 积念发狂痴第八十六章 遇贼第三百六十九章 尽瘁守节纵身死第五百五十五章 凉州 风乍起第四十六章 提前谋划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扬名第五百一十九章 党锢解袁绍出第六百四十五章 刘备求职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陈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县巧遇第三十六章 臣不讨贼非臣 子不复仇非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五百一十七章 归去蜀中还诸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瞒天过海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义要成名第二百八十章 张鲁 休得呱噪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汉郡武库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坏的牛没有耕坏的地第五百零八章 为君寻觅佳人来第一百八十九章 谶纬之学迷信也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将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脸谈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夺权的刘宏第四章 帝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汉为傲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第五百四十六章 颍阴荀氏才俊多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钓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国消息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仪式第三百六十八章 终是屠城显本心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谋反第一百七十六章 弹劾蔡邕第四十六章 提前谋划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头落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五百六十三章 马腿比人命值钱第三百九十二章 国之肱骨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五十三章 无妄之灾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脸谈第八十六章 遇贼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后夹击可破汉第三百一十二章 蕲春有诈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贼首甘宁行踪者 赏万钱第九十七章 关羽杀人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传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苏氏第二百六十七章 难捉缘由第三百二十五章 断柱破城法第六百八十二章 为将者 只有忠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军并非铁板一块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仓古道议古今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八十七章 武圣第一百四十六章 汉室三兴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为之莫多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无洪 不可无君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宁第三百二十九章 祸水东移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孙瓒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岁无战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体柔易推倒第三百一十六章 岂曰无衣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汉军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弹劾蔡邕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三百三十章 南阳兵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众矣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机阴谋事第四百三十章 冠礼伊始第六百二十二章 归义建威为谁有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第四百五十四章 鲜卑汉奸第六百零六章 韩文约兵进平襄第三百五十四章 诈门前夕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百一十六章 岂曰无衣第六百三十三章 晋阳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丰收和大婚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调了第二百九十章 张鲁来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