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开宝七年

时间进入开宝七年,新的一岁,一年之始,也是刘皇帝第一次在洛阳过年。地方虽然变了,但一切典礼如故。

正朔日,刘皇帝御西京乾元殿,举行新年大朝会,总结得失,展望未来。同时,接受内外大臣、各族首领以及诸国使节朝拜。

众多的使臣、首领,第一次踏足巍峨壮丽的乾元殿,无不为其所慑,基本都不自觉地屈下膝盖,俯首臣服。

辽国的使臣,乃是在辽国政坛复出的萧思温,他没有匍匐倒地,但表情异常凝重,大汉的强大已然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是肉眼可见的地方。而作为北方霸主,帝国仅剩的对手了,大汉越强盛,那么辽国所承受的国际压力也就越大。

至于近些年,开始在汉辽之间左右逢源,疯狂摇摆的高丽国,或许是心虚的缘故,其使臣则表现得战战兢兢的。

就在去岁秋季的时候,莱州水军曾组织过一次巡航训练,发大小海船五十艘,官兵三千余人,直逼高丽海岸,并于其邵城县停泊休整。

几乎可以想见的,两方的冲突发生于不测之间,别看只是水师,陆战打起来也是足够凶悍。水师在指挥使郭洋的指挥下,登岸一举攻破邵城县,然后杀掠一通后还师。后来,高丽水师来援,双方还在邵城港外,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海战,同样以汉军胜利告终,带着缴获,大摇大摆地返航......

这是大汉与高丽之间第一次剧烈的冲突,事后,两国仍旧互通使者,就此事展开交涉。而交涉结果就是,双方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意外,一次误会。

军队嘛,满脑子肌肉,只会打打杀杀,火气也大。在这个基调下,算是缓和下来,大汉没有道歉,高丽也没有继续追究,朝廷这边呢,对莽撞挑起事端的水军将领郭洋严重警告了一次作为处罚,然后就没下文了。

至于高丽死伤的军民,损失财产,就不是大汉官府考虑的了。事实上,双方也清楚,这就是大汉有意识主动挑起的事端,是对高丽国的一次警告,大汉,是有浮海进攻的能力的。在强大的水师保证下,你那半岛,也没那么安全。

而在大汉这边,警告教训是一方面,借机试探高丽国的实力,也是一方面。结果很理想,就像当年收到关于高丽军事实力的汇报一般,其军力不少,但战斗能力,确实孱弱。

邵城县的高丽军队,也是打过内战,有一定战场经验的,结果被大汉的水军乱捶。若是换作那些精锐的陆师,只怕差距会更大。

只要制海权在手,保证能把大汉的军队顺利投送到半岛上,那大汉的军队横扫之或许不是难事。

高丽与高句丽之间,一字之差,但实际上是天差地别,高句丽强大时能硬撼大隋帝国,至于高丽,呵呵......

这么多年下来,刘皇帝也基本看清楚了,想要让高丽全力配合大汉对付辽国,基本不用奢望了。相比之下,因为高丽国的不识趣,反而刺激到了刘皇帝,隐隐有覆灭其国的心思。只是,辽国存在的情况下,隐忍着。

而经过去岁那场警告,高丽国似乎也有所醒悟,态度也再度恭敬起来了,挨打之后,才知道疼......

正月,素来是喜庆热闹的一月,元旦大朝会之后,就是上元佳节。而开宝七年的上元节,也新增了两个节目。

其一,洛阳皇城献俘。西南招讨使王全斌,南征功成,灭大理国,俘其君臣公卿还朝,献于宫阙。对于王全斌而言,坐镇西南十年,厉兵秣马,一朝献捷,得灭国之功,得胜还朝,可以说是功德圆满,此生无憾了。

献俘仪式,自然是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围观者达二十万之众。对于古都百姓而言,也有种莫名的激动与冲动,他们也是不知有多少年,见识过如此场面,享受作为强盛帝国子民的荣耀。很多只记录于史册以及流传于口头的盛世,他们亲眼得见。

这当然也是一场政治作秀,刘皇帝意图以此凝聚人心,振奋民气,而从具体效果来看,他成功做到了。

而作为其中第一配角,王全斌也受到了极大的瞩目,同样享受着万众欢呼,天子降阶以迎。不只是因为他破国的功绩,更因为他在西南长达十年的坚守、忠诚、敬业,而对于这个已经十分年迈的老将而言,这样是最高的荣耀了。

其二,则是对开宝年来有功人员的犒赏了。前面提过,在这么多年中,刘皇帝没有对帝国文武进行授爵赏赐,当然,排除似归义军曹氏这种特殊的收买。

因此,内外上下,很多人都有所议论,毕竟立功而不能受赏,换谁都有想法。而刘皇帝费了那么多心思,把大汉的爵位体现地那般重,有志有功之人,也多抱有期待。

如今,也算是偿其所愿,并且采取集体授爵的方式。经过有司的核查,在开宝年后文治武功方面,也确实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风云人物,值得授爵乃至升级提等的也不少。

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在乾祐时代,功绩资历有所欠缺,如今也一齐补上。不过,这一次封爵,明显是武臣居多,再没有比战功更容易得爵并令人信服了。

最耀眼的,自然是王全斌、潘美二人了,一个灭大理,一个收安南。余者,如杨业、王仁赡、杨廷璋、刘光义等等在几次征伐中有突出功绩的高级将领,也在其列。

相比之下,文臣之中,只有王溥、赵普、卢多逊、吴廷祚、吕胤寥寥几人。毕竟,在治世,文臣想要立功得爵,实在是太不容易。即便是如此,他们还大多与武功有关。

除了赐爵,还有授勋,这就是纯粹针对于军功了。在历次作战中,涌现出了大量军官士卒,尤其是那些从艰苦战斗中立功存活下来的中下级将士,功劳不足以授爵,但给个勋位,还是可以的。刘皇帝下令,挑选了其中五十人,于乾元殿酬赏。

一场赐爵授勋仪式,同样极大地刺激了大汉上下文武的建功立业之心。

第242章 战后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6章 进士楼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35章 唐将空谈第6章 告一段落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38章 破寨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49章 降表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316章 不装了第321章 矛盾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207章 还京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93章 完了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779章 四王毕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06章 诱惑第109章 在长安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5章 开宝新政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章 分食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1章 送行第106章 倒赵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229章 血战锦州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98章 秋猎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81章 下蔡大捷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75章 高贵妃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45章 中秋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91章 作别西行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97章 决断!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197章 财计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31章 边公在任第391章 暗箭第132章 进宫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12章 兄弟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12章 兄弟第76章 大才蒙尘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433章 圣训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世宗篇47 封禅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768章 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