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使南归

白马渡头,一艘巨大的官船,强势地“排挤”开其他船只,靠岸停泊。船上人员陆续登岸,领头的是一味老者,显是官宦人家,穿着堪称华丽,连日的行船,旅途辛苦,面容间也有几分憔悴。

停船登岸,随行人员,都做着休整,在埠头做着补给,老者则径往白马驿,以作休整。也算是朝廷的高官,在皇帝面前都说得上话,又是使命归来,得到了地方上极其恭敬的照顾。

这名老者,不是旁人,乃是崇政殿学士、太中大夫王昭远,去岁奉诏出使辽国,隔年乃归。这个王昭远,自然就是那个蜀国降臣,把蜀军玩脱了的那位。

哪怕到如今,很多人仍旧不能理解,像这样一个名过其实的绣花枕头,何以能够得到皇帝亲信。

但是,再多的非议,但无法影响事实。入朝将满十年了,虽然不像在孟蜀时期的大权在握,但享受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仅将之当作一个谋士的时候,觉得此人还是不错的。在刘皇帝看来,王昭远此人,人确实聪明,见闻也多,口才更是出众,这样的人,只要放对了地方,就能发挥出不俗的作用。

比如在对北方民族事务上,王昭远就十分有见地,并且逐年成长,为此,他还专门去学了契丹语言文字。这么多年下来,在对契丹事务上,朝中已少有能超过王昭远的了,要知道,仅仅代表朝廷出使北方,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白马驿中,特地让驿吏安排了一处安静的位置,自饮自酌,单独品尝着酒菜,驿内的喧嚣与热闹于他而言,仿佛不存在一般。

比起在孟蜀,在大汉做官,王昭远明显沉稳了许多,也低调了许多,没办法,作为一个降臣,身上始终一套隐形的枷锁束缚着。

而当这个降臣,得到了一般人得不到的皇帝的宠信之后,各方面的压力就更大了。再加上,当下大汉的官,也并不算好做,每年因为各方面原因被处置的人,可是不少,尤其在进入开宝年之后,很多乾祐时代不值一提的问题,都得到了重视。

尤其是现如今,掌管吏部的是窦仪,主管刑部的是李业,而这两者,都不是好惹的。窦仪的刚正是海内知名的,而李国舅由道州及省部,手腕早已展示出来了,前番京中“张龙儿案”,就是在他的手上,进行一番强硬而严厉的处罚。

就拿此时来说,王昭远那沉稳的眼神中,却也不时流露出少许的忧虑。忧虑的缘由,在此番出使,来自于朝中。

此番北使,他是去岁八月就起行的,前前后后在辽国待了半年多,到如今才返回。于是,朝中就有人拿此事说事了,没有直接攻击,只是提出一种怀疑,说王昭远久在契丹,恐有背汉投辽之意,再加上他本是个降臣......

很多时候,这种似是而非的流言,中伤效果是极好的。自归汉境,南来之后,经过一些周折方才得知了此前的一些情况。

对王昭远而言,自然大感委屈,在大汉他已经够本分了,然而总是不缺针对的人。这其中,除了他为降臣而受过分宠信,引得嫉妒之外,也在于崇政殿学士的位置。

到如今,崇政殿的官职也已成定制了,大学士下设一承旨,辅以两学士,再兼十二郎官。而崇政殿学士,则是正五品的职位,地位权力暂且不提,仅距离皇帝近这个优势就是很多职位没有的。

在不少人看来,区区一个王昭远都可以,他们自然也行。

“唉!”闷下一杯酒,王昭远也不由重重地叹息一声,苍老的面容上,隐现愤懑。如今的王昭远,也已过知天命之年了,比起当年的意气风发,也是两种形象,岁月往往带来巨大反差。

“使君,滑州知州吕端求见!”在王昭远慢饮闷酒之时,随行的仆人前来禀报。

“咦?”王昭远来了点兴趣,嗤笑一声,说道:“这是吕余庆的兄弟吧!他有个深得圣心的哥哥,也要来逢迎我?”

“您终究是天子使节,代表大汉出使,这些地方官吏,岂能不小心侍候着!”随从恭维道。

在朝中,王昭远或许处境不那么如意,但在地方上,可没人敢怠慢。这大抵就是京官的优势吧,尤其王昭远这个京官,还是崇政殿学士,还是奉诏使辽的正使。

“引他进来吧!”王昭远笑了笑:“我倒要看看,这吕余庆之弟,又准备了什么礼物......”

王昭远端坐于案,拿捏着高姿态,静待吕端入内,嘴里还慢条斯理地咀嚼着菜肴。很快,吕端那张不喜不怒的面容露出来了,只不过是空着手来的。

见到酒杯都没有放下的王昭远,吕端面无异状,拱手一拜:“下官知滑州事吕端,见过王使君!”

“吕知州免礼!”王昭远老脸上也洋溢着笑容,打量了他两眼,说道:“果然才俊之士,后起之秀啊,三十出头,入仕六载,便为一州之长,这在如今的大汉,也属少见了!”

闻言,吕端微微一笑,以一种谦虚的姿态说:“下官自觉德行浅薄,不配其位,身兼其任,亦感战战兢兢啊!”

王昭远笑了,摇了摇头:“老夫在崇政殿也曾与你兄相交,他就提到过你,厚重其外,而内秀于心,何以自谦?”

“不敢当!”吕端还是不便的风度。

摆了下手,王昭远直接问:“老夫使辽南归,仅作歇脚,不欲久留,你前来,所谓何事?”

吕端禀道:“行营移文一封,命转达于使君!”

说着,吕端招了招手,一名衙差端着一个托盘入内,上边摆放着一封诏书。见状,王昭远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了,立时放下酒杯起身,动作过急,酒水都洒了半杯。

理袍衽,正衣冠,王昭远恭敬应道:“臣王昭远奉诏!”

接过诏书,王昭远恭敬地打开,逐字逐句地浏览了一遍,紧张的表情化作一抹释然,所幸,不是什么坏事,是他自己忧思过甚了。

收起诏书,王昭远抬眼看向吕端,说道:“老夫奉诏,有事还需麻烦吕知州了!”

闻言,吕端当即表示:“请使君吩咐!”

王昭远道:“使团弃舟改路,所携器物,还请知州调集人手从速卸下,另外征调几架车辆,一应费用,由使团公资承担!”

“下官这便去安排!”不是什么难事,吕端淡定地应下。

很快,使辽团队,在王昭远的率领下,弃舟登岸,转道东南,追赶了足足四日,方才赶上行营。来自行营那道诏书,只是得知王昭远将归,特地命人传诏唤他至行营觐见复命。

而等王昭远赶到时,御驾已抵临济州郓城县,同他的娇妻美妾,泛舟于梁山泊上。

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36章 迎奉第97章 再临井陉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17章 机会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127章 皇城司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76章 王峻用兵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95章 杨邠案(3)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137章 整编事第63章 朝廷应对第33章 西巡结束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457章 郑州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27章 皇城司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60章 论婿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465章 辽奸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364章 过韩府第403章 抓起来!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75章 军略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92章 大调整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47章 德胜渡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31章 泰来楼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357章 国灭第216章 初夏第17章 附议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284章 影响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24章 辞表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89章 破财赎罪第73章 解决第152章 听政3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5章 春闱第49章 南国风起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5章 王朴走了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171章 金陵政局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391章 暗箭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32章 淮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