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

过了午后,董卓又将张辽召了过去,这次贾诩和李儒都在,却是商量此次出兵河内的时间和计划。

河内袁绍和王匡共有两万多兵马,袁绍从渤海郡带来一万五千兵马,而王匡则有四千多兵马,除此之外还有河西太守崔钧,不过崔钧治下的河西郡早已被白波军占领,崔钧携亲信逃了出来,响应袁绍讨伐董卓,但他的实际兵马也只有五六百,在关东诸侯中根本不算什么。

但即便如此,董卓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河内,因为董卓首先要守卫最关键的河东郡,他如今的主力都去了河东讨伐白波军,除此之外,还有雒阳其他几个重要关口需要镇守。

中郎将段煨在西面陕县、渑池一带,保护西退后路。

中郎将徐荣在东面的旋门关,防范张邈等东路诸侯。

中郎将董越与左将军董旻在南,防卫南部伊阙、广成、太谷和轩辕四关。

新进的中郎将吕布则坐镇雒阳,既是防范变故,也是为董卓的去向打掩护。

因此对于河内之战,董卓根本调不出多少兵马,难以与河内的两万兵马正面抗衡,只能采用偷袭战术。

既然是偷袭,那人数就不能太多,董卓与李儒、贾诩商定后,将出兵数目定为三千,张辽统领一千五百,王方统领五百,另外董卓亲信樊稠统领五百,除此之外,还有吕布麾下的一部并州兵,由军司马高顺统领。

余下的兵马则需要镇守小平津,突袭的同时,自然也要防止河内突袭小平津。

三千人马由张辽节制,但樊稠和王方无疑是董卓制约张辽的手段,防止张辽带着部队一去不回,而吕布麾下的高顺则是和宋宪、郝萌一起护卫董卓来小平津。当董卓询问张辽还需要什么支持时,张辽立刻讨要了高顺协同作战。

出兵时间、兵力和作战方案确定后,董卓立刻传令驻守在孟津的胡轸和李肃大张旗鼓,做出进攻河内的姿态,而西面的平阴县守军也做出进攻姿态,吸引袁绍和王匡的注意力,声东击西。

自正月十三也就是当天下午开始,孟津和平阴均是旗鼓喧天,一副随时进攻河内的架势。

孟津在小平津东面十五里处,正对河内郡的河阳县东部与温县交界之处,那里驻守着袁绍的一万五千多兵马。

平阴县则在小平津以西二十里处,正对河阳县西部与轵县交界之处的青风岭渡口,青风岭渡口既是河内郡直通往平阴的渡口,同时也是从河内郡斜通往小平津的渡口,王匡在此布置了一千多兵马,其余四千留在河阳县城,与温县的袁绍互相策应。

不过董卓在平阴县搞出大动作后,王匡当日便在青风岭渡口增加了两千人马,合共三千兵马,其中更有王匡从泰山招募的五百个精锐弓箭手。

正月十三黄昏,张辽准备出发,出发前贾诩将他叫过去,嘱咐了一些细节,不过在张辽离开大帐时,贾诩淡淡的说了句:“此番出战,若是遭逢不顺,只需坚持一日便可,孟津若胜,相国多半也不会责罚你。”

张辽身子陡然一僵,愣了片刻,回身向贾诩深深一礼,大步出了大帐。

他听出了贾诩的话外之意,只觉心头一股寒意涌起。

此战之前,董卓在孟津和平阴大张旗鼓为他打掩护,张辽原本还心中颇为感念,但贾诩一番话却泼了他一头冷水!

孟津若胜,相国多半也不会责罚你……这句话仿佛是安慰,但张辽熟悉贾诩,知道他从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会安慰自己。

这句话分明是表明了一个意思,孟津方面才是董卓期待的主战场!

他张辽这三千人才是真正迷惑敌人的棋子!

****的董卓!混账李儒!

看来自己还是嫩了点,只想着打仗了。

……

在黄昏时最黑的一刻,张辽、樊稠、王方、高顺带着三千兵马迅速通过冰面渡过黄河,当天空一轮明月升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河对岸的青风岭脚下。

黄河从陕县茅津渡以下到平阴县一段是峡谷,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便是冰封也无法渡过。

但过了平阴县之后,两岸便略微平缓了,邙山和对岸的青风岭都不算太高,如今大河冰封,这一段渡口的要塞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只要从冰面抵达青风岭脚下,便可以寻小路上去。

当然,这种小路并不多,需要极为熟悉路途的人才能寻到。

而张辽当初就是在河内郡招募的士兵,他走过河内郡大多地方,自然对河内郡很是熟悉,而他手下的很多河内本地士兵,对河内就更是熟悉了。

因此张辽在河内作战,优势很大,这也是他敢于三千兵马就出兵河内的一个重要依仗。

蒋奇一行在前面领路,部队在月色下迅速翻过青风岭,不到一个时辰便进入了河内郡,一路上大部分士兵都静悄悄的,张辽和高顺都领兵极严,王方手下的羌胡兵也被张辽操练出来了,唯一骚动和抱怨的反而是樊稠的五百羌胡兵,董卓自认最精锐的嫡系。

进入河内郡,张辽便迅速领着兵马向西开进,迂回去抄王匡在青风岭渡口守军的后路。

距离上一次下雪并没有多久,路面上还有不少积雪和暗冰,并不适合骑兵奔袭,所以他们靠的就是徒步行军。张辽这一段时间顶风冒雪的训练显然起了作用,这些新兵的耐力都不错。

除此之外,张辽还有一个最大的依仗,就是夜战!

他这三个月中,不断训练士兵的夜战能力,如今他手下将士最擅长的恐怕就是夜战,这也是他敢于以三千士兵突袭河内的关键,更是要选择夜间突袭的原因。

他在刚抵达小平津时就分析过自己的优劣,他起步太晚,留给他训练士兵的时间不多,与关东诸侯的兵马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那么在如何占据优势呢?他早就有想法,选择的就是夜战。

第三百三十章 陈说利害第八十五章 智劝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门外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东归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辩杨定第九十七章 中兴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讨伐董卓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见入髓第二百五十八章 结交第二百三十七章 调动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择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择第二百二十六章 惊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计败敌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韦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临马邑第六百二十五 风口浪尖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邮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璀璨第七百一十四章 张辽论袁绍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三百九十六章 诏令至第四百八十五章 布局与离间第四百零九章 长安乱(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五百八十六章 东涧第四百零八章 长安乱(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黄巾第一百八十八章 东路诸侯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计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诈第三百八十二章 关东风云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县第一百五十四章 横生枝节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零九章 刘备回朝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狱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马枪第四百四十五章 诈敌于内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报复!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谋划第二百五十六章 杀杨第十八章 风物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恶风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标长安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宫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枣大战(三)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一十八章 灾害来临第五百一十一章 围困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丝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应对之计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十二章 初见董卓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纳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坞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艰难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头第十九章 横冲第五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东逃第一章 西园之夜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乱(四)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骄第四十四章 客来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鲜卑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门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吓第十四章 被算计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三百八十章 征辟与查察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四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义到来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三百七十六章 毁誉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刘备、孙坚第二百七十三章 诈取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郦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