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南北并发

“谢陛下!”终于得到刘皇帝点头应允,潘美直接就地拜倒,喜不自禁。

说起来,潘美的成就也不能算小了,毕竟将帅之中有单独帅师灭亡一国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人。然而,这十多年,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熬着的。

在湖南熬了七年,方才得意领军平粤,如今又过了四年,刘皇帝方才松口,与他收复安南的机会。或许,得胜之后,自己的爵位就能往上提一提了。

“谢朕做甚?”刘皇帝理了下袖角,说道:“这也是军国大事,你为朝廷将兵复土,尽苦尽劳,要谢也是朕谢你才是!”

“陛下言重了!”听刘皇帝这么说,潘美心中那阵感动啊。

“不过!”话音一转,刘皇帝提醒道:“军事事关生死,劳师靡众,安南又处僻远,局势混乱,纵使以大汉强兵压境,仍不得大意,切忌轻慢疏忽。朕也就提个醒,你也是戎马练达的宿将了,这些道理也该明白!”

“是!臣谨记陛下教诲!”潘美神情一肃,拱手道。

“此番动兵,实不需大动干戈,只需纵岭南之众足以!”潘美开始向刘皇帝谈及具体事项。

“岭南之兵够吗?”刘皇帝问。

根据枢密院对岭南地区的军事布置,都司加上戍卒,在几年的整顿下来,在编人员合计也就一万七千余人。如果要发兵,平安南,扣除留守的军队,那动用的军力可就不多了。

安南地区,地盘也不能算小,如果真莽莽撞撞的,以少量兵马图之,即便大汉兵强马壮,器锐甲固,仍旧无法杜绝意外的产生。而刘皇帝一贯稳妥的性格,更喜欢占据绝对的优势,再轻松将之转化成胜势。

当然,征伐安南,如果发大兵,又容易造成浪费,劳军伤财,得不偿失。

察觉到刘皇帝的顾虑,潘美说道:“臣打算以岭南戍卒及都司兵马一万众,另外再从广西诸土司之中征召一万蛮兵,两万人足以。安南若一统,或许有难度,然其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正与我军机会。

臣打算发起突袭,以雷霆之势,直取丁部领,将这颗最硬的骨头啃下!而后,逐步剪处其余郡邑......”

“还需要朝廷其他什么支持?”刘皇帝点了点头,继续问。

“臣希望把湖南的平飞堑军,暂调至南征军中。平堑军久经训练,战力不俗,对朝廷也足够忠诚,当年平粤,就立了不小功劳!”潘美请道。

平堑军,乃是当年平定荆湖后,拣湘西精壮苗瑶蛮族组建的,与一般的番兵不同,如今已升格为边军,驻扎在湘西、黔中一带。

就如其名一般,纵横山林天堑,如履平地,第一任军使是瑶族土豪秦再雄,成军以来,表现得很不错,在治安平乱,尤其平南的战事中,表现突出。

说起秦再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显得当年主动投靠朝廷、大献忠诚的先见之明。如今的秦再雄,可是大汉根苗正红的贵族,受封洪江侯,在苗瑶蛮人中的实际影响力,已然超过当初的“叙王”符彦通。

而在两年前,秦再雄更进一步,成为郴州知州,对于一个蛮族出身的人而言,是十分难得的,这也代表着他不再被视为“打手”,而是被朝廷彻底接纳成为自己人。

“可以!”当潘美提出要借用平堑军时,刘皇帝直接同意了,他本就有意加强南征的实力。

“另外,臣希望能增调一部分军械,尤其是火药、火箭!”潘美又请道。

经过多年的开发试用,火药在战争中的运用,也逐渐成熟起来了,但是,朝廷管控也十分严格。当年平粤之时,粤军曾驱逐象兵对抗汉军,潘美就是凭着分拨的火箭大破之,并一举突破防线,打到番禺城。

听其言,刘皇帝想了想,一个大方的姿态:“这些具体事务,你可与枢密院及兵部商议,朕既决定出兵,朝廷也必定全力支持!”

“谢陛下!”潘美再度郑重道:“臣必定剿除不臣,收复安南,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好了!军略之事,你可自主!”刘皇帝洒然道:“你既然几度提到那丁部领,说他是个枭雄人物,那么,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东京看到此人腌制好的人头!”

“是!”

“你看看!你久镇外方,难得还朝,本想让你放松放松,这一谈国事,就停不下来了。”刘皇帝笑了笑,随和道。

这一次,倒也没有让潘美陪他一起睡觉。潘美也急于正事,又与刘皇帝交谈几许,就告退回东京拜访枢密院、兵部二衙门了。

刘皇帝呢,面上泰然,心中呢则还在为对安南用兵进行思考。心中的唯一的疑虑,只是觉得,南北同时用兵,是不是太频繁了,托大了?

在军事上的态度,刘皇帝向来是谨慎持重的。不过,仔细想想,以当下的大汉,也有托大的资本,夏绥早处包围之中,至于安南诸使君,那是什么臭鱼烂虾?

当然,因为同意潘美南征,刘皇帝还有一件略感头疼的事。那就是,王全斌那边又得费一番功夫安抚了。王老将军在西南磨刀霍霍,有已很多年了。

虽然因为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旧事,对于南征大理之事,朝廷中赞同的人并不多。不过,对自己地位际遇不满足的王全斌可没那么多顾忌,他就指着灭掉大理,为自己正名,加官进爵。

讨伐大理,难度自然是有的,最大的麻烦,也就在于地理限制。不过,这点麻烦,对准备多年的汉军而言,并非不能解决。

更重要的,这些年大理国内的形势,也不是风平浪静。比起安南那边情况要良好一些,然而段氏王权旁落,诸氏贵族崛起,势力膨胀,掌握朝政,尤其是高氏。

大理也不是个权力集中的国度,国力既不强,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想要仅靠着地理的优势,就守住国家,也是艰难的。王全斌已经几次上表刘皇帝,说他的进兵方略。

在王全斌看来,也无需剿尽大理所有的城郡,只要攻下其首府中羊苴咩城以及几个重要的郡府,那么其他的府、镇、部、族,可传檄而定,望风收降,再推行土司,可定西南,不会像朝中有些人顾虑的那般,熬师日久,劳民伤财。

甚至于,王全斌连进兵的路线,都偷偷地规划好,密奏刘皇帝了。王全斌已经快六十岁了,有一封奏章就对刘皇帝说,他怕再老几岁,就无法再替陛下平定西南了......

如今,先着手解决定难军,又要对安南动兵,可想而知,消息传开后,王全斌会多激动。但是,朝廷怎么也不可能与此同时再于西南用兵,没办法,只能再继续压着老将军了。

第103章 郭王会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152章 听政3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38章 濮州案(1)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14章 大论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2章 大朝会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章 台怀之事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286章 宗室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62章 难得迟疑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33章 捷报第268章 机遇第138章 破寨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19章 幸西京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487章 “惊喜”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6章 初夏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5章 马楚内乱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39章 进退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82章 杀俘第23章 老臣凋零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08章 蠢儿子第61章 晋阳来人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53章 有诗云第264章 孺魏王第43章 “梳理”、“优化”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41章 刘信遭贬第179章 长教训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93章 班师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57章 朝堂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