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东路进展

天黑得很快,在这高原绝岭之间,很快便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了。从向导官口中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王全斌也稍稍放松了些心情,这一路走来,别说麾下的将士们,他这个统帅,又何尝不焦虑,只是隐藏在严肃刚毅的面孔下罢了。

方才那名将领又走近前,王全斌指了指屁股下的柴草堆,道:“常清,坐!”

将领同样被狼狈所笼罩,有些看不出年岁,但绝对正当壮年,并且是读过书的,气质都不一样,只是阴影之下的表情显得有些僵硬。

此人名叫上官正,是此次西路汉军的行军都监,文武双全,或者说是文职出身,毕竟是进士出身。这么多年来,在大汉军队中,有进士身份的将领,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见王全斌指示,上官正拱手道:“末将站着就好!”

“在这高山峡谷中走了这么久,腿脚不酸吗?”王全斌笑了笑,语气变得强硬:“坐!”

“是!”

还是老老实实地坐下了,是真的臭味相投了,不过二人嗅觉似乎已经失灵了,毫无感觉的样子。

“快中秋了吧!”王全斌说。

“今夜正是十五!”上官正答道:“方才末将查看过,月盈光皎,几可照路!如果不是在这深山老林,或许可以借着月光趁夜行军!”

抬眼看了看,从此处的视角,并不能见到明月,但是依稀能够感受到那些山壁反射出清辉。王全斌有点骂骂咧咧的:“此时京师之中,或许正在举行中秋夜宴,吃那小饼吧!等此战功成还朝,一定得让陛下好生犒劳我等......”

发泄了一番,王全斌又问上官正:“你当年也曾跟随潘美平定两广,南岭山路,与此次相比如何?”

闻问,上官正很肯定地道:“岭南山道固然崎岖,但终究与湖南相通,再是坎坷,也有成熟的路径可以利用。但此次,我西路军,跋于高山,涉于峡谷,一路一径,几乎都要重新开辟,其中艰险漫长,实非岭南可相提并论!”

听其回答,王全斌点了下头,似乎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同样的,进军的时间以及将士的死伤,也更严重!”上官正又补了一句,语气却显得很平静,仿佛对此并不是太在意。

王全斌的表情则变得肃重起来,语气都阴沉几许,问道:“将士损失如何?”

上官正回道:“根据各军、营汇报,死亡、受伤、染病、失踪者,加起来已有三千余人,这只是个大概数目,如需确切的损失,还需寻一个开阔地,重新整军,方才可知!”

“也就是说,实际损失可能还要更大?”王全斌道。

“是的!”上官正道:“我们走的路,太长、太险了,数百里了无人烟。也就是都帅提前勘探,准备充足,否则,半数的将士或许都将折在途中,甚至覆没于这荒山之中......”

听其言,王全斌老脸抽搐了几下,感慨着,语气既有可惜又带哀伤:“这么多儿郎,没有伤亡在战场,却殁于进军途中,老夫对不住他们啊!”

“都帅年过花甲,仍旧不辞辛苦,不畏艰险,与将士同甘共苦,横穿绝岭,将士们都钦佩不已,愿意赴死!”上官正拱手道。

“如不能灭了大理,何以告慰英灵!”王全斌的语气,透着杀意。

上官正道:“都帅奇兵出高原,必能起邓艾平蜀汉之效!”

对此,王全斌没有作话,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对上官正吩咐道:“让康保裔带人,去找一个合适的山谷,供大军入驻休整!休息两日,再行出山!”

“是!”应命的同时,上官正不由疑惑道:“这一路走来,都帅屡次催促,恨不能飞越山峡,如今快走完了,何以反而不急了?”

王全斌淡淡地道:“等出这原岭,你们想再停下休息,也没时间了!”

上官正去传令了,王全斌则闭上了双眼,倚在柴堆上,把行军毯裹紧了些,这秋夜,也是寒冷,这也是官兵染病的原因之一。

眼睛虽然闭上,但脑筋可活跃着,反复不断地思考着此番进兵,是否有什么遗漏,大理反应如何,在西北部有没有防备?还有,王仁赡那边的进展如何?

在王全斌率领大军,于西北高原山岭间披荆斩棘,艰难前行时,东路汉军的进展,可以说用神速来形容。

自发兵进入大理国境后,可谓顺风顺水,自建昌府至会川,几无抵挡。面声势浩大,来势汹汹的大汉军队,大理的边防军队完全措手不及,哪怕汉军南征的消息,早已传开了,当兵锋真正降临时,许多人仍旧没有多少抵抗的决心。

大理朝廷,对国内的掌控并不严密,尤其东部、北部这些地区,部族众多,平日里几乎自治其地。而靠近大汉国境的建昌、会川地区,在与大汉交通的过程中,也被收买分化得厉害。

王仁赡领军南下,人多势雄,兵强马壮,一路是望风披靡,大理布置戍守的军队,或降鲜有留下死战抗击者。

而密布于二府辖地的诸部族,反应则更加真实,都结寨据城,一点攻击威胁都不表现出来,并且都遣使向大汉输诚,表明中立的心意,丝毫没有被入侵的觉悟,更别提为大理国抗敌死战了。

而王仁赡,对此也乐见其成,收了各部族的礼物,并且表明朝廷态度与目的,将其境内部族与大理朝廷区别对待,以达到分化的目的。

因此,东路军大部分时间,也是花费在进军以及招抚途中部族上面。并且,根据进兵方略,王仁赡也显得不急不徐,稳步推进,半数的精力也放在巩固粮道,保证与后方的联系上。

一直到会川境内,才遭到比较激烈的反抗。会川府的守将,纠集辖境内的军队部族,据府城而守。对此,王仁赡也毫不手软,连劝降都省了,下令攻城。

东路军中,虽然没有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但终究是完备的,尤其是那些攻城防护军械,在加上临时组建的霹雳车,只花了一日的时间,守军便崩溃,城池被破。汉军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斩杀三千余众。

夺取会川后,王仁赡就地休整了两日后,方才继续提兵南下,兵进弄栋府。弄栋府,乃是交通要衢,已处大理腹心,沟通内外,这里也是大理抵御准备最充分的地方。

刘皇帝下诏讨伐大理,并没有过多地隐瞒,而在汉军发兵后,大理君臣也已经收到。面对这飞来的横祸,满朝哗然,大理王段思聪的病情都被吓得严重了许多。

大汉对西南的征伐动员,可以说只是动动手指头,但在大理看来,却是亡国危机,没法不重视。自大汉平定川蜀后,胆战心惊地过了这么多年,又是献方物,又是表通好,最终还是没能躲过。

事实上,这些年,王全斌在西南的动作,大理君臣也不是不知道,也有所准备。因此,在经过几日的忙乱与扯皮后,断然决定,出兵抵御。

在遣使向东京求饶的同时,军事应对也进行着,最终由布燮段子标、段彦贞,统兵三万东进,欲阻汉军于弄栋府。这三万军中,大部分都是大理王室掌控的兵马,再加上高、杨、董等大族贡献的私兵。

这些年,大理国内这些氏族势力不断壮大,侵蚀王权,但在灭国危机,面对强大的汉军时,还是没有拖后腿,出兵的出兵,给粮的给粮。

并且,广布诏文,号召国内部族,聚兵保卫大理,驱逐汉军。只是结果,显然比预期的差很多,除了少数应诏的,大部分东方部族,都是坐守,静观战事发展。想要靠那些部族迟滞抵抗汉军,但人家也不傻,尤其在西南官府多年的政治攻势下,不少部族都是身在大理,心向大汉。

虽然效率不高,但在王仁赡不急进的情况下,二段领军,终究赶到弄栋府,布置好防线。王仁赡领军南下,双方先战于大姚堡,战斗很激烈,大理军队抵抗意志相比此前所遇也坚定许多,花费了三日的时间,汉军克之。

其后,趁胜进兵府城,在弄栋府城,汉军遭到了最坚决的抵抗。段子标收拢大姚堡的败军,与段彦贞合兵,再加上南部支援来的一些部族军队,同汉军展开了殊死搏杀。

这一回,王仁赡也没有任何留力,军队武器,能用的全都用上了,虽然给大理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但城池的防守并未被击破。

王全斌要出奇,但王仁赡也不是个善茬,可不想只做个牵制的偏师,他所想的,也是要打到羊苴咩城去。哪怕王全斌是主帅,他也不愿真的做个配角。

只是,随着官兵死伤渐多,发现强攻难下之后,王仁赡也果断改变了战法,采取困城,不再猛打猛拼。双方于弄栋府城相持,战斗也就停息了下来。

大理军队死守,王仁赡则继续打着王全斌的旗号,巩固战果,招抚部族,积攒力量,伺机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第49章 医政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94章 善后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37章 新政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21章 西巡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416章 面试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342章 杀肥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22章 “郑州站”第87章 兄弟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73章 纸上谈兵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7章 小贤王第357章 国灭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13章 考校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243章 总结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9章 威压王帅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95章 杨邠案(3)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33章 面圣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298章 事泄了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78章 南北并发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65章 制举进展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38章 回宫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51章 耿淑妃薨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62章 薨逝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47章 陶谷自荐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31章 功成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30章 收获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85章 浮雕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