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会战

一阵儿大风过后,天空中的朵朵白云,都远远漂走了里,明媚的阳光无拘无束洒向大地,将山川河流草木都笼罩在一片光明之中。

公孙瓒站在帐外,温暖的阳光撒在他的脸上,令他情不自禁舒展开紧蹙的眉头。在寒冷的北国,人们向来喜欢温暖的阳光。这是老天爷赐给的礼物。

想退,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天下四角四边一中原,无论是谁占据了冀州,都不会放过燕、代之地,若不能趁青州立足未稳行动,也就不要谈什么将来了。想不到,袁绍竟如此无能,连战都不战,就退向豫州了。早知道,说什么也要与青州一战……到如今,也不要想什么坐山观虎了,在这片土地上,胜者生、败者死,如此而已。

公孙瓒昂然直入帐中,众将校早已等候多时。公孙范是他的堂弟,当初落泊之时,少有的几个亲人之一;严纲跟随他时日已久,那时被围于辽西管子城,严纲便一直随在他身边,不弃不离;田楷……

公孙瓒来到上首,环视了一周,嗔目厉色:

“张涵兴兵十万,你们怕了吗?”

“怕?怕个鸟!当初丘力居十万大军,我严纲也没有怕过……”

“一群乳嗅未干的毛孩子,我们会怕?怕……”

“就是!青州兵算是什么东西……”

……

帐中一静。随即众人便一起笑骂起来。都是刀山箭雨里杀出来地,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再说,边兵对内地的郡国兵素来是瞧不起的。

公孙瓒形容稍缓,朗声说道:

“我昔日驱叛胡于塞外,扫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天下指麾而定……”

乱世降临。健者为雄。进则封侯拜将,封妻荫子,退则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公孙瓒是不可能后退的。

张涵,战争可不是比兵力和武器装备……

八月二十三日。公孙瓒声东击西,渡过了漳水,兵锋直指下博。青州骑军赶到时,公孙瓒一万骑兵的大部已经过了河,双方激战一场,各折损了数百人马,骑军在死伤人数上占了点儿小便宜,却失去了半渡而击的机会,终无法阻止公孙瓒渡河,。只得退回下博大营。

公孙瓒一路推进,在漳河水不远处的一片高地上。安下了营寨。两座大营距离约有五六里之遥。

随后的几日里,骑军与公孙瓒地骑兵不断发生小规模交火。双方努力截杀对方的斥侯,并竭力收集情报。在这场决战前的热身战中,骑军凭借着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横刀和歹毒的骑兵弩,以微小地伤亡,占据了优势。公孙瓒遂派出大队骑兵,对骑军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推进到下博数百步远,张奂据营坚守。公孙瓒指挥着步骑攻打了两次,下博大营无懈可击。公孙瓒折了数百人,并没有取得进展。

一时间。公孙瓒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青州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许不如边军,但其据营以守,坚固的铠甲和精良的武器,足以弥补一切差距。公孙瓒不可能用自己的士卒,去填平下博大营外的沟壑。时间愈久愈不利,青州兵随时都可能前来增援。公孙瓒心急如焚,但别无它法,他只好命令骑兵不断出击,截断了下博与信都的联系。公孙瓒紧张地收集着情报,围城打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八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地,公孙照例前往下博大营挑衅围城切不可闷围,总要让士卒们活动起来,以保障士气。

出乎意料,高昂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一阵儿金鼓齐鸣之后,青州兵竟然出了大营。公孙瓒远远地望去,发现是张奂地旗帜。先是骑军出营,离阵在左翼一片平缓的高地上顺势而下,有利于骑兵加速,发挥其优势。先登千人前出里许,在一个小丘上设立了营垒。随后,青州兵背靠大营,向东西摆开阵势。

“主公,我来!”

“好!严纲,去准备人马。但是,没有我地命令,不得出击!”

青州兵能出营野战,正合公孙瓒的心意。在他的两万兵马之中,便有一万是骑兵,野战才是骑兵之长。为了避免青州军见势不妙,重新缩回去,公孙瓒没有断然出击,而是一直等待青州军出兵近半,方才命令严纲进攻。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公孙瓒的布阵,是以一万步兵为中军,两翼各有五千骑兵,严纲率领的五千骑兵,是在左翼。右翼公孙范率领的五千骑兵,在戒备着骑军的袭击。

命令一下,严纲手持长戟,一马当先,左右都是亲兵。五千骑兵紧缩其后,也行动起来,最初只是缓缓地,慢慢的,骑兵汇聚成一股洪流,万马奔腾,势不可挡。烟尘四起,大地在颤动,震耳欲聋地轰鸣声响彻云霄。严纲没有作其他指挥,直接率领着这五千骑兵杀了过去。有什么可准备的呢?五千骑兵对一千步兵,难道会失败不成?

再说,青州兵临阵犹豫再三,战力能强到哪里去,最初还有意在土丘中部立阵,眼看不妥,才又撤回了丘顶,薄薄的三层阵势,有没有多少长矛,立了几百张大盾又有什么用,在严纲眼里,青州兵的阵势就是一层纸一戳便穿。

“呜”

号角声中,伍长和什长们的命令汇成一声,“上箭!”

脚下的土地在颤抖,李明伟的身体也在颤抖,骑兵冲锋的威势确与步兵不同,说不清是激动,还是恐惧,但千百回的训练,使服从命令成为他的本能,一弯腰,脚下已经踏住了弩臂前的踏环上,干净利落地拉开了拉杆,望山后退,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刻口,牙便扣住了弓弦,在起身的过程中,弩箭便已就位,须臾间,恐怖的蹶张弩,已经准备就绪。

深深吸了口气,李明伟便恢复了镇定,激动和恐惧都不需要,专心等待吧,多杀一个敌人自己就多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北上?南下?第十一章 构陷[上]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北定辽东第三卷 第四十章 朝令夕改?第三十章 管亥第二十七章 出征第三卷 第七章 冀州行第二十八章 戏志才第六章 路上[下]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3)第三卷 第八章 青州行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二十九章 黄巾第十八章 二事[下]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琐事第三十二章 选拔[下]第六章 蔡邕[下]第三卷 第十四章 游说第三卷 第十九章 袁绍思乡第二十一章 族学[上]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北定辽东第三卷 第四十六章 各怀心机第三卷 第四十八章 上谷乌桓第三卷 第三十六章 垦荒者第三卷 第三十五章 西望长安第三卷 第十三章 遇袭第三卷 第四十章 朝令夕改?第三卷 第六十一章 天子东归[1]第二十五章 劝学第二十八章 钢铁[下]第三章 东观[上]第三卷 第四十九章 粮草先行第三章 张氏[下]第二十八章 钢铁[上]第三卷 第五十二章 沮水盟誓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有钱没钱又是一年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圣典》第三卷 第十五章 风起第四章 支娄加谶[上]第七章 青州[上]第三卷 第九章 无题第十二章 天书[下]第十一章 构陷[下]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蝗虫过境[下]第三卷 第七十一章第三十四章 余辉第二十六章 无题[上]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十章 势力[上]第二十八章 钢铁[上]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东[下-免费]第三卷 第三十七章 垦荒者(3)第三十九章 婚礼[上]第四十章 社会主义[下]第三十四章 家事[上]第四卷 第三章 和尚也要交税的!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第二十五章 劝学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战定第二十七章 出征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东[下-免费]第二十六章 无题[上]第十二章 聚士[上]第三卷 第四十八章 上谷乌桓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3)第四章 神童[下]第十九章 若若[上]第十五章 余波[下]第六十章 恭贺新禧!福寿安康!第三卷 第二十八章 炼金宗师第三卷 第三十七章 垦荒者(2)第一卷 第十章 拜师[下]第十三章 笔迹[下]第三卷 第十九章 袁绍思乡第十六章 萝莉?第十二章 聚士[下]第三十一章 八月十六第三卷 第二十八章 炼金宗师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回家第十二章 天书[上]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总结第二十一章 志向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土地改革第三卷 第十二章 冀州战的序幕第二十六章 无题[下]第四十一章 财源[下]第一章 麻烦[下]第三卷 第五十章 运筹帷幄第二十四章 闲话[下]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狡兔死……第三卷 第十二章 冀州战的序幕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总结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二十八章 钢铁[下]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蝗虫过境[下]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儿寡母第三卷 第三章 免税第一章 梦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