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计

“故而将军当务之急,不是心忧董卓,而是择一郡之地,深根固本,壮大实力,以为基业。”郭嘉一针见血指出了张辽的弱点,没有根据之地,如同落叶浮萍,四处漂泊,难以成事。

张辽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个问题他也早察觉了,忙问道:“然则选择何处建立基业?”

郭嘉悠然道:“看当今天下,大河以北,地域广阔,山海夹峙,然幽州公孙瓒势力先成,拥数万步骑,窥伺冀州,不可小觑。冀州牧韩文节怯懦无谋,袁本初为关东盟主,声名著于天下,岂是久居人下之辈,故而冀州不久当属袁本初。数年之内,hb为公孙瓒与袁本初争雄之地。将军势力尚弱,难以与之争锋。

大河以南,兖、豫、青、徐,黄巾盘旋,诸侯遍地,争斗难休,又仇视将军,非是将军立业之地。

淮泗之间,袁氏根基所在也,袁公路为袁氏嫡子,号召名士豪杰,难以图之。

江东之地,有大江为屏,易守难攻,可谓立业之地,然则豪民遍地,山越纵横,地势繁复,骑兵难行,要定其地,非十年不成,且有荆州制其地,守则易,出则难,要跨江入淮,横扫中原,遥遥难期,将军要谋长远,图天下,此非上佳之地。

西南益州之地,自成国中国,然则远离中原,道路艰难,又有刘焉盘踞,一时难以图之,非上佳之地。”

郭嘉说到这里,喝了口茶,又道:“放眼天下,最合适将军立业之地,便是关中与并州。

并州西有大河为屏,东有太行为阻,民尚耕战,又是将军故乡,人心易附。而关中之地,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山河四塞,南可图巴蜀之饶,西可通凉州,此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西秦和高祖皆是以此为基,东向夺取天下。后汉两百年以来,此二地世家衰落,不比关东,开科取士,大有可为。

以将军之善战,据雍凉而连幽并,守太行与崤函,坐观诸侯争斗,收并凉精卒,退胡虏,平白波,定黑山,抚黎庶,奉天子,致贤才,讨不臣,待时机成熟,则率百万之师东向,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此嘉之为将军所谋也。”

张辽闻言,忍不住站起来,神情振奋。他虽然也有断断续续的想法,但却没郭嘉这么明晰,将整个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分析了个透彻,令他心中对未来的走向彻底明确起来。

他深吸了口气,问道:“而今我在董卓麾下,又该如何去做?关中、并州,从何而起?”战略远大,却需要一个切入点,来开始一切。

郭嘉笑道:“非是关中,非是并州,当先图河东。”

“河东郡?”张辽一怔。

“正是。”郭嘉道:“河东属司隶之地,处于关东与并州交会之地,西通关中,北通并州,南通雒阳,东向hb又地势高峻,西南黄河半绕,东部太行为屏,只需谨守险关,则万军难攻,且地狭人稠,有白波、匈奴,以战养卒,历练兵士,又可收为己用,壮大势力。”

张辽听得连连点头,郭嘉的分析可谓面面俱到,令他不由心驰神往。

郭嘉笑了笑,又道:“河东还有一利,殊为重要。”

张辽忙道:“请奉孝速速言之!”

郭嘉道:“乱世之中,盐铁粮食重于金钱珠玉,河东郡富藏精铁,更有盐池,自古以来便供给关中、并州与中原之地,将军只要掌控盐池,既可自足,又可以之与四方换取粮食、马匹和铁器,岂非善哉!”

“好!好一个河东盐!”张辽闻言,不由抚掌大笑,亏得他还是后世之人,竟然忘了河东盐!

盐与铁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而军事也要以经济为基础,诚如郭嘉所言,只要掌控了河东盐,那自己就能迅速积累财富,至少短期内军资方面是不用发愁了,崛起速度将会加快不知多少倍。

张辽不由大笑,难怪常说得一人可安天下,他此时可谓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看着对坐的郭嘉,心中实是畅快之极!

“奉孝……”须臾,张辽收拾心中思绪,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谋划详细给郭嘉讲述了一番,包括反激关东诸侯重整旗鼓、进攻雒阳、再战董卓,将董卓与关东诸侯的精力全部牵扯在雒阳焦土之上,也包括了自己与董璜和几个凉州将领交恶的情况,还有自己采取的远将领、亲谋臣的策略。

张辽说完情况,又问道:“如此,该如何谋进河东?”

郭嘉听了之后,沉思片刻,道:“而今将军击败酸枣诸侯,声望大涨,又非董卓嫡系,必令董卓心有忌惮,待关东诸侯再进雒阳之时,将军可请李儒反进馋言,调凉州兵出河东,与关东诸侯对战雒阳,而将军则调至河东去抗击白波,免得再立大功,难以抑制。”

张辽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

郭嘉继续道:“算计有功之将,董卓或许心有会有愧疚,可视情况,请李儒为将军请以太守之职以作安抚,若济,则将军可控河东也。若不济,则另谋他途。”

“好!真是妙计!”

张辽不由再次大赞,郭嘉对这个计策没有把握,但张辽却有了很大把握,只要自己和郭嘉谋划到位,以李儒的精明,要办这件事容易的很。

郭嘉又道:“不过董卓眼下不能早死,此贼一死,他麾下凉州兵难以收拾,必成大乱,将军更不宜直接杀董卓,否则必招致凉州人怨恨,于他日接受董卓势力,乃至平定凉州,皆是不利。”

张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到了历史上王允杀董卓后,无力掌控凉州,导致的李傕郭汜大乱,对关中的危害更胜董卓在时。郭嘉确实看的很远。

看着沉思的张辽,郭嘉又道:“将军在河东,要迅速壮大实力,为免董卓忌惮,一旦兵力过万余,则分出部分,由得力将领统领,暗中伪装成白波余孽,与己相互对峙,瞒骗董卓耳目,河东多山地,南有中条,东有太行,以如此手段,可藏兵十万不止。”

“好计!”张辽已经不知该如何夸赞郭嘉了,不愧是鬼才,果然是奇计连出。他知道,自己的兵力超过一定数量后,必然会导致董卓忌惮,但以郭嘉这个计策,却完全可以瞒骗过董卓。

郭嘉又道:“将军如今既已到颍川,亦可留下亲信将领,率一支兵马伪作黄巾,伏藏此地,他日或有大用。”

张辽连连点头,心中已经下定决心,必须留下一支人马,不说他日大用,单只眼下,便可暗中保护唐婉和苏婳,护持商队,积累财富,可谓一举数得。颍川多山丘,还有不少堡坞,黄巾余孽也有数股,很容易伏藏。

与此同时,张辽心中也有了留下的人选,高顺!

高顺行事谨慎,善攻善守,忠心又绝无问题,留下他统领八百陷阵营,再辅以四百弓箭手,在颍川应该能横着走了。

郭嘉看着沉思的张辽,沉吟片刻,又道:“汉室四百年深入人心,虽衰而不可欺,将军本不是出身世家,名望略差,嘉以为,董卓死后,将军当思奉天子以令诸侯,既名正言顺,又可招揽天下贤才……”

张辽默然点头,奉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讨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都是一样的,历史上田丰、沮授、荀彧等顶尖大才都提出过相似的战略,如今郭嘉又提出来,他就不得不深思熟虑了。

第六百零九章 刘备回朝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长安秋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长安乱(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二百四十五章 损策诈敌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百三十二章 乱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六十章 贾狐狸第七百零八章 众女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兖州第二百四十章 请命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绍入主冀州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丝路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议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个命令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讨伐董卓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偿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报复!第六百零六章 阴招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监第二百二十三章 错过第四百二十一章 长安乱(十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势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六十三章 风雪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三百五十二章 责难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头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术大回军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战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处处是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十章 骚包且慢第八章 步步紧逼第五十六 怀疑与不信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杀第五十二章 你怎么不早说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三章 形势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连环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第六百四十三章 闪电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监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诈第六百七十五章 鹊占鸠巢第四百三十七章 门前第二百二十六章 惊喜第五百九十章 救驾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顺赶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惊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韦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县第五章 营房外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百一十七章 兖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诈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颐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对第二百五十七章 伪作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并州之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颍川大抢劫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计不休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声雷霆惊坐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据守高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过年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动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长与书信第三百零九章 河东书院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击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劳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择第七十一章 来投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五百章 子义来归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计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见第二百二十三章 错过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标第一百一十一章 败兴而回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丰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