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

兖州陈留郡最南端,与豫州陈国交接之处,圉县之外,曹操大营绵延十余里。

在这十余日里,曹操兵马已经与袁术交战三次,曹操兵马虽少,精锐却胜过袁术军,其手下将领于禁、乐进、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更是胜过袁术那些将领,各领一军,驰骋纵横,令袁术军损失极大。

好在曹操并未主动进兵,倒让袁术的兵马舒缓了口气,勉强守住了陈国边线。

午时,曹操大营之中,曹操低头看着手中诏书,帐中除了曹操,还有八人,其中七人是曹操的亲信,程昱、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昂,还有一人,却是董承的亲信越骑校尉王服。

大帐中极为安静,这些亲信都有些期待的看着曹操。

须臾,曹操览罢诏书,抬头看向王服,脸上露出怀疑之色:“王校尉,这诏书果真是天子所书?”

王服沉声道:“断然无差,情势紧急,还望曹将军速速回京,否则陛下危矣,朝廷危矣。”

曹操指着南面陈国方向,浓眉紧皱,声音满是犹豫:“天子诏书,不可不奉,只是如今正伐袁术,若是退却,功亏一篑。”

王服声音急切的道:“曹将军,袁术岂有陛下重要?此番曹将军回京,必与董将军共掌朝政,到时再伐袁术不迟。”

曹操眯起眼睛,沉吟不语,这时一旁程昱开口道:“将军为汉臣,天子之诏,断不可违,袁术之事,可先破之,而后留些许兵马作为疑兵,而将军亲率精锐入京奉诏,两事皆不误。”

“正是如此!”王服忙道。

曹操叹了口气:“也罢,只能如此了,王校尉且先下去歇息,吾整顿了兵马便回。”

曹昂看到父亲神色,立时领着王服出了大帐。

王服一离开,大帐里曹操的亲信立时振奋起来。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张辽在外,董承庸才,安能掌控朝政,正要主公行大事也!”

“主公,请下令,我等立时回京!”

“主公!”

曹操看到众亲信激动的神情,又大声叹了口气:“张文远有王佐之才,又善待于吾,吾安忍谋之!”

“主公!”曹仁大声道:“此天子之诏,非主公之过,万不可迟疑!”

“正是!”夏侯惇抱拳道:“张辽无能,不能掌控朝廷,正要主公大展雄才!”

程昱亦出列,声音铿锵有力:“主公,张辽与天子决裂,必然之事也!主公当初入朝,岂非就是等候这一日。”

曹操这才点了点头,目光看向曹仁等将领,沉声道:“速速整军,先以雷霆之势击败袁术兵马,而后连夜回京!”

“得令!”

曹仁等人皆是振奋!

几个将领出去,大帐中只余下了曹操和程昱。

曹操看向程昱,目光陡然有神:“仲德,不知京中情势如何?”

程昱抚须道:“主公勿忧,有董承在前,主公只消顺势而为便可。”

曹操神情有些不定:“张文远兵马众多,关中、并州、河东、河内,若是俱起,我等便是得了雒阳,却也难守。”

他精通兵法,远不是董承能比的,对形势看的更清楚,刘协还都雒阳,基本将关中让给张辽,加上河东,从战略上讲,张辽的兵马布置对雒阳威胁极大,这才是曹操最担忧的。

程昱笑道:“张辽兵马虽多,敌人也多,可用之兵实少。”

曹操皱眉:“他善于用兵,权谋亦非等闲,对雒阳必有防备。”

程昱眯起眼睛:“张辽行科举,关中、河东与并州也罢,关东世家却是视之如仇,早有谋划,又有袁绍、袁术一南一北,张辽首尾难顾,此番能逃大难便不错了,焉能顾及雒阳,便是他强攻雒阳,我等挟天子退往关东,有诸世家相护,可保无虞。”

曹操点了点头,默然片刻,沉声道:“张文远待天子厚矣,却是决裂,吾奉天子,却不知结果如何,利弊如何?”

程昱铿然道:“主公勿疑!张辽势大,其奉天子,如锦上添花,可有可无,主公势弱,挟天子则如雪中送炭,要平定天下,此不得不为也。”

曹操徘徊道:“奈何天子聪慧,其志不小,奉之非易事也。”

程昱不以为然道:“天子诚然聪慧,然性情懦弱,主公势强,不蹈张辽前车之鉴,但束之内廷,断其爪牙,其安敢妄动。”

曹操眼里闪过一丝厉色,又叹道:“如此,吾名坏矣。”

程昱面无表情的道:“主公挟天子,威震四海,何求名声。”

“不错,何求名声!”曹操忍不住大笑,转又问道:“董承既已举事,可着文舒速速退离,免被其害。”

程昱棺材板的脸上露出感激之色:“承主公挂念,吾以告知小儿,此番事了,再无立延,只有程延,先令他回乡便是。”

如果董承在这里,恐怕会大惊失色,他最倚重的谋士竟然是程昱的儿子,程昱原名程立,他的儿子程延便取父名为姓,隐投在董承麾下,推波助澜,让董承谋算张辽,为曹操争取机会。

这是程昱的谋划,他通过自己的儿子为董承出谋划策对付张辽,而曹操自然不会不知道程昱的谋划,只是他自己与程昱丝毫不动,藏得很深,让张辽也没有察觉。

午后,曹操突然发兵猛攻袁术大营,袁术派遣在陈留的李丰、梁纲两员将领不防之下大败,只能固守。

黄昏之后,曹操留数百兵马在营中击鼓,迷惑敌军,他则率主力直奔雒阳,麾下猛将于禁、乐进、李典与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宗族猛将皆尽跟随。

……

雒阳,上东门一处大宅中,羽林中郎将张杨手捧诏书,止不住颤抖着,看着对面的立延,面色苍白:“阁下,此真陛下之诏乎?陛下可是要害文远?文远忠心奉陛下与朝廷……”

“张中郎此言差矣!”立延打断他,肃然道:“陛下并无害大将军之意,只是羽林军乃禁军,本该由陛下执掌,兵马不过两千,如何与大将军十数万兵马相比,大将军依旧是大将军,他掌并州、关中、河东、河内兵马,此番事后,朝廷之中,仍是万人之上。”

张杨面露疑色:“果真如此?”

立延正色道:“天子诏令,岂有虚假,大将军出征在外,朝廷亦防宵小作乱,张中郎交出羽林军,陛下方能心安,待大将军得胜回朝,羽林军还归大将军。”

张杨犹疑了下,终是将羽林军官印和符令交给了立延。

立延接过官印与符令,眼里闪过一丝喜色,又闪过鄙夷之色,暗道:“大将军,汝任用亲信,将羽林军交给张杨如此懦弱无能之辈掌控,真自掘坟墓也。”

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骄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蛮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报第二百七十七章 马蜂窝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战(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处第四百三十一章 开府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四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八章 步步紧逼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一百四十六章 恶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八十章 奔袭第五百三十章 对战第五百三十五章 张纮第二百六十九章 斗将第七百零四章 定谋第二百四十六章 谋职第七百一十二章 争执第一百三十五章 迁都之始第二百六十二章 战孙坚(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灭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单经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对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惨祸第七十六章 突袭第一百一十六章 夺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贵人庭会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发怒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击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势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三十四章 广陵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乱(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拦截曹操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三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处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乱第二百零一章 猎虎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二百二十三章 错过第四百九十章 背后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七章 离间第十六章 满载而归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发怒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刘嚣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动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兖州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来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获第四百一十三章 长安乱(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长安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孙坚(二)第四十章 离开第六十三章 风雪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杀第七百一十二章 争执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讨伐董卓第六百三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九十章 决裂第六十三章 风雪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赏第二百六十九章 斗将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七十章 朦胧第七十六章 突袭第四百一十八章 长安乱(十一)第三百零八章 上计与赋税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三百零四章 玉玺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丝第二百五十六章 杀杨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为并州牧第三百七十四章 狱外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内俱焚第二百三十七章 调动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马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第九十七章 中兴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回师第二百四十五章 损策诈敌第二百五十一章 无题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择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错了地方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变第六百三十八章 刘备的选择第四百七十三章 惨烈厮杀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二百一十章 酸枣大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