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长成

蔡邕入京,京师迎接者,竟有数万人,其中不止伏泉这个骠骑将军,甚至三公之外的另外两人,司徒伏完、司空马日磾,也都因私交赶来,这迎接声势,可见一般,实属难见。

见蔡邕下车,伏完、伏泉、马日磾当先带人迎接,伏完和马日磾作为尊长,先去与蔡邕打完招呼。

几人闲聊几句,很快便扯到伏泉身上,蔡邕和马日磾放着伏完和伏泉面,大夸特夸伏泉,说伏完又一个好侄子,琅琊伏氏不愧是天下望族云云,引得伏完不断连连摆手,这才做罢。

期间,伏泉对这两位长辈夸耀,也只能呆在一边,口称妙赞,难得有一副拘谨模样,倒是令在场众人,心里暗道没想到骠骑将军竟然还有如此谦恭拘谨的样子,真是想不到。

待几人聊完,伏泉这才上前行礼笑道:“蔡太尉,一别经年,今日终再入京矣!”

“昔年之祸事,若非骠骑相助,仆焉有今日?骠骑大恩,没齿难忘!”说完,蔡邕向伏泉重重一拜,以做感谢,一点儿没有长者的架子,大儒风度尽显。

“不可!不可!”伏泉连忙扶起蔡邕道:“当年蔡太尉有恩于吾,吾救太尉理所应当,太尉不必挂怀,行此大礼。不然,倘若此事传出,岂非天下人皆嘲笑吾不知礼乎?”

见蔡邕如此“谦卑有礼”,伏泉当即制止,他知道,对于蔡邕这样的厚道老实人来说,他这般举动是真心感谢自己当年帮他逃避阳球之祸,同样也是感谢自己如今举荐他为太尉的意思,这保命和仕途推荐。这对蔡邕的本来赋闲在家,难有出头之日,现在伏泉如此,对蔡邕而言,那简直就是再大都不过的大礼,也难怪蔡邕这大儒会如此付对伏泉行重礼。

“哈哈哈……”蔡邕大笑道:“骠骑还是如此真性情,果然同道中人。”

其实蔡邕本就不是拘于繁俗礼节之人,不然怎会喝酒大醉,直接醉卧归家途中,得到一个“醉龙”的雅号呢?

之所以蔡邕对伏泉如此重礼行礼,也是因为伏泉如今身居高位,怕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人物才这样,现在见伏泉没有为权利所迷,蔡邕自是恢复本来性子,不再拘束,如以前和伏泉聊天一样,放松自在起来。

“伯喈此言差矣,伏骠骑以兵事崛起,当有今日声势,而伯喈重经学,以文事知名天下,汝二人如何为同道乎?”一旁的马日磾突然插嘴道,他的话里,却是话中有话,令得蔡邕和伏泉,一时之间,都有些冷场。

不过,蔡邕到底是沉浮一生,很快笑着回道:“翁叔,如今吾为太尉,与骠骑同类,当为同道也。”

“是极!是极!”伏泉面露苦笑,跟着附和道,看着马日磾,心里面却是暗想看来自己提拔蔡邕的最大用意,马日磾已经察觉到了,否则他断然不会听不出蔡邕那话里的“同道”的意思,并且还在这装傻充愣的反问。

“既如此,那便是仆多嘴了。”马日磾看了眼蔡邕,又深深看了眼伏泉,似乎觉得他的提醒,二人都已知道意思,这才住嘴。

一边的伏完明显也觉察出几分意味,上来出言道:“今日乃伯喈兄回京之日,应当庆祝,不该讨论它事,此事就此终了。”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伏泉自然不用说,伏完的话他不得不听,而蔡邕和马日磾当然也不会拂了伏完这新进崛起的外戚面子,不再多说刚才那有些政治气味明显的话语。

而随着马日磾最后几句话,一直查看自己的眼神,伏泉可以确定,这家伙肯定明白了他让蔡邕做太尉的意思,刚才他那般说除了大庭广众警告伏泉不要乱来以外,也有提醒蔡邕这个他的好友的意思。

想想看,伏泉推荐蔡邕为太尉,除了在众人眼中,提拔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做三公以外,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想找一个脾气好的人架空太尉的军事权利了。

虽然伏泉身为骠骑将军,位置如同三公,并且掌兵马众多,但是同样的,太尉一职也是可以调动命令军队的。伏泉知道,自己日后用兵,有些事情肯定会遭到朝中反对的,所以,为了防止太尉在别人手里成为自己出兵的拦路虎,他只能选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做太尉,这样日后他的事情太尉不批准,那就只有架空太尉了。

而如果架空太尉的话,那很明显,找一个性子刚烈,政治手腕高的人不合适,对伏泉而言,像蔡邕这样政治手腕不高的厚道老实人最合适。

若是蔡邕政治手段高的话,又绝对不会只做一个直谏得罪其他人的臣子,也绝对不会在隐居的时候一直联络朋友奔走出仕,而不得了?再加上伏泉心里一直想得蔡琰,他自然只会让蔡邕为太尉了。

之后,蔡邕和在场其他熟识之人一一打招呼,也就在这时候,蔡家马车上的女眷子弟,也都一一从马车下来。

蔡邕所乘马车上下来一个中年妇人,那是蔡邕妻子蔡氏,伏泉昔年见过,而蔡邕马车之后的一辆马车里,车内率先跃出一个相貌俊美的少年,伏泉看着有些差矣,这少年这般无礼下车,明显不合蔡邕这大儒家人的身份了,看他出车样子,便知他十分调皮,不过看着却是有些熟悉。

若非是这少年后来自我介绍,伏泉还差点认不出这是他昔年在平太平道时,途经蔡邕家所见到的蔡邕之子蔡珪了,不过现在年龄未到,才方十岁,所以并未取字。

“阿弟!阿弟!切莫小心,莫摔着,周围皆为长者,不可失了礼数脸面……”还没从那少年直接跳车的诧异中缓过神来,伏泉便听到一阵悦耳的急切声,那声音十分动听,一听似乎便能想出这声音是何等佳人传出来的。

很快,一个穿着素色女裙,容貌清秀美丽、神情委婉的女郎便从车上出来,她慢慢下车,一边告诫幼弟规矩,一边又慢慢搀扶着另一个娇小女孩出了马车,完全一副贤良聪慧的长姐样子。

这两个出来的女子,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蔡琰和她妹妹蔡琬了,当然,现在蔡琰的字还是昭姬。

《说文》有言,琰者,璧上起美色也,即美玉之意,蔡邕为蔡琰起这名字,自然是希望女儿如美玉般貌美,也如美玉一样,有美好品德。

而古有琰圭,即圭的上端尖锐者,是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且圭同珪,蔡邕为子起名蔡珪,除了应承琰字,自然也是希望儿子继承美玉的外貌和品质,并且要学会忠孝。

至于蔡琬的“琬”字,却是为了和蔡琰的“琰”字相对,古代琰琬都称美玉,也是蔡邕希望小女儿和大女儿一样都有美玉的外貌和品质。

伏泉上次见到蔡琰时还是在五年前,那时她才十岁,形似瓜子的脸庞丰满洁白,带着些婴儿肥,只是让人觉得小女孩漂亮、可爱,长大后一定是个美女。

现今蔡琰十五岁了,体型长成,容貌渐开,眸子似水,越发清丽脱俗,比少时蔡琬亦艳丽一分,便是石人见了也会怦然心动,果然是后来汉末三国出名的美女,配上蔡邕这大儒父亲调教出的学术气质,实在是清丽不可方物。

蔡家家中女眷和子女出来,自然也要和众人见礼,行礼完后,本来应该回城赴宴,可谁知伏泉看着蔡琰鬼使神差的出口道:“昭姬琴艺天赋高绝,数载未闻,必有精进,可否在此献上一曲?”

说罢,伏泉毫不犹豫的从随从手中,取来他的那副上好古琴,一副蔡琰不谈不罢手的表情。

众人见此皆是诧异不已,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伏泉这是怎么了,但是蔡琰神色平静,看了眼伏泉后,恭敬行礼道:“骠骑有令,昭姬自当献曲,却不知骠骑欲听何曲?”

“凤求凰!”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皆惊,不少人这才明白伏泉要干什么了,纷纷用一副暧昧眼神看着伏泉和明显貌美的蔡琰。

怪不得这位骠骑将军,要把蔡邕征召入朝,还直接就给了三公太尉之职,原来是早有预谋,惦记上人家闺女了……不过,确实蔡家女的确貌美,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英雄难过美人关,连伏泉这个杀伐果断、历经无数战争的骠骑将军,也栽在美女手上。

一时间,在场多数人都这般想着,唯有马日磾等老人精,却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丝不同的东西。

至于其他人里,只有伏完和蔡氏族人眼神各异,伏泉则是脸色通红,暗道这侄儿得权忘形,想要女人私下说便好,何至于这么情急,大庭广众这么干,不觉得丢人吗?

很快,伏完又想到妻子刘华提起宫中那位说的事情,暗想自己回去必须好好教训这侄子一顿,在那事情没定下来之前,就算你要将蔡邕女娶进门,那也不能做正妻。

蔡氏族人则是有些担忧,除了蔡邕神色莫名,拳头似紧紧捏紧外,其他蔡氏族人,却是一脸担忧的看着蔡邕,毕竟说这话者是如今权倾朝野的骠骑将军,还是他举荐的蔡邕,若是因此得罪对方,那可如何是好?

“诺!昭姬甚羡慕前汉司马相如为求得卓文君之事,其所做曲亦爱之,这便为诸位献丑!”

出乎众人预料,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蔡琰却只是开始有些错愕,但很快恢复镇静,毫无犹豫的回应伏泉。

随后,接过伏泉手中古琴,当下也不推迟,走到原本伏泉弹琴的案几上,先是调试了几番古琴,这才开始弹奏。

只见,蔡琰手抚七弦,琴声“叮叮咚咚”响起,填满静室。曲音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恰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众人闻后,皆露讶色,他们多数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对于音律或许弹奏不行,但是听曲子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们都是是听出了,蔡琰如今的琴艺,已迈蔡邕。

心里面,众人不由暗叹,可惜了如此才女,或许随着父亲困守家族,才刚刚见识到外面世界,却已经被人所惦记。

当然,他们心里面自然不无存着想要为自家子侄或者自己娶这样妻子的幽怨,只是,随着现在权势滔天的骠骑将军对蔡琰这般赤裸裸的表露爱意,谁敢捋其虎须,和伏泉抢女人,不要命了吗?

这时候,有人想起,似乎伏泉少时便和蔡邕有旧,莫非那时候就惦记起人家女儿了?这也太可怕了吧!

然而,更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却听那弹奏的蔡琰竟然在弹奏之时,直接开口唱道:“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声音清脆动听,但大多数略一失神后心思便不在在此了,而是望向蔡琰。因为蔡琰所唱,正是前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凤求凰》,她被逼谈曲,按理不该唱这词,可是她现在唱了,这说明什么?莫非这蔡邕女也对伏泉有意不成?怎么会这样?难道两人早有奸情?

另一边,蔡邕心中有些愤懑,他没想到原本自己认为是知心朋友的伏泉,竟然早就打了他女儿的主意了。

若是换了他人,有伏泉的一半成就,人品不差,蔡邕早就应允此事,可是换到伏泉,一个他当做朋友的人,竟然觊觎他的女儿,无论如何都让蔡邕有些接受不了。

当下,他就想拒绝,不过看着女儿竟然亲自唱起《凤求凰》,蔡邕有些犹豫了,莫非女儿对伏泉也要有此意?

而且,想到自己已是年近六十高龄的老人了,无数比他年纪轻、学识浅、资历差的人,都位登三公九卿之列。他觉得,可能一旦自己拒绝伏泉,伏泉也许发怒,很有可能他就会自此失去三公之位,他能甘心吗?

不,他蔡邕不甘心,他明明有一身的才华还未施展,怎能失去这机会,心里面,蔡邕开始动摇起来……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子刘崇莫名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袭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弩在手何惧之第六十四章 黄汉升抱子求医第四百三十八章 仆不仕也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吴起之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仆不如也第二百零四章 困兽犹斗 况人乎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零一章 张然明兵败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九章 枭雄雄杰最大敌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复陇西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蛮乱第三百九十八章 丧师取死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阉人不除 国无宁日第二百三十二章 谁人降蛮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里北地羌乱第四百三十五章 华阴桃林第六十三章 大汉名将自此不存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头落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势又失控第三百六十四章 简单的障眼法第四百四十章 张奂终应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请封侯第二百六十三章 丢卒保车第五百二十章 本为韩约欲变遂第四百三十八章 仆不仕也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阳第四百六十八章 张然明起复凉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为利第三十三章 杀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汉末第一名将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六百十六章 卢水胡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伟第五百七十七章 叶落归根当青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从来不可轻第二百三十二章 谁人降蛮第五百零七章 万户阳都侯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百六十四章 汉人杀向弹汗山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汉蛮激战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汉郡武库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余乌合之众第三百七十八章 穷寇勿迫莫贪功第六百十六章 卢水胡第五百二十七章 汉骑冲阵败贼援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计宋伏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将是宝贝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传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马义从天下无敌乎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头势力自古有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本朝的李陵第六百四十三章 骠骑将军凉州牧第三十三章 杀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义要成名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当为韩将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荐才第五百九十七章 时候未到 尚需从长计议第三百六十八章 终是屠城显本心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余后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赐之李陵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汉孝廉之法 必无存也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残杀为撞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哗变伊始只为粮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六百三十三章 晋阳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为汉疆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针对第四百零三章 训弟只为百年后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头颅有妙用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战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二百七十六章 内院暗潮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为妻纲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难有再复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装远遁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弹汗山和连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处不失眠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广 张伯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戏志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独不复燃乎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气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报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猎伊始闻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