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希望渺茫

一场大范围的雨雪降临京畿大地,雨霁之后,各处也都染上了一层冰霜。两京直道,已然彻底贯通,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东西两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到如今,两京之间,商旅行人往来,络绎不绝,不论春夏秋冬,几无沉寂之时。随着天晴,被雨雪打击了的东西旅人的热情也再度恢复了,受阻的行程,再度拾起,人声畜鸣载道盈野。

来往的道路间,一支车队显得很特殊,足足三十余名护卫,并且全是骑士,高头大马,形貌魁壮,皆着足以保暖的服袄,袄子下边还衬有护甲,毫不掩饰随身携带的武器,短有刀剑,长有弓弩。

能够配得上如此规格护卫的人,身份地位显然不同寻常,甚至不能用非富即贵来形容,因为一般的贵族扈从,在出行护卫的人数以及装备上都有限制,而最高等级的王公,也基本知道收敛。

置于保护中的马车,看起来不算华丽,但足够宽大,精致的则是那些雕纹,以及象征着身份地位的小饰物。

车夫头戴帽,手戴套,干净而又熟练地驾驶着车马,四平八稳地向西面行去。被掩住的帘幕被扯开,露出一双眼睛,观察着周边的景象。有被霜霭笼罩的原野,有避于道边的行旅,当然,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些骑士。

“把帘子放下吧!”一道年轻却沉稳的声音响起。

“是!”回应声恭敬。

空间足够的马车内,待着两个人,一个年轻,另一个更年轻。皇长子、秦公刘煦,以及昭武校尉耿继勋。

“陛下对殿下,还是疼爱的,竟然赐下如此雄壮的卫士!”耿继勋感慨道。

刘煦微微缩在一张裘袍之下,寒冷的天气并不影响他的玉树临风,手里拿着一本书,默默地看着。闻之,刘煦随口应道:“此番奉命西行,他们也只是使命随从,以作护卫,待还东京,还会调回宫中去的!”

“不然!”耿继勋却摇了摇头:“我觉得,这些卫士,今后会在秦公府当值了,此前陛下赐赵公十名卫士,殿下为长子,当不会厚此薄彼!”

到如今,大汉诸皇子中,仍旧只有刘煦、刘晞、刘昉三兄弟得以赐爵开府。六皇子刘旻不能算,人家早早地便达到人生巅峰。

东宫之中,自有卫率,而三位皇子府上的奴仆、卫士,也多自汉宫派遣。这一回不同是,派给刘煦的,是长期在刘皇帝御前当值的大内卫士,这就是特殊之处。

对耿继勋之言,刘煦显得很淡然,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我何求赏赐?”

说完,又埋头阅读手中的书了。见状,耿继勋显得有些无聊,不由说道:“殿下,这本《阃外春秋》你都阅读过好几遍了,我也读过,无外乎是些战争史迹概要,何痴迷至此?”

终于,刘煦抬起了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说道:“古今贤愚,存亡兴衰,悉有记叙!”

顿了一下,刘煦又道:“我爹当年也常读此书!”

这么一提,耿继勋当即改口了,道:“那是该多看看!”

见刘煦已然从书籍中摆脱出来,耿继勋不由说道:“陛下对英国公着实看重啊,其父于国无功,既死,竟也让殿下你冒着这风寒西赴洛阳吊唁!”

对此,刘煦道:“英公乃柱国重臣,文功武绩,堪称二十四臣之首,父亲倚为腹心,屡托以大事,我也是素来敬佩的。

柴老太公卒,哪怕是老人辞世,作为晚辈,前往表示哀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虽未明言,但我也清楚,我此去,乃是代父吊祭,以叙私谊。你万不可再说此等话,太过无礼!”

表兄弟两个,关系素来亲密,耿继勋也向来放得开,不过在刘煦认真起来的时候,也往往配合着严肃。

看了看脸色从容、气度泰然的刘煦,耿继勋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心中默默一叹。刘煦的人品才干,素为人称道,温文尔雅,如沐春风,如果不是背了个庶子的身份,必是大有可为。

刘皇帝的这么多儿子中,哪一个出身没点背景,符、高、折这三家自不必提了,连新出生的小十四,其母都是辽国宗室,认真地讲,这也是有一塞外帝国做靠山的。

勉强能够胜过的,大概只有七皇子刘晖、十三皇刘晔了。刘晔之母,身份显然是最卑微的,毕竟只是瑶族一蛮女。刘晖之母大周,则以才色,素来受宠,而刘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来的才气,也令人称道。

原本,由被太后亲自抚养长大,算是有一把最大的保护伞。然而,如今这把保护伞也倒了,与在朝野内外占据有不小实力与声望的李氏家族之间关系的维系,眼瞧着也薄弱生疏了起来。

此番代替刘皇帝前往西京吊唁柴父,或许是个与英国公柴荣联系沟通的好机会,然而,不说拉拢柴荣的难度,有一点却是不能够忽视的,汉宫之中还有一个郭宁妃,有皇十二子刘晗......

从头到尾,如果说有谁能真正无条件帮助支持刘煦,也唯有血脉近亲的耿氏了。然而,与那些声势显赫的元勋功臣、将门贵族相比,耿氏太弱小了,影响也太小了,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甚至于能有如今的贵族地位,都是刘皇帝始终对已故耿宸妃有一段感情,故而照拂。

而到如今,与其说,耿家支持刘煦,还不如说是秦公在保护他们家的富贵......当然,还有白家。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因素,哪怕耿继勋这样有些冲劲、有野望的年轻人,也从来没有贸然地向刘煦表示,支持他夺嫡,劝他争储。

希望,太渺茫了!除非发生什么重大变故,机遇降临,并且刘煦还得有那个才干、志气,但刘煦,从来没有表现出有类似的想法。

“表哥在想什么?”见耿继勋有有些出神,刘煦打量了他两眼,轻笑着问道。

猛得一回神,注意着刘煦仿佛带着笑意的目光,耿继勋一时竟有些无措,随口应道:“我在想,还有多久到洛阳。”

“到哪里了?”对其言不由衷,刘煦似乎并不介意,收回打量的目光,向车外问道。

“回殿下,已进入偃师境内!”外边传来洪亮的回应声。

刘煦也是熟悉地理的,毕竟从小到大,在刘皇帝影响下,也看了不少舆图,别的地方不敢说,京畿地区,还是算熟悉的。

“快到洛阳了啊!难怪行旅都多了起来!”刘煦感慨了一句。

“毕竟是洛阳啊!”耿继勋也叹道。

说着,不由同刘煦讨论起来:“英公父丧丁忧,将离留守,殿下觉得,新任西京留守,会是谁?”

“让舅舅担任如何?”瞥了他一眼,刘煦玩味道。

闻之,耿继勋赶忙道:“殿下玩笑了,我爹可没这个资格!”

刘煦当然也知道,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应当是慕容叔公吧!他正监修洛阳,身份地位,都算合适!”

说着,刘煦再度把目光投在耿继勋身上,道:“表哥,你到如今,仍只是个昭武校尉的散职,就不想着出来做点实事?”

耿继勋是个聪明人,当即问道:“殿下想给我安排一个实职?”

“嗯!”刘煦并不否认。

耿继勋也开了个玩笑:“那就多谢殿下提拔了!”

“你有什么想法?”刘煦问。

更继续直接表示:“到理藩院,继续跟着殿下做事如何?”

刘煦如今已在理藩院任职,担任实权侍郎,管理境内诸异族事务。

“到地方上去,为黎民百姓分忧解难吧!”刘煦道。

“当知县?”耿继勋两眼一亮。

刘煦淡定地摇头:“按朝廷目前的授官情况,怕是不能,或为一主簿、县尉,或许更低!”

“我去!”没有多少考虑,耿继勋应道。

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87章 秋后算账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章 取士不公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689章 高规格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9章 凤翔战况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75章 敖莱小城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98章 秋猎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43章 接见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134章 回府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21章 道士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82章 瓦桥关第291章 酬功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689章 高规格第2045章 最后的旅途16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45章 靖江军第136章 迎奉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8章 殿议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61章 大捷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200章 御敌第120章 折家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51章 诏令西进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6章 进士楼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740章 农民苦第44章 苏逢吉案结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3章 田畔问对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329章 游市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