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

幽州的局势,随着辽军的势力的收缩,短时间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哪怕耶律朔古领军南来支援,也没有贸然向幽州发起进攻。不过,虽不攻蓟城,一干蕃将却发起了一波对汉人臣民的清洗,既作为对燕军杀胡的强硬回应,同时也是掠夺财货以充军需。

就如刘承祐此前心中预想的那般,战火蔓延开来,幽燕百姓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Wшw.TTκan.C○

在辽军的掠杀之下,大量的难民逃向幽州,一路血途,也只有到幽州城下了,赵延寿方有余力庇护他们。在这样的形势下,赵延寿被动地尽得幽燕民心,率燕地豪杰,以抗契丹。

在西南的涿、易两州,相继归附。或取幽州,或下涿、易州,而抗契丹,就这样,刘承祐此前与幕佐讨论的两个结果,实现了。赵延寿,则在一条沛然难当的历史洪流中,辛苦地操纵着船舵,逆水行舟,身不由己。某些最初的意愿与小心思,在短时间内,是不敢想了。

到这个局面,远超刘承祐此前的预期,不管接下来如何发展,至少在接下来的不短的时间内,刘承祐是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了。

而契丹国内的内战,并没如刘承祐所期盼的那样持续很久,反而结束得很快。在彰德泉之战后,耶律阮彻底放开了顾忌,急行军北上,而至潢水。

而在上京的老太后述律平,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性格强硬,将上京及其周边仅剩的宫帐军、部卒、奴隶给集中起来,亲自出马,与耶律阮隔岸对峙于潢水。

在这场皇室战争,将进行一次决战之前,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担任北面宗族官的惕隐耶律屋质亲自于双方之间说和,讲道理,摆事实,明大义,费了老大的劲儿方才劝出点效果。

太后述律平平,这是个强悍的女人,聪明的女人,当然看得清局势,知道强打下去也不会是耶律阮的对手。叹息着给幼子耶律李胡说了句“非我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然后表示愿意和谈。

于耶律阮而言,他对述律平这个祖母,自是又恨又惧,十分忌惮。当初,若不是述律平偏私,帝位本当由他父耶律倍继承,结果遭其迫害流亡,客死南朝。

而当年在扶立耶律德光的过程中,述律平以为太祖“殉葬”为由,将他们父子的扈从、支持者屠杀了数百人,政敌为之一空。

在轮到汉臣赵思温的时候,此君一句反问将了述律平一军:“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然后契丹历史上十分经典的一幕诞生了,被逼到死角的述律平直接拔出金刀,斩下右手,命人置于耶律阿保机棺椁中,算作“伴驾”。

断腕太后,由此诞生。

这个女人,是真的狠,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自那以后,可以说契丹满朝都对述律平感到畏惧,不敢反抗。有这么个强悍的母亲镇压,耶律德光对契丹的二十年统治,实则很顺利,由他发挥文治武功的才能。

耶律阮,自然也是活在述律太后阴影下的,若有机会,他当然更愿意将述律平彻底消灭了。但是,考虑到契丹国内的形势,考虑到代价,再加上幽州的变故,耶律阮还是选择了和谈。

祖孙俩当面会谈,双方预期大异,自是撕逼不断,但是实力悬殊的谈判,还是以述律平的妥协告终,毕竟形势比人强。当然,述律太后显然不甘让这个忤逆的孙子篡得江山,之后会不会搞事情,那就要看将来了。

“横渡之约”达成,于契丹而言,消弭了一场血战内耗,给本已不容易的契丹国保存了实力,稳定了人心。于耶律阮而言,得到了太后的“认可”,他这个帝位的继承在法理上便站稳了。

虽然这段时间,尤其在南征败归之后,契丹国内的局势有些不稳,但是,只要上京这边没乱,便足以弹压一切。耶律阿保机与耶律德光这父子两代帝王,近半个世纪打造的大契丹,还是很有底蕴的。只是如今这个崛起于北方的草原帝国,还了耶律阮来领袖。

内斗结束,耶律阮成功入主上京,正式继位,接受宗族、南北两院大臣朝拜。而后论功行赏,安抚人心,等一切既定,将目光再度投向幽燕。

不管是从军事、经济战略上考虑,还是为了稳固他的地位,提升威望,他也要重新夺取幽州。

......

不管岭北塞南接下来如何风云变幻,代表着新朝势力的刘承祐这边,已然能稳坐钓鱼台。

真定城头,彻底换了新颜,扬在城垣上的是一面面“汉”旗。中原那便,刘知远入东京已有一个多月,两京旧臣,中原方镇,争相归附,刘家江山大势鼎定。

本月(六)十五,刘知远御崇元殿,接受文武朝拜,大赦天下,将被耶律德光贬为汴州的大梁复改为东京,改国号为汉,年号不便,仍称天福,还是“不忍忘晋”那套说辞云云......

消息传到真定,城头立刻变幻大王旗,对这些跟着刘家打天下的将士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安抚。就刘承祐个人而言,创立江山,经纶新朝,却要打着前朝的旗号,难免别扭,这下大河南北之军,可以堂堂正正地称“汉军”了。

在这段时间,刘承祐对成德镇与幽燕之南的诸州进行了一次梳理,边防布置,军政官员任命。

以慕容延钊为莫州防御使、马步军指挥使,率龙栖第四军驻于莫县。李筠为泰州巡检,领兵两千,驻守容城。这二者是刘承祐构建的南易水防线,监视幽燕。

何福进仍镇河间,罗彦瓌率第五军镇祁州,二者随时策应莫、泰州。

刘承祐在安排边防,刘知远也在安排镇州。复镇州为恒州,以张彦威为顺国军节度使,节度恒、深、冀、赵四州。至于刘承祐,则被召还东京,所幸,他做的那些布置,刘知远都一并应允了。

委赵延寿北伐之议,传到东京的时候,在汉廷还是引起了一阵争议,哪怕表面看来,是两个皇子做的决议。刘承训顺利到京,也是本着君子之风,替刘承祐背书,然后头一次受到了刘知远的训斥,说他擅作主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生的汉廷中,突然掀起了一股针对刘承祐的风潮,自专、跋扈、恋权、任人唯亲......给他贴上了不少标签。显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等燕兵北伐成功,攻下幽州后,一干朝臣又异想天开了,竟然向刘知远建议,发兵北上守备,替代赵延寿。所幸,在郭威等少数保持着冷静头脑的文武的劝谏之下,刘知远息了那心思。

受到召赴东京的制书之时,刘承祐的心情还是很平静的,毕竟他也是不愿长期外镇的,也不能远离权力中心太久。

在真定,整装收拾之后,在盛夏将终之时,刘承祐率众南行,向东京进发,他要看看新生的汉廷,究竟是怎样一副光景。

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80章 进攻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1695章 袁家庄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97章 再临井陉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139章 韩常案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53章 交代后事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50章 下定决心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76章 对策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18章 棉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269章 爱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80章 春夜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31章 进军令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77章 耶律妃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章 李业告状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37章 新政第68章 二次北巡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106章 诱惑第69章 夫妻密谈第90章 安全脱身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86章 赐死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80章 春夜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480章 “新对策”第89章 威压王帅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32章 进宫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66章 商业互吹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9章 武夫第102章 绝境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736章 试炮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68章 撤了