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湖湘之治

如果要给大汉所有道州发展速度排个高低的话,那毫无疑问,湖南道必属第一,原因也很简单,底子相对薄弱,在得到有效治理之后,所取得的进步自然是巨大的。

千百年来,湖南都不能用纯粹的“楚蛮”之地来形容,沿湘江一线,以潭、衡二州为中心的核心地带,这也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物产也丰。

同时,也享受了几次北方文化、经济南移的福利,在与中原交流联系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基础。就近阶段来说,在马楚时期,同其他南方割据诸国一样,湘潭大地就经历了一次值得书写的大发展。

当初马希范能搞出个“天策府十八学士”,不管其成色如何,多少能够反映出一些湖南发展的情况。只是,由于江淮、吴越那边的光芒太过耀眼,再加上马氏子孙太过不肖,在内部倾轧与外部战争中,使得湖南饱受摧残,使得在诸多人士的印象中,湖南还是那个残破不堪的穷乡僻壤。

有经济潜力,也有文化基础,因此,入汉之后,制约湖南发展的主要因素,唯有一样,人口。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湖南道州府官员们一直努力的事情。

朝廷是乾祐八年收取的,时至如今,也整整八年了。在这八年中,变化最大的,也正是人口的增长,从最初的五十万人口,发展到现在在籍户口超过百万,直接翻了一倍,这是年增长率接近10%的增长速度,可谓十分夸张了。

当然,这并不是纯靠自然增长,还得感谢前任执政长官昝居润,此公到任之后,可谓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带领三湘百姓谋发展。

一开始就深明丁口的重要性,在社会秩序稳定之后,就开始清查隐户,同时制定政策,招揽难民,吸引各方百姓移居,朝廷平蜀,连续上表,求得朝廷的同意,以川民填湘,仅此一项,就增长了十五六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苗、瑶蛮人,以及养育政策的刺激,湖南的人口增长自然“腾飞”了。

哪怕这样的结果,比起原属南平的三州府人口,还略有不如,但并不能否认这方面的成就。人口,是大汉对州县长官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湖南,因之而得到升迁的官吏就有数十人。

此前为了鼓励生养,减轻百姓的养育压力,昝居润特地从公库之中出资,以作奖励。同时,豁出面皮,向刘皇帝上表,请求朝廷拨款支援,虽然不可能一请一允,但次数多了,考虑到他收拾湖南那摊子不容易,多少也都会给些扶助。

说起来,就在这种来往中,湖南成了与朝廷联系最紧密的一个道。在平蜀之后的那一两年中,中枢那边只要收到昝居润的奏表,就有官员忍不住开玩笑,猜测昝使君又要求什么......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人口的增长得到满足后,其他方面的进步,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享山林之泽,二拥江湖之利,再大兴垦殖,鼓励商贸。

三年之后,虽然还谈不上温饱,但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五年之后,治安良好,政通人和。八年之后,对当下的湖南百姓而言,也然称得上“小康”了,并且可以反哺朝廷了,潘美平岭南,其中半数的钱粮、七成的丁夫就是由湖南供应的。

在劝课农桑,开道疏渠,兴修水利的基础上,昝居润还另外发掘了一条财源,那便是矿产的采冶。尤其在南面的郴州境内,像金、银矿这样的贵金属,得到了大力开采冶炼,像规模大一些的银坑,郴州境内就有三处,到如今,湖南每年岁贡朝廷的银就达一万五千两了,这个数目也不能说少了。

在经济民生之外,文化事业,同样得到恢复,这片土地,是有足够的文化传承的。哪怕财政最拮据的那一两年,昝居润每年都会抠出一部分道府财用,支持学校,扶持读书人。

宣慰使石文德为首的一批湖湘士人,再加上一部分迁入潭州的川蜀文才,共同推动了三湘的文化发展。在大汉迎来统一,进入开宝时代之时,在昝居润的支持下,石文德纠集了一批文士,共同编纂出了一部描绘唐末以来湖南政治、军事、人文、风俗等历史与社会面貌的书,取名《湖湘志》,并在开宝大典时,与进贡方物一起献上,得到了刘皇帝的赞赏。

可以说,在昝居润的治理下,湖湘大地,再度迎来一次大发展。让人遗憾的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昝居润被调走了,去江浙,如今更是闽浙巡抚,可以算是高升了。

不过,对于湖南百姓而言,却是一大损失。据说,昝居润登船离开之日,万民挽留,长沙城中百姓为之一空,争相送别于湘江之畔。或许有些夸张,但百姓们对昝居润不舍的感情却是真的,为了纪念他,特地将接引浏阳河的一条水渠更名为昝公渠。

治湘八年有余,除了留下一份杰出的政绩,还有如此名声,也堪称的不凡了。严格意义来说,论治功政绩,在大汉的所有地方长官之中,昝居润保底第二,但因为湖南在大汉的地位,着实不高,纵然做出了实在的成绩,也不够瞩目。

开宝元年的长沙城,已经看不到当初的破败,因战争所受的创伤,也早已被修复,人口也恢复到了五千余户。要知道,早年为了恢复发展,昝居润把人都推出去开垦了,城中人口一度跌至不到两千人......

官署之内,走了昝使君,迎来边使君,如今,轮到边归谠来接手湖湘了,带领三湘子民继续前进了。边归谠,在乾祐初年的大汉政坛上,还是很活跃的,最高曾担任过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系统,屡次直言上表,言必有理,切中要害,也十分得刘承祐敬重。

只是,由于后来对武德司的几番针对,最终惹恼了刘皇帝,被外放为淮西道按察使。在任期间,严肃法纪,清除奸吏,后又调任荆湖道,改知江陵府,如今成为荆湖南道的长官。

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18章 侯益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91章 酬功第1769章 影响力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92章 定州事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9章 降表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9章 劝谏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74章 万岁呼声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58章 回师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268章 西县第1章 柩前继位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8章 处处矛盾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1674章 爆发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1章 边公在任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64章 孺魏王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86章 须发花白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7章 附议第99章 北使南归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56章 是非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736章 试炮第53章 遁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182章 尚敢北顾?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00章 城战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86章 宗室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375章 少林寺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198章 转折点第1708章 格局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60章 论婿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