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干谒[下]

何进正色,直躯,先受了他这个大揖,然后,一板一眼的回了个平揖。

“伯润,我与令尊素来交好,你就和我的子侄一样,今后就有事情,尽可直说!”

何进以异母妹妹何氏选入宫廷,有宠于灵帝,而受职郎中。但皇帝的心思变化莫测,像何氏这样的人多了。何氏初时也不过是个美人,又是屠户出身,何进在雒阳并不得意。为了固宠,他还要拿出大量钱财去贿赂宦官。对于张平的善意,何进知道是看好何氏。不过,张平与张让关系密切。何进不仅需要张平的钱财,其时也需要借重张平的关系。双方遂一拍即合,结为好友。

待到前两年,何氏生下皇子刘辩,被封为贵人,何进也水涨船高,由郎中而虎贲中郎将。其中,未尝没借助于张平的钱财。雒阳酒楼几乎把每年的三层收益,都花在了何进身上。这笔钱对张让来说不算多,却是何进的重要财源了。

现在,别看何进升迁了,想要更进一步,需要钱财的地方多了。加之,张平这些年来雪中送炭,又别无所求。何进知其心意,心中也很是感激。如今,张平来信请他照顾一下儿子,何进自然责无旁贷。况且,何进出身低下,即便心胸开阔,私下里也隐以为憾。张涵薄有声名,驺县张氏世代衣冠,张涵一来就以晚辈自居,恭恭敬敬地给他行礼。因此,何进对张涵的印象便非常好。

“世伯有言,晚辈敢不谨尊台命!”

何进说的亲热,张涵并不曾稍有怠慢,躬身谢过何进好意。观何进举止,行动莫不合乎礼仪,张涵就知他遗憾自己出身低微,故而很注重礼节,所以,说话虽亲近,举止却谨守着晚辈的礼仪。

果然,何进见此,愈发的欢喜,兴致勃勃地与张涵唠家常,张平的身体如何,农庄的收成如何,张园的景致如何,雒阳的奇闻轶事,朝中大人们的派系等等,介绍他的儿子们与张涵认识,并执意留张涵吃饭。

张涵爽快地留了下来,何进前途无量,他应该与何进打好关系。然而,在张涵的内心深处,他并不愿意留下来吃饭。何进表现的,就像个和善的大叔,是真的把张涵当成子侄了,张涵有点不安,先知先觉有时侯也是一种负担。

从雒阳城南开阳门出发,南行八里,就是大汉国最高学府,古代世界空前绝后的中央大学太学了。

张涵自何府回来,就有些郁闷。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张涵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不破不立,想要改变这世界,想要做番事业,想要好好活下去,必然要牺牲一些人,虽然在需要的时候他想都不想就会做出决断,但细想起来,他还是不喜欢这种感觉。

张超见他心情不好,就带他去太学散心,走在绿树荫荫的太学里,到处都是年轻的诸生,或者读书,或者用宿舍外的灶台做饭,或者争论某个问题,张涵的心情也放松下来,似乎又回到了前生,回到大学那段轻松愉快的日子里。

“经过顺帝年间的扩建,太学现在有房240栋,1850间,拥有学生三万人,博士14名……走,我带你去讲堂看看……呃,今天是马谏议讲学,讲堂坐满了……”

十丈长、三丈宽的讲堂里,密密麻麻挤进去几百人,连门口站的都是人,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张超干笑了两声,决定直奔主题那个地方,张涵肯定会喜欢。

在太学的东侧,张超领着张涵来到了目的地《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人上奏要求正定《六经》文字。随后,蔡邕把《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论语》七种正定后的经文,亲自书丹在46块石碑上。这就是天下闻名的《熹平石经》。石碑初立的时候,前去观视、摹写士子们的车乘每日都有一千多辆,填满大街小巷。就是现在,每天来抄经的人,也会有一两百人之多。

高大的石碑高丈余,宽四尺,上有瓦屋防雨,河南太守还派了来士卒看守,张涵全然没有注意,看着蔡邕的八分隶书,两眼放光。几年不见,蔡议郎的书法又进步了……

苦练了十几年书法后,张涵对书法有种由衷的喜爱。张涵一直看到夕阳西下,再也无法看清楚,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住所。

“你就是张伯润了?”

老者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但温和慈善的笑容,使他看起来和蔼多了,只是尖锐怪异的嗓音,说明了他的身份。

“正是晚辈”

张涵正容朗声答道。老者笑的再温和,张涵也不敢有半点不敬,这可是十常侍里的头号大BOSS,驺县张氏的保护伞,杀人不眨眼的大宦官。张让的眼神令张涵不由自主想起了张昭,那种一眼望去,一览无余的感觉,对被览者来说,真是太难受了。就像针尖在身上轻轻划过,说不出的难过。

“不错,不错,文质彬彬的,胆子不小呀!”

“不敢,不知晚辈做错了什么,侯爷何以言此……”

“你是初七到的雒阳,当天就与卢尚书在雒阳酒楼饮了一下午酒;初八来我府上投了贴子,然后,去了何中郎府上,用了晚饭才离开;初九又去了卢尚书府上赴宴;初十卢尚书拜访了吕强……然后,就是今天了,今天,吕强在陛下面前为蔡邕讲话……”

张让微笑着问道。

“伯润,你觉得程璜会怎样考虑这件事?”

张涵汗流浃背,神色却丝毫不变,惟有眼角轻轻跳动。靠,怎么一个个耳朵都这么长……

“程常侍如何考虑此事,不是晚辈能够左右的,晚辈也不关心。晚辈关心的是,侯爷如何考虑此事……”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序言第二十八章 钢铁[上]第八章 筹谋[下]第三章 东观[上]地三卷 第八六章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没钱啦?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东[免费]第三卷 第八十章 闲话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回家第三卷 第七章 冀州行第五章 要死了吗?[上]第六章 蔡邕[下]第三卷 第一章 三公书第十五章 余波[下]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没钱啦?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儿寡母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第二十六章 学乡第四卷 第五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1)第二十二章 续族学[下]第三卷 第七十章 廷议第六十三章 天子东归[3]第六章 蔡邕[上]第三卷 第八十五章 出使江东第三章 东观[上]第三十五章 落日[这章免费 可不是没有字]第八章 回家[下]第十一章 续拜师[下]第十二章 聚士[上]第五章 要死了吗?[下]第十八章 坚城第十五章 余波[上]第二十八章 钢铁[下]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烟又起第三卷 第三章 免税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蝗虫过境[下]第四卷 第四章 当头棒喝第一章 梦醒[上]第五章 买官[下]第四十一章 财源[下]第三十三章 岑晊[下]第十八章 二事[上]第三十七章 为难[上]第二十五章 出书[下]第三卷 第十二章 冀州战的序幕第三卷 第十五章 风起地三卷 第二十章 无奈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狡兔死……[下]第六章 蔡邕[下]第十四章 同学[下]第三卷 第五十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上]第三卷 第七十章 廷议第三卷 第十五章 风起第二十四章 闲话[下]第十三章 笔迹[上]第二章 干谒[上]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十一章 构陷[上]第二十章 心病第二十七章 李胜忠[下]第二十七章 出征第十二章 天书[下]第三卷 第七十六章 《新汉律》第三卷 第三章 免税地三卷 第二十章 无奈第十三章 笔迹[上]第三卷 第十七章 质子[下]序言第五章 买官[上]第三卷 第二章 开始[下]第三卷 第六十六章 天子东归[6]第十二章 聚士[下]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大媒(1)第三卷 第八十九章 劝进第二十六章 无题[下]第三卷 第二十八章 炼金宗师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北定辽东[3]第三卷 第四十二章 与民争利乎?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风波第二十六章 学乡[下]第七章 未来[上]第三卷 第五十二章 沮水盟誓第二十五章 出书[下]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没钱啦?第三十九章 婚礼[下]第三卷 第十二章 冀州战的序幕第三卷 第六十五章 天子东归[5](元宵节快乐)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有钱没钱又是一年第九章 努力[上]第十三章 乱起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下]第二十六章 学乡第十二章 聚士[上]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琐事第三十七章 为难[下]第二十五章 劝学[下]第三卷 第五十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三十三章 岑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